张灵甫是谁,如何评价他的事迹?

河西区的咩

张灵甫出生的时候,大清还没亡。虽然是农民家庭吧,但家境还行,所以张灵甫有机会去省城西安读书。

张灵甫也是学霸,中学毕业之后,就考到了北大历史系。但是人家的志向是投笔从戎,所以又考入了黄埔军校

从黄埔军校四期毕业之后,张灵甫进入了国民革命军第21师,从排长干起,参加了北伐。北伐结束后,张灵甫进入了鼎鼎大名的国民革命军第1师,从连长开始,慢慢的混成了团长。

按理说,才刚刚30岁的张灵甫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很快就发生了著名的“杀妻案”。

1933年,张灵甫30岁这一年,他跟着队伍在四川与红四方面军交战。就在这期间,张灵甫认识了吴海兰,很快两人就在当地拜堂成亲了。第二年,两人的女儿也出生了。

就这么让人羡慕的一家,却出了事情,1935年,张灵甫枪杀了吴海兰。

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张灵甫认为吴海兰拿了自己的机要文件。那个时期,地下党也是很活跃的,张灵甫害怕吴海兰真的是地下党,吴海兰又不承认拿了东西。所以,张灵甫一时气愤,就拔枪杀了吴海兰。

这件事情激起了轩然大波,都闹到了蒋介石和宋美龄那里。

黄埔军校出来的,那是蒋介石的门生,在社会上闹得这么沸沸扬扬,影响非常恶劣。蒋介石一怒之下,要把张灵甫送上军事法庭。

张灵甫主动投案自首,被判了死刑。

但是在张灵甫递交了申诉书之后,上级认为他“大义灭亲”,于是网开一面,在1937年放了他。

此后,就是张灵甫人生中最辉煌的阶段了。抗战开始,张灵甫进入了74军,担任第51师第153旅第305团团长。

1937年12月5日,张灵甫率305团参加南京保卫战,奉命在阻击日军。张灵甫身先士卒,在负伤的情况下依然和日军拼杀,305团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阻挡了日军的进攻。此后,305团继续与日军激战,甚至在华严村与日军第18师团血战一天一夜。

但张灵甫伤势严重,很快就被调回了西安养伤。

1938年徐州会战,张灵甫率部围攻土肥原师团,经过浴血奋战,重挫土肥原,打死日军4000多人。张灵甫也前额中弹,昏迷6个多小时。此役张灵甫战功赫赫,被提升为51师153旅少将旅长。

此后,张灵甫又参加了武汉会战,带领敢死队与日寇奋战五天五夜,差点全歼日军106师团,这一仗让张灵甫名震天下。

这之后,张灵甫继续率部抗击日军,参与了上高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期间张灵甫浴血拼杀,战功赫赫,1945年张灵甫升任74军中将军长兼南京卫戍司令,成了蒋介石的心腹。

抗战结束后,第74军改编为整编74师,全美械装备,总计3万多人,是国民党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部队,张灵甫任师长。

之后,张灵甫开始率部打内战,对解放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947年,孟良崮战役,张灵甫的整编74师被包围,华东野战军一面阻击国民党大批援军,一面组织部队强攻,经过激烈交战,整编74师被全部歼灭,张灵甫战死,时年44岁。

张灵甫在抗战胜利后,不顾人民盼望和平的意愿,依然跟着蒋介石打内战,是不正确的选择。

不过在抗战当中,张灵甫率部和日军血战,战功累累,也算是非常值得敬佩的抗日名将。


七追风

张灵甫是国军第74整编师师长,黄埔军校第四期高材生,蒋中正的嫡系人马,著名的抗日名将,最终在内战中战死于孟良崮。张灵甫是一名合格的军人,是一名抗日名将,只是他没有选对方向,没有及时地向我军投诚,最终饮弹自决,一代名将之花从此凋谢。

张灵甫陕西长安县人,字钟麟,早年参加黄埔军校,毕业后加入蒋介石的北伐部队,讨伐北洋军阀。抗日战争期间,张灵甫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长衡会战、芷江保卫战,其战功桌越,被蒋介石誉为“模范军人”。抗日战争胜利后,张灵甫被提升为国军第74整编师师长,中将军衔,该师是国军的四大王牌主力之一,全美系机械化装备解放战争爆发后,张灵甫率74师攻击我山东解放区,被我华东野战军围困于孟良崮,经过四天四夜的激战,全歼敌74师,张灵甫自杀身亡。

张将军曾经是一名抗日名将,所带74师是一支抗日铁军,给日寇以沉重打击,大扬我国威。但是在解放战争期间,也给我军大量杀伤,是革命的罪人。功过不能相抵,在肯定张灵甫将军抗日功绩的同时,也得批判他助纣为虐的事实。但不能否认他确实是一代名将,个人军事素养高。

张灵甫战死前的遗书内容:十余万之匪向我猛扑,今日战况更趋恶化,弹尽援绝,水粮俱无。我与仁杰决战至最后一弹,饮诀成仁,上报国家与领袖,下答人民与部属。老父来京未见,痛极!望善待之。幼子望养育之。玉玲吾妻,今永诀矣! 灵甫绝笔 五月十六日 孟良崮。


大秦铁鹰剑士

张灵甫,网上知名度很高,很火的一个人。关于张灵甫究竟是怎么的一个人,我想分三个方面聊一聊一些个人想法。


第一,杀妻篇

说起张灵甫,杀妻案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坎。1933年的时候,张灵甫经人介绍,结识了自己的第二任妻子吴海兰(与第一任妻子没有离婚),婚后的生活也算幸福美满,育有一个女儿。可是三年之后,张灵甫就枪杀自己妻子吴海兰。



张灵甫枪杀妻子吴海兰的原因至今不得而知,多是猜测,大致有这么两种。

第一种原因:张灵甫杀妻是因为其其有了外遇。张灵甫婚后一直在与我军作战,与吴海兰相聚很少,难免会冷落妻子。张灵甫在前线听闻妻子有了外遇,便回去质问妻子,吴海兰沉默不言,于是张灵甫举枪杀害了吴海兰。

第二个原因:张灵甫枪杀吴海兰是因为吴海兰是我党的“间谍”。张灵甫的第四任妻子在回忆中透露过,张灵甫杀害吴海兰是因为吴偷偷的拿了张的一份军事文件,而吴的哥哥又恰恰是我党成员,因此张灵甫怀疑她是我党派来的间谍。



不管出于那种原因,我们可以看出张灵甫是一个比较冲动的人。而且此事惊动了蒋介石和宋美龄,张灵甫也被判了十年有期徒刑,最后被改判,实际只关了一年。


第二,抗战篇

抗战时期,张灵甫是立下过功劳的。淞沪会战时,张灵甫任第74军第51师第153旅第305团上校团长,随师长王耀武参加了南京保卫战,还卫掩护王耀武守了伤。在华严村以一团之力与日18师团血战一昼夜,因此被提升为153旅副旅长兼305团团长。

1938年徐州会战期间,张灵甫作战勇猛,军衔由上校提为少将,职务仍是旅长。万家岭大捷中,张灵甫率部血战张古山,与日寇鏖战五天五夜。

上高会战中,张灵甫担任第74军第58师副师长,代理师长,率58师与余程万的57师一起与日军血战11日。此役58师荣获国民政府第一号武功状和最高荣誉“飞虎旗”。此时74军的军长是王耀武。

后来张灵甫又先后参加了第二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正式成为58师师长),鄂西会战,第四次长沙会战,雪峰山战役,均是立下了不少功劳。

1945年,抗战胜利后,74军奉命卫戍南京,张灵甫升任74军中将军长兼南京卫戍司令,被称为御林军统领。1946年,第74军缩编为整编第74师,张灵甫为中将师长。

整个抗日战争中,张灵甫最高的职务为第74军58师师长,军衔是少将。不可否认的事,张灵甫在抗日战争确实是战功赫赫,但是不要夸大其词,74军打下赫赫威名时,军长是王耀武,张灵甫最高是师长。



第三,内战篇

内战时74军改编为整编第74师(实际和军没啥区别),张灵甫任师长。

在内战的初期,张灵甫一度也是取得了不少的战果。比如说在淮阴战役中,张灵甫和他的第74师,攻占两淮地区和华中地区,导致我军在华东的局面陷入困境。

随后在进攻山东的过程中,张灵甫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送给了我军几场败仗。在山东期间,张灵甫忠实的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宁可错杀1000,不可放过1个,导致很多无辜的百姓丧命。

孟良崮战役是不得不说的一场战役,张灵甫由于此前的胜利有些飘飘然了。竟然把自己当成了诱饵,孤军深入,结果可想而知,被包了饺子。整个74师被一锅端掉,张灵甫本人也自杀(一说是被击毙)。


事后诸葛亮诸葛亮一波,张灵甫孟良崮之败,主要还是在于自己过于骄傲自满了,想法很好,实际却是另外一回事,而且李天霞等人为了保存实力见死不救,岂有不败之理?


评价张灵甫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杀妻案多多少少让张灵甫个人私德方面蒙上了一层灰;而抗日战争中他跟着王耀武也确实立下了不少功劳,不能过分夸大;内战中张灵甫也曾有过胜利,却最终命丧孟良崮,但他山东大肆屠杀百姓的事情也不能被忘掉。

个人以为,抗日战争中,张灵甫是一个优秀的中国军人,于国家有功,于人民有功;解放战中张灵甫是一个合格的国民党军人,于蒋介石有功,于人民有罪!


小镇月明

你好!由冬眠蛇来回答此问题。

张灵甫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极富传奇色彩而又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他曾是国民党北伐队伍中最年轻的上校团长,却因为杀妻深陷囹圄,他是抗战英雄,所率部队赢得过抗日铁军的称号,然而他又是内战的元凶,积极活跃在对抗人民的最前线,最终饮恨沙场,马革裹尸,下面就由我带大家走近张灵甫,去了解下他那跌宕起伏而又疑云丛生的不凡一生。



张灵甫(1903—1947),又名宗录,字钟麟,陕西长安县人士。他从小生长在一个普通人家庭,青年时代就显示出天赋异禀,不同常人的才华,192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但因种种原因没能完成学业,一说是因学费不足而被迫停学。


1926年,在于右任的建议下,他南下广东,投考了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与胡琏,林彪等人成为同学,这一次人生选择也奠定了他以后的人生道路,那就是成为一名职业军人驰骋沙场。

北伐战争中,他因功升任上校,并在北伐结束后调往国民党嫡系中的嫡系第一师任上校团长,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团长。

1933年,他所在的部队被调往四川与红军作战,经人介绍,他娶了一名叫吴海兰的女子成为自己的妻子,而三年后,他就因为这位吴海兰而一举闻名全国,这就是著名的团长杀妻案。关于他为何开枪打死了自己的妻子吴海兰,有多个版本,其中最流行的就是吴海兰在他随部队作战不在家的时候与别的男人私通,被绿的张灵甫一怒之下,开枪射杀了吴海兰。当然,还有说法是吴海兰投了偷了张所携带的军事文件,张灵甫认为妻子通共,是间谍,因而开枪杀了她。



但无论怎样,私自开枪杀人都是大罪,他当时的上司胡宗南爱惜他的才能,本想包庇,不料妻家兄弟将此事上告给了张学良夫人于凤至处,于凤至又告诉了她的干妹妹宋美龄,宋美龄转告给蒋介石,此事最终包不住了,蒋介石大怒自己的学生犯下此罪,明令胡宗南将张灵甫押到南京受审。最终,张灵甫自我押解,一路上靠卖字画攒盘缠,走了两个多月到了南京,蒋介石最终还是爱惜张的才能,判了10年有期徒刑,算是留了他一命。




一年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张灵甫请命抗日获准,加入74军,任51师135旅305团上校团长,他几乎参加了抗战初期所有的大战,有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等,立下了卓越功勋,其中在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大捷中,他带领敢死队登上张古山,切断日军106师团后路,为基本全歼该师团立下了大功,他也因此战成名,成为抗日英雄。1941年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后,他升任58师师长,而她所在的部队也被授予抗日铁军的称号。



1946年,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张灵甫所在的74军被改编为整编74师,全部美式装备,有3万余人,被誉为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张灵甫为该师中将师长,并且率部开赴淮阴,加入对解放军的作战之中。内战伊始,张灵甫凭借优势火力和装备,打了几个胜仗,占领了一些解放区,随着解放军的主动后撤,心高气傲的张灵甫有些飘飘然起来,不仅不把解放军放在眼里,对国民党友邻部队也开始指手画脚,盛气凌人起来。


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由于张灵甫的傲慢和国防部的愚蠢,整编74师进入孟良崮地区,遭到我四倍优势兵力合围,加之国民党其他部队并不用力营救,最终,整编74师全部被我解放军歼灭在孟良崮,张灵甫也在作战中阵亡,而张灵甫怎么死的又成为一大谜案!主流说法是他被解放军击毙的,也有说法是他自己见突围无望,便和部下一起自戕了,近来又有人研究他是被俘后遭到枪杀的,无论如何,他最终死在了战场上,对于一名军人也算正常。


历史就是记录,评价自在人心,对张灵甫一生的功过是非还是留给世人公正的评说吧。


史书上冬眠的蛇

大概是因为长得太帅了,又是国民党高官,作为民国时代的“高富帅”,最近几年,张灵甫在网上突然火得不要不要的。那么作为“网红”的张灵甫,都有什么事迹呢?


第一,杀妻狂魔。在网络中风度翩翩,风流倜傥的张灵甫,在真实中,却亲手杀害了自己的第二任妻子。1933年冬天,张灵甫与第二任妻子吴海兰结识并结婚,但是没想到,1935年冬天,张灵甫亲手将吴海兰杀害。

张灵甫自己的解释是,吴海兰可能是共产党,偷取了他的机密文件,但也有传言说,张灵甫是怀疑妻子给他戴绿帽子,才起的杀意。无论吴海兰是共谍还是出轨,作为北大和黄埔军校高材生及国民党高官的张灵甫,都应该知道,不经法律审判,他无权决定他妻子的命运。


第二,抗日英雄。因杀妻入狱的张灵甫,在1937年被释放出狱,并进入王耀武的74军任团长。在王耀武的麾下,张灵甫参与了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战役,表现优异,无愧于抗日军人的名号。

但需要指出的是,网上对74军的功绩,通通归于张灵甫是错误的。国民党的王牌部队第74军,从建军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始终是由王耀武担任军长,而所有74军打出的威名,也是在王耀武的指挥下进行的。张灵甫进入74军不过是一个团长,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4月20号,他才接任第74军中将军长。


因此号称国民党五大王牌军之首的第74军(后整编为74师),完全只有王耀武一手带出来的,它的威名也是由王耀武打出来的。作为王耀麾下的一名军官,张灵甫固然有功劳,但不可能比王耀武更大。

第三,张灵甫是一名优秀的军官,但他的军事才华,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夸张。真正让张灵甫名声变大的,是孟良崮战役。而孟良崮战役是粟裕将军指挥下,歼灭张灵甫第74整编师的战役。这场战役中,张灵甫完全被粟裕大将压着打,始终没有还手之力,因此,张灵甫的军事才华被过度神化。无论在国民党军中,还是共产党军队中,比张灵甫军事才华更强的比比皆是。


鸢飞九天2018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现在提及张灵甫必然说是一代名将,儒雅风流,文武双全,但实际而言,张灵甫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将领,而且张灵甫性格暴躁,绝非一个合格的高级将领能力欠缺。对比和他同一级别的王耀武,孙立人,薛岳,差的太远,即便是对比廖耀湘,胡琏。李天霞也是相差不少。

张灵甫。生于1903年。比孙立人小三岁,比廖耀湘大三岁,是黄埔四期生。是和林彪同期毕业。陆军中将,整编七十四师长,1947年在孟良崮战役中败于粟裕之手。战死时年仅44岁。可以说,张灵甫败于粟裕之手,就是技不如人,不存在任何取巧的事情。

在黄埔毕业之后,张灵甫很有运气,在北伐中屡立战功。在1933年,年仅30岁的时候在国民党陆军第一师担担任团长。就在张灵甫官运亨通的时候,张灵甫怀疑妻子有外遇,开枪把妻子打死,从而引发公愤。张灵甫被判十年徒刑,而由于抗战爆发,蒋介石特赦了张灵甫,让张灵甫上前线打仗。实际上张灵甫只在监狱了呆了不到一年。应当说比较走运。

张灵甫几乎参加了所有的国民党与日军的大会战,但实事求是地说,水平真不咋滴,对比同窗廖耀湘等人差的太多,唯一值得称道就是第四次长沙会战中以58师师长的身份在衡阳与日军116师团血战。得以打通衡阳的大门,但也是以惨胜告终。但蒋介石对张灵甫很是重用和爱惜,在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得以获得接受南京的任务,最终得以担任南京卫戍区司令中将军衔。

在蒋介石对军队进行改编的时候,国民党形成了五大主力王牌,其中最大的主力部队就是整编74师,而张灵甫就是首任74师师长,全师满员3万多人,下辖3个旅。机械化美式装备,就实际能力而言,张灵甫真的不适合担任师长,而廖耀湘,孙立人,李天霞,胡琏都比张灵甫强,但蒋介石用人唯亲,让最不适合张灵甫当了74师长,而这个任命也让很多国民党将领不满。

孟良崮战役是粟裕一生最值得称道的战役,却是张灵甫的丧命之战,我们先来看一下双方的兵力对比,华东野战军27万人。无任何机械化部队,国民党方面60个旅,大概48万人,有空军,机械化装备。但其结果却是整编74师被全歼。国民党方面由汤恩伯的第一兵团20万人进攻山东解放区。面对国民党的进攻,粟裕采取了大踏步后撤。而国民党方面把粟裕的后撤当成失败,展开追进。而蒋介石更是越级指挥,直接让张灵甫的74师进攻坦埠,但张灵甫进攻失败,退守到孟良崮的时候被粟裕包围进而全歼,而张灵甫之所以失败在于三点。第一点就是孟良崮根本是适合机械化做战。张灵甫丧失最大的优势,而且后勤没有任何保障,粮食,弹药都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伤员无法得到得到妥善安置。因为在第一时间,粟裕就掐断了张灵甫的后勤补给。彻底孤立了74师。第二点就是国民党军队救援不力,由于张灵甫为人自傲,目无余子,与同僚关系不睦,虽然蒋介石多次严令整编25师(师长黄伯韬)救援74师。但由于25师行动迟缓耽误了一天时间。在救援时候。25师在天马山被华东狙击部队死死堵住没有前进一步。事后,黄伯韬被撤职。而李天霞则是私心做祟。他始终认为74师师长应该是他的,当时作为83师师长的李天霞作等张灵甫的失败,出工不出力,也最终导致了张灵甫的失败。

而最最重要的第三点就是。张灵甫进攻坦埠不利,退守孟良崮,这个举措是张灵甫的最大败笔,战略和指挥失误,而粟裕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料敌于先,粟裕认定了张灵甫必然走孟良崮,也由此可见粟裕的高超的指挥才能。既然孟良崮是死地,就应该迅速离开,而张灵甫却夜宿孟良崮耽误了一步,遭到包围以后,不仅不突围,而且突发奇想。妄图以自己拖住粟裕主力,中心开花围歼粟裕所部。但最终的结果却是自己被全歼,自己落得身首异处。

可以说,就指挥水平和能力而言,张灵甫不是出色的,真的很一般,抗日战争里没有任何出色的表现,对比和他一起是方先觉差的太远,比之杂牌的黄伯韬也是不如,而孟良崮战役的失败蒋介石和汤恩伯占40%的责任,其他60%完全应当由张灵甫承担,就是张灵甫的指挥失误造成了74师的全军覆没。



清水空流

张灵甫其人:有勇无良,志大才疏。

张灵甫名动全国的是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杀妻案”。因怀疑妻子红杏出墙,夫妻俩在家中发生争吵,张灵甫一怒之下,拔枪杀害了自己妻子。 此案如发生在现在,网上一定是舆情汹汹,网民必会要求严惩凶手。即使在当时资讯不发达的情况下,也是全国一片声讨之声,特别是妇女联合会,连宋美龄都要求蒋介石,必须依法严判。

胡宗南亲自向蒋介石求情未果,教了张灵甫一招苦情戏,在胡宗南担保之下,打发走了押解张灵甫到南京受审的人员,让张灵甫带少量路费,一路自行去南京接受审判。路上张灵甫盘缠用尽,自卖字画到达南京报到。这是抓住了蒋介石好虚名的特点,黄埔自己的学生,是忠于自己的,可以慨然赴死,证明他这个校长育人有方。加上胡宗南等人的不断求情,终未重判,留下性命,并在抗战暴发就被释放出狱,重回军队掌兵。

“杀妻”本就丧尽天良,后为其飞黄腾达,还污蔑被自己杀害的妻子拿自己文件,有“共蝶”嫌疑。由此可见张灵甫的薄情寡义,谓之“无良”。

第二次名动全国为张古山之战。

是役,张灵甫建议,校邓艾偷渡阴平之计,亲率少量部队,从险峻的张古山背面,奇袭日军身后,夺下张古山,并坚守,打退日军疯狂反扑,为战役胜利立下大功。


此战之后,田汉受郭沫若指示,将张古山之战编成话剧,在武汉上演,以鼓舞民众士气。剧中以张灵甫真名宣传,让张灵甫再次扬名全国。蒋介石也亲自授勋,以示嘉奖。

张灵甫在抗战期间,随74军,参与大小战役无数,多次负伤,其中腿伤最重,外号都成了“张瘸子”,是员勇将。谓之为“有勇”。

第三次名动全国,是率整编74师于孟良崮被华野全歼,自己亦战死。

抗战结束,74军空降南京受降,成了蒋介石的御林军,后因和平协议签订,整编部队,减掉三个团,改名为整编74师。第三任军长施中诚调走后,张灵甫挤掉了老上级李天霞,出任74师师长。在内战打响后,编制恢复到3旅9团,全师全套美械装备,3万5千多人,完全是个军的编制。


张灵甫雄心满满,誓在内战中好好表现,以报蒋介石栽培之恩。谓之为“志大”。

74师参与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在两淮、涟水、泗水等战斗中,74师总是作为主力,冲在前头,也多次取得战斗胜利,张灵甫志得意满。

孟良崮之战,最终成了74师覆灭之战。此战,粟裕的坚定意志和指挥才能,是取胜关键。但张灵甫指挥的昏招频出,也是重要原因。

骄兵冒进,垛庄无重兵把守,辎重尽失,后路被断,不全力突围却不自量力想搞中心开花,弃重火力而上无水之崮等等。不说换成孙立人,廖耀湘,郑洞国,胡琏,王耀武,施中诚这些五大主力中的任何一个将领,就是李天霞,邱清泉,李弥,黄百韬这样的将领,也不至于犯如此多的错误。

孟良崮之战,张灵甫指挥像极了三国中马谡的街亭之战,张灵甫的指挥能力,也就是个旅团级水平,到了师军一级,无能尽显,可谓之为“才疏”。

评价就是这样,有勇无良,志大才疏。


净月暖阳

七十四师是蒋介石的五大王牌军之一,有些人评论张灵甫志大才疏,有勇无谋,败在孟良崮。成者王候败者寇,虽然是败军之将,也不至于说的一无是处,如果是无能无才之辈蒋介石能叫他掌管王牌军?国军将领如云而且出自黄埔军校的不在少数。涟水之战,陈毅的华东野战军败走涟城损失惨重,假如七十四师和华东野战军单兵较量,华东野战军根本就不是对手,那么七十四师是怎么败的,不是败在战术战略上,而是败在孤军深入,妄大张狂独自上孟良崮被活活围困至死。为报涟水之耻,华东野战军实行分割包围,切断任何国军对七十四师的支援,迫使七十四师丢掉辎重装备万不得己登上孟良崮坚守等待救兵,张灵甫也深知登山如覆薄冰,且后勤给养是天大的问题,华东野战军二十多万余众围困七十四师三万余人,七十四师粮草无援,水更是奢侈品,虽然南京派飞机空投食物和水,也是杯水车薪,而且空投时因天气原因风向走势大部分投到了围困七十四师的华东野战军的阵地上,二十多万人围困七十四师插翅难飞,待到人困马乏毫无还手之日时,华东野战军二十万人马强行突破冲上孟良崮,全歼了七十四师,张灵甫自杀成仁。华东野战军伤亡了不在少数,二十多万人打三万多人不算成功的战例,也不值得玄耀,以三万多人打败二十多万人才值得骄傲,有说服力。如果当时七十四师粮草充足,支援有力,七十四师也不会败在孟良崮,整个淮海战役,既使七十四师不败在孟良崮,也会在其他战场上损兵折将,客观评说张灵甫和他的七十四师要尊重历史事实。


砚田剑影

国民党军官长的帅的有得是。听老军人讲,国民党培养军官很重视仪表,所以说他们的军官有很多帅的。张灵甫是个有勇有谋的将才,但是得看跟谁比。在国民党众多将领中他是出类拔萃的,否则能成为蒋介石的爱将吗?张灵甫之所以兵败孟良崮是他遇到了比他略胜两筹的粟裕将军。张灵甫将七十四师带上孟良崮,是想来个中心开花,但这只是他个人的一相情愿,粟裕也看出了张灵甫的意图,所以将外围的国民党军队阻击得无法与张灵甫会合。最后尽管张灵甫顽强抵抗也没有逃脱被围歼的下场。张灵甫失败还有一个大原因,那就是国民党的大趋势,蒋介石以人民为敌的必然结局。这就像一把好刀掌握在一个不懂刀法,或者是不会武术的人手里~派不上好用场!


迎刃而解14

张灵甫乃抗日名将,他的学历怎样?

他的原名有称钟麟,有称钟灵的。《长安县誌》人物传称:张灵甫(1903-1947),他四十四岁,英年早逝。

关于张灵甫的学历《中华民国史辞典》称: 1923年长安中学毕业返故里执教,不久考入北京大学。后投笔从戌,进胡景翼部住豫軍官训练团。1925年进黃甫軍校第四期步兵科。

《王牌悍将张灵甫传》这样写 : 张灵甫的中学时代,大约在一九一八年至一九二三年之间,正值五四运动前后,…… 一九二三年张灵甫从陕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张灵甫返回家乡,找了一所小学,开始当起了教书先生。张灵甫的长房三哥张治甫毕业于北京的朝阳大学法律系,他受其兄影响,走上了北京求学之路。结果,报考北大历史糸,一考即中,那年他才刚满二十岁。

张灵甫在北大读书的时间並不长,大约只有一年左右,出于他对秀才造反失望的原因,用国民党方面的说法: " 时国事日非,民事而困,慨然有匡,济时艰之志……于是投笔从戍"。 张灵甫书法水平相当高,他和于有仁先生交往甚深,他读师范时的书法,曾受于右仁先生赞夸: "好字,好字,后生可畏!"。

张灵甫不尽是个战将,文才也相当之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