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为什么康熙总是挖坑给儿子跳,然后自己又去填?

大肠刺生

康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首先,我们都知道康熙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零10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皇帝执政初期挫败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阶段。军事上,取得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是个彻彻底底的明君。

康熙先是明君再是父亲,清朝皇帝大多子嗣并不是很多,因为关于皇帝宠幸妃子的规矩也十分多,比如一些皇帝在太监提醒房事过度之后就不能再继续了,而且清朝的皇帝大多比较勤于政事,一天就两顿饭,可以说,当清朝的皇帝不容易。但是,康熙子嗣很多,有“九子夺嫡”之说。当然,他不只九个儿子,因为我们都知道他当时很是看好十四阿哥,除去中间可能夭折的,历史记载有24个儿子。除去儿子还有20多个女儿呢,所以说他子嗣颇丰。

康熙长子是直郡王胤褆,因非皇后嫡出,未被立为太子。理密亲王胤礽是孝诚仁皇后所生,还不到两岁,被康熙立为太子。根据历史记载,康熙应该最疼爱太子了。太子废了一次,又借着胤褆搞邪门歪术,再立了一次太子,又一怒之下把胤褆打入大牢,关了一辈子。可见,对待两个孩子天差地别。他把所有的父爱都给了太子。

后来八皇子胤禩得了人心,被人拥护。佟国维、马齐等推他为太子,康熙先把二人一通臭骂,还抽出宝剑要劈了胤禩,若不是五皇子胤祺紧紧抱住康熙,后果不堪设想。最后,康熙住了手,但把胤禩贝子废了。

康熙九儿子叫胤禟,他非常支持胤禩当太子,经常和胤禩密谋大事。康熙对他非常讨厌,将其掐临入狱,结果被毒死狱中。

他为什么这样区别对待儿子?因为在太子面前,他是父亲。后来要另选太子,他就是在选继承人,并不以父亲自居。所以给儿子挖坑挖得光明正大,填坑是不想置自己孩子于死地,但他的确需要铁血手腕的皇帝上位为他守住江山,比如雍正。


zero5198

第一,认识一下康熙。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1722年),即清圣祖,年号康熙,为清朝第四位皇帝,大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

二,康熙为什么被称为千古一帝。

康熙八岁登基,其一生可谓惊心动魄。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剿灭葛尔丹,无不可以名垂青史。康熙执政61年间,废除圈地,重农治河,兴修水利,治吏亲民,极大解放了生产力,使清朝经济迅速从百废待兴走向了空前繁荣。在清朝统治的268年中,康熙、雍正、乾隆三朝140余年,清朝经济达到了顶峰。而康熙正是清朝经济繁荣的奠基者。所以,后人称之为“康乾盛世”。



三,康熙为什么给儿子挖坑?

与其说是挖坑,不如说是“考察”更为恰当。康熙8岁登基,16岁亲政。亲政之前可谓是杀机四伏,一路凶险,鳌拜结党营私,时刻有取而代之的可能。亲政之后,又面临战后经济凋敝,满汉矛盾尖锐,西北叛乱不断,沙俄虎视眈眈,台湾不断骚扰等一系列社会、经济和国际问题,可以说康熙一步步走的非常艰辛,所以他深知做一个皇帝的不易,稍有差池,就会万劫不复。所谓“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不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他不断给儿子们“挖坑”,就是为了考察他们,究竟谁才是可以将江山托付的明君英主。



1,推举太子,是为了识别朋党。康熙深受朋党之害。亲政之前,朝中大臣为鳌拜马首是瞻,如果不是孝庄太后富有政治智慧,与索尼联姻获得索尼的支持,康熙能否顺利剪除鳌拜真的未可知。所以,他为了识别朝中朋党,借推举太子的名义,立刻发现出八阿哥的险恶用心,于是果断让老八的死党佟国维回家养老去了。

2,追缴国库欠款,是为了考察谁是守成之主。康熙中晚期,吏治出现腐败苗头,康熙虽想治理,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也。于是就希望有儿子来为自己,为国家分忧。正如邬思道劝说雍正一定要挺身而出时所言“难道就没有一个儿子肯为皇上分忧吗”?雍正听了邬思道的建议,挺身而出,宁做孤臣,让康熙大为感动。作为康熙来说,江山交到这样的人手里,才不会花光败净啊。



3,推举大将军王,是为了考察谁以国事为重。西北叛乱,在如何用兵问题上,康熙举棋不定,其实在他的心里已经默定为十四阿哥。因为,带兵打仗方面,除了老十三,没有比十四阿哥更合适的人选。此时,老九老十上窜下跳为八阿哥争夺兵权,无非就是为了拥兵自重以增加日后继位的砝码。康熙何等英明,这些小技俩瞒不过他的慧眼。而当雍正在朝堂之上公开举荐老十四时,康熙的表情非常耐人寻味,只是“哦”了一声。其实,他的心里大为满意:老四不错,虽然跟老十三是铁哥们,可是为了国家大事,不存私心,是一个好接班人啊……



四,康熙为什么挖了坑以后还要自己去填?

1,首先,虽然他是一个皇帝,但他同时还是一个父亲。老十三说,最无情无义的就是帝王之家,康熙登时勃然大怒。毕竟作为一个父亲,都是舐犊情深的,哪怕儿子非常不争气,做父亲的也只能无奈接受现实。这就是为什么他自己挖个坑还要自己填的原因之一。

2,然后就是为了皇家的尊严。平头百姓之家,自己的孩子做了丑事,做家长的还会百般遮掩回护呢,何况是帝王之家!康熙作为一个英明的皇帝,自己的儿子为了皇位你争我夺,甚至刀光斧影,作为父亲,这是教子无方啊!自己的脸面何在?皇家的尊严何在?这就是他自己挖个坑还要自己填的原因之二。


管理那点事

因为他既是帝王又是父亲。

是帝王,他就有责任为天下选出一个优秀的皇位继承人。所以,他要锻炼、考察皇子的能力。在他眼里,需要一位德才兼备的候选人。

是父亲,他也会心软。第一次囚禁十三阿哥,借着张五哥求情的台阶,康熙放了十三爷。佟国维希望康熙给个理由,康熙就说了一句:父亲想念儿子了。


这两种身份,让他处理起来很尴尬。追缴国库欠款,他希望雍正能做个孤臣。康熙大寿,八爷把十四爷的寿礼换成了死鹰,康熙心痛啊,如此的不孝子孙。如果换了平常人家的父亲,康熙肯定会大骂,但他还是一个皇帝,得为了天下安宁,他得忍。


康熙做到了皇帝和父亲的兼容,他也希望他的儿子除了争夺皇位之外,也能做到做儿子的孝道。这点邬先生分析的透彻,在追缴国库欠款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干,都知道得罪人,但邬先生力荐雍正接手,理由就是:难道皇上连一个为他分忧的儿子都没有了吗?


生在帝王家,既要有亲情,也要有天下


东东历史

这个问题问的好!在普通人家是没有父亲给自己的儿子设陷阱的。

但是皇帝就不同了,特别是康熙这位拥有二十五个儿子的皇帝,就更不同了,普通人家儿子多了还要打仗,何况这么多儿子,康熙帝想到未来的帝位,还不得打的头破血流吗?想想后怕,不仅也冒冷汗。

不过用设陷阱这个词不太恰当,不如说是对儿子们的考验。

经过层层考验,层层叠叠的陷阱考验,到了康熙四十七年,还是暴露出来众位皇子的野心,就是人们常说的“九王夺嫡”的九位皇子。

以大阿哥胤褆为首的集团,他独自一人作战,有后台就是明珠,不过明珠被康熙帝打压后,大阿哥这小子没有大的动作。

三阿哥胤祉,这小子号称为读书人并笼络了不少天下学子府邸编撰大书,隐蔽性比较强,时不时的出来说些风凉话,随风倒。

号称为孤臣的四阿哥胤禛,他与十三阿哥胤祥自小交好,干实事,没有野心,可是在康熙五十一年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废开始,有了窥视帝位的心思,网罗人马在府邸,自那时候起便开始了行动。

这就说道八阿哥胤禩及四九阿哥胤塘、十阿哥胤娥,这是一个非常完整的集团,蜂王毕露,一直是太子胤礽的竞争对手,不但有经济实力,还有政治背景。

在第一次废太子的时候就要直接登场,把老爷子康熙帝吓的要命,只好给太子复位,平息了一场公开的太子之争。



还有一位就是是四阿哥允禵,他是与四阿哥胤禛一母所生,带兵有一套,曾经任大将军王,一度是被朝廷上下看好的接班人。

他是党中之党,鬼的很,坐山观虎斗,利用八阿哥胤禩与四阿哥胤禛两个集团的相斗从中谋取利益,最后夺嫡未成,一直不服。

最后就是那位被废太子胤礽了。在康熙帝的二十五位儿子当中最终出现了九王夺嫡,你说康熙这老爷子能不考察一下吗?

爱新觉罗的江山社稷到底交给哪一位合适,这就要康熙帝有很大的洞察力来考察一下他们的治国安邦之才,考察他们的德性。


考察儿子们的唯一办法就是挖坑,看看哪一位先跳下去,哪一位儿子可以经受住考验。

康熙帝在晚年曾经说过:这一生最大的失误就是在确立皇储的问题上连连失误,一生的南征北战,金戈铁马打天下,一世的英明,史笔如铁,在皇储的问题我是失败的。

最终在康熙六十一年,这位功高盖世的老皇帝驾崩了,通过不断的挖坑,不断的考察,确定了皇四阿哥胤禛我继承人,是为雍正皇帝。


(以上图片来自影视、网络资料)

请关注《邸晓居MBA侃历史》欢迎网友们一起互动、评论、留言。


日尧居k古史

这个问题分怎么去理解,从所周知,康熙帝晚年被储君之事所困,九子夺嫡,这在现在人看就是那个儿子即位,成为后世之君,但做为当时的康熙帝是明白这里的利害关系的,这是关乎他爱新觉罗基业的是否“千秋万代“的头等国事。



历史上九子夺嫡是指大阿哥胤褆,二阿哥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等九位皇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到后来能够立储条件的只有三位,太子胤礽,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做为父亲又是帝王的康熙看来心里只有两人,四阿哥和八阿哥,太子只所以废而立他只是为朝政的稳定,皇子们不去那么相互争斗的一个棋子,说白了太子在他那儿根本不可能了,只是临时的挡风墙,在他有生之年不想看到帝王家的“血雨腥风”。



说到”挖坑”康熙在力练皇子们,还不如说是各方面能力的考查,首先我们看八阿哥胤禩一党,可以说实力最强,八阿哥办差能力强,人品有贤王之名,朝中上下官员基本上认为将来继承大统的人。四阿哥胤禛实力就要弱得多,就连一奶胞弟都不帮他而去帮八阿哥,所以做事小心,办差认真,唯命是从,表面上看不出窥视是皇位之心,但暗中一点也不放松,最后大位到手,名正言顺地即位登基。


那为什么四阿哥能在这场大位之争胜出而不是贤王的八阿哥呢?可以说八阿哥败就败在这个贤子上,做为皇帝康熙再清楚不过了,朝中政务如有私情,吏治必坏,政令必然不通,带来的后果就是危及到社社稷江山的不稳,反见胤禛,办差利练,为朝中忠心不二,不讲私情,不那么善长与朝臣拉帮结派,这正是做为皇帝的父亲所需要的,用康熙自己的话来形容胤禛乾纲不坏的新主子,事实上也正明康熙立四阿哥为新皇是应明的,雍正帝的确是个勤勉的皇帝。


65833246890

所谓最是无情帝王家,不是康熙总是给儿子挖坑跳,实在也是没办法。皇位就那一个,康熙又有那么多儿子,儿子们还都不甘平庸,想着法子的去争皇位,可是争皇位是有条件的。



第一,立贤不立长。

清朝制度比明朝好的就这一点,不一定非是嫡长子或者嫡出才是第一继承人,只有有才能的,都可以当皇帝,虽然这嫡长子胤礽是嫡出,又是太子,可是却品德有失,隔三差五的出点叉子,加上阿哥们又都眼红他的位置,太子如履薄冰,阿哥们如狼似虎,导致争储竞争激烈。

第二,名声。

要想坐上太子之位,除了拉太子下马,还得自己本身过硬,名声很重要,就是所谓的民心所向,比如八贤王。



第三,金钱。

太子,八哥党,为了做皇帝,背地里没少敛钱,龌龊手段也没少用,康熙不可能不知道。

康熙深知孩子们都在盯着这个九五至尊的位置,所以只能想办法给未来储君扫清障碍,甚至为了继承者的皇位做的稳当,甘愿做坏人,比如临死前故意贬斥大臣,好让雍正继位后再为提拔他们,打一巴掌,给一个红枣,这样就会对新帝感恩戴德,不可谓不处心积虑。


卿酒酒是只魅

这问题不应这么问,应该说康熙在《雍正王朝》中,却是挖了不少坑,但这些不是为了儿子挖的,而是因为康熙中后期的执政方针出了偏差,使得要人去填这些坑。这是其一。

那么康熙自己挖了哪些坑呢?

我们从剧中可以看到有如下:

1.吏治腐败。不管是雍正一开始领到的任务去修理江堤,还是后来的《百官行述录》案,都是康熙不注重吏治。

2.对于臣下过于宽容。康熙对于臣属是出名的一个仁,搞的八王爷也依样画瓢,想要把自己塑造成八贤王。过于宽容的后果就是官员连国库的银子借了后都敢不还,康熙自己竟然也不出面处理,直接把事情甩了出来。

3.公私不分。比如他下江南,这是公事,可是却让魏东亭办成了自家的私事。因此魏东亭的死,康熙的责任推也推不掉。

4.看人不准没选好太子。这直接就影响到了国本。

上面这些可以看出,这些坑,其实都是康熙自己给自己挖的,可是他又不想自己出面解决,那么按照清朝藩王议政的制度,他只能把这些事情交给自己儿子处理。国家事情这么多,其实也不是康熙的本意。


老秦来煮历史百味

文/炒米视角


一个异族统治者为中华之主,那种谨慎而复杂的心态难以描绘。晚年间,八旗业已堕落。严格按照儒家正统选立的储君,令人失望异常。

一心含饴弄孙,希望出现父慈子孝、兄弟和睦的场景始终未能如愿。反而是废太子,则众皇子翘首以争,明争暗斗,乌烟瘴气。


如此光景之下,身后将会是和平繁荣还是血流成河。康熙几乎不敢想象。国本涉及将来,不可不重视。重视那必须怎么办?那就必须考验。每个皇子都需要考验,重中之重当然是考验太子。就像电影里少林寺的和尚若要下山,就必须要过十八铜人阵。但是考验继承人,这是需要万般谨慎的事情,因为你的筹码是“未来皇位的继承权”,这稍微处理不好,便会引发大事故,国将不国,可不是说笑。所谓晚节不保,毁掉一世清誉,也未曾可知啊。


所以康熙通过”筹饷赈灾”、“追比国库欠款”、“查肃刑部冤案”、“西部平叛”这几件事情来考察各个皇子的表现、反应和能力。最终让他遗憾的是这些问题其实并未真正解决,反而结果更糟糕,太子的所作所为令他万分遗憾,江山如若交于他手,必然毁于一旦。

而扳倒了太子,其他的儿子纷纷出头争此储位。大阿哥竟然要“替父杀太子”

,深深伤了康熙的心,而三阿哥竟然也利令智昏,抖出大阿哥魇镇太子之事。这彻底让康熙晕厥。

康熙到了晚年深刻领会了孝庄生前“不争是争”的道理。所以敢于来争的,都被剔除出考虑人选。呼声最高的八阿哥胤禩,人称贤王,处处学自己,又处处学不像,到处勾结串联。以至于让推荐太子人选时,满朝皆朋党。可是此时的康熙已经无力深究了。他看中了愿作“孤臣”的四阿哥胤禛。


接下来所有的事情都是围绕如何不彻底击穿现状,不要引发动乱,所以死鹰事件可以不咎。但等权力顺利过渡。把问题留给后继之君,让后继之君运用智慧去解决。而把自己的一世英明一世功绩保全。

所以要说都挖坑,的确康熙挖了一个很大的坑给雍正。所以雍正死前,一心绝对不把问题留给后人,自己在时全部搞定。不曾想乾隆又给大清国挖了一个巨坑。


炒米视角

邬思道最有发言权,他是康熙肚子里的蛔虫!康熙晚年的时候,受到太子兵变的刺激,时刻把皇子们视为自己的威胁,他害怕被皇子们逼宫篡位!所以,他一直在皇子们身上搞平衡!

康熙一直在保持各位爷党之间的势均力敌,给了每个皇子争夺皇位的希望,但又没有哪一个能够完全压制其他人。这样才能显出他皇帝的价值,每个皇子都离不开他,都得巴结他,然后才不会出现篡位现象!

我们发现一个规律,康熙给每个皇子安排任务的时候往往都是平均分配。比如,清缴亏空的时候就叫雍正去,纠察冤案的时候就叫老八去。这就是康熙的制衡权术!因此,谈不上康熙给皇子挖坑,他只是把做事当成培养继承人或者帮继承人制衡朝局的方式!


优己

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康熙想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确定自己的继承人,因为只有通过自己考核的太子,才可以延续爱新觉罗家族的长久统治!


康熙大帝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对于他考察太子人选时,是选择了各种方法,但是这些人选都是自己的儿子,他也是一位很仁慈的父亲,看到自己的儿子们,有些无法完成的任务,他还是会帮助他们的!

毕竟虎毒不食子嘛!虽然这样做了,但是康熙面对自己这么多的儿子,还是没能很好的处理他们的关系,最终导致雍正即位疑点重重,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很好的说法!

不过,不管结局怎样,康熙对于他的儿子们的历练与忍耐,还是值得肯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