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得死过三次,但你要活着并活得更好

创业得死过三次,但你要活着并活得更好

罗旭

出生日期:1973年10月

出生地:贵州毕节市

身份:纷享销客创始人

毕业院校:贵州财经大学

星座:天蝎座

创业得死过三次,但你要活着并活得更好

本表无数据支撑,仅用于引起思考

全文:10151字

1

困境之中:看得越远越从容

当我们二维平面世界里看到希望奋斗时,其实这个世界是三维的,立体的。一番折腾遇到困境后,有人会认命,怀疑三维世界存在的可能性:OK,这个世界就是平的,我们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在这个平面世界里扎扎实实的干。

罗旭:要坚信未来,坚信一定是一个开放的、连接的,交互的世界,从容地在这个变化的世界里,探索真真正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暂时的困境,是正常规律,不要怀疑这个世界,曾经有很多明星创业者都押宝过自行车,要把自行车做成艺术品,又怎么着呢?一个共享单车出来就把他干死了,不是自行车这事儿错了,而是他们自己没有扣上时代的脉络。

罗旭:我们不会放弃创新,即要做好传统软件的东西,更要在互联网属性上寻找突破点,这点绝对不会质疑,一句话:我们坚信。

你相信未来是什么,才能决定你现在做什么。

罗旭:可能到了那个临界点,突然间就穿透了,OK。2015年,我们做新协同的时候,谁会预知到OA产品,能在手机端做成社会化形态的这个样子呢?早在2012、2013年,我们就一直在拱这事,巨难无比,但到了破局的临界点,产品形态OK时,我们一下就击穿了。老OA曾经认为,我们都干了十年了,什么都试过了,根本就没有成,那帮家伙懂什么?

罗旭不要因为在正确的路上遇到挫折,就怀疑方向。SaaS不能因为眼前困境就放弃思考未来产品和营销如何互联网化,网络化,这个行业需要坚韧的创新力。

2017年,我们无比艰难,95%的同行可能认为我们会死掉,但我们始终相信,始终坚持,创新、裁员,大胆变革,结果不但没死,相对同行我们还取得了最好的成绩。

罗旭:月有阴晴圆缺,企业有起起伏伏,你要看的不是现在,是未来。今天拿到钱,不代表你就成功了;今天掉到坑里,不代表你失败了。关键是看你成功的时候能不能顺势而为,做得更好;困难的时候,能不能有无比的勇气,坚持并继续前行。

所以我还挺担心这个行业的,大家有一种回归的错觉,觉得2B行业投广告,搞渠道,高举高大纯是做态做势,其实未必。现在回归这种所谓“2B行业慢慢搞”的状态,就真的对吗?未必,当然基本功一定是要扎实。我们还是要用互联网的方式来改变这个行业,互联网改变了自行车,互联网改变了支付,互联网改变了外卖。。。

罗旭:倒不会,我是一个很理智的人。人嘛,有些人有妄想症,我从来没有妄想症,我做财务出身,非常冷静。我觉得每个人有自己的洞察力,一个好的创业公司,你至少对未来5-10年要有清晰的洞察力。你骑自行车,如果你只能看到1米,你会无比紧张,每分钟都在调整。如果你能看到10米之外,你会骑得很舒服。

现在开两会,有多少企业家、SaaS公司的CEO会深度看两会报道?我会看。你要看这个国家在未来10年要做什么,整个行业的经济会怎么变化,国家的政策会怎么变化,如何顺势而为,借势而为。你天天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发芽了,开花了;开花了,发芽了。可能这里早把规划变成一个垃圾场,你却还在这里苦心经营,过两天就给推掉了。

创业者要有开阔的视野、全局的眼光,对未来洞察得越清晰,对现实的困难会越坚定更从容。

罗旭:这是企业家必备的特质,为什么雷老板能洞察到制造业在中国的机会,他之前是做软件的,进来做硬件,我是卖报纸的,我来做软件,凭什么?天赋,这不一定是你后天学得来的。除了天赋,还有不断的自我学习,你在每一次沟通、每一次交互过程中,能不能捕捉到有效的信息,有效信息有没有触发你思考与行动的变化,或者你眼界的变化、视角的变化。

罗旭:我们团队有非常好的前瞻预见力和实践执行力,我们看到了这个机会,然后我们做事比别人更有执行力,更有爆发力。同样一件事情,可能别人需要一个星期,我们一天搞定了,快鱼打慢鱼。

罗旭:第一战略上的协同,我们做CRM,他们一直没有优秀的CRM。第二我们在行业里的影响力,我们毕竟还是行业目前最值得投的SaaS公司。

罗旭:我们有高水平竞争2-3年储备的资金来深耕这个行业。

罗旭:融了6轮。接近2亿多美金。

罗旭:我们协作很好,与投资人首先最重要就是沟通。第二,投资人应该叫资本合伙人,投资人应该和你是一个梦想的合伙人,他投钱进来,不仅仅希望这些钱从1块钱变为2块钱,真正好的投资伙伴应该和你有共同的梦想,这才是真正的好投资人,这一点纷享极其幸运。

纷享的投资人,当公司遇到挑战的时候,虽然对我们有压力,但大家对于这件事情的长远认知是一致的。2B领域,美国有4千多亿美金的Microsoft,有700多亿美金的Salesforce,有几千亿美金的亚马逊等等,中国企业市场发展的机会空间大了去了,这个认知我们是有默契的。

罗旭:没有秘诀,就是增长,用户数据放在这里,产品有竞争力,就会有人关注。没有钱多人傻这回事儿,我觉得好多人忘了一件事,你先把你该干的事做好,德鲁克说商业的本质是获得用户和创造价值。我能持续10个月,每月增长1万个企业用户,投资人去去别的市场看,别人一个月获得100个客户,他不投我投谁?哪有什么传奇不传奇的。

罗旭不,一定不是为了融资而融资,没有谁会疯了把融资当乐趣,公司如果不需要发展资金,融资把公司股权稀释了,拿到这个钱有什么意思呢?融资是为了提升企业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成长速度,投资人看中你的成长性,管理能力,你对未来市场的洞察,你给投资人只要讲清楚,对未来与实在有共识,可能就会投你,你讲不清楚,投资人不投你。哪有什么融资技巧。

2

成长方法论:事业的核心在于价值认同

创业得死过三次,但你要活着并活得更好

罗旭:南都之前。我在一家建筑单位做财务。刚毕业的学生该有的惶恐我都有,比如不知道要找一个什么工作,担心自己的未来,担心自己的工作有没有前途,担心自己一辈子越来越平庸,因为你就是个小螺丝钉,你哪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那段日子,也给了我很好的启发,当你只是一个螺丝钉的时候,要出头没什么诀窍,那就是能把最简单的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极致。很多人被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就是因为不屑于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最好。

我比较有幸,可能受家庭教育影响,还有我自己本性如何,我愿意不计回报的做好一件小事。干了一年,做为一个应届生在国企,就提升为财务科副科长了,挺好的。人就是这样,做70分容易,做90分难,做98分非常非常难,其实不是你能不能,而是你愿不愿。很多事情不像小时候考试,考试有些题你不会做就是不会做,工作的事情只要你愿意做100分,客观上讲一定做得到。但是很多人就是60分拉倒,随波逐流,甘于平庸。

做为一个员工,你做的所有事、老板都惊喜,都超预期,你就不可或缺了,你在公司有绝对的稀缺性,只要你的人品、情商足够高,不是那种傻呵呵的,做了一点小东西就牛逼坏了的,谁不喜欢你呢?所以我在那段时间里,我觉得挺好的,我把我该做的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极致。

后来到南都是深受南方报业的新闻理想与情怀所打动。记得南方周末一篇新年发刊词中写到:总有一种力量让你热泪盈眶,总有一种力量让你不断前行。一个世俗的世界里,是要有梦想和理想的,它会让你变成一个不一样的人,驱动你去突破、成长。我其实在原单位挺好,可能也能混到单位的财务总监,变成一个中年油腻男人,挣很多钱,但那不是我要的。我希望做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自己内心会激动,甚至会感动我自己。新京报和南方都市报做的那些报道,那种对于信念的坚持,一直是侠骨柔肠:它在面对社会黑恶势力时的坚决,它在面对社会弱势群体时的柔软,真的会触到你内心最本真的部分。

南都我只是中间加入,新京报我是从头开始加入的,感受到了创业的艰辛。我们只有2千万人民币办这份报纸,正常办这份报纸要花一个多亿人民币,也就是说你只有2块钱,你要干10块钱的事,你说有多难?而且新京报从一开始整个规模就很大,一下招了2千人,启动资金只能发4个月的工资,但新京报创刊之时,新闻采访质量、时效性就是行业高水准,我们要在第一线、第一时间出现,报道最有质量的新闻,并没有说我们是一家新报社,就可以慢慢来。我特别感动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所有新京报人都激发出极强的创造力。

罗旭:第一,我们筹备的人很强,基本是当时南方报业各条口最精锐的人,经验都很丰富。第二,主观能动性调动到了极大,没有规章、没有制度、没有流程,什么都没有,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像你在球场踢球一样,只有对方一个球门,队员之间需要什么规章制度,要教他们如何传球?不需要,叫心有灵犀,整个团队就像一个人一样在做事情。

罗旭:核心还是“事业的认同”,这种认同感源自于南都新闻理想与能力沉淀,南都持续的优秀新闻报道,极大的激发了我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第二,基于对新京报未来的预期,要在首都做一份影响中国的报纸,“责任感使我们出类拔萃”事业理念让我们激动不已,责任感让我们做事不需要约束。

那时候上班,早上7点钟就来报社了,广告部的人进了办公室第一件事情就是唱歌,特别Happy,唱歌唱了20分钟之后,各自去做工作。到了晚上10点钟,还在培训,还在交流,还在开会。晚上11点下班了,一群年轻人到附近的大排挡吃饭、喝酒,再接着聊,聊到晚上12点,累了,好,跑回去睡觉,第二天7点钟又到办公室来。

我们对这件事情痴迷了,一群人在很痴迷的状态下做一个事业,你会热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热爱大家在一块儿,我记得新京报第一年开年会,很多人在现场感动得掉眼泪。当痴迷的时候,你自然会协调时间。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很多人时间被浪费在很多无趣的事情上,可能那时的新京报人的时间,就花在了两件事上:上班,回家。

罗旭:不是传销组织,是理想主义组织,而且那种自豪感,特别特别强,所有人,包括投递员。我们给投递员同样讲新闻理想,在培训投递员时我们认真的告诉大家,我们送的不是一份报纸,而是传递一份情怀和信念。这份报纸送到每个家庭和每个人手里,我们希望用这份报纸的文化力量去驱动这个社会发生变化。尽管很多投递员是小学,初中毕业,对这种理业与理想,大家是非常认同的。

罗旭:所有的情感是发自内心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很多公司都讲文化,但其实是为了做文化而做文化,新京报所塑造的理想,是这群人真实的梦想,是真真正正在坚持和践行。

在媒体待了十几年,媒体的红利期过完之后,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越来越大,传统媒体在体制上很难创新。媒体在十年前,你能做很多事,后来很多东西越来越难做,可能我们需要换一个战场,去做一点自由发挥的事情。

移动互联网的到来,我们看到了机会,云、SaaS,我们觉得这东西一定是未来。不同的是,在南都是跟着带头大哥干,很景仰他们,能学很多东西,你只享受快乐,但你不承担痛苦。即使到新京报也一样,承受痛苦的肯定是创始团队,现在做纷享是痛并快乐着,你享受着创业过程中,给你带来的极致的快感,同时你也得承受创业给你带来的极致的痛苦。你的愉悦指数有多高,痛苦指数就有多高,只不过说别人看的可能是你愉悦层面,感受不到你痛苦的层面。

罗旭:刚成立一年多,产品刚做出来,见了很多客户,都拒绝了,觉得这个东西不靠谱。但在我的生日,一个销售同事叫李华明,打电话跟我说,我要送一个生日礼物给你,我们签下第一个客户了。

到今天我还记得那个客户叫双新种业,是卖种子的。那个老板长期要出差,在外面看不到公司的信息,他需要通过手机看到公司的文档、审批、员工的工作日报,他就说这个产品特别好,买了。那天我们特别开心,因为你做的东西得到了别人的认可,而且是花钱买的。那天不是我一个人开心,所有人都很开心。

罗旭:痛苦的事情很多了,我觉得最痛苦的事情是产品,其实不是第一件,始终让你痛苦的事情是产品。

我们想做一个移动办公室的概念,究竟做成什么样子,不停地试,试完之后你要不断去见客户,这个痛苦是,你满怀激情的去给客户讲多好多好,客户一看,唉,就是那种莫名其妙的表情看着你,然后又碍于面子不直说,或者是无情鞭挞你的时候,你会无比痛苦,这种痛苦是你没有把事情想明白,你没有做出真正让用户喜欢的东西。那种想突破,但是你被一个东西蒙在头上,你想把它撕破,你知道前面有光亮,你又撕不开它。你又知道一定要去顶破它,那种欲破又不能的感觉,很熬人。

罗旭:就像你背痒得不行,用手去挠又够不着。你感觉到了,总是没有拿到关键点,客户拿到我们的产品觉得很好,又觉得没有解决我的核心问题。最后我们明白了,客户要的是业绩,销售成长,不仅仅是简单的管理,走错方向了,那时候老想着帮他进行管理。现在我们聚焦帮客户提升业绩,这是用户的核心痛点,销售的效率提升。

罗旭:骑着马的人,佐罗。

创业得死过三次,但你要活着并活得更好

罗旭:我很喜欢那张,我的头像从没变过。我们这个年代的人,都是看武侠长大的,金庸的、古龙的都看过,可能我们心中有一个英雄梦,希望真的能够去改变一些事情,创造一些奇迹。我愿意全力以赴去做一件我喜欢、我热爱的事情,这件事情确实能对一个行业产生巨大的变化,能够颠覆那些旧的东西,创造一个全新的东西。这样我会觉得自己活得精彩。

罗旭:追求理想,我一直都在干这件事。在去南都之前,我的工作挺好,衣食无忧,跟同学们相比,我算淘金最快的。当看到南都的新闻报道,看到这份报纸期望推动社会进步的担当、责任与激情时,我特别喜欢,我喜欢这些人,喜欢跟他们在一起,所以我就去了南都。

后来,我们要做一份影响中国的报道,这个理由你没法拒绝,人这一辈子哪有机会去做一件影响中国的事情?所以我们就来了北京。南都人可能没挣到钱,新京报人也没挣到钱,但大部分人都不后悔那十年的付出,我们最青春的10年,最黄金的10年。

今天我们想创业成功,挣钱是一个目的,但在挣钱之外,一定有一个使命和愿景,是你心中真的想要的。

所以做纷享也是一样,企业移动办公这事做成了,能够让组织效率,生态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你会挣很多钱,成就一件牛逼的事。我依然觉得我们是一个好的创业项目和创业者,真的不要太局限于当下,更应该长远的看问题,以及回到当下,我们现在如何去克服困难,我就一定要把这个墙打开。

那在这个路上,我对自己比较满意的地方,第一,我是一个始终往前看的人。第二,我是一个能放得下的人,第三我自己能始终保持做事的纯粹与激情。我们就是想把这件事做好,我也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你成功,得归零往前看,你失败,还得往前看,回为无论发生什么都还有明天,还有希望,创业九死一生,但你还得活着并活得更好。

罗旭:没有必要去说那么苦情的东西,像我们和巨头PK,很多人觉得天就塌了,因为你所有的竞争力没了,你抱怨有什么用呢?我们那时候就想一件事情——我们用最快的速度,重新评估自己的核心能力,去重新定位,找自己的赛道,很简单。

3

关于未来:骑马而过,与世人何干

创业得死过三次,但你要活着并活得更好

罗旭:我也不知道。如果非要剖析的话,第一,时代造英雄,不是我,也有别人,可能我们仅仅是运气好,正好踩在这个节拍上。第二,我们这群人不拘泥于传统限制,不断创新。方向明确了,但竞争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是绞肉机,考验的是你的应变能力,洞察力,坚韧度,还有打不死的精神,不只是我一个人这样,我们团队都是这样。纷享早期团队都是一群媒体人出身,杨斌、我,李全良等,直到后来加入的林松,我们才开始完成团队人才的多元化升级。

罗旭:为什么不想这是我们的长板呢?我们站在这个行业之外来看这个行业,就像欧洲人没有走出欧洲的时候,认为欧洲人就是全世界,当我们站到更远的地方,我们知道这个地球是圆的,还有非洲,还有美洲。

罗旭:我还是比较客观的,创业不是一个人成功,是一群人成功。真正牛逼的团队是组织一群很普通的人,干了一件不普通的事。创业的成功是一群普通人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成功,当然也不断吸纳比我们优秀人才加盟,我们就是一群这样普通的人,但我们一起在成长,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成功的团队。

罗旭:用奴才你就要为无能买单,用能人你就能分享成功的快乐,我们一直是杜绝用无能的人。个人能力我们不只是看现在个人能力,关键是我们有没有能力去拔高他,他自己能不中能成长?让他在这里创造价值。好多公司找一个牛逼的人,人才把当奴才,木材用,而我们期望纷享能点木为兵,把普通人的价值认同、主观能动性、创造力、自驱力给激发起来,激发他创造出极强的价值,这是关键和核心。

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才,不是看他今天怎么样,是看他明天怎么样。不然再好的人才都会成为木材,别看今天很牛逼,明天就很傻逼。

罗旭:有一种人,认为自己做得都是对的,别人做得都是不对的。还有自己看着都是对的,别人看的都不太对,这很正常,不必理会吧。

罗旭:我觉得做创始人跟区块链一样,要去中心化,创始人只是梦想和故事的发起者,而不是一个君王,很多成功的公司,本质上讲是说为了成就一群人共同的梦想所以才成功,而一些不成功的公司,找一群人帮我成就这个梦想,这是很关键的区别。公司的成绩与成功,应该表彰的是那些参与者与建设者,那些人才是公司应该大书特书的人,创始人有什么好说的?成就大家是你应该做的事。

我的“得”,就是得到了快乐,成就感嘛,挣钱是成就感,成就一番事业是成就感,得到大家对你的认可和尊重,或者是我们推动这个行业发展,是成就感,人格与思想与行动的自由是成就感。

我的“失”,我觉得最大的痛苦是失去了时间,失去了享受生活的点点滴滴的时间,我自己热爱生活。兴趣广泛,喜欢音乐、喜欢旅行、喜欢运动、喜欢玩、喜欢看电影,现在你要全力以赴工作了,这些事离你越来越远。这不是生活,不完全对,所以慢慢在调整,做好组织发展和人才培养,我越轻松这公司越健康。

罗旭:重建,整个体系全部重建,二次创业。我们拿了钱,公司要做整个体系升级。打仗核心是组织能力。组织的核心是要把一群人组织在一起,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能够在这一套逻辑体系里,开放性、创造性的在一起完成工作,这才是组织的真正意义。

罗旭:我觉得两者没有差别,任何组织工作的核心,不是管理,应该叫激励,你管他干嘛,核心你要去激励他,出了问题才要管他,不听话要来管他。

举个例子,我们去日本旅行,大人在这边聊天,一群孩子闹得一塌糊涂,一个爸爸跑去跟孩子们说,你们再闹,我就让你们现在散伙,马上回去睡觉。孩子们一听,吓得不行。可爸爸一走开,孩子们又开始闹,因为他在管理他们。后来我跑去跟他们说,只要你们乖乖别闹,今天晚上可以玩到12点。孩子们问,如果我们安安静静能玩到12点半吗?我说没问题。好了,讲完之后特别安静,孩子们互相会要求说,千万别闹,因为今天晚上我们要玩到12点半,这叫激励。

一个组织你老想着管他,你就会认为别人都没本事,你要想去激励他,你才会看到分们的优点与可爱之处,他才会把很多东西做好。

罗旭:我觉得人生没有谢幕,只有歇菜的时候,没了就没了,没有歇菜之前,你为什么要谢幕呢?你在每个阶段去做你每个阶段该做的。可能有一天,我不想在纷享销客了,那可能我去做一个投资人,这属于我想做的事情,或者说我不做投资人了,我真的愿意回家,像谢霆峰一样,做一个超级牛的厨师,让我们家里人吃得挺好的,或者带我孩子去旅行,我跟我儿子说,在他们长到18岁以前,至少带他们去50个国家看看。

我不在意是否留下什么,就像佐罗一样,我希望的是骑着马,狂奔而过的时候,自己那种极致的爽,究竟别人怎么看是别人的事,不关我事。

得力营二期招募 通道开启

舵舟得力营把一个职场骨干的成长,聚焦到“自我定位,业绩管理,关系管理”黄金三角体系,塑造更简单,更稳定,更目标导向的骨干角色,既降低骨干个人的自我损耗,也降低公司的管理成本。

创业得死过三次,但你要活着并活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