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洞县黄代的来由?

万事如意39461

由来:

明代初期,全山西黄姓人口至少占全国黄姓人口的三分之一;而后山西有大量的黄姓人口外迁,但目前山西仍有大量的元明黄氏后人.

但是目前的黄姓史料从没记载过黄姓人口对山西的大规模哪怕是小规模迁移,那么如此庞大的黄姓人口从何而来呢?

据史料记载,黄氏来源有四次建国说:

第一次建国: 五帝时黄氏第一次建国在山西绛县西的横水(黄水)一带,《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少昊的裔子(嬴)昧,做了华夏部落颛顼的水官,昧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允格,一个叫台骀。台骀像他的父亲昧一样,很善于治水。汾、洮两河水涝成灾,久治不好。颛顼派善于治水的台骀前去治理。台骀采取疏、堵相结合,有成效。汾、洮两水得治,百姓得以安居。

为了嘉奖台骀,颛顼便将汾川流域封给他。台骀的后裔,在这里建立了沈、姒、蓐、黄四个小邦国。所在之地汾、洮。汾今山西汾水,洮为山西闻喜县涑水河上游的洮水。洮水北岸、绛县西30里有地名横水(即黄水),旁有一溪名横水,又叫黄水,是洮水的支流。这一带便是古黄国的故地。 上述为黄氏第一次建国。现在黄氏宗谱基本都认同五帝之世黄云是黄氏得姓之源,所称黄云者:“黄”封国之日,黄云现于南极,帝起拜于黄云,因赐姓曰黄姓,国曰黄国。因为,黄帝时以云名官,有青云春官、缙云夏官、白云秋官、黑云冬官、黄云中官。都由不同族团领袖担任,中官为掌四时的总正。颛顼帝对台骀(约前2310-)后裔封国时,其实是以云来封的。封为黄云,其实就是中官,协助帝监于万国。是最高和最信任的官职。

第二次建国 夏朝时黄氏在山东黄县一带第二次建国。传说中的“尧都平阳”、“舜都蒲板”、“禹都安邑”都在山西的南部。这就是今天的临汾尧都区、运城永济和夏县。后来,黄国的地盘被作为首都,黄国只好改封到别的地方。

东夷领袖皋陶之子伯益(约前2060—前1973)舜时佐禹辅平水土,被任为“虞”,即掌管山林的官,因功受舜赐姓嬴氏,授土嬴国,为黄、秦、赵等姓始祖。《竹书纪年》云:“帝启……二年,费侯伯益出就国”。14世季子是伯益第四个儿子,受封在山东龙口建第二个古黄国。 禹崩时“以天下授益”。但经过一场夺权斗争,禹子启即天子位,并在启即位六年后将伯益杀害,由此天下从禅让制变成了 世袭制。黄国与东夷斗争从夏启开始。《竹书纪年》载:“后相即位,二年,征黄夷。” “后相三年,征风夷、黄夷。”“后芬即位三年,九夷来御,曰畎夷……黄夷、白夷……风夷。”黄国从夏启,一直到夏朝第8代国王姒芬时期经过150年才归附夏王朝。

第三次建国 商朝时黄尹后裔在湖北江夏第三次建国。商朝开国之主成汤,看到夏王朝日益腐朽,他用伊尹做右相,建立了商王朝,定都于亳。郭沫若等人的考证,黄尹就是先秦经典上备受称赞的传奇英雄阿黄,又名伊尹。伊是黄姓始祖伯益原来的姓。黄尹在商四朝为相,约前1525年伊尹去逝了。商王沃丁封伊尹的后代祖甲于湖北江夏,湖北黄陂的商代盘龙城遗址可能是黄国旧址。国名为黄国,在侯等六等爵位中为侯,由于商代以国为氏,因此商王后代称伊尹为黄尹。

第四次建国 西周时黄国被改封河南潢川第四次建国。在周代黄国地位下降,封为子爵,又曰黄子国。春秋时楚国为霸,仅黄国与随国敢与之抗衡,周襄王四年(公元前648年)黄国被楚国所吞,其后黄国子孙遂以国为氏,络绎南迁,即目前黄姓族人公认的黄氏祖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