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时怎么选择快门的速度?

麦兜和羊儿

这个要看你的拍摄时什么题材和画面,还有你最终想要的结果是怎样的有很大的关系啊。说的通俗些,就是如果你的快门越快,你就越能够捕捉到快速移动的物体,反之亦然。


其实我们可以把快门和光圈理解为水龙头,放水的速度就是快门速度,水龙头拧开的大小就是光圈的大小,我们每次的拍摄都是为了得到一张曝光良好的照片,还有一个决定这照片曝光的因素就是感光度了,感光度顾名思义就是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感光度越高,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就越高,越越在光线不足的地方能够捕捉到更多细节。好了,我们说完快门对曝光有着影响,就是:快门越快,单位时间内进光量就越小,照片就会越暗,反之亦然。


那么除了曝光,其实一把来讲快速的快门拍摄体育赛事有助于捕捉到运动中人们清晰的影像,可以把画面清晰的定格。如果拍摄风景的水流或星轨之类的东西,慢快门就能够体现出大自然的“静态”之美,最慢的快门就是B门,也就是你可以通过快门线来自定义快门打开的时间长短,很适合拍摄星轨啊,极光啊之类的照片。


不要死记硬背那些数值,没有什么意义也很枯燥,希望能够从更多的拍摄出自己探索岂不是更加有趣?


纵横视觉ZoneFoto

三句话,说明相机快门的作用

很多同学在日常拍摄中,时常会遇到想拍清楚但是就是拍不清楚的问题,有些是照片中的人不清楚而环境清楚,有些是整张照片都不清楚。

遇到这种情况时,有些同学就以为是自己的相机不好,吵着要换更贵的机器;也有些同学会以为是自己对焦不好,各种对来对去,对的自己都不知道对哪里了。那么真的是机器不够好还是对焦没对准的问题?

像下面这张照片中老板倒水的瞬间,这么暗的情况下,水气,水流,人物,都清晰的定格在了底片上。怎么就能这么清晰的定格这么多运动着的东西呢?

其实多数情况里,这些问题都是出在了快门这个参数上了。

比如我们一到哪里去就喜欢拍跳起来的片子,各种的跳,左跳,右挑,伸直了腿跳,盘腿跳,等等等等各种跳,结果人累个半死,照片中的人却还是是模模糊糊,腿和手都是虚的,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是因为你的快门不够快,没能把人在空中的那短暂而即逝的停顿在空中的一瞬凝固下来。

怎么办?简单,把快门数值提高就可以了。当人处在空中时,就是一个自由落体,那么它的下降速度就会很快,所以我们可以用1000分之一秒左右或更快的的快门速度来凝固这一瞬间!于是,人清楚了,当然,对焦对准是前提。

说了自由落体,那么就有同学想到了拍雨滴,想把雨滴凝固在空中,让雨滴一粒粒的悬浮在空中!怎么做?还是用1000分之一左右或更快的快门来拍摄。

比如下面之张,水珠是溅射出去的,运动速度要比自然下雨快很多,所以用到了2000分之一秒的快门。

那么同样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雪花呢?怎么拍?1000分之一秒的速度当然可以把雪花凝固在空中了,不过,需要这么快吗?

雪花落下的速度远比雨滴要慢的多,相对应的,凝固它所用到的快门也就可以慢下来很多,跟据现场情况,多试试,常用的是400-800分之一秒。

有同学不想把雨滴拍成一粒粒的水珠,而是想拍出来雨的下落的动感来,那怎么做?放慢一点点快门速度,雨滴就会在照片的曝光过程中划过一段距离,从而在照片中显现出水线的效果。

把快门放的越慢,那么这条水线就会拉的越长。但是,如果太慢了,就只能看到白茫茫的水雾了。说到水雾,看看下面这些照片:

疑似银河落九天的瀑布,“大师”是怎么把瀑布流水拍的如此梦幻的?这也是快门的功劳,只要你把快门放的足够的慢,就可以把流水虚化成水雾,越慢动态虚化效果越明显。像这样的效果,通常要把快门控制在1秒左右或更慢了。在光线很强的情况下,如果要实现长时间曝光的慢门,就需要借助ND滤镜了。这个我们在以后的分享中和大家说。

同样,像这样的车灯划过夜空的车轨照片,也同样是很慢的快门来拍摄的了,快门越慢,车灯留下的轨迹就会越长。

那么快门到底是什么呢?快门其实就是一个装在相机内部的一个控制光线进入相机时间长短的一个小装置。

工作原理很像拉窗帘,拉开快门,光就会从快门的通光孔进来,关闭快门,光线就不会再进来。一开一合间,就控制了光线进入相机的时间长短,也就是控制了曝光时间。曝光时间越长,照片就会越亮,反之,曝光时间越短,照片就会越暗。

我们把快门开合的时间间隔长短,称为“快门速度”,单位是秒。但是平时,我们都把快门速度简称为“快门”。快门越快,则曝光时间越短,照片就会越暗,但凝固运动体的能力越强。反之,快门速度越慢,曝光时间就越长,照片就会越亮,运动体被拉虚的效果越明显。

车的动感十足,我们用了很快的快门速度,可以捕捉到冰雪飞溅的瞬间。

川西折多山的雾气,30秒的曝光,让雾气更加梦幻。车流的灯光,也点缀了画面。

书写和显示快门速度时,我们用”代表秒,而用一个整数来代表几分之一秒。例:30”就是30秒;125就是125分之一秒。

常见的完整快门值如下: 30”,15”,8”,4”,2”,1”,2,4,8,15,30,60,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

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快门“bulb”简称B门,就是手动控制快门开合时间,所以曝光时间可以超过30秒的机选,跟据意图,控制曝光时间。

四姑娘山的云彩成雾状了,我用了很慢的快门速度,150秒的曝光。采用了B门拍摄。

快门是摄影中重要参数之一,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起到了两个重大的作用:

  • 控制曝光时间长短,从而控制照片的亮暗;

  • 控制曝光时间长短,从而控制运动物体在照片中的形态,是被凝固了,还是被拉虚了。

快门其实很简单,总结下要记下来的就是:

  1. 快门越快,曝光时间越短;

  2. 快门越快,运动物体越清晰;

  3. 快门越慢,运动物体将被拉长或者虚化。


网际飞侠

熟记九种快门速度,轻松应对各类摄影场景

想要得到完美大片,就要理解控制快门速度与曝光间的关联,提到曝光,就要掌握重中之重的快门速度设置。掌握这个技术参数用于摄影艺术创作,可以让你从相机镜头中看到凝固的时间,让瞬间变成永恒;也可以让你在静止的相片画面里看到时间的流动。只要你掌握了这九类拍摄情况的快门速度,摄影创作的想法就会展现在你的面前。

第一类 风光摄影: 1/30~1/125秒

初学摄影一定会去拍风光片,小区里外、城市一角慢慢转辗大江南北、异域高原,那么在拍摄大好风景时,建议最好用上三角架,尽可能保证相机的稳定性,相机快门的设置就可以放慢至1/125秒以下直至1/30甚至更低,低速快门可以获得画面中一些动态的效果,当然,使用安全快门速度以下时必须要有三角架或固定住相机,避免画面拍虚掉,还要注意关闭镜头的防抖功能,最好有快门线、遥控器之类的快门控制工具。

第二类 人文、纪实、报道、新闻摄影:1/125~1/500秒

这类摄影类型离不开户内外、街拍、聚会、车辆、人物、行人,几乎所有的摄影元素对象都会移动,我们可以根据现场的光线和对象的情况进行设置快门速度,一般将相机的速度设在1/125~1/500秒之间。

第三类 节日烟花场景:1秒~6秒

烟花开始施放时,就使用快门线来控制曝光时间即可。观察一分钟左右,就可以清楚抓到烟花从发射到整个爆开的时间点。在预期爆开的前一两秒,按下快门,然后心里默数曝光秒数,然后再放开快门。

第四类 运动画面:1/500~1/2000秒

拍摄主体的运动速度从低到高,快门速度设置相应从低到高;拍摄主体的相离远近决定了快门速度设置相应从低到高;根据不同运动类型,需要不断积累自己的临场判断能力相应设置拍摄时的具体速度,才能拍到清晰的、凝固的画面。

第五类 流动的水画面:数秒~1/60秒

A拍雨,想要拍出雨点雨丝的画面需要1/45~1/60秒,快门速度可先设置为1/60秒,按照 “快门慢,雨丝长、快门快、雨丝短,”的原则可以设置不同速度多拍几张;

B拍瀑布,想要拍出恰到好处的瀑布水流的画面,需要1秒~2秒的快门速度;

C拍小溪河流湖面,想要有丝绸般柔和的效果,需要设置快门速度为5秒甚至更慢的速度;想要流动感,设置快门速度1/2秒~6秒之间。

第六类 宇宙星轨画面:20分钟~数小时

拍摄星星轨迹,原理是利用地球自转,星星相对静止,通过快门速度的设置成20分钟以上甚至数小时(当然还有多次曝光、叠加等后期软件方法实现,请关注另文详解)。

第七类 星空星际画面:15秒~30秒

拍摄星空星际关键不能使用过低的快门速度,超过30秒会让你的星空因地球的自转而产生模糊拉影,想要拍出明亮清晰的星空星际需要将相机的ISO设置到较高参数(此文不作详细展开,请关注我的另文介绍)

第八类 流动的人、车画面:1/15秒~1/60秒

拍摄人、车及物体流动的效果,会把快门速度设置在1/15秒~1/60秒间,通过持续保持被拍摄物的对焦追拍,拍出移动主体清晰,而静止物体模糊的特殊效果。

第九类 飞鸟、航展表演飞机画面:1/1500秒~1/5000秒

鸟类摄影师及航空展拍摄,需要将快门速度尽可能设置高速快门,从而保证抓拍到空中飞行状态的清晰准确的面面,当然,有时你要得到表演飞机的飞行轨迹和拉烟效果、以及飞禽的翅膀扇动的动感,可以将快门调回1/300~1/500秒之间。

上述所提到的快门速度绝非一成不变,具体参数还要在摄影创作中不断积累个人的拍摄经验,以期灵活运用。


乌祖虹独立摄影人

摄影时快门的速度是没有定量的,根据不同的拍摄题材 或者自己想要达到的效果来进行调整即可!

摄影中除了常规的快门速度,一般咱们常用的词语有两种:一种是低速快门、一种是高速快门。这两种比较有代表性,而日常拍摄 则尽量保证安全快门速度就好了。

那这里我就把“低速快门”“高速快门”“安全快门” 这三个词单独讲一下!

安全快门

我个人认为常规拍摄中的“安全快门”不用搞得那么复杂,没有那么严格的换算方式,记住一个要诀 就基本没错了。 那就是:快门速度的比值、尽量不要小于使用焦段!

比如用35焦段拍摄,那么快门速度高于35就基本可以保障拍摄质量了,当然并不是叫你就一定要用这个值拍摄 或者是低于35就不能拍!只是高于35的快门速度会提供更可靠的拍摄稳定性。 同样的 200焦段快门速度就高于200、以此类推! 基本我按这个方式操作的话 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低速快门

顾名思义 这就不是按常规拍摄方式操作了,比如用28焦段 常规拍摄高于28快门速度就好,但使用低速快门一般都用在非常规拍摄题材中,所以就不适用上一条准则啦!

常见的会用到低速快门的拍摄题材有哪些呢? 比如拍夜景、拍星空、拍光绘 亦或拍水流和其它创意拍摄等等、这些都是会用到低速快门的。哪怕是用14的广角头 快门速度也是远远低于14的,普通快门速度以1/n秒计算、低速快门就是以秒计算了。比如星空 14端的广角甚至会曝光30s,再怎么铁的手也端不住30s不动啊。所以使用低速快门这种情况下 肯定也是会用脚架的了。



高速快门

高速快门同样不适用安全快门准则,高速快门往往是几百或者几千1/秒,什么情况下会用到高速快门呢? 抓拍快速移动的物体、或者需要定格某一瞬间等等 都会用到,常见的 拍鸟 拍运动 拍水滴溅起的一瞬间之类的。


但高速快门很可能带来曝光不足的问题,所以咱们看到那些拍运动或者打鸟的 都是一些长焦大光圈镜头、这种大光圈镜头能最大限度提高通光量 以保证画面的亮度!在室内使用高速快门进行创意拍摄的话 多部分情况就会使用到闪光灯之类的辅助光源了。




光影的光阴社

一般我们普通的单反相机,快门速度都能达到1/1000秒之内,基本上可以满足任何拍摄的需要。快门我们不单要看快还要看慢,慢快门也是常用的拍摄手法。当我们在手持单反相机拍摄的时候快门速度最慢,也不可以低于安全快门速度或者1/50s,所谓安全的快门速度就是1/焦距,比如说你是50mm定焦头拍摄人像,那么安全的快门速度就是1/50s,即便是你使用18200或者18105镜头在18段拍摄时,最低快门速度也不能低于1/50s。防止我们身体晃动,或者手抖产生相片的模糊。

我们可以利用快门来拍摄海浪拍打礁石产生的浪花。也可以利用慢快门拍摄瀑布小溪那种丝滑般的感觉,在拍摄流水或者瀑布的时候都喜欢拍摄出那种丝滑般的感觉。这时候就必须用慢快门拍摄,在慢快门下,我们就必须要用到三脚架来固定相机,因为想要拍出丝滑般的感觉一般快门速度要在1/4秒,甚至更慢,这么慢的快门,我们不可能手持相机不抖。一般拍摄瀑布流动的水,我们都使用手动的模式。

在我们拍摄运动的物体时候,比如说足球比赛,百米赛跑,又或者是滑冰,这种竞技体育项目时,那我们必须要使用快快门,利用高速连拍抓拍一些精彩动作。很多摄影爱好者也喜欢拍摄星空。那我们在拍摄星空的时候都喜欢拍摄星轨,这时候,我们必须要用慢快门来进行拍摄。拍摄星空,我们快门一般设置时间有数分钟,延长曝光时间,这样我们就可以拍摄出星轨,但是在数码的时代,我们一般会用多张拍摄,然后重叠组合的方法,星轨一样漂亮。


带上单反去旅行

你要了解自己想拍出什么样的画面效果,才能决定选择多快的快门速度。要拍到肉眼都无法识别到的精彩瞬间,比如鸟飞过的瞬间,水滴下的瞬间,那就需要使用高速快门。要拍到星轨、车轨、雾化的水面,那就需要使用慢速快门。下面将详细讲解。

1/250秒或更快的快门,凝固瞬间动态

画面主体的运动速度越快,凝固其动态所需的快门速度就必须越高。1/250秒以上的快门能捕捉大部分运动速度较慢的运动对象的动态,1/1000秒的快门速度则能捕捉到汽车等运动速度更快的物体,但是想成功捕捉到运动速度如此之快的对象,还不能光靠速度足够快的快门。

首先,你得保证景物恰好位于取景框内而且正确对焦

。最简单的办法是用镜头追踪物体的运动,并将焦点一直锁定在运动对象上。将相机自动对焦方式设置为人工智能伺服对焦或连续对焦能起到一定帮助。

其次,闪光灯是锁定高速瞬间的好帮手。闪光灯的闪光持续时间大多高达1/1000秒或更快,无需大光圈镜头的配合也能将画面主体的动作牢牢抓住。


1/250秒-1/15秒,突出物体的速度感

拍摄高速运动场景并不一定非要使用高速快门不可,我们也可以使用速度相对较慢的快门,通过模糊来烘托动感,做法有两种:一种在拍摄时保持相机静止,得到背景清晰,而运动对象模糊的照片。

一种在拍摄时随运动对象移动相机,得到背景模糊运动对象清晰的照片。后面这种方法被称为摇拍法。

1/15秒-1秒,让运动物体模糊

当相机快门继续降至1/15秒以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拍到景物运动带来的新的模糊效果了,专业摄影作品中常见的水面模糊效果就大多使用类似的低速快门拍摄。

△1/5秒的快门速度足以形成流水的经典模糊效果。光线充足的时候,即便使用最小光圈和最低感光度设置,我们也很难将快门速度控制在1/8秒以下。偏振镜除了能消除画面中的反光,也可以减少接触到感光元件的光线数量。在镜头前面加装一片偏振镜后,至少能将快门速度再延长一倍。

使用数码相机标准变焦镜头广角端拍摄,加上防抖系统的配合,我们基本可以在1/8或1/15秒的快门下手持拍摄。但当快门速度再慢一点,我们就得使用三脚架了。在使用三脚架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关闭相机或镜头的防抖功能。

1秒-30秒,让运动物体更模糊

当快门速度延长到30秒,景物中运动幅度再小的变化也会在最终画面中变得模糊。海水涌动、风云变幻在长时间曝光的渲染下,都会表现出隽永的模糊效果。

这样的快门速度也很适合在夜间记录城市灯红酒绿的各种色彩。

ND滤镜或偏振镜都能起到减少进入镜头光线数量的作用,帮助我们压低快门速度。光线越明亮,我们就需要使用密度越高的ND滤镜。

30秒或更慢的快门,慢门无止境

当快门速度超过30秒,即便在微弱的星光映照下,我们也能清晰记录场景细节。

30秒是大多数相机的可设置快门上限,如果希望获得更长的曝光时间就必须在手动模式下开启B门模式。设置为B门后,当我们按下快门时相机开始曝光,只要我们的手指不离开快门曝光过程就不会停止。当然,实际拍摄过程中我们的曝光时间长短还会受到其他某些因素的制约。

曝光时间越长,传感器工作积累的热量越多,在拍摄结果中造成的噪点也就越明显。

△这幅照片使用B门直接曝光2分钟得到,星星的运动轨迹并不明显,但如此之长的曝光时间已经给画面带来了明显的噪点。

△这幅慢门的作品是由18张照片在Startrails中合成的,每张照片曝光时间为30秒。既表现了星空在9分钟之内的变化,同时又避免了画面噪点。


牛头说

懒得重写了,我把之前写过的一个快门教程发在这里,供您参考。


01 快门的分类


快门分为两种


第一种叫镜间中心快门,隐藏在镜头里,组成这种快门的是一群金属(塑料)叶片,通过收缩来完成快门的开启与闭合。由于叶片之间几乎没有摩擦,所以听不到快门声音。


早期的数字袖珍照相机用的就是镜间中心快门,但我们是能听到快门声的,因为那是从喇叭里传出来的,目的是让用户找到按快门的感觉。

如果一台相机的快门不发出声音,那么,它将便于偷拍……使用手机偷拍的同学,一定要调成静音哦。


第二种叫焦点帘幕快门,在机身内部,挡在胶片或传感器前面,按下快门释放键时,快门打开,光线照射胶片(传感器),完成曝光。单反相机用的都是这种快门,我们听到的“咔嚓咔嚓”声,就是它发出来的。


有单反的同学可以试一下,在AV(光圈优先)模式下,把光圈放到最大和最小,对比两种咔嚓声的区别。


快门速度高的时候,咔嚓之间的空隙很短促,甚至完全感觉不到。快门速度慢的时候,我们听到的是“咔————

我猜想,有些同学是没有听出这种区别的

原因只有一个!

您的相机使用了自动感光度(ISO



02 感光度是什么

感光度是胶片或者传感器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感光度越高,它就越敏感。


感光度的标识是ISO及其后的数字

50~80~100~200~400~800~12800~25600……


举个例子:


我们使用

100ISO5.6的光圈来拍一幅人像,所需要的快门速度假设是1/250秒。当感光度提高到200,胶片(传感器)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就提高了一倍。如果光圈保持不变,快门速度就相应提高一倍,变成了1/500秒;如果快门速度保持不变,光圈则可以收小一档,变成F8


在摄影艺术造型中,光圈的大小与快门速度的高低,都是有其意义的,所以我们要学会使用感光度。


回到刚才的话题,在自动感光度模式下,为什么光圈的放大与缩小,并不会改变快门速度呢?或者,至少不会特别明显地改变快门速度。


照相机是极聪明的,它能够分析光线,猜测焦点,还能识别人脸。但它也是很笨蛋的,因为人的拍摄需求千变万化,而照相机只能依靠那一组固定的程序。


在自动模式下,为了拍摄到清楚、稳定的画面,照相机不会让快门速度降得过低,因此,当光圈从大到小,照相机有可能自动提高感光度,来保证快门速度维持在正常的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提高感光度的代价也是很明显的,那就是:降低画质。


03 高速快门与低速快门


一般情况下,快门速度不能太慢。


假设你的拍摄对象是运动的,慢速快门会导致这个对象的模糊。


假设你的拍摄对象是静物,慢速快门也会造成一些问题,尤其是手持相机拍照的时候,您的手难免会因为喘气或其他一些原因而发生微小的位移,这也会造成画面的模糊。


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快门速度?这取决于被摄对象的运动速度,运动速度快,快门速度相应地也要提高。拍摄疾驰的汽车和行走的人,所需要的快门速度显然是不一样的。



提高快门速度的方法是使用大光圈。


但问题来了,上一讲中我们提到,光圈越大,背景越模糊。假设您的拍摄意图是:背景清楚,但运动物体的动态也要得到完美的凝固。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一味放大光圈,怎么办呢?


聪明的你一定想到了答案:提高感光度!

---------------------

小贴士:安全快门

---------------------


当手持相机拍摄时,为了确保画面的清晰、稳定,避免手部抖动给画质带来的负面影响,快门速度应不低于镜头焦距的倒数。


假如您的焦距是300,那么,快门速度就不能低于

1/300

在非一般情况下,低速快门能够得到漂亮的动静结合效果。即:运动物体虚化了,静止的物体是清晰的。拍摄这种效果,需要持稳相机。根据我的观察,初学者的持机姿势很成问题,所以有必要专文予以讲解。


当然您也可以使用三脚架来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相机没有持稳,运动物体还是会虚化的,但静止的物体会一同虚掉,这就没意思了。


如果您觉得我写得还可以,不妨关注我的公号,摄影和生活和爱


鹰眼小组

摄影时怎么选择快门的速度,主要看你拍什么题材,和你使用相机的习惯。首先你先弄清楚照相机的曝光原理,是由相机的光圈与快门速度来控制正常的通光量达到正常曝光的效果。一个是镜头孔径的大小,就是光圈,越大进的光线就多,曝光的快门速度就越快,反之光圈小,快门速度就要慢些,这就是曝光的时间就要长些。明白这个原理之后,怎样来设置速度就肯容易了。



一般相机都有光圈优先模式AV模式,和速度优先模式TV模式。如果你优先设置速度,相机会自动区配一个光圈给你。所以这个时候就看你需要拍摄的主题和内容来决定你选择的速度。比如你拍运动的物体,你就要选择快门速度要高于你拍摄的物体的运动速度,比如拍在奔跑的人与动物,就要采用高速模式,速度可以设置在1/125以上,有的可以达到几千分之一秒,可以把赛车高铁,甚至飞行的子弹照清晰,高速用于抓拍运动中的精彩瞬间。



如果你手持拍摄,保证照片清晰,速度也不能太慢一般不要低与1/30秒,如果再慢就要用三脚架固定相机。有的时候故意要速度慢下来,比如你拍摄瀑布或流水或表现动感的车流,就把速度降低到比你拍摄的物体还低的速度。比如1/2秒,或者长时间几秒,几十秒,甚至更长时间曝光。比如拍摄夜景,星轨等。这个时候你必须用无线遥控器来实现,保证相机完全不震动。所以根据你想要的照片效果和你拍摄的题材来选择适合的速度,然后通过光圈和感光度来配合,有时也借助闪光灯来提高速度,达到最终你想要的效果。


凡是宜昌

小米视觉还提供,其他摄影教程,可私信关键字,获得教程。

关键字为:文字填满图片、照片做成油画、照片做成水彩画、心形九宫格、九宫格、换天、黑色背景、小清新、心相框、手绘、加字、局部彩色、调色、证件照换背景、日系风格、双重曝光、电子书、下雨、下雪、加仙气、大片效果、分散、圆相框、模糊、小星球、水墨画。最后,


小米视觉

这问题,该如何回答好呢。摄影中的一项经验,就是了解物理相对运动速度与快门速度的关系。国外DC杂志做了一张图,特别的好,在这里跟你分享:

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到不同运动速度的物体,如果要凝固它需要多少的快门速度。比如

1/2000s:凝固正在飞行的鸟类。

1/1000s:凝固快速运动的车辆

1/125s:摇拍快速运动的车辆

1/30s:摇拍自行车产生拖影

1s或以上:让水流产生“丝滑“质感

等等(英文内容比较简单,不一一解释了)

但是怎么说呢,摄影是一个不断制造套路又打破套路的过程。

这张图片里已经提到了,你可以用1/1000s把一辆行驶的汽车拍清楚,当然也可以喧杂额用1/125s的快门追随拍摄,让画面具有动感。

所以如果你问我拍车应该选择什么快门速度,那么我可能会说1/1000s行,1/125s也行。我甚至用1/60s也拍过,并没有问题。

并且快门速度是无法脱离光圈与感光度单独存在的,三者的关系是稳定曝光三角形。我之前的回答有提到,你可以参考一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