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怎么样?

东峰41

这是我第一次针对个股的趋势分析,我的风格是以已有资料说话,不捕风捉影,不忽悠。在此不小心为招商证券打个广告,我的开户券商,所有资料都以招商APP获得信息为主。

基本面分析

科大讯飞,总市值820.6亿:个人感觉估值偏高,不好!



市盈率364.99:市盈率过高,个人喜欢市盈率在100以内,最好20-50的股票。市盈率高,也反映了该股活跃,对股票涨跌也没绝对指导,我以个人观点出发,不好!

主营业务为语音支持软件,行业应用产品/系统,信息产品和运维服务:科技公司,偏软件系统,按目前国内产业发展前途来看,好!



分红融资:2016每10股送1元,2017每10股转5股送1元,情况可以。

第一大股东:中国移动,好!为什么就不解释了。

解禁周期密集,2018到2021年都有解禁计划,不好!



财务:净利润率不高,基本每股收益为0.33元,一般。但每股收益率逐年增加,17年大幅放缓,不明朗。但毛利率基本保持略高于行业水平,情况比较合理。

综上所述,从科大讯飞的基本面上来看,基本状况一般,并不如股吧或网页上那样能把牛吹上天,基本状况是可以操作的股票,但是特点不突出,短期内也不容易成为牛股。

K线趋势分析

首先看长做短,技术点关注60日均线,阻力位和支撑位,技术指标关注成交量和布林通道。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参数喜好。

我们首先看月线:科大讯飞的价位定位为高位,趋势判断为弱势,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支撑位45.8元,一个压力位60.00元。成交量与股价形式一致,属于正常,布林通道出现向上扩口,有弱势迹象。



我们再看周线:总体在60日均线上方运行,形式还没有垮塌。虽有5连红小兵,但量能不足,随盘大跌后虽有回升到中部价格以上,但依旧量能不足,量价背离。布林通道趋于平行,股价在中部通道附近徘徊。因此周线依旧看弱,日线已无继续查看必要了。



结论:技术趋势看弱,参考月线支撑价和阻力价,近期不建议参与,获利效果不佳。


徐徐成翔

如果我们去谈A股的物联网或者物联网的机会,我想,绕不开的一家公司就是科大讯飞。

2017年11月15日,科技部召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暨重大科技项目启动会,并且公布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而对于科大讯飞的定位就是就是:

依托科大讯飞公司建设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科大讯飞这家公司,成立于1999年,由中科大的几名学生共同创业,专注于智能语音,已经有近20年了。

而最近的一年,在人工智能的风口下,科大讯飞的股价也从2017年的26元,涨到了目前的62元左右,市值近千亿人民币。

很多人都在说,凭什么一家收入50亿,利润5个亿都不到的公司,能够市值给到1000亿人民币?20倍PS,200倍的PE,这肯定就是泡沫!

但我想,我们先看看历史再下结论。

在上一波互联网浪潮的初期,我们看看那时候的估值:

1997年,亚马逊上市:1997年收入为1.5亿美金,利润为亏损3100万美金,1997年12月31日估值为14.5亿美金 (后来,2000年最高的时候,估值约300亿美金),对应PS为9.6倍,PE并不存在。

2004年,谷歌上市:2004年收入为32亿美金,利润为4亿美金,2004年12月31日估值为515亿美金,对应PS为16倍,PE为128倍。

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在我看来,就是亚马逊的创始人,Jeff Bezos在致股东信里的这句话:

一个梦想的商业:顾客喜爱它,它的天花板很高,有很好的商业回报,能够持续数十年。当你找到这个的时候,不要仅仅抓住,而是和它结婚。

那么,其实对于科大讯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无非就是两点:

  • 以语音为基础的人工智能这条赛道到底有多大?能不能做到Jeff Bezos说的it can grow to very large size and it's durable in time?

  • 科大讯飞在这条赛道里面,能不能做到第一?能不能做到Jeff Bezos说的custormer love it, it has strong returns on capital?

如果,这两点,科大讯飞都能做到,我想,千亿估值仅仅是一个开始。

那么,对于这两点,怎么看呢?

以语音为基础的人工智能这条赛道到底有多大?

据Market Research这份价值2万人民币的报告指出:

到2020年,全球语音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91.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30%,而在中国,智能语音行业的增速为41%,预计2017年能够在100亿人民币左右。

这样看来,其实语音市场并没有很大,并不属于我所说的“it can grow to very large size”,但我认为,我们并不能仅仅只看智能语音市场,而是要去看整个“智能语音+”的市场。

在2017年科大讯飞的发布会里,有这么一句话:

人类80%的收入信息是来自于我们的眼睛,而90%的信息输出是通过语音

这意味着,人类最自然便捷的方式就是用语音来表达,而这也让“智能语音”有了赋能其他行业的基础,实现人类最自然的信息输出。

比如,以科大讯飞目前重点发力的教育市场,整个中国的教育市场目前已经超过3万亿,同时,科大讯飞正在推行“智慧教育”,来赋能教育行业:

再比如,智能家居市场,也是依托于智能语音为基础。在2017年,智能音响的总出货量已经达到3300万台,而预计在2018年,智能音箱的总销售量会超过5600万台,而再加上智能扫地机器人,智能冰箱等一些列家居,智能家居的市场未来也会是超过万亿的市场。

在我看来,以语音为基础的人工智能,将会深刻的改变很多行业,改变我们的生活,而这种改变将会使得,这条赛道是万亿的市场,充满了想象力。

那么对于第二个问题:

科大讯飞在这条赛道里面,能不能做到第一?

在MIT评选的2017年全世界最聪明的公司:

科大讯飞名列第六,在所有的中国公司里名利第一,而MIT给的理由是:

科大讯飞占有中国以声音技术为基础的市场70%的份额

而根据券商的调研,2015年,科大讯飞占有国内智能语音市场44%的市场份额,名列第一;而在全球来看,科大讯飞的份额仍十分小。

以上的数据,都证明科大讯飞目前是中国语音的第一名,但这仅仅是目前的第一,未来科大讯飞还能不能保持这样的位置呢?

这就让我们回到,Jeff Bezos的那一句话,而Jeff Bezos认为,一个梦想的商业里的第一点就是:产品顾客喜爱。

这里,我谈两个我自己体验过的产品。

我自己也测评了一下,我虽然不赞同上面这位知乎用户的“其他都是渣”,但我认同,目前讯飞输入法的语音识别的体验是最好的,不仅速度最快,同时最智能(识别率高,有标点,自动纠错)。

从这一点上来说,确实目前科大讯飞在语音上面有一定的壁垒,毕竟,科大讯飞做这件事已经19年了,有很多的数据与技术的积累。

但在另外一个极其重要的产品,“智能音箱”上,很可惜的是,科大讯飞并没有能做到其在语音输入法的“好产品”。虽然叮咚(京东与科大讯飞)是国内做的最早做智能音响的,但目前的销量以及定价,以及产品综合体验在我看来是差强人意的。

随着阿里与小米的强势介入,叮咚的市场份额由2016年的垄断的趋势(占比高达65%),在2017年市场份额降到可能连10%都没有,尤其是在天猫双11强势促销100万台后。

同时,小米音响的体验是我目前用过的国内智能音箱里最好的,这主要来自于其完整的生态链,可以通过小米音响控制小米扫地机,小米空气净化器,小米台灯,小米电视等一系列周边产品。

而现在,如果大家看一下价格,就知道为何叮咚的销量也一直很小,因为确实是其定价的狼性不足:

天猫精灵:499元/台(双11促销:99元/台)

小米音箱:299元/台

叮咚:799元/台

叮咚音响的价格等于天猫精灵加上小米音响,同时还没有天猫精灵与小米音响背后强大的生态链做支撑,确实很难有消费者购买这款产品。

总的来看,我认为科大讯飞目前在语音识别等偏技术的方面是有技术优势的,但其很可惜的,错失了家庭入口的“智能音响”的抢占,虽然其是国内最早的智能音箱厂家。

回到可能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目前科大讯飞的近千亿的估值是贵还是便宜?在我的内心,我其实更偏向这是一个合理的估值,因为科大讯飞毕竟在一条未来最好的赛道上,同时,它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我也看到很多科大讯飞在To B端的很多落地(尤其是在教育),但科大讯飞如果真的要变成一家伟大的人工智能公司,他更需要的是找到商业模式,同时,做出让C端用户喜爱的,愿意为之付费的产品。

最后,祝愿科大讯飞能够从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真正变成一家以用户为中心的公司,让AI更多的帮助到广大千千万万,就像亚马逊的Jeff Bezos说的那句话:

长期看,用户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是一致的。

我想,这其实也是科大讯飞提的“顶天立地”中“立地”的含义吧。


钱真理

上周五,科大讯飞翻译战略暨新品上市发布会举办,甲小姐深度对话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胡郁。对了解讯飞战略的很好一片采访,值得一看。

以下为甲小姐和胡郁的对话:

战略与市值:

“讯飞是二元经济体制,很多人看不懂讯飞也在这个点”

甲小姐:“翻译战略”一词出现在最新发布会的主题中,这是讯飞第一次把翻译抬到战略高度吗?

胡郁:对,第一次。

甲小姐:为什么它上升到了战略高度?

胡郁:讯飞是一家非常不同的公司。我们不是互联网公司,也不是移动互联网公司,我们是一家技术创新型公司。我们有个口号叫“顶天立地”。“顶天”,就是技术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立地,是要尽量产业化。

“顶天立地”的另一层含义是,我们在做很多国家战略相关的事。讯飞很多业务是从国家战略出发的,教育、医疗、政法、安全、智慧城市……很多互联网公司不愿意做这些,因为商业回报不一定是最好的。“板凳能坐十年冷”、“十年磨一剑”、“厚积薄发”这些词,就是用来形容对国家有战略性意义的事。

甲小姐:翻译和国家战略的关系是?

胡郁:比如我们做翻译机,你可能想不到它的原因。两三年前,国家提出援疆援藏,安徽对口援疆。援疆最缺什么?语言沟通。我们当时提出一个设想,能不能做一款机器帮助沟通?从商业角度看,汉藏和汉维翻译的价值不一定大,但它对民族团结、民族融合非常非常重要。

一方面是计划经济里的国家战略,一方面是市场,这就是我说的“顶天立地”的第二层含义。

甲小姐:你直接用了“计划经济”这个词。

胡郁:中国为什么能在世界上取得成功?你得看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高铁、大飞机,包括航空发动机、芯片,我请问,这难道不需要计划经济的“集中力量办大事”吗?原来说计划不好是因为你得不到足够多的数据来支撑计划,如果你有足够多的数据,其实计划经济是很好的。

甲小姐:你在谈到政府这件事上毫不讳言。

胡郁:完全不用避讳。两弹一星这样的东西谁来做?中科大当年是为了“两弹一星”设立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基因是在我们的血液里流淌的。但同时,我们的翻译机又面向市场。这代表了讯飞的一种特点——二元的经济体制。讯飞在两种体制下都做,很多人看不懂科大讯飞的原因也在这里。

甲小姐:怎么理解你们的政府业务?

胡郁:不靠关系,我们完全是靠核心技术去为国家解决计划方面的问题。我们做的都是很实在的工具,不是那些虚的。像移动互联网、共享单车,我们可能离得稍微远一点,但我觉得中国需要讯飞这样的企业。

甲小姐:“计划”的边界是什么?什么交给“计划”,什么交给“市场”?

胡郁:计划是由国家顶层战略决定的。比如教育,可以分成“墙内”和“墙外”,墙内就是公立教育,“教、学、考、评、管”所有方面都是国家拨款。墙外就是市场经济带来的教育创新体。我们先以国家战略为主,把墙内做好,再向外辐射。现在很多创业公司是反过来的,先做墙外,然后想进入墙内。不同行业的国家战略不同,我们参与的深度也不一样。我们在教育、医疗、政法、安全和智慧城市这些行业里,都是从计划经济开始,从国家战略,到行业,再到消费者市场,循序渐进。

但另一块,讯飞有个“消费者事业群”,这是我领导的部门,这一块是反向的,需要先在市场里获得最终用户的认可,再往中间走。我们做翻译机、输入法、语音云、跟京东合作的音箱都是这样。

甲小姐:讯飞第一代翻译机卖了多少?

胡郁:在中国卖了20多万台。

甲小姐:反馈怎么样?

胡郁:解决了一些问题,但还需要持续升级,这也是我们推出二代的原因。

甲小姐:一代的主要问题在哪?

胡郁:第一,它最初是为了国家战略,主要用在汉维、汉藏翻译,在设计上没有屏,因为很多人不识维吾尔语,给他写字也没用,但是在其他场景就不一样了,我们发现它可以更好;第二,翻译机是个新品类,需要深入用户场景不断洞察,比如带到国外了好不好用,会对语种、交互等提出更高要求。

甲小姐:精简总结一下你们的翻译战略。

胡郁:首先,翻译机是面向最终用户的市场化产品;第二,我们在国家计划经济方面承担了非常大的、不是利益驱动的工作;第三,我们和具有翻译资源的合作伙伴广泛建立紧密关系,比如上海外国语学院高翻学院、中国外文局、外交部,最近我们的听见实时中英文转写系统也和联合国达成了合作;第四,我们的翻译产品线辐射一些精深的领域,比如知识产权。

甲小姐:中国要做世界强国,中文就必须能在全世界渗透和辐射。

胡郁:是,讯飞把翻译当做一项事业来做。庆峰也是人大代表,关于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两会时,我们专门有个提案叫“人类语言大互通计划”,一定要做,而且要把技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过去联合国里真正能提供这个服务的就是美国。我们不同于互联网行业,一些投资人为什么不投芯片?因为投入产出比不高。但我们不一样,我认为这是中国应该做的事。

甲小姐:你最近一次看讯飞股价是什么时候?

胡郁:好久没看了。

甲小姐:你并不太care你们的市值?

胡郁:基因和经历让我们看得更长远。有行业分析认为如果讯飞真正把生态建成,可以实现万亿市值。

甲小姐:现在讯飞的高市值恰恰是它面临争议的一个很大原因,去年年底一篇文章叫《保卫科大讯飞》。

胡郁:那篇文章内容不准确。

甲小姐:你可以反驳的地方是什么?

胡郁:他们不理解科大讯飞,不懂科大讯飞的二元经济体制。如果只认为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思维是好的,那就还不太懂中国的经济体制为什么在世界上能取得成功。

有两种市场模式,一个是计划经济,一个是市场经济,讯飞在两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但在计划经济、国家战略模式上更强。大家普遍拿我们的一半跟别人比,是因为另外一半他看不明白。他只看到了很多政府补贴,看我们现在的盈利,但我们还在一个战略构建阶段,要做技术投入,也要打市场,难以避免所谓的“亏损”。

甲小姐:对很多人来说,你市值800亿,就得有25亿以上的利润,你不这么认为?

胡郁:我们现在的市值是需要利润去支撑的,但这里有个超前关系,现在你的市值反映的是市场对你未来盈利的预期。如果一个成熟企业,将来已经没什么发展空间了,它的估值就得按它现在的利润来。

甲小姐:我认为市场上对讯飞市值看法不一,不在于大家认为讯飞现在不赚钱,而在于大家没有看到讯飞远期清晰的商业模式。换句话说,大家没有看到未来它有能实现25亿利润的清晰商业模式。这一点你们已经有清晰思路了吗?

胡郁:我们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目标。不管是从计划经济的国家战略,还是从市场经济的群众需求两个角度,我们都会在三年之内做到。

甲小姐:你有信心,三年之后大家就不再争议讯飞的市值了?

胡郁:现在的市值不是我们的目标。

战场与路径:

“我和BAT一开始就在两条跑道上”

甲小姐:有人说“人工智能的落脚点是智能生活,而不是智能对话”,听说读写等语言相关业务,在讯飞生态的比重是多少?

胡郁:这部分主要是我们消费者事业群做的事。2017年,消费者事业群占整个讯飞销售额的比重大概25%,将来3年之内的目标是销售额占比要达到50%。

甲小姐:讯飞会越来越to C?

胡郁:应该说面向最终消费者的业务比例一定会越来越大。关于交互的理论,我最先提出来一个概念——“基于视觉呈现的语音交互”。为什么机器视觉在交互上没有意义?因为人是没有显示器的。

甲小姐:你给消费者事业群过去一年的表现打多少分?

胡郁:70-80分。我的目标是,我这块业务要3年翻10倍。每年都要翻倍,按照这个速度往上走,才可能在竞争中胜出。

甲小姐:说到竞争,你们和BAT几乎同时成立,但讯飞现在的市值和BAT还存在不小差距。

胡郁:BAT成立时,互联网的风潮已经到了,而我们成立时,人工智能的风潮还远得很,说白了就是timing,但这不是我们所在乎的。

甲小姐:你的意思是,你们虽然几乎同时成立,但你们并不是同一个时代的公司?

胡郁:是。做人工智能公司只有两种办法,一种就是很早成立,活下来,蓄积能量,走在风口前面;另一种就是等风来了再做。我们属于前者,有自己的大信念。讯飞不是风口的追逐者。

甲小姐:以20年的时间维度回看,相比同一时期的BAT,你们当时选择to B、to G,你认为,你们的选择是加快了讯飞的发展,还是拖慢了讯飞的发展?

胡郁: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在技术还不成熟时,你没有办法用技术去做C端的市场。当时成立的其他语音识别公司,都失败了、消失了。直到2010年,讯飞才首次把语音识别做到可以使用的程度。这中间的时间,你是没办法人为压缩的,不是公司努力了你就可以提前八年把它搞出来,不存在。

甲小姐:AI和互联网的周期区别在哪?

胡郁:AI依赖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如果没有云计算、大数据,根本做不了AI。所以我们和BAT一开始就在两条跑道上,只不过现在这两条路有了相交。

甲小姐:你们在教育行业里也拿单子做了些教育信息化的事,这是人工智能吗?

胡郁:真正要实现的都是智能化。智能化不是空中建楼阁,如果没有信息化,建不出智能化。

甲小姐:但你们今天和BAT相逢在同一战场,而且他们资金非常雄厚,怎么和他们较量?

胡郁:现在这个战场拼的不只是资金。脏活苦活累活,看起来收益率不高,有人不一定愿意做。可是你看这次中兴芯片事件,有些脏活苦活累活,以后你还得去做。

甲小姐:但BAT能抢到你抢不到的人。

胡郁:一个公司不是人越多越好,也不是越牛的人集中在一起越好。

甲小姐:你需要什么样的人?

胡郁:第一,你确实要有世界上顶尖的科学家,不然你都不知道什么是真的好。我们讯飞有一批这样的人。

甲小姐:还需要什么人?

胡郁:你跟各行业对接,中间要有一批人去做落地,包括咨询。你要告诉这些人人工智能怎么做,手把手分析具体业务,不是做一个实验室往那一搬就可以了。人工智能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所以一定是各种层次的人都要有。

甲小姐:讯飞里有哪些职位是BAT没有的?

胡郁:现在市场最缺的是既懂核心技术、原理,又愿意接地气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其实做研究最难的是“定义问题”而不是解决。如果你不会把行业里的一个具体问题定义、抽象成一个研究可以解决的问题,根本行不通。讯飞研究团队最重要的能力是,我们知道国际最一流的进展,但我们也有定义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市场中来,到产品中去。

甲小姐:你会不惜代价去挖人吗?

胡郁:我们挖的不是最牛的人,是最合适的人,是“板凳能坐十年冷”的志同道合的人。我们的价值观是做正确的事。并不是越赚钱就越幸福,幸福来自于你整天在做你认为正确的事,而不是每次都去选能成功的事。正确的事能不能做成是个概率问题,但如果你赚了很多钱却被人记恨,你就失败了。

甲小姐:你们每年投多少钱做研发?

胡郁:十个亿左右。

甲小姐:研发方面,讯飞没有像很多巨头一样什么都做。

胡郁:我们会在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地方多投入。公司的成败是一个幂,底数是战略,指数是执行,公司的组织架构要服务于执行。我们为什么成立消费者事业群?就是为了高度集中力量来执行。

甲小姐:你们聚焦的这些技术的护城河够不够深?

胡郁:人工智能最大的挑战就是语义问题,现在仍解决不了。提到自然语言理解,你马上想到什么?从文字里去学习知识。但人类的很多知识、常识,不是用文字表达的。0到6岁的小孩看不懂文字,但他已经会理解语言与知识表达,还有常识。他不是靠看书,他是靠实践。没有文字表达的知识机器怎么学?这些我们都在摸索。

甲小姐:假如你将大语言体系的技术都做好了,你怎么面对BAT的免费策略?

胡郁:免费是一个old story。第一,某种程度上免费意味着你服务跟不上,同时在行业市场免费的代价是交出数据和控制权;第二,硬件时代做免费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

甲小姐:硬件必须直接赚钱?

胡郁:技术可以免费,要不就服务收费,要不就羊毛出在猪身上。

胡郁: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曾经说,补贴可以啊,拿草喂羊,羊都来了,但是你不扔草羊就跑了,所以必须要修栅栏。问题是栅栏在哪?

补贴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用的。不能把老的成功经验不加改变地直接用在新商业生态系统里。新池子里的PH值不一样了,空气中的氧分也不一样了。

甲小姐:假如你就是比人家贵,消费者为什么会买你的产品?

胡郁:用户体验。第一,硬件本身的用户体验跟软件有很大差别,软件可以快速迭代,但硬件很容易感到品质差异,硬件是脏活苦活累活,是我们的机会,我们更尊重硬件的传统,我们会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去做我们认为对的事,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大规模补贴。

第二,要研究生态。你要想想,你带动了生态里的哪些人?一味地挤压价格,生态里你的合作伙伴都没有利润,你给用户的最终体验能好吗?

讯飞的护城河:

“不懂生态系统的公司只会有偶然的成功”

甲小姐:把你们的营收拆解一下。很多人说,讯飞真正来自AI技术的收入占比很低。

胡郁:没错。现在我们要的销售额其实已经不是技术在提供了。做技术,永远不可能在整个生态系统里做成一家很大的公司。

甲小姐:你怎么理解生态系统?

胡郁:对于生态系统,我在2011年时就有了深度思考。

一个公司的大小取决于三个东西:

第一,你所在的生态系统本身够不够大?讯飞现在的生态系统原来是两个生态系统,一个叫通讯,做功能手机、做运营商的,一个是ICT(注: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简称ICT) ,做互联网、PC、笔记本的,但后来它们融合了,就是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生态。

第二,你离这个生态的控制节点有多远?任何一个生态里都有统治者,海里是鲨鱼,陆地上是狮子、老虎,你离控制者越近,或者你就是控制者,你的公司规模就可能越大。从控制者到非控制者是个漏斗,资源先到控制者,再往下给各环节。计划经济里的控制者是谁?你永远不可能超越它,这个生态是跟政治连在一起的。

生态系统有两种,一种是控制者很难被替代的生态,比如石油生态,埃克森·美孚这么多年来一直是行业老大,在这种生态里,有延续性创新,没有颠覆式创新,公司能做的就是往上爬,从原来供应技术到后面供应方案,到生产,到最后有品牌;还有一种生态是“城头变幻大王旗”,比如计算机、通讯领域,每隔几年就会有大变化——要么你就在不变的生态里爬到顶,成为控制者;要么你就利用生态重构的机会,取代旧生态,成为新的控制者。

第三,在你所在的环节里,有多少家公司在做这件事,能做这件事?不同市场的集中度是不同的,你不仅要看漏斗有多大,你还要看有几家在切,切成6块和切成600块肯定不同,越多公司能做,你能做大的可能性越小。

甲小姐:总结一下,你的公司能不能做大,就看生态大小、离控制者的距离,以及它垄断的可能性。

胡郁:没错。当我们理解了生态系统之后,你刚才问我的问题,从来就不是问题,你靠卖技术肯定不可能构造新的生态,你不可能成为控制者。除非你垄断,但现在技术垄断的人不存在。

甲小姐:我们看到的恰恰是技术同质化竞争越来越严重。

胡郁:对,所以你要在生态里往上面爬,逐步做产品、做方案。不过我要补充,语音还没有同质化,现在就算有几个巨头在做,他们做的也不全面,壁垒还是高。

甲小姐:讯飞花了不少钱在投资和布局上。你们投了多少家公司?

胡郁:大概四五十家,最近几个独角兽我们都投了,商汤、优必选、寒武纪。

甲小姐:投了之后你们会有什么关系?

胡郁:辅导和耦合。

甲小姐:我们回过头来看市场经济这一部分,BAT等巨头跟你竞争的这部分,你怎么看这个生态未来的变化?

胡郁:讯飞有机会去构建一个新生态,在新生态里成为控制环节的co-founder之一。

甲小姐:为什么?

胡郁:我有几个基本判断:

第一个趋势是,互联网时代的“超级马太效应”正在消失。互联网时代除了互联网大公司谁还有权力?但到移动时代,手机厂、美图秀秀这样的超级APP的权力都比以前大了,运营商的权力也比以前大了,运营商现在的问题是体制问题,但其实他们挺有机会,因为他们掌握着真正的大数据——他们只是不会用,但我们有优势去用,因为中国移动是我们第一大股东;

第二个趋势是,互联网硬件的垄断性会降低,不像现在的手机。To C产品分两种,一种是大C,一种是小C,大C是工具性产品,一定会同质到几家,比如汽车、家电、PC、笔记本、手机,没了,就这些;但人类有很多产品,比如家具、玩具、吃的,就是小C,有些行业你永远没法垄断,因为用户要的就是多样性,这时做卖场就很有优势,比如国美、苏宁、红星美凯龙。

甲小姐:你认为机器人终端的分布不会像手机?

胡郁:不会。工业机器人,就四家真正掌握核心垄断性地位:ABB、发那科、库卡、安川;但在消费者机器人方面,你要让用户用一样的机器人?我不相信。一定是小C。小C的话,反而是渠道或服务起重要作用——如果做手机想成功,你必须做一个手机厂商,但你去做硬件或玩具,不一定要这样。

甲小姐:那么讯飞现在的生态战略是?

胡郁:平台和单品相互耦合。为什么Amazon要做Echo,Google 要做Google Home,就是这样的战略。将来硬件不会像以前那样一家独大,这就造成了一种新的商业生态系统的存在,原来是超级马太效应,赢者通吃,但将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都是分散化的,每个公司都有,公司之间要相互分享知识、数据、经验和利益——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混合正交的商业生态”。

甲小姐:在你看来,行业市场和消费者市场,都会是“混合正交”的生态?

胡郁:是的。在一个混合正交的生态系统中,统治者不是单一的,我们希望和别人一起成为新生态中的一个co-founder。

甲小姐:一句话描述讯飞在新生态中的打法。

胡郁:在中国的特定二元经济体制下,用混合的商业生态去做面向行业和面向消费者的业务——计划经济的行业生态不会重构,我们用人工智能渐进地改进;在消费者业务里,讯飞的野心是跟一帮新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去构造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下的新商业生态。

甲小姐:我是不是可以打个比方,讯飞想做的事类似高铁社会的赋能者,从行业端看,你帮各地修筑高铁,输出修筑高铁的能力;从消费端来看,你和各种渠道合作去卖票,让所有乘客进入大高铁社会?

胡郁:是的。我非常同意马化腾的一个观点,要“去中心化赋能”,而不是集中性赋能。帮他来修高铁,但是修完以后呢,不是说这个高铁就是我的,而是我帮你运营。

甲小姐:你心中靠生态系统成功的公司多吗?

胡郁:有些公司确实意识到了这一点,成为了新生态,而且不断改进,这是为什么我觉得有些公司的市值可以一直往上涨;但有些公司根本没懂这个东西,只是偶然的成功。

甲小姐:你觉得中国真正懂生态的企业家有几位?

胡郁:马云2009年去蒙牛参观,牛根生自豪地跟马云讲,你看我从来不养牛,我也没有运牛的车、运牛奶的车,都是我的生态在做。后来他们在帐篷里面开会,讲淘宝怎么打、怎么要发展,他们是很早就懂的,其他人我不知道。

甲小姐:雷军肯定是懂的。

胡郁:对,雷军肯定非常明白,他也是金山以后痛定思痛得来的。

甲小姐:你的意思是,有的公司做产品,做模式,做品类,但做大做强就得靠做生态?

甲小姐:讯飞现在做到的,相比于你想像中的生态,走了万里长征的多少步?

胡郁:现在走了一半,我们已经有这个基础了。

甲小姐:为什么讯飞有机会做出新的生态?

胡郁:因为新的“技术爆炸”还没到来。语音还在技术爆炸之前,但爆炸的临界点已越来越近,肯定有人会赢。

甲小姐:临界点在什么时候?

胡郁:等“基于视觉呈现的语音交互”真正进入大家视野的时候。

现在的智能手机,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基于视觉呈现的触摸交互”,人类触摸交互已经很久了,比如开关,但为什么开关价值不大?因为没有视觉呈现,不能根据你的变化产生不同的结果,但手机就非常有价值。

我不是说“基于视觉呈现的语音交互”会完全取代“基于视觉呈现的触摸交互”,但它会分流一大部分。你坐在一个大屏前,用“基于视觉呈现的语音交互”所得到的东西跟你在手机上拿手指点的体验是不一样的。为什么看电影、看电视、或者将来的某些购物场景可能要用大屏的原因就在这里。交互越简单,你背后的那个系统就要越聪明。很多人不理解讯飞,不理解我为什么有自信,但我想我对这个方面的规律是理解的。

甲小姐:你的意思是,“技术爆炸”的临界点越来越近,你先把这个道路系统铺好了,等待着高铁的速度从100km/h变成300km/h那一天到来,那时人们都会发现高铁远超于马车?

胡郁:是,只是等待的过程比较困难。

甲小姐:发展近20年,今天你觉得讯飞有护城河吗?如果有,这个护城河什么?

胡郁:第一条护城河是我们的基因,技术创新的基因,我们总能够在技术上领先、超前,这是不能否认的。

第二条护城河,是我们对“二元经济体系”的适应。现在的中国是计划和市场紧密交织的,这方面我们有充分经验。

第三条,是新时代的机会。新时代需要新的商业生态系统,需要做苦工,又需要对国家战略非常重要的、长时间去积累的东西。不是某一家单独成功,而是要把中国的很多资源结合在一起,这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甲小姐:三条护城河,最重要的是哪一个?

胡郁:最后一个。时代所期待的新商业生态。

甲小姐:所以你没有把上一个时代的巨头当作竞争对手。

胡郁:把竞争对手打死了你也不一定赢。要想真正赢,必须符合将来的发展趋势。

甲小姐:你眼里盯着的不是竞争对手,而是正在发生的大时代?

胡郁:大家都在盯着大时代,但大家对“时代”的认识是不一样的。

思维与直觉:

“我经过很多深度的思考,深度的思考来自于我的痛苦”

甲小姐:你每天都在面对一个如此复杂的生态系统,做什么,不做什么,你思维中的“源代码”是什么?

胡郁:我的源代码是什么?是每天跌爬滚打积累的直觉。

甲小姐:你有意让自己接地气,还是你本身就接地气?

胡郁:有意的。我觉得我还不够接地气,因为我是标准的科班出身。

甲小姐:成功的企业家有两种,要么就是上帝视角,一般学院派都容易上帝视角;要么就超级用户,你给我扔到哪我都能突破。

胡郁:上帝视角的人适合做源头核心技术系统创新,底下的人适合做微创新、产品创新和应用创新。一个组织应该把这两种人结合在一起。我们现在团队里什么人都有,这点我比较高兴。

甲小姐:你会不会感叹自己走了20年的这条小路怎么突然这么拥挤?

胡郁:这个我早就理解,技术爆炸时谁都会进来。当时PC火的时候,中国有几千家PC厂商,连中国银行都做过。一个东西火起来之后大家都会入场,就看最后谁坚持住。

甲小姐:如果未来讯飞可能栽跟头,最大的坑可能是什么,发生在何时?

胡郁:中流击水,不进则退。你不要以为你能稳定在一个地方,你不上去就会下来。关键是我们能不能代表中国趟出来一条路,发展成真正的技术创新型公司。

甲小姐:什么是真正的技术创新型公司?

胡郁:四个标准。技术世界最好、有利润空间、利润投入到更前沿的技术中去、国际化。华为就做得很好,所以他现在面临的风险就低很多。

甲小姐:你在讯飞这么多年,你有经历过颠覆自己认知的时刻吗?

胡郁:这个过程很多。你问我的问题,我自己问过自己千百遍。

我颠覆自己主要有两个过程,一是我们怎么做研究。05年到07年我跟我太太一起在香港大学,那段时间我搞懂了“怎么做研究”,回来后建立了讯飞的研究院,这让讯飞在之后抓住了很多机会;

第二个是从2012年到现在我一直在想的问题,也是你今天问的,讯飞究竟该走哪条路?计划路线在中国到底行不行?这是一个根本性问题,直到我懂得这个商业生态系统以后,我才找到答案。

很多人把上市视作目标,但在我看来,上市根本不是目标。你有可能上市了,但你在生态系统里的位置仍然非常偏远。所以我们不会去讨论底有多少收入来自AI技术,我们其实是往上做项目方案、做产品、做运营。你越往上走,你在这个生态里面越靠前。

甲小姐:所以你现在已经可以不再强调我是一家AI公司了,对吗?

胡郁:我们不是一家AI技术提供公司。我们的目标,任何一家公司的目标,都是成为一个商业生态里的核心角色。

甲小姐:你当下最大的挑战是?

胡郁:把消费者事业群做得更好。我对这个还是有信心的,因为我们底下那帮人,他们既卧薪尝胆,又能抓住机会,还有越来越多人在加入这件事。

甲小姐:领衔科大讯飞的未来业务,你的压力大吗?

胡郁:压力当然大,我有段时间睡不着觉。

甲小姐:那你现在的信心来自于什么?

胡郁:人有智商,有情商,还有一个,叫逆商。我想我至少经历过这个东西。我经过很多深度的思考,深度的思考来自于我的痛苦

END.


懂股帝

科大讯飞在语音识别的领域是龙头,这一点几乎是没有争议的;

近些年来,一直谈论的人工智能,所有的人工智能都成为了投资者的热点;

而人工智能的接入口就是语音识别

不管是智能机器人还是智能家居,只要涉及到互动,那么语音识别自然是不可绕过的天堑。

这个市场是足够大的,只要科大讯飞能够在该领域持续保持领先地位,那么目前的千亿估值毫不过分,甚至是低估的。

在智能语音的市场里面,竞争者很多;

比方说,小米音箱,天猫精灵等等,这些公司有强大的产业链作为背景,一旦在语音技术上赶超甚至是接近科大讯飞,那么它的普及速度将会得到极大提升。

生态不足是科大讯飞的软肋

就我个人的使用来看,科大讯飞输入法中的语音识别还是比较强的,最厉害的是方言的识别,还是很令人惊奇的;

但是,除此之外,我在生活中没有再接触和听说科大讯飞的其他产品。当然,科大讯飞的确还有很多其他产品,如翻译器等等;


未来究竟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以股易金

刚看见楼下的各位是从大的观察点来看这家公司,我感觉问这个问题的题问者是想问题是这家的股票能不能买,就从技术上做一个分析。

从上面的周线图片中可以看见经过二年的平行走势在17年的4月21日的分红后从30元向上涨到了74元左右,涨幅巨大,可以看出是以二条平行线向上涨,在18年的2月向下做了一个跳水跌破了下轨支撑进到了紧色的压力位也就是开始上涨的压力位。紧色线由压力变成了支撑线。感觉似乎下跌结束了因为上二周红盘收盘。但从技术指标MACD来看没有结束下跌。

从上图周线中内容看见MACD只是在0轴之上,但二线没有交叉,绿柱变红柱还在0轴之下,也就是一个下跌的中期。还没有到转头向上的走势,也就是行情还会反复。

从上面月线图片也能证明这个行情会出现反复。


建林459

我是认为科大讯飞名气大,实力不是那么突出。

从可查的数据看,科大讯飞收入逐渐增高,但是利润很难上来,2014年--2017年,利润变化很小,当然,科大讯飞也给出了合理的理由,那就是研发投入很大,每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20%,华为也没这么大的研发投入营收比。研发投入并不是坏事,但是也要看结果。

科大讯飞的经营成果,很难看懂,与公司给人的印象--语音技术不能直接挂钩,也就是看不出语音业务到底贡献了多少业绩。


科大讯飞并没有正式明确公布语音技术的收入。所以,高额的研发投入,无法证明是不是带来了高效益。

关于科大讯飞的翻译机器,我看前途并不光明,因为手机完全可以替代这种机器,只需要一个APP,所以,这种卖翻译机的业务,不会成为未来有竞争力的业务,会消失,最终还是要靠软件来赚钱。能够语音输入的,搜狗也可以做到,做翻译的,网易有道最专业,如果搜狗与有道合作开发一个APP,那科大讯飞是不是有强大的对手?网易有道词和搜狗现有的用户群非常大,远远大于科大讯飞的用户数。

所以,科大讯飞每年这么大的投入,不见得有会收到很好的成效。

还有一点更重要,那就是科大讯飞并没有详解研发投入用在具体哪块,具体研究成果。

关于科大讯飞,还是一团迷雾。


西格玛的化学

科大讯飞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领军企业。 人工智能在技术阶段上分为计算智能、 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三个阶段。 认知智能是人工智能的高级阶段, 旨在对人类特有的自然语言、知识表达、 逻辑推理、 自主学习等能力进行深入的机理研究与计算机模拟, 推动机器能够拥有类似人类的智慧。同时科大讯飞在语音识别领域具备绝对的领先优势。科大讯飞于 2014 年启动“讯飞超脑”计划, 目前在语音等智能感知继续保持国际领先的基础上,在常识推理、 知识发现、 机器阅读理解、图像识别理解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成果。

因此,科大讯飞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绝对是龙头公司。


短线擒牛2008

我的手机和笔记本里都安了科大讯飞的输入法软件,可以说,他们的这款软件还是比较深入人心的,对于不想打字和手写的“懒人”来说,再方便不过了。虽然它在语音识别度和标点符号方便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但这已经是目前比较普及的一款语音软件了。另外,他们的翻译器译贝做得也很不错,它的语音合成和语音识别技术在国内已是属于老大级别,但比起微软的Cortana的语音合成来,还是稍弱些。

科大飞讯是安徽最大的IT公司,拥有员工至今三四千人,据说他们公司的市值比搜狐还高。听说这家IT公司每年会有两次涨薪机会,做的一般的涨一次,做的好的涨两次。想要在事业上做出点名堂的话,这里的机会也比较多,福利待遇啥的都还不错!


用户98142219649

我觉得科大讯飞现在并不是一家好公司,作为一名散户,我也经常关注这家高新技术企业,他的语音识别等技术还是比较先进的,讯飞输入法也是目前国内语音转换文字最好的,网上很多人看好这家公司的前景,但目前这家公司营收只有14亿,利润不到1亿,对应着750亿的市值,动态市盈率都200以上,静态市盈率那就更高的离谱,而现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层出不群,科技公司能长期发展壮大的世界上都不多。而且大多数人对这种语音识别技术根本不了解,给了市场炒作空间,我感觉这家公司完全是市场炒作。


15110278902239

我用过科大讯飞的语音输入法,感觉还是不错的,虽然在标点符号输入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但他们的成就的确已经超越了国内绝大多数语音技术。而且他们做的翻译类电子产品口碑也很好,在语音识别系统方面,讯飞可以算是国内的佼佼者了。如果你对智能语音及语言技术有所研究的话,或是喜爱的话,那么科大讯飞肯定是你所梦寐以求的地方,因为科大讯飞是在人工智能等方面占绝对优势的,它不仅是世界上科技最有潜力的公司之一,同时在中国人机互交的能力上也是一位佼佼者,所以未来科大讯飞的成绩将会越来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