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美國橋樑專家否決,蘇聯專家撒走,後由我國建造了這座爭氣橋

當年美國橋樑專家否決,蘇聯專家撒走,後由我國建造了這座爭氣橋

南京長江大橋

南京是江蘇省會城市,古稱金陵,六朝古都,又是長江下游中心城市之一。

而素有南京標誌性建築及城市名片之稱的南京長江大橋,是一座我國自行設計、自行施工建造的公路鐵路雙層“爭氣大橋”。自1968年12月29日,全面通車使用以來,已經服役了一甲子(即50年),如今的大橋,經過各項指標檢測,仍然符合設計要求。

奔騰不息的長江將南京城區分為南北兩大部分,江南江北不能直接通連,而主城區在江南,由於長江天塹的隔阻,公路鐵路在此不能相接,過江只能憑船渡,一列火車渡江起碼得五小時,遇到大風暴雨氣候,還得等待,因此建造南京長江大橋便是中國幾代人的夙願。

1927年,國民政府請了一位美國橋樑專家,名子叫華特爾,他不遠萬里來到南京實地勘察後,搖了遙頭,只留下一句話:“在南京造橋,不可能”。原因是南京地處長江下游,江寬水急,工程地質條件複雜,無法施工。

新中國成立以後,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哥蘇聯援助我國項目中,有南京長江大橋工程,大橋剛打下兩隻橋墩時,中蘇關係惡化,蘇聯建橋專家不僅撤走,還撕毀了所有大橋設計圖紙,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我國橋樑研究所承擔了勘探、設計及施工任務,經過不斷攻關,克服前所未有的困難,最終勝利建成,並交付使用至今。由於橋樑承載量逐年增加,長期超級負荷運行,橋面受損,於2016年10月28日22點整全封閉維修,歷時27個月,但是大橋整體結構良好,各項檢測數據顯示,均在設計範圍內。

當年美國橋樑專家否決,蘇聯專家撒走,後由我國建造了這座爭氣橋

南京長江大橋

南京長江大橋南端位於南京市鼓樓區下關,北端始於浦口,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樑,是20世紀60年代中國經濟建設的重要成就、大橋建成通車,圓了中華民族幾代人的夢想,不僅南京城區連成了一體,還實現了長江南北大貫通,與上游的武漢長江大橋遙相呼應,南京長江大橋的建成,是我國橋樑建設的重要里程碑,具有極大的經濟意義、政治意義和戰略意義,有"爭氣橋"之稱。

南京長江大橋是我國東部地區交通的關鍵節點,上層公路橋全長4589米,車行道寬15米,可容4輛大型汽車並行,兩側各有2米多寬的人行道,連通104國道、312國道等跨江公路,是溝通南京江北各區與江南主城的要道之一,下層為雙軌複線鐵路橋寬14米、全長6772米,連接津浦鐵路與滬寧鐵路幹線,是國家南北交通咽喉和命脈。大橋由正橋和引橋兩部分組成,正橋9墩10跨,長1576米,最大跨度160米。通航淨空寬度120米,橋下通航淨空高度為設計最高通航水位以上24米,可通過5000噸級海輪。

當年美國橋樑專家否決,蘇聯專家撒走,後由我國建造了這座爭氣橋

建成通車,第一列火車通行

長江大橋是南京的標誌性建築、江蘇的文化符號、共和國的輝煌,也是中國著名景點,被列為新金陵四十八景。從1970年至1993年,先後接待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及600多個外國代表團,來此觀覽的國內外遊客更是難以計數。 長江大橋建設8年,耗資達2.8758億人民幣,耗用38.41萬立方米混凝土、6.65萬噸鋼材。1960年以"世界最長的公鐵兩用橋"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2014年7月入選不可移動文物,2016年9月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當年美國橋樑專家否決,蘇聯專家撒走,後由我國建造了這座爭氣橋

南京長江大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