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札記丨宋城演藝為什麼不做旅遊地產?

采访札记丨宋城演艺为什么不做旅游地产?

但凡做主題公園的企業都或多或少有一個地產夢,甚至美其名曰做主題公園,實則搞房地產開發,真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基本的套路是,以做旅遊產業的名義,很廉價地從地方政府拿一片“風景這邊獨好”的土地,一邊做旅遊產業,一邊做房地產開發;幾年後,當房地產項目賺得盆滿缽滿,而旅遊項目變得冷冷清清、難以為繼時,把它交給給地方政府管理,自己走人。有業界人士道出真諦:單純地做旅遊項目風險很大。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但是,宋城演藝有些另類。以“宋城千古情”的品牌地位,在全國各地邊做“千古情”系列、邊做房地產開發,豈不水到渠成的事,何況作為上市公司,既有知名品牌,又有融資平臺,哪個地方政府不歡迎。事實上,宋城演藝的“千古情”系列已開拔到三亞、麗江、九寨溝、西安,但都沒有染指房地產。甚至按照“贏家通吃”的商業邏輯,宋城演藝應該在火爆的杭州宋城景區周邊做地產、酒店、餐飲,但都沒有參與爭食。是宋城人犯傻嗎?

和宋城演藝創始人、董事長黃巧靈見面後,問及這些年來為何不利用“千古情”系列做地產,他說他也知道做房地產肯定比做演藝賺錢多,做演藝產業比做地產辛苦,風險也很大。至於為何不與杭州宋城景區邊上的商家爭食,他說打造主題公園是為了打造一個生態鏈,利己利人;宋城演藝不差錢,賬上還躺著很多錢。那黃巧靈究竟差什麼呢?

黃巧靈是軍人出身,在部隊期間多次立功受獎,回地方後擔任過地方文聯主席職務,曾師從北京大學樂黛雲教授從事《紅樓夢》等文藝理論研究。黃巧靈還是《宋城千古情》的總策劃、總導演、藝術總監,但是不像某些影視劇導演的做派,倒是像一個人文歷史學者,說話慢條斯理,談人文歷史娓娓道來。和黃巧靈聊天,他不海闊天空地聊,他似乎對文藝很痴迷。“是文化賦予了《宋城千古情》持久的生命力。她傳承了一個城市的歷史文脈,她播種了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她詮釋了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她與這座城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併成為這座城市的文化之魂,她為這座城市留下了難忘的歷史記憶。”他說。

黃巧靈對文化的內核非常執著。他說:“一場成功的演出,需要反覆打磨,以市場為演出導向。但不是說為了迎合市場,放棄文化;沒有文化核心,最終也會失去市場。表現手段可以變,但文化核心不能變。”在迎合市場需要的同時,他時刻提醒創作團隊,“《宋城千古情》的靈魂是文化。有文化內涵才有靈魂,才能吸引觀眾,才能觸動其心靈。”

黃巧靈深愛著他的演藝作品。為了保持作品藝術生命力,櫛風沐雨,上下求索。“每天一小改,每年一大改”,“改”是《宋城千古情》的家常便飯。在《宋城千古情》的發展歷程中,變化貫穿始終。不斷的創新正是這臺演出生存進步的靈魂。

為了讓演出更接地氣,黃巧靈和創作團隊經常在演出結束後通過調查問卷、訪談的方式,廣泛蒐集遊客、導遊、業內各方專家的意見與建議。黃巧靈還經常會躲在觀眾群裡看演出,散場後留意觀眾的評價。

心無雜念終成大器。踏遍山山水水,穿越歷史的煙雲,無數次的藝海拾貝,終於成就了今天的“宋城”和“千古情”系列,也成就了黃巧靈的文藝情懷,他被譽為“中國旅遊演藝導演第一人”。

在懷疑的目光中起步,歷經歲月的打磨,宋城演藝鍛造出世界演藝史上空前的奇蹟,這個奇蹟還在繼續。試想,如果沒有黃巧靈對文藝情懷的痴迷和孜孜不倦追求,這個奇蹟或難以發生。

至此,猛然想起著名的馬斯洛的人類需求層次理論。我們似乎明白了黃巧靈差什麼,難道不是“自我實現需求”嗎?

采访札记丨宋城演艺为什么不做旅游地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