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長:你若堅持,孩子便不會放棄

致家長:你若堅持,孩子便不會放棄

01

作為一個“佛系”媽媽,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看似不急不躁,按部就班,實則內心焦慮、無計可施。

那些說“讓孩子快樂就好,其他都不重要”的父母,大多是因為孩子年齡還小。

大概,在每一個新手父母的心中,都有一個“還孩子快樂的童年”的夢想。

從孩子呱呱落地,到蹣跚學步,再到邁入幼兒園,我們不遺餘力的踐行著自己曾經的諾言,孩子的歡笑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自相矛盾是從哪一天開始的呢?

也許是從幼兒園老師跟家長談話的那一天;

也許是從聽了別的孩子媽媽談話內容的那一天;

也許是從上了輔導班的免費試聽課的那一天;

隨著孩子年齡越來越大,離上小學越來越近,這種矛盾和自我戰爭就會越來越強烈。

一方面是對那些提前在起跑線助力的父母的不屑一顧;

另一方面是對自己孩子天賦和未來趕超能力的深深疑慮。

終於,為了讓自己更心安理得一點,我們也開始加入助跑的大軍,陪伴孩子走上征程。

致家長:你若堅持,孩子便不會放棄

02

鋪墊了這麼多,無非是想告訴大家,為了幼升小的問題,我也不能無動於衷了。

俗話說“蝨子多了不癢,債多了不愁”,既然咱家孩子是一張白紙,那就最基礎的開始,慢慢來吧。

作為曾經的語文老師,今時今日,我仍然堅信得語文者得天下。

為什麼這麼說?

且不說語文在考試中所佔的比例,單說說語文能力。

語文能力,擴展來說更多的是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融會貫通能力,一個孩子的閱讀能力,在越過小學低年級階段之後,會在學習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無論哪一科的學習,都離不開閱讀和理解,閱讀理解能力強,其他科目的接受和吸收速度會大大加快。

所以,自家孩子學習的第一步是識字讀書。

由於這一年多來懷孕生二胎,沒有過多的精力關注老大,致使陪伴老大更多的是電子產品,這一點,大家還是引以為戒,儘量不要這樣做。

這樣做的弊端我就不說了,顯而易見。

但既然已經這樣了,自責和後悔也沒啥用處,只有慢慢來了。

致家長:你若堅持,孩子便不會放棄

03

減少看電子產品的時間,愛上識字讀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剛開始,只要一說識字,老大就會找各種理由,要麼要睡覺,要麼要陪老二玩,在學習上能拖就拖,能推就推。

開始的時候,她不願學,我也不願堅持,自然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動畫片繼續看,遊戲繼續玩,書照樣不讀。

最近這段時間,幼升小迫在眉睫,只好行動起來。

每天晚上,拿出認字的書,陪著她學。

從一個字,到讀完一本書,大約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實現了書上的內容可以自主閱讀。

雖然,有些字她還會不記得,有些內容是順出來的,但至少她沒有我想象的那麼抗拒。

慢慢的,每天晚上學字、自己讀書似乎成為了一種習慣。

你不需要再大吼大叫、不需要與她展開爭奪戰,你只需要說一句,看完這集動畫片要開始學習了,她自會按照你說的去做。

一切的進展出人意料,也在情理之中。

致家長:你若堅持,孩子便不會放棄

04

回想這幾年走過的坑,最終明白:不是孩子無法堅持,是我們無法堅持。

我很喜歡“久久為功”這個詞,可以解釋為持之以恆、鍥而不捨,馳而不息,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時間久了就會成功。

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是如此,不急不躁,不攀比,不嫉妒,按照自己的步伐,一步一個腳印,孩子總不會太差。

在網絡如此發達的今天,我們常常陷入一種焦慮,似乎沒有錢就給不了孩子好的教育,沒錢上輔導班,沒錢出去見世面,孩子怎麼能拼的過別人?

這種焦慮之下,是盲目的追趕,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也要上。

前一段時間,我也有這樣的焦慮。

眼看著周圍的人,孩子上這個輔導班,那個銜接班,這些,都是要錢堆砌起來的,而不是人人都能上得起輔導班,怎麼辦?

現在看來,一切的焦慮緣於我們自己,而不是孩子。

一方面,我們低估了孩子的可塑性,認為不上輔導班孩子就無法堅持;

另一方面,我們習慣了把責任推出去,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因為我們沒錢。

致家長:你若堅持,孩子便不會放棄

05

等真正放下焦慮,開始行動起來,才發現,最大的阻力在於父母能不能堅持。

我若能夠每天耐心陪伴,不催促,不吼叫,每天進步一點點,孩子的學習自不會太讓人擔心。

上了大班之後,斷斷續續的背古詩,到現在,已經背完了三本,大約七八十首,以前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也已經變得順理成章。

孩子這個年齡,可塑性非常的強,你讓她玩,她能天天玩不嫌累,你讓她學習,她雖不願意,也能做一些。

她能成為什麼樣子,關鍵不在她,而在我們。

這是最近最重要的感悟:你若堅持,孩子自不會放棄。

接下來的日子,每天學一點點,不抱怨、不放棄。

致家長:你若堅持,孩子便不會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