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狮子型”干部成为常态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选用什么样的人、如何选出可堪重任的人是当今时代的难题之一。“狮子型”干部这一热词应运而生。

何为“狮子型”干部?笔者认为,“狮子型”干部就应像狮子一样,奔跑起来有风一般的速度,遇到情况有闪电般的反应,作战时有雷鸣般的威力,是指那些忠诚干净、思想解放、思路开阔、敢打敢拼、敢于担当的干部。可以说,“狮子型”干部是改革进入深水区后的必然选择。因此,如何培养“狮子型”干部便成了当下的重中之重。

培养“狮子型”干部要“给台子”。所谓“给台子”,就是要给与他们充分发挥才能的舞台。再有潜力的干部,若没有能发挥的舞台,也无法释放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智。这就要求执政者建立真正的“任人唯贤”的用人制度,保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要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只有这样,才能鼓励更多的干部向“狮子型”干部转变,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决心,挖掘出更多的潜力干部。

培养“狮子型”干部要“下担子”。所谓“下担子”,就是要委以重任,要把他们安排到发展最前沿、矛盾最复杂、困难最突出的一线去,让他们啃下“硬骨头”、收拾“烂摊子”,让他们通过驾驭复杂局面来开创新局面。可以说,越是困难较多的地方,越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激发一个人的潜能,锻炼一个人的能力,消除一个人的惰性。“狮子型”干部敢打敢拼的特性,定会在困难的地方实现自己的价值,打出一片天地。

培养“狮子型”干部要“撑腰杆子”。所谓“撑腰杆子”是要给他们撑腰,保护他们,成为他们的坚强后盾。首先要有制度上的保护。“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是当今很多干部的诟病,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制度下手。“狮子型”干部思路开阔,敢于创新,敢于干事,犯错的概率就比较高,因此要建立有效的容错纠错机制,让他们能够敢干、放开干,勇于担当,不用畏首畏尾怕出错,形成一个激励干事、包容失误、鼓励担当的制度闭环。同时,要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可以说,权利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因此要建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机制。让真正的干事创业者能真正的承担起责任,让他们曾经吃过的苦能成为他们的奠基石。唯有如此,“狮子型”干部在干事创业、闯关涉险时才能够真正做到有底气而心无旁骛、有定力而义无反顾。

政府号召“狮子型”干部,就应该先为他们提供有力的条件,这样才能发掘出更多的“狮子型”干部。同时每一名机关干部,都应该努力向“狮子型”干部靠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敢打敢拼、敢闯敢试、敢于担当,坚决摒弃推诿敷衍、文过饰非的“鸵鸟型”干部,好大喜功、自吹自擂的“孔雀型”干部,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病猫型”干部,不思改革、阻碍改革、怕得罪人的“太平官”干部。希望通过政府和每一名机关干部的共同努力,可以让“狮子型”干部成为常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