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子弹弹壳是钢的吗?为什么不用铜呢?

冯学余

一般手枪、步枪都不用铁来作弹头,理由很简单铁暴露在空气、水当中都会非常快的氧化氧化过的弹头一般就不能在使用了,容易卡壳,另外对枪膛也不好枪膛的寿命会减短,另外就是就算是铜弹头也不是纯铜的一般都是包铜的里面是铅心的,只有威力稍大狙击弹或机枪弹当中才会使用钢心弹这种弹药也是在钢心外面包铜。

此外,黄铜的可保存持续性,一颗子弹从弹壳出厂还要经过弹药填装、弹头装夹以及不可预计的仓库保存时间,相较于其他各类的金属,黄铜耐受寿命明显长且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也有一些观点认为,铜化学性质稳定,保存比较方便。铜硬度小,对膛线磨损小,有利于延长枪管寿命,而且铜因为硬度小,由于击发后火药作用下,与膛线挤压契合更紧密,使得火药燃烧做工更充分,有利提高枪口初速。

我国使用钢作为子弹材料,也就是所谓的涂漆钢弹壳,主要是考虑成本,实际上,我国枪弹弹壳制造经历了由黄铜片材下料——冲盂——四次引长切口工艺,改进为热轧圆钢棒材下料镦 饼 ——冷 挤 压——五次引伸——切口工艺。上世纪60年代末,完成了以钢代铜,以棒代片的弹壳生产重大变革。虽然经过多次引伸工艺的改进,但是没有重大进展,工序仍然繁多,不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为此,我国正在研制铜/钢双金属弹壳,金属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具有各自特性的单体金属,利用特定的工艺手段在界面上实现牢固的冶金结合,得到具有综合特性的,并且价廉的新型金属材料。铜/钢复合材料,钢表面覆铜或铜合金具有防腐蚀 、 抗磨损 、 导电导热性优良、 美观 、 成本低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军工。

铜/钢双金属弹壳是在基体钢表面覆铜, 采用外 、中 、里3层金属结构的复合材料弹头外壳,横剖面由黄铜∶钢∶黄铜按15∶80∶5的体积比组成,黄铜和钢之间有良好的冶金结合。使用该复合材料代替弹壳黄铜做炮弹,不仅经济,而且弹道性能优越。


图说军事

子弹是由枪械发射出的武器,也可以作为一种娱乐工具;战争时更是击杀敌人或破坏物资的最简单的工具。子弹也可以说是集物理学、化学、材料学、空气动力学以及工艺于一身的文明产物。尽管其使用与杀戮有关,但是在采用新的投射能量的技术问世之前,子弹仍然是人类的不二选择。

覆铜钢弹壳56式普通弹剖面示意图:1-弹头;2-发射药;3-弹壳;4-底火。

从枪弹诞生之日起,弹壳都是运用的铜。铜的优点是加工进程简单成型,其延展性和动作流畅性好,原料上讲合适作为弹头弹壳材料。

还有很多国家做子弹选用铅和钢的,比如中国就坚持使用不锈钢做子弹的国家。在六七十年代研制过全钢弹壳和全钢弹头,后来全钢弹头没有成功,钢芯弹磨损的厉害,于是便用铜套包裹钢制弹芯。

黄铜子弹的一个重要缺点就是造价高,但欧美财大气粗,黄铜资源丰富,普遍用铜来制造子弹,他们的子弹分别是7.62X51、5.56X45、9X19这三个主要口径,弹壳体基本上是圆柱形,这需要材料有很好的延展性,抽壳也会很顺滑,铜是最具有价性比的。而像中国等铜矿较少的国家,为节省军费,主体结构主要以钢为主,而弹壳最外面的背甲通常只会用铜来做。像我国国产军用子弹铁做的表面涂漆,使用敷铜钢做弹壳这两种方法我国都在用。


旅行中国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弹壳都是用的铜质材料,而我国的弹壳用的是钢制材料。


铜质材料有非常好的延展性,子弹击发时,铜质弹壳可以进行一定程度扩张延展增加击发时的气密性。

另外,铜的加工相对简单,并且不易腐蚀。一般的铜质弹壳不需要二次防腐处理。

那么,既然铜质材料有这么多好处,我国作为军事大货为什么弃而不用呢?原因就在于,我国并非铜资源大国。

全世界的铜储量,大多数集中在美洲,拉丁美洲,中非三个地方。作为铜矿资源匮乏的我国,使用铜来做弹壳,简直太奢侈了。

在面对现实的基础上,我国积极研发铜的替代方案,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研发了钢弹壳。

细心对比可以发现,我们的钢制弹壳表面有一层涂料。没错,那是一层特殊的漆,能够起到防腐的作用。这种科技的研发,我说已经确定突破进展。目前来说,世界上掌握钢制涂漆弹壳生产技术的国家,只有我国一个。

总之一句话:国家强大,人民受益!


龙门百晓生

以上两型子弹均是56式或81式步枪使用的7.62毫米普通钢芯弹,其钢制弹壳上分别进行了镀铜和刷漆处理。


这个问题其实在小的时候也比较困扰我,老家附近有部队,经常打靶。小时家里经济条件差,听人说弹壳是铜做的可以去捡着卖钱。结果呢人是高高兴兴的去了还捡了一大堆,但是拿到废品收购的地方人家说同,只有底火那一点是铜的,其他都镀铜的钢做的,回收也只能按废铁收不值钱。这下可白忙和~~~也就是那时才知道,过去的一些老弹壳确实都是铜的,但现在呢我军几乎很少用纯铜金属来做步枪子弹的弹壳。不过后来到部队后,发现64式手枪使用的7.62毫米手枪弹的弹壳是铜做的。只不过,确实小的时候都没有见到过64手枪打靶。长大了知道了也没那个机会去捡弹壳卖钱了,部队里干部们打完靶都把弹壳回收了。我个人有的一些64弹壳还是跟文书私下要的,自己都做成工艺品了。

我国64式手枪子弹的弹壳采用纯铜材料制作

言归正传,虽然子弹从出现就是用铜做的,弹壳也是铜做的。主要是因为铜延展性能好加工易成型,有一点工业基础的国家都可造。甚至个人都能自己造。铜质地软做成弹壳或子弹,在瞬间高压高热环境下,可以少许扩张的同时气密性却很好。枪械的抽壳装置抽铜弹壳时阻力也小,不易卡壳。但是钢弹壳由于材质硬则比较难加工,我国至所以主要用钢来做子弹,然后在外面镀一层铜或刷漆,主要有以下点考虑:

首先,我国的铜资源稀少,不像欧美铜矿多,随便造。铜少就要想招解决,这样钢就是可行的选择,同时也可以减少成本。想当年废铁一公斤才6毛钱,黄铜一公斤则是6块钱,成本要高出10倍。但是钢子弹和钢弹壳对枪械磨损比较严重,比枪管和枪机。为了减少磨损,我们就选择在钢弹壳和钢子弹上镀一层铜或者是刷漆,利用铜和漆的材质软的特性来减少对枪械的磨损。另一点镀铜刷漆也能有效避免钢弹壳与钢子弹与空气接触后容易氧化生锈的问题。在铜比较少的情况下,这是一个很合理靠谱的方案。同时,虽然钢弹壳与钢子弹加工工艺要求比较高,但对我国来说早已经不是问题。几十年前就已经用这种方式大量生产弹药了。

我军95式枪族使用的5.8毫米子弹就是覆铜钢弹头与涂漆钢弹壳

其次,铜基本属于战略性物资,本来资源就少需要进口,你再大量用来生产子弹,那肯定是严重浪费,不光成本高,还有面临被制裁停供的隐患。这种情况下,选择量大便宜的钢来做子弹就是唯一的选择了。

美欧由于铜资源丰富,子弹的弹壳多采用纯铜材料


陶德中士

老实说,我国的子弹类型是属于弹头被铜的一种上漆钢壳弹,我国其实是缺铜大国。早在战国时期,当人们发现能提炼出铜这种金属的时候就对其进行大肆开采。并在后来成为了主要流通货币的铸造材料。在几千年下来的开采中,我国的铜矿储备量大幅下降,另一种金属——钨倒是不缺。而子弹作为一种一次性消耗品,虽然说有重装弹这种二次使用的方式,但是成本和所耗费的时间远不如重新生产。

(我国青铜器代表作司母戊大方鼎)

在我国铜矿还未探明的年代,作为延袭苏式路线的我国军工体系,在相当一段时间是使用全铜弹,例如56式7.62x39mm中间威力弹和早期的51式7.62mm手枪弹就是全铜结构的子弹,全铜弹比起后来的漆钢弹有着更好的弹道和出膛速度,并且在装药量方面比后来的小口径子弹要多一个量级,有着更好的杀伤性。

(56式步枪弹)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口径化逐渐成为了轻武器发展的主旋律,而我国也不甘人后,有别于美制5.56NATO步枪弹和苏联的5.45mm步枪弹,我国的小口径子弹所使用的是5.8x42mm子弹,而基于技术的发展,我国缺铜的国情逐渐被发现,替换中间威力弹的小口径子弹,如DBP87式所采用的仅仅是弹头包裹着一层铜,除此之外全部采用钢来进行替换。并在弹头埋下了钢芯,这是专门为应对同大规模装备防弹衣的大国之间冲突所准备的,换句话说,专门打有防护目标。

(DBP87)

总的来说,被铜钢弹的使用符合我国国情,并且能适应未来现代化战争的需求,这对于我国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欢迎订阅 兵器次元


兵器次元

图为子弹各部分示意图

弹壳是枪弹或炮弹的基础部件,其作用是用来连接弹丸、底火和装发射药,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以保证全弹在弹膛内确实定位,防止发射药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以及射击时阻止火药气体从枪膛尾部泄出和直接烧蚀弹膛。

欧美国家大多采用黄铜弹壳,而我国主要采用钢弹壳。从物理特性上说,铜的质地较软,延展性好,在击发时高温高压的状态下,可以有稍许扩张变形,气密性好。同时,铜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自润滑材料,所以抽壳时的阻力小,断裂卡壳的几率也很低。而钢弹壳的延展性差一些,会和枪膛紧紧地贴在一起,所以容易出现抽壳不顺畅的情况,一定要做成明显的圆锥形才能避免卡壳。另外,钢质子弹是不能复装的会有炸膛的危险。同时因为弹壳膨胀变形,可能会使机枪无法复位,而铜子弹就没有这种问题。

由于我国铜资源较少,所以一直致力于发展钢弹壳以其降低成本减少对进口铜的依赖。

图为我军目前装备的5.8毫米子弹弹壳就分为

覆铜钢和涂漆钢弹壳两种

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以钢壳为主。钢壳分为涂漆钢和覆铜钢。涂漆钢是制造成弹壳后在表面覆盖漆膜,保护弹壳以免生锈。覆铜钢是用钢板两面压上铜板(很薄的)再制造弹壳,也是防锈。近些年来由于加工工艺水平的提高,我国也开始大量采用覆铜钢和涂漆钢作为弹壳的制作材料。


楠竹一

图注:铜弹壳

中国的子弹弹壳大部分以刚弹壳为主,少量弹壳用铜制造。众所周知,子弹内部是一个密封的结构,发射药在弹壳内燃烧,瞬间产生高温高压,巨大的能量将弹头从弹壳内挤出,从而完成发射。这就要求弹壳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密封性好。较好的密封性,才能保障能量不外泄,保障弹头的杀伤力。

2、柔韧性好。较好的柔韧性,才能保障弹壳在发射药点燃后,在高温、高压的巨大能量下,不容易变形、撕裂,继而导致出现卡壳、炸膛等问题。

3、密度高,表面光洁。这样弹头才能顺利从弹壳内脱离,并且不易生锈,易于长时间保存。

铜和钢,都具有这些特性。但相比而言,铜的膨胀系数要比钢大,延展性和柔韧性都要比钢好,抽壳容易,加工也比较简单,可以说,铜是制造弹壳的最佳材料。事实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弹壳都是用铜制作的。

但由于我国铜矿资源较少,大量铜矿资源都需要从智利、秘鲁等国进口,用铜制作弹壳显然比较奢侈,成本较高。而且一旦发生战事,铜矿资源补给线被切断,受制于人,也会对我国产生重大影响。考虑到成本问题和战略前瞻性,我国才退而求其次,选择了钢材料。可以说,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目前,我国的钢制弹壳,主要有覆铜钢和涂漆钢两种。覆铜钢,即在钢弹壳上面覆上一层铜;涂漆钢,即在铜弹壳主体上刷上一层厚厚的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小对枪膛的磨损,提高抽壳性能。这两种弹壳,都具有成本低、性能好的优点,符合我国的国情和需求。


兵工科技

这个问题我有发言权,钢壳子弹弹壳硬度高,连发时处于高温状态下稳定性好,不易卡壳,黄铜弹壳硬度低,连发时极易卡壳,所以除了以前造的黄铜壳子弹外,后来造的子弹都是钢壳的,另外钢壳子弹成本更低。一个73年兵飘过。


流浪者1986245

因为中国对铜的缺乏很大,如果子弹壳都铜制那成本很高,明知道用钢做弹壳有多种弊端也没办法,现在只有钢壳覆铜或覆漆来解决这个弹壳与机膛的密封功能,现在中国只有一款狙击步枪所用的7.62毫米口径的狙击专用弹用铜制,但成本也高,说达到一百多人民币一发,也只是接近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我本善良ojz

中国的早期装备的各类型的轻武器,如步兵使用的自动步枪、狙击枪、班用多用途机枪,迫击炮、单兵火箭弹,甚至各种口径的火炮都使用的是铜制弹壳。

铜制弹壳的优势在于加工过程较为撂翻,因为铜这种材质的延伸性高于其他各类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简单的退火工艺就可以保障其在延伸加工过程中的延伸度,。弹壳,需要绝对的密闭性,铜材质的这种特性也保证了延伸过程中不会出现壳体极其细微的裂纹。

当然,这里所说的不是用纯铜加工,纯铜这种材质又过于软,所以各类弹壳用的是加铁的黄铜,只是比例控制非常的严格。

目前,战争也好、日常的训练、演习也罢,用铜制弹壳均无法再次回收弹壳,这样铜制弹壳就成为了高成本下的又完全浪费的一次性的用品。

这就急需用新的材料来替代,钢制弹壳也就应运而生。

编者所问的为何不用铜,实际上是淘汰了铜制弹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