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人是不是河南来的?

流浪地球2018

不是。

你先要学会分别‘汉族’、‘汉人’、‘华夏’这三个概念。这三个概念虽然重合程度很高,却不是完全重合的。然后你就能理解‘汉族是不是都是从河南来的?’这个问题,是多么的让人蛋疼。

中国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强,汉族人口占中国九成以上。并不是因为汉族人特别能生,而是因为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古代部族(无论文明的还是野蛮的),大部分都融入了现代汉族。。。为什么会这样?这和近代百年耻辱之前,中国人的民族观念非常薄弱有关。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非常务实和包容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有利于凝聚部分人心,但是对于一个包含了很多民族的大国来说,过于极端的民族主义也是分裂和动乱的源头。。。中国的历史长期是个大国,历史上的中国长期强调‘共同的血脉和文化’。这才是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

汉朝的时候,汉武帝的太史司马迁在《史记》里记载:匈奴是夏人的后裔,是一些逃亡的夏人以猃狁部落为主,联合很多部族组成的王朝。周朝的猃狁,就是商朝的荤粥,也是夏朝之前的轩辕。你不看字形,念‘轩辕、荤粥、猃狁’的读音,就知道所言不虚。游牧部落也许没有文字传承,但不是没有语言传承,苍狼、白鹿的子孙不会乱认祖宗。。。汉亡之后,乱世时以‘汉’为国号的王朝,统治者多有匈奴血统,他们的子孙也大多融入了今天的汉族。

唐朝的时候,房玄龄主编的《晋书》记载:鲜卑人也,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号曰东胡。有熊氏就是黄帝的部族,东胡有说就是‘通古斯’的古称。你若看过通古斯人的长相,就知道为什么他们和我们是同一个祖先了。。。如果说殷商是把东夷融入华夏,汉朝是把南蛮融入华夏,唐朝就是把鲜卑和突厥融入华夏。

唐朝灭亡后,各路争‘天下’的王朝都以华夏正统自居。西夏,李元昊是唐朝的国姓爷,党项人是西羌的分支,炎帝的子孙;辽国,契丹人也是西羌的分支,炎帝的子孙;金国,女真部落主要来源是靺鞨部落,靺鞨部落主要来源是肃慎部落,肃慎部落在舜和大禹的时候就归属炎黄集团,自然也是诸夏之一;宋朝,宋太祖的祖先是沙陀人,曾追随安禄山、史思明参与安史之乱,沙陀人是西突厥的分支。但是这几个王朝只有宋朝传承了华夏的文字,继承了华夏文明,所以后人认可宋朝是正统。汉文化的百家姓排第一的就是传承华夏的赵姓。据说明末李自成也是党项人的后裔。无论党项、契丹、女真,入华夏的,他们的子孙大多成了今天的汉族。。。

除了越南,越南也是唐末的割据势力之一。虽然越南在历史上也是以华夏正统自居,但是宋朝承认了越南的藩属国地位。所以越南的北方人也许算是汉人、唐人的后裔,但不是汉族。

因为汉族是近代中国百年耻辱之后,华夏儿女共同与列强抗争过程中,接受了西方民族观的结果。而汉人和唐人一样,不是民族的概念,更接近国民的概念。华夏则有血脉和文化的含义,中国在乱世时,多以‘华夏’凝聚人心。不过华胥的后裔,诸夏部落的子孙,却不独是汉族。


夏天的虫4

汉族、汉人这个名称虽然来自于西汉建国时代的陕西汉中地区,但是河南还真是和汉族人的发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希望大家不要上纲上线,甚至地域黑,听我慢慢道来:

众所周知:远古时代分为三大文明势力,他们分别是“以华山为中心的的华夏集团”、“以泰山为中心的东夷集团”、还有“长江流域的苗黎集团”。这三大集团在扩张势力的过程中时而发动战争,时而又相互融合,几千年后构成了汉族人的主体。而他们交战与融合的主要地方就是如今的河南地区一带。

以泰山为中心的东夷集团在向西扩展的过程中首先进入了河南东部、中北部等地区,在河南当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黑陶文化中,就可以清晰地体现出来“山东东夷文明”在河南的传播之广。他们进入河南以后,首先就灭掉了当地的土著文化“裴李岗文化”,成为了河南最早的先民之一。


而陕西和甘肃的“华夏集团”再向东扩展的过程中,也进入到了河南省的西部三门峡一带,通过河南当地仰韶文化的分布来看,仰韶文化在河南的西部(三门峡)密度远远大于东部(郑州,开封)。说明以华山为中心的华夏文明由西向东发展,向河南进行了扩张!


而与此同时,长江流域的黎苗集团再向北发展的过程中也占领了河南省的东部和南部。


正是由于这远古三大文明在河南地区相互碰撞、战争,继而又相互融合,才构成了以后的汉族人。


大唐神都

山东人和陕西人都不好意思回答这个问题。不论从哪儿来的,怎么说也说不到河南啊。河南自古有古谚语:“西来的祖宗东来的娘”,已经很明确的表达了其历史起源。

大家都知道,汉族是我国的主体民族。而汉族是由上古时期华夏、东夷、荆蛮三大部落融合而成。华夏起源于陕西、甘肃,东夷起源于山东,荆蛮部落源于湖北等长江流域一带。三大部落无一起源于河南。即使从今天的人类分子学调查报告依然可以显示出其历史踪迹
那么三大部落中华夏为什么又会成为其中主体。商朝末年,以西周为代表的华夏祖兴起于陕西,在灭商(东夷)胜利后共分封出去70多个诸侯,其中有50多个为华夏部落的姬姓宗族。随着这些姬姓宗族的分封,是华夏族成为了中华大地的主体。所以陕西的姬姓也被称为万姓之宗,占据了我国姓氏80%的起源。

秦朝末年,群雄逐鹿,兴起与陕西汉中的刘邦夺得天下,定都长安国号为“汉”。随着武帝时期大汉帝国的强盛,开疆拓土,凿通西域使我们开始放眼世界。与各国开始有了文化贸易等交流,我们随即以汉人自居延使至今。我们定义汉人起源,那么应该是陕西、甘肃、山东、湖北等地。如果狭义的以华夏族为代表那么起源应该是陕西甘肃一代。
而这个论点也是我国学者的主流观点。


天道TD

汉族是否从河南来?其实是指黄河下游一带地区,即河南一带,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也就是中原。这一地区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古代被华夏民族称为天下中心。

西周灭亡,周平王将首都迁到今天的洛阳,历史上称为东周。东周式微,就是社稷难保。历史上出现了“百家争鸣”,就是儒、道、法、墨、阴阳五学等百家,著书立说,各成一派,历史上称为“庶民乱议”,孔子的儒家也在其中。

百家争鸣时代,儒家采用了“致用态度”,给自己的观点制造充足的证据,不得不引出“古人如何如何”,这时候儒家口中的“古人”带着自家学说色彩的古人,孔子为了恢复周礼,依托古王压服今王,将古王的道德功业提高到极顶,伪史开始出现。

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顾颉刚在考辨古史时说:时代越后,传说的古史越长。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就是大禹治水;到了春秋末期孔子时出现了尧舜,;到了战国时出现了黄帝、神农;到了秦朝时出现了三皇;到了汉以后的三国出现了“开天劈地”的盘古。所以,顾颉刚认为,这些是方士搞的鬼。

司马迁的“史记”详细地记录了许多古史的内容,并且秉笔直书,被后人所仰慕,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但是,司马迁写“史记”与大儒董仲舒和孔子的子孙孔安国走得很近,他许多典籍和典故都是从孔安国那儿摘录的,所以他发明了黄帝的家谱。可惜的是,他将尧舜之间的辈份给弄混了,尧比舜大四代,禹也比舜大四代。按照他的说法,禹与尧是同一代人,那么大禹治水的时候,尧怎么没有看到。你们不信,自己去看“史记”。

从汉高祖刘邦到文景之治,都采用了“黄老之治”。汉武帝时颁布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时汉武帝肯定知道这个“术”的含义,就是一个骗术。为何要用儒术,就是为了汉朝的大一统,本来是七国子民,现在将他们凝聚在一起,最好的办法就是有一个共同的祖先,那就是“炎黄子孙”。所以,史记将匈奴称为“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将秦人的祖先称为周天子养马,而不是西戎。

汉人实际上就是西戎、北狄、南蛮、东夷融合在一起的民族,中国现在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92%,为何有那么许多汉族,那就是汉字、汉姓、汉文化、儒学,将历代的通古斯、蒙古血统融入到我们汉民族中来了。尽管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它已经不是古羌纯汉人的民族,而是大部分蒙古利亚人种了!


张律明

汉族源自远古的华夏族,因刘邦立国汉朝而得名。而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的立都位置,大体以中原地区为活动范围。

中原的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华夏族的摇篮。现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就是广义的中原地区。

理论上讲汉族人来自河南并没有错,因为现在的河南就是中原的核心区域,"天下之中"因河洛文化的繁盛成为中原地区的心脏地带。但河南并不等同于中原。更主要的是华夏肇兴之地并不与中原完全吻合。



在地理上,中原被太行、伏牛、熊耳、外方、桐柏、大别诸山环抱,中部和东部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但是华夏族活动区域要大许多,远古先民跨越整个黄河流域,8000年前的大地湾文化就产生于甘肃天水一带,而7000~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则跨度更大,北起长城河套地区,南至鄂西北,西起甘、青一带,东至豫东地区。直到4600~4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才形成以中原为核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华夏族群地域范围。

但可以肯定的是,华夏是汉族的族源,而汉族是华夏民族的主体,她的形成是个漫长的融合过程,中原地区无疑是汉民族诞生的大熔炉。因此,汉族人来自中原的核心区域河南这个命题是可以成立的。


手机用户4142248477七王

开个玩笑:在全国随机抽取十个人来回答这个问题,顶多只有一个人会答道“汉族人大部分是从河南来的”。然后主持人采访他,“老乡,你哪里的?”那人绝对答道:“俺河南农村的,虽然小学没毕业,但俺爱看新闻啊,中央电视上不说了吗?河南老家嘛!”

没有取笑大家的意思。因为讨论这个问题没有任何意义。如果这个问题是外地人提出来,是想从河南朋友身上蹭热度,也主要是发泄下对河南文化宣传的不满。因为你是网红呀,关注度高呀。如果这个问题是河南朋友提出来的,那问题就很严重了,说明知识严重不足的人,又想出来给全国人民当“老祖宗”了。

如果是前者,显然带有些不满,一个“都”字说明了一切。作为河南朋友就要反躬自省了:为什么我河南人快成先秦诸子百家寓言中的“宋国人”了呢?是不是我们爱吹“河南是黄河文明的发源地”“天下姓氏出河南”呢?谦逊是中华美德,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脱离事实的自吹自擂实际是在给自已遭黑;势低者水先满,况且“吹”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吹,而是让别人由衷赞同,即让别人帮你吹。你有吹的自由,受众也有表达不满的权利吧。拿河南地图往下面《诸侯图》上套,能得多少个方国呢?这些方国被灭,其民以国为姓,又能得多少个姓氏呢?况且这些方国国君多姬、姜,夲西周王室的亲戚、功勋。西周不会是河南夲土的吧?



如果是后者,性质真地很严重。首先对人类而言,“我是谁?我从那里来的?”这个寻根问题才是根夲问题,河南朋友更应关心的是“现今河南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解释清楚了才能谈别的。其次,才是“我要到哪里去呢?”的问题。老是谈论“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有什么意义呢?能解决什么问题呢?让大家向往河南,来河南旅游来河南投资来拉动河南经济发展吗?旅游业井喷的阶段早已过去了,因为中国经济早过了人均GDP4000美元的阶段,木已成舟再大搞旅游业已是争夺旅游资源了。再说现在对经济拉动最良性的恰是消费和第三产业,这才是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投资取决于软硬件设施等投资环境,跟文化宣传的关系不大。文化大省跟招商引资大省往往是脱节的,我们不能缘木求鱼!


一个“来”字说明了,问题是外地朋友提出来的。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河南这一省域占中国领土的面积实在太小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河南”这个词使用得太晚了,老提“河南”总有刻舟求剑的感觉。一个勿庸争辩的事实是,汉人的前身华夏族源出古西羌族的一支,它从西北高原迁徙而来,在黄河流域与东夷、南蛮等部落剧烈地争夺土地和人口,从而融合而成。而汉人则是华夏族与其他众多民族融合的产物,已经是汉朝之后的事了,与夏商周关系不大了。今河南区域只是融合区域的一小部分,而非全部,其出现的殷商文明只能是融合的结果之一,而非黄河文明、华夏族发源地的证据。

谁那么有才,作了下面的图,但可以说明河南之小:


所以,问题可以诙谐作答:汉人来自古湖四海,河南人也来自五湖四海;行政区划只是行政管理学上的概念,与世界上包容性最强、融合度最深的民族一一汉族,关系不大。


嘉会花艺

我是河南人,提问的这个问题很得罪人,能提出这种招黑的问题也就只有某西省的人了,,在这里我会回答:“汉族和华夏一样,是统治者对自己所分封的诸侯国所在土地的统称。”

而以河南为中心的(山西南部和山东西部)有夏人和商人的活动足迹,这个地区展现了华夏文明第一覆篇章。

喜欢看科教片和百家讲坛的也许会经常见,很多教授和央视节目都报道过,最早的中国指的洛阳。






对于某地人,我真的已经恨之入骨了,一点都不正视历史,甚至学习韩国人,强行要把“神都”“河洛”“中原”“牡丹”“华夏”“中国”这些古洛阳的名称占为己有,难道做三秦儿女就这么自卑? 身居大西北就这么自卑?


春风不识兴亡意

中国汉族人的文化和文明文字的起源地是青海甘肃陕西地区,不是河南地区,河南地区的文明是周朝东迁变成东周之后才有了河南汉族文明的,汉族人和中国人的文明是华夏文明,华夏部落的创造人是玄袁皇帝轩辕皇帝,姓袁的人创造的华夏文明!

这些经过调查过的资料可以证明,轩辕皇帝就是玄袁皇帝袁少典,袁少典带领人们扩大挖井取水用以后开始创造汉字、开启了华夏文明,之后袁姓人袁禹建立了夏朝,袁履建立商朝,袁奕建立了周朝,袁知远建立了后汉,袁国珍建立了明朝,袁贵民建立了阮朝(南明朝),因为当代不记录和篡改中国真正的历史,所以当代人对中国华夏文明了解不多!或者不认为那是华夏文明、不认为中国文化是姓袁的人创立的,实际中国文明和文化都是姓袁的人玄袁皇帝轩辕皇帝袁少典袁涂涛最开始创立的!而当代很少记录真正的中国汉族人的历史!


爱袁说中华真历史解密

河南是炎黄子孙的最主要发源地,炎帝黄帝出自嵩山地区,也是祝融和夏人的发源地,最早的华就出自此地,周礼和尔雅,国语都记载河南豫州镇山是华,这个华就是指嵩山,不仅有华山还有华水,炎黄二帝就诞生于嵩山地区,而且居清华简楚居,乔山一词也在嵩山附近,上古五帝除尧舜因为大洪水迁都山西,其他三帝都出生建都于河南,河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核心文明发源地,三皇五帝最主要的活动地区。


帝國中心

首先,连历史学家都不能百分之百下结论的历史问题,有些看了两天历史的人就敢下结论我也是服了,先不说几千年来发生了什么就那些所谓的历史古籍是否完整客观真实的做了记录我们谁又能去肯定呢?中华文明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已经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步,古代户籍制度的不是那么先进,人口迁徙没有太多的限制,只是到了现代才有了更严苛的户籍制度,可是那些自称尊贵至极的某某人,你真的世代未曾迁徙么,我们中国是一个大中国,我们民族是中华民族,为什么总是有人有莫名的优越感,这些优越感是来自于自古以来的优秀基因还是国家政策和地域的优势,如果是前者那我承认你你很优秀,如果是后者,对不起你只是时代的所以然,而时代是会变的,我们国家是一统的国家,民族是团结友爱的民族,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认同自己中国人的身份,记住当你走出国门,别人只以中国人来看你,你也只拿中国的护照,贬低自己的同胞在别人眼里就是在贬低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