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幸知:女性团队不要活成后宫,而是军队

舵舟,让我们的职场少一点迷茫

潘幸知:女性团队不要活成后宫,而是军队

潘幸知

出生地:浙江

身份:幸知在线CEO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星座:天秤座

导语:

全文11662字,如果有你喜欢的点,欢迎留言。

1

“女性团队要活成军队,而不是后宫”

舵舟:我们都感觉到了,潘幸知这个品牌越来越强,势能越来越大,也没拿融资,怎么做到的呢?

潘幸知:潘幸知这个品牌致力于帮助中国女性解决成长痛苦,到目前我们有300万精准用户,10w+会员,情感咨询师、律师、生涯规划师团队数百人。但我们的女性高管团队,何尝不是一样面临所有女性都在面对的问题么,客观来说,潘幸知这个品牌是跟随中国女性的成长而成长的。

我们创业早期有一位非常优秀的骨干,问题是她男朋友在北京没能找到价值感,工作来来回回一直不太稳定,所以两人商量了一下,就要离开北京回家创业。我们那时候也特别苦,没有太多的钱,给不了很好的薪水,她也觉得反正在北京买不起房子,那就跟着老公走呗。这是作为女性,一个非常正常的举动,老公走了,她还不走啊?于是在一个礼拜内,迅速离职,跑到云南大理玩了一圈,觉得人生应该那样过,就走了。

在她走了以后,还有一位高管,她有非常强的求上心,但是她的孩子被诊断出严重发育迟缓,你说走不走?当孩子被诊断出来的时候,作为女性的第一感觉,内心肯定是崩溃的,是不是因为自己工作太忙,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因为医生也无法下定论,到底是先天还是后来的,所以也差不多在两个礼拜之内离开了。当家庭遭遇了这种情况,做职场牺牲的是不是只有女性?也不能说牺牲,她老公肯定是需要维持正常生活开支,而孩子是最恋母的,那她就离职,没有任何办法,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予必要的一些需求支持,一直也会陆续保持着联系。

我们公司还有一个深圳团队,公司刚创始的时候,北京深圳设置两只团队,肯定会导致精力分散沟通不畅。但是高管在深圳,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孩子都已经上小学了,而且陆续的,我们北京的同事有几个也跟着老公去了深圳,所以我们深圳部门也就这样成立了。

我们曾经很慎重的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们深圳的高管说:"没办法,如果我是男人,我要去北京闯荡,我可以坦坦荡荡让老婆支持我。但是不行啊,我是女人,是两宝的妈妈,作为一个母亲,怎么可能抛家弃子?我的父母会怎么看?难道接送孩子这些事情都由我老公我父母承担吗?我会非常愧疚。上个万圣节,我在北京出差,别人家的宝宝都是带着妈妈做南瓜灯,还有万圣节礼物,可是班主任给我拍的照片里,别人家的孩子都在玩,我家宝宝一个人在墙根儿站着,也没有万圣节的衣服。当时我好心痛,马上打电话给我孩子,我很愧疚的。我老公遇到什么事情,都会把“我不在孩子身边”,联系在一起。没有办法,这就是社会价值定义下我们女性的角色。"

现在大部分女孩子都希望要二胎,我们另一位高管,她的想法是我干到35岁,等公司都特别好了,我就不做了,回家生第二个孩子去,她觉得一定要这样,要是还在职场,就会委屈了孩子。我们同事的这些想法,都没有错,这也是所有女性在人生修行的路上,必然会遇到的情况。

后来我想,我们为什么要做这家公司?不就是为了女性的情感自立、财富自由、精神自立吗?我们高管所经历、面临的困境与选择,其实都是跟我们的初心捆绑在一起的。如果她们的困境我都不能去解决,那么我又怎能打包票说去帮助所有中国女性摆脱传统桎梏,真正自由?

我们曾有位女同事,是山东人,也是两宝的妈妈。有一段时间,她非常非常痛苦,因为老公不支持她到公司上班,因为常常加班,觉得压力和负荷太大,希望她找一份清闲的工作,才能够很好的照顾家里。和老公一吵架,她就想去民政局要离婚,就给我打电话,我说:“那你离了之后,孩子一边一个,你受得了?全跟着你走,你受得了?”他们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家庭,这些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她的父母也会劝她,你现在日子这么好过,在北京又有房子(但是每天离公司要两个小时的车程),老公这么疼你,你有两个儿子,在别人的眼里,都是非常好的家庭,还闹什么呢?传统思维模式的禁锢,对女性来讲,是多么大的一个拖累,一个女人想做点事情,是非常难的。

所有亲戚都觉得她应该回归家庭,她的这种痛苦没有办法跟别人形容,比如说她参加一些活动,学到一些东西,回去跟她老公分享,她老公就会有点酸地说:“我们俩之间越走越远了。”这是一种很本能的反应,作为传统男性,有时没有办法坦坦荡荡地看着妻子才华横溢,老婆越变越好,男人其实会有焦虑。

因为在传统的观念里,她就应该在家带孩子,做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不是在外面跑,或者说你应该帮着我,而不是独立于我去做别的事儿,因为他丈夫的经济能力也还不错,希望老婆能够帮衬着他,管管财务,他觉得这样,家庭就非常幸福了,为什么要去创业公司遭这个罪?

后来有一天,她老公、她公公和婆婆抱着她两个儿子到公司里来,轮流给她做思想工作,月底她就离职了,离职理由是老公已经在她家附近帮她找了一份清闲的工作。她脑子是非常活络的,心理学硕士毕业,我说你想清楚,她说,我想清楚了,女人最大的能耐是家庭和睦。

当时我心都要碎了,我心碎不是因为公司失去了一个优秀的员工,我心碎是因为,我看得见,当男人和女人差距越来越大的时候,女人手上握有的筹码,不会因为牺牲换来更多。她的牺牲,是会得到全家人的支持,但是如果有一天当男人真的犯错误的时候,全家人首先会选择缄默。因为那时候,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是家里的话语权。我心碎是因为,即使她在我身边,我也无力改变,社会价值观带来的囚笼。

传统关系的本质,女性就是依附于男性的,一旦超过男性的控制范围,男性会非常焦虑。作为女性的父母亲,他们会特别的希望女孩子要维系好家庭,会一起逼着女性回到想要她承担的角色里去,女性自己也会这么想,但是又被我们的思维模式拖着往前走。所以我才说,女人一只脚踏在传统,一只脚立在当代,有多么困难。我一度千方百计想找一个男性高管,但这对于做女性情感工作的,让男性对我们的这份工作感兴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儿,如果说有男性加入,那他本身也是具有一定的女性特质,因为他要理解女性,要懂女性。

为什么我们这个市场会存在?就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女性感觉到了不快乐,或者说她的要求在发生变化,在整个社会浪潮的推动下,她变得越来越想要抓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现代女性会越来越多的追求自我的实现,在反抗原来角色的固化设定的过程中,去寻求精神和心灵的共鸣,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女性出轨的数据在增加。

舵舟:这些都是你高管的问题。基层员工呢?是不是更甚?

潘幸知:基层员工基本都未婚,没有这种困境,但我们的基层员工的工作也很难做,一个年轻女孩子去面对出轨、离婚这种负面的事情,其实内心是有抵触的,而且她们到我们公司来,可能怀着的目标是要做心理咨询师,但是很明显,这些22岁,23岁的女孩子,距离这个目标还有些远,需要一定的打磨过程,至少十年吧。我们原来最基础的岗位,叫做沟通师,离职率比较高,3到4个月,就会发生波动,有的不是离职,叫做转岗,不愿意在这个岗位上做了。

一直到去年下半年,离职率变得非常低,当然这未必也是一件好事情。当时,为了降低离职率,我们做了很多努力,为此还专门做了企业培训业务,我们自己是做心理的嘛,其实这些也是创业公司共同的需求:怎么样把员工留在这里,怎么样去应对员工的情绪。我们每个礼拜有两次培训,一个培训是员工自己出一部分钱,公司出一部分钱,还有一种是大培训,跟企业培训相结合,专门应对初创公司的人才问题。

另外就是他们的薪资相对提高,职业成长路径也越来越清晰,且他们可以在公司里完成这些成长。过去我们都觉察到让一个年轻女孩子做咨询师比较困难,那就给她铺一条路,在沟通师上面,有一级陪护师可以做,跟着咨询师一起成长,实战学习,她就能了解到,一个合格的咨询师是如何工作的,当她们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我还带着她们去考试,考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曾经有一位前辈跟我说,不要用家庭不稳定的人,这是他的经验与教训,但是现实操作中,其实挺难的,因为我们公司这个属性,吸引来的人才或多或少,都曾经经历过或者见证过一些家庭问题或者有着一些情感上的磨练。年轻女孩为什么想做心理咨询师?说实话,本质上都是首先想解决自己或者身边人的问题,有的人,他跟心理咨询师聊了之后觉得很舒服,所以希望成为这样的人去帮助别人。

有人甚至极端的跟我说,不要用离婚的人,不要用大龄未婚的人等等,除非是极其特别的女性。对女性,这个社会的要求是苛刻的,好像没有人说不用离婚的男人。我最开始,觉得这是一种歧视,尤其我是做这个的,我就不信这个邪了,只要她在工作上是投入的,这有什么关系?但在实际操作中,会发现确实有的女性不能很好的分清家庭和工作的边界,也不能很好的处理情绪,甚至容易把家庭中的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来,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关系。因为她自身的能量场不足够强大。

我朋友的一家公司,他们当时引进了一位女性合伙人,离异妈妈,确实能力比较强,但她是典型关系导向的人。她在工作中容易带着情绪,因为孩子还有前夫的事情所困扰,加上孩子也有一些问题,就允许她在家办公,再后来呢,尽管都试图做一些改变,但还是分开了。

有一些女性,喜欢把工作中的一些情绪和感受带到家里去,希望老公安慰自己,但是老公被折腾得快疯了。因为很多男人,不喜欢听女人讲公司里的各种事情,当他听到一件事情,会针对性的给一些回应,如果继续陷入琐碎,他们也非常累。从某种意义上说,男人女人是两种生物,女性更需要的是聆听和陪伴。

其实一个比较明智的方法,就是不把老公做为唯一的轴心。

舵舟:所以是需要有一个情人吗?

潘幸知:不一定就是情人,就是闺蜜什么的,各种各样的组织来帮你去正确疏导情绪,而不是一有情绪,首先就是跟老公说。很多女人唯一信赖就是老公,信赖老公的看法和观点,因为觉得老公跟自己是一体的。但是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你是可以不跟老公说的,可以找别人来说。也是解放老公,缓解夫妻关系的一种方式。我在初创阶段,也是有很多事都会问我老公,让他帮我出力献策,他确实也有很多很好的意见,眼前一亮的地方。但是后来我知道,他自己公司也会有很多事情,如果我过分让他关注到我的问题,那他回家还是工作状态,其实很累的,我就不会再往下说了。

很多女性还有一个特点,跟男同事他相处很久,你可能也不太了解他的家庭,但女同事你可以从她脸上读出很多东西,把情绪写在脸上,这种情况的好处是,大家都了解彼此的为人,也方便于协作,但你的下属一看,就知道今天发生什么了,你家里怎么了。甚至再根据你的表现坐实猜测。但长期下去,你应该以什么样的情绪对待你这份工作,你的角色感是什么,还是要有一个自我约束。

女性很多是关系取向,她在意的更多是“关系”,她今天为什么跟着你来创业?很多时候,她不是说我要努力成为一个牛逼的人,或者我要赚多少多少钱,这些都不是第一位的,而是因为她觉得跟你关系好,或者你曾经帮助过她,所以她愿意来帮你,这一点我在很久以后才明白。我这个人,会更在意“成就”多于“关系”,这于我的好处是:我不会跟女性高管一起陷入到情绪中去,如果老板总是纠结于关系,就会特别累,但是很多女CEO很难处理感情和工作的纠葛,反而最后把关系越处越坏。应该是朝前走,适度忽视它,然后不断确认细化规则,以防同样的事情有再度发生的可能。只有规则才是公司的处事原则,公司要活成军队,而不是后宫。

创业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彼此成长,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而不是说,我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好了,我一个同事说,我总是在不停的拽她,她一旦想懒,我就拽着她往上跑,跑的过程中她会发现世界观、格局都被打开。

刚才说了很多,都是说女性的弱势,比如容易受传统桎梏,放不开手脚,做事情容易有情绪,但是手心手背分不开,缺点也是优点本身。女性高管最强的优势是,耐力,相比男性更脚踏实地。女性会更关注长线发展,更注重用户体验。另外,对于我们这个行业来说,越了解自我的纠结,越去意识它改变它,就越有自愈力。我们高管一起同步创业,一起自愈出一个更完善的自我,这是最高境界的养生之道。

但是打碎思维模式、调整自我认知、不断做重组架构,在传统和现代的博弈中,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跟情感咨询是一样的,很多女性离不开渣男,她的痛苦一定会反复,但她的痛苦只要是迭代的,她的思维模式是螺旋式上升的,逐步换一个高度去看问题,她最终会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在创业第四年,我开始逐步感知到这种迭代的力量。我刚才提到离开的高管,后来都慢慢回来了,她们不是回到原点,而是以另一种形态存在。宝宝有严重发育迟缓的那位妈妈,一边送孩子去学校,另一边负责我们公司的在线陪护产品,她对生命的体验感知因为这起事件而丰沛了,上帝给她打开了另一扇通道的大门。深圳的高管,开始逐步取得丈夫的理解和支持,丈夫慢慢放下大男人姿态,去理解妻子的事业和坚持对于家庭的意义。事情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绝无可能”,而是逐步发展。

随着爱人回家创业的姑娘,今年双双回京。那个曾濒临离婚的宝妈,在职场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她发现不是换了工作,就能带来家庭的理想状况,她在寻求新的改变。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自身切切实实的经历和发展,才能走向成熟。曾经的离开,却在第四年逐步结成了新的向心力,这是过去的我从来没有意识到的。

她们在成长,公司也在成长,一定要学会用优势视角去看问题。看似无法解决的困境,未必非要急切寻求解决方案,把它记下来,然后静待成长和解决。

舵舟:你现在是不是为了人才,每天都花很多时间?

潘幸知:每天琢磨啊,看怎么样把这个事变得好玩,干一份工作,或者开公司也好,其实本质上都是设置游戏规则。员工需要在你这个公司里,玩得开心,有明确的晋级通道,他玩得很开心,为什么要走呢?让员工跟着你一起玩,这个公司才会成长,我为此摸索了快四年了。

舵舟:在人才这一块,你还有什么总结吗?

潘幸知:我们公司现在招新人,他们会理所当然接受我们的品牌就叫“潘幸知”,但最开始的时候,要吸引一个跟我同级别的人进来,是很困难的。换位思考一下,在品牌还不够有力量的时候,你这个公司叫阳林什么的,仿佛做所有的努力,推的都是你这个人,和你同级别的人,是不可能愿意这样做的。人家愿意捧罗胖,是因为罗胖本来就是一个IP。

我们公司初创期引进过一位合伙人,是心理行业的专家,后来她想,凭什么你能干这事儿,而我不能干?几个月后,她就出去开了一家一样的公司,把模式复制了一下,这件事对我有一定影响,但我同时觉得,能被复制走的模式,都不是真正的商业壁垒。

舵舟:觉得被背叛了吗?

潘幸知:她是一个传统心理行业的人,不太了解互联网,说好跟你一起做公司,结果做了一段,就跟你搞一模一样的事儿,你没有影响吗?肯定会有一些。那倒也不至于觉得被背叛了,反正是对方的选择,后来我们就没有再联系。

舵舟:你会防范后面的人,再次出现这种情况吗?

潘幸知:第一,遇到事儿,你要自己足够强大,没有谁能够影响你;第二,人家更牛了,寻求更好的发展,你没有办法拒绝这种事情,这非常正常,所以你需要随时留存后备军。第三,往前跑,只要这些小伤不影响你奔跑,就带着伤跑,跑得快,跑成行业头部。第四,人和公司一样,都需要新陈代谢的过程,接受变化,拥抱变化,期待变化。只有活水,才充满生命张力。

2

“我如果拿不到这么多钱,那我就赚这么多钱”

舵舟:我们三年没见了,这三年,你发生了哪些变化?

潘幸知:那种变化都是悄悄的变化,我这人毅力比较强,就是这样。

潘幸知:女性团队不要活成后宫,而是军队

舵舟:你怎么个毅力比较强法?你是遭遇了什么挫折么,除了人方面?

潘幸知:人、钱、事,挫折其实挺多的,但是对我来说,我觉得每一次挫折,都是在铺道。人家给你关上一扇窗,给你开了另一扇窗。可能是因为公司以我名字命名的,所以从来没有想过不做了,如果真有一天这个事我做不下去了,一定会有新的延伸,它还是叫这个名字,反正就做着。我觉得公司到一定阶段,自己就具备生命力,就像小说里的人物,它要是在故事里活了,再牛逼的小说作家,想写死它也不容易,它没那么容易跟着作者的笔死掉。

我做了一个工作日志,就拿excel做的,非常简单,就是记录每个阶段公司遇到了什么坎儿,或者变化,一年可能记十来条,陆续记到现在。一旦我觉得需要去写一写公司的事情,我就开一个标签,几几年几月几日,事因、事件是什么。现在翻一翻,其实来回都是这些事,就是人还有战略,或者公司的架构,回过头再看当时那些事,根本不是事,只要公司在朝前走,你现在担忧的问题,以后都不是问题。

舵舟:钱给过你什么样的挫折?你不是一直现金流就很好?

潘幸知:我们最早有一个种子轮投资,后来投资人给我介绍了一些投资人,谈了都不合适,我比较固执,当然身上可能也没有赌性。我也琢磨,为什么不合适?后来我发现,我并不符合在男权世界里,他们对女性的定义。遇到物化女性的投资人,我会有天然抵触。比如说有一些女性创业者,她们教女性如何钓到有钱人,创始人也是这种特质的,非常容易拿到投资。而我这个特质,未必是投资人所喜欢的。

我也因此咨询了一个朋友,他说我这个人,表现不出创业者的激情,回答呢无懈可击,好像没有漏洞,很多创业者侃侃而谈,脸上透露出对这件事情极大的的激情和憧憬,但是在我这里,有可能他们看不到,后来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就不再去找投资人了。我就想,我如果拿不到这么多钱,那我就赚这么多钱,回过头来看,不拿投资未必是一个坏事情。我会比较从容一些。

舵舟:你受过没钱的着急吗?

潘幸知:那真没有,我从小到大,到现在都没有,公司是有多少钱,做多大事。我这么说,投资人肯定不喜欢,因为你总得长远的往前看,我会往前看,但我绝对不会把自己陷入特别窘迫的状态里,这可能也是男女之间的差别,茅侃侃到最后把自己所有的身家,全都投入到公司里面,在我身上这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我觉得只有自己富足了,状态舒服了,你才能够给别人带来能量,你自己每天都好焦虑,你觉得你身边人能不焦虑吗?而且你是一家公司的老大,你要处理所有身边人的焦虑,而不是说你自己就表现得很焦虑,别人全都会跟着你焦虑。

舵舟:很多创始人做产品,都是从自己需求出发。你觉得潘幸知这些东西,跟你的需求是相关的吗?

我以前演讲的时候,总提到的一个场景,比如说我30岁,离婚了,带了一对儿女,我的人生该往哪里去?在我看来,你该怎么活还是怎么活,你想干嘛就干嘛,你不能说因为我今年30岁了,所以我就没有资本去学新东西了。我们公司一位咨询师今年55岁,看着特别年轻。她从45岁开始走进心理行业,以前她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45岁才开始换她的职业生涯,人生没有什么不可能。

对于很多女性,思维模式是被框住的,来我们平台咨询的人当中,公务员、教师占绝大多数,就是因为她们觉得自己人生是定性的,她不敢改变,因为改变代价太高了。或者这么多年都在体制内呆着,出去没有新的能力可以适应。

所以这件事跟我自己的需求,不一定那么正相关,我是个没有羁绊的人,人的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比如我跟我一个同事聊天,我说你的老公,我是不会选的,但她重新再选择,她还是会选择她老公这样的人,因为这让她有安全感。

我结婚的时候,什么都没有的,就是两个人而已,我对男人的要求就是你能养活自己就好了。主要因为我太相信自己,我可以支配自己的生活,所以我会选择这样一个男人,能聊到一块儿就好,不管有没有钱,但是恰恰是因为相信,我们就可以彼此随心所欲的发展,后来他发展得也很好,我们彼此支持,后来我们变得有钱了。但是事实上,他的家庭是有负累的,如果我是一个对钱特别敏感特别缺的人,那吵架会吵死的。

为什么我们结婚的时候,会要求对方能够提供什么,是因为在我们自己成长环境当中,曾经可能缺失过。或者说在我们父母辈当中缺失过,所以才会这么看重这个。我结婚没有彩礼,当时他账上有两三万块,拿去读书了,就没有钱了,我刚买了房子,所以我帐上也没有钱,我们真的是一穷二白结婚的。

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这样的选择,一个是看机遇,一个是你对自己的能力有多大把握,你对自己想要的生活,是否可以真正随心所愿,如果它与社会普遍意义价值观不符时,你是否有坚持下去的决心?很多人,结婚前大义凛然觉得很多事都不是事,结了婚,就对另一半给予了父母的压力,周围环境的压力,社会角色的压力,还有自己新的期待,那婚姻能好吗?

舵舟:三年前你还是个女孩子形象,现在已然是大女主了,这跟事业给你很大的自信,开拓了眼界,探索自己人生的边界很有关系。

潘幸知:而且我觉得人是在不断的探索边界,因为你不知道你能做成什么,可能之后还会做得更好。包括说我现在健身,对我本人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我从小肢体语言比较薄弱,想学舞蹈,被舞蹈班踢出来了,因为人家觉得我动作跟不上,不好看。但是今年健身,教练说我学起来特别容易,比普通人更快掌握动作要领,哪怕他说的是假话,我也愿意相信。

潘幸知:女性团队不要活成后宫,而是军队

舵舟:我们那一批女孩都很优秀,为什么你能够成为现在的你?

潘幸知:遵照我自己的心去往前做呗。

舵舟:大家都有一颗心啊,谁不想成啊?

潘幸知:那你愿意付出多少。

舵舟:你付出了多少。

潘幸知:这个跟个人的特质有关系。我这人对疼痛的感觉,相对比较麻木。有一些事情在别人看来,好像这些问题很大,很痛苦,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感觉。很多人觉得你当老板好不容易,但在我看来就没什么。因为我觉得我人生的挫折,都集中在18岁以前,后来就没什么了。

我成长比较早,4岁就开始读小学了,在过程中,我受的痛苦很大,我在4、5岁的时候,数学思维不发达,成绩不好,我在学校被孩子欺负得可惨了,现在的教育学家们是不建议孩子很早去读书的,要到7岁才读书,因为脑子已经发育成熟了,对逻辑,数学,还有推理,有了基本的能力。

后来到了十几岁,成绩依然不好,不知道未来干嘛去,家里也有一些压力,我是独生女,我妈是医生,我爸是老师,如果我要是考不上大学,他们俩也没法混。就一个孩子,还不成气,多丢人啊,那真是太丢脸了。我们家没有人去做生意的,没有参考模版,只有读大学一条出路。

后来我写过一本书《亲爱的,这个世界上本没有对的人》,我在做这本书的过程当中,征集了很多很多的故事,就是他们在情感上痛苦的故事,那一瞬间我发现我经历的,其实都不是事。在我成长过程中,其实慢慢就在跟父母做和解,当我做完这本书,就完全和解了。在这之后,就是我在帮助我的父母,如何帮他们从自身的格局里,往上成长。

过去都是父母给我,而且我觉得理所当然。在刚工作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是一个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小姑娘,别人为我付出是应该的,别人理所当然应该宠着我。到现在,变化悄无声息的在发生,我成了一家之长,在幸知学院,我被称为院长,为了让大家有更好的学习氛围,我就需要去做榜样,陪着大家读,并告诉大家我的感想,去引导大家。

舵舟:你是觉得,以前是一个被施与者,现在是一个授予者,哪个更幸福?

潘幸知:都挺幸福的,我在被施与的时候,挺幸福,因为觉得活得肆无忌惮,当你成为一个赋予者的时候,就是能量反哺,曾经那么多人爱着你,给予你能量,现在你爱着很多人,可能就是格局上不一样了,然后你本身也需要去享受这份孤独。

3

关于死亡:到底什么才是圆满人生

舵舟: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大概预计奋斗到什么时候?

潘幸知:我觉得人是终身奋斗的,跟到几岁是没有关系的,奋斗的过程就是在享受,并不是说我今天要赌一票大的,成了我就财务自由了,非常窃喜。真正成功的人,其实到了60岁,还是歇不下来,我觉得最好的状态,就是当下,哪怕我明天死掉了,也没有关系。我觉得已经享受了这个过程。有很多有钱的人,会在意他的财富将会如何被继承,后人会给他一个怎样的评价,我的墓志铭该怎么写?

我曾觉得,人死了,没了,就这样了。

但也会有一些事触动我,我记得17年上半年有个故事,一位女性得了癌症,半年之后就要死了,她就在想,要给她3岁的儿子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她就录了很多视频,每年生日一个,一直留到了18岁,在他不同的阶段,教给他不同的东西。

我觉得死亡,可能就是另外一形式的存在。半年之后她确实死了,但你说她真的死亡了吗 ?她留下了很多很多采访,她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还在,你说这个妈妈就不存在了吗?我觉得还是存在的。

当孩子去追溯自己基因,探求母亲的世界观的时候,他母亲的想法就在那里,会对他会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这就是现在这个世界跟以前不一样的地方,它可以留存下来足够多的影像资料,让你和他人产生跨越时空的链接。未来我们的家谱就是活的,你点开任何一个头像和名字,就像哈利波特魔法学院里的一样,他是会动的,是可以被追溯完整的生命轨迹的。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真正去琢磨死亡教育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我觉得如果我死了,留给世界的是什么?应该是一种思维方式,别人知道你是这样想的,并能够给到很多人启发,就是换一种方式去活着。

很多人跟我说,我这辈子就这样了,我就会启发她可以换一种方式活着,一辈子活成三生三世都是可以的。而且死亡,其实也不是人生终点,因为我们谁都不知道,死后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舵舟:我小时候特别怕死,一直到青年时代才摆脱阴影,最近我关注到人体70%都是水,其他部分是氧碳氢等分子原子组成。如果这个生命不存在的话,这些原子这些水还存在,以铁、石头、灰尘的方式存在。但是因为我们这样一个灵魂赋予,所以这些元素就成精了,变成了“我”,生命是一件多么可贵的事情,所以享受生命成了一个我们最应该去做的事情。当一个生命消失,我们又会回归到石头、灰尘、铁。

潘幸知:到了我们这个年纪,身边其实好多人都离开了,但是我从来没有把这个当成是一个事情。最近我老公的同班同学也离开了,我们俩聊起来这个事情,没有特别的感觉,就好像他们就是暂时离开了一样。

舵舟:还会相聚?

潘幸知:如果相聚的话,必然会相聚,如果不相聚的人,活着你们也不会相聚啊。他换了一种形式存在,春雨医生的张锐去世后,我有去看回忆他的文章,也挺有感觉的,觉得这个人,果然是有可能飘在这个世界上的。我跟他最早是在搜狐博客时期认识的,后来见过一次,在一个咖啡吧吃饭聊天,但是后来好几年没有再见面,可是也许他没有走的话,我们这十几年,也有可能不再见。

舵舟:挺有意思,那你要后代吗?

潘幸知:等时机合适的时候。

舵舟:我们都这么大年纪了,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潘幸知:有时候未必啊,我有时候会庆幸我过去没有要孩子。孩子在哪一个阶段出生,你能给到他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也许孩子在十年前出生的话,他是这样的,十年后,我生一个,我能给到他的,又是不一样的东西。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十年后要孩子一定比十年前要孩子要好,要或者不要,什么时候要,都是一种不可复制的体验。

以前有人讲,你一定要结婚,一定要有孩子,这样的人生经历才圆满,可是到底什么叫圆满?其实很难去界定。一定要走别人都走过的路,才叫圆满吗?这个圆满,可以有很多种定义,创业跟不创业就是两种人生。那你觉得哪个圆满呢?这个不好说,只要人活着,活到死亡,活到终点,这个人生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其实都是圆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