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千佛山是哪个朝代修建的?

趣闻视图

济南的千佛山位于市区南部,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另两处是大明湖和趵突泉)。目前千佛山是国家4A级景区,每年都要接待大量的济南本地和外地游客。千佛山也是济南市内为数不多仍在收费的景区之一,门票是30元每人次。

千佛山古称历山、舜耕山,这与舜曾“躬耕于历山”的说法有关,《史记》中对此有记载。但因为舜时仍是无文字时代,所以这种说法更多的是一种口口相传的传说。

隋朝开始,中原地区尚佛,大量兴建佛寺和佛窟。千佛山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发展成“千佛山”的。

据史料记载:隋朝年间,山东地区佛教盛行,虔诚的教徒依山沿壁镌刻了为数较多的石佛,又修建了千佛寺,这座离城府很近的小山便因此得名千佛山。这个千佛山,历经历代修缮重建,保留至今,也就是今天的兴国禅寺,位于千佛山的半山腰上。兴国禅寺附近还保留有一个千佛崖,其上还能看到历朝历代雕刻的佛像痕迹。不过,保留至今的佛像并不是很多,主要是因为历史上的战乱,以及40多年前的那场文化浩劫。

90年代,千佛山山脚下又修建了万佛洞。万佛洞看着是旧物,其实都是新品。这是艺术家根据敦煌、龙门、麦积山、云冈四大佛教石窟里的佛教艺术作品仿制的。洞内的壁画有上万平米,总体上挺震撼的。门票要单收,5元钱一位。

前两年还有人研究济南的地图,发现千佛山景区和周边居民区组合在一起,就像一尊坐佛。不知道古代人在佛寺选址上是不是真的考虑了这一地形特点。cp


齐鲁壹点

千佛山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古称历山,因为古史称舜在历山耕田的缘故,又曾名舜山和舜耕山。隋开皇年间(581年一600年),因佛教盛行,随山势雕刻了数千佛像,故称千佛山。

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脉,海拔285米,占地166.1公顷,距济南市中心2.5公里,位于济南市中心南部,与趵突泉、大明湖并称济南三大名胜,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第九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16年9月5日,千佛山摩崖石像及碑刻群挂牌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山[2]古称历山;相传上古虞舜帝为民时,曾躬耕于历山之下,故亦名舜山或舜耕山。据史载:隋朝年间,山东佛教盛行,虔诚的教徒依山沿壁镌刻了为数较多的石佛,建千佛寺而得名千佛山。 沿盘道西路登山,途中有一唐槐亭,亭旁古槐一株,相传唐朝名将秦琼曾拴马于此。半山腰有一彩绘牌坊,即"齐烟九点"坊。登上一览亭,凭栏北望,近处大明湖如镜,远处黄河如带,泉城景色一览无遗。 千佛山上的石佛雕刻集中在兴国寺后的千佛崖上。兴国寺又名千佛山寺,始建于唐代,后经历代增建,规模渐大。寺门外西南上方的山崖上刻有"第一弥化"四个篆体字,每字约有4米见方。千佛崖上有隋代石佛60余尊,年代悠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千佛山之东,佛慧山上也有雕刻石佛。其中主峰山麓有一佛龛,内有一尊头部佛像,高7米,宽4米多,俗称"大佛头",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石雕。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脉,海拔285米,占地166.1公顷,距市中心2.5公里。


万佛洞

万佛洞位于千佛山北麓,是千佛山的一大胜景,兴建于1992年。集敦煌、龙门、麦积山、云冈全国四大石窟的精华于一身。经过艺术家精选、浓缩、重构,用仿造的手法,塑造佛祖、菩萨、弟子、天王近3万尊,最大卧佛长28米,洞前矗立的大佛高15米,洞内壁画万余平方米,各以精美瑰丽、浑朴雄壮、含蓄秀丽、宏伟粗犷等不同风采交相辉映,再现了中国石窟雕像的艺术魅力,为后人探寻过去的文明敞开了历史的大门。万佛洞由四部分构成,分别为:莫高集锦、龙门精华、麦积奇观、云冈荟萃。洞长500米,记载了中国佛教发展历史的变迁,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3]。

万佛洞

佛教艺术自东汉传到中国。经劳动人民长期揣摩汲其精华,已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的特殊风格。这些特点,在这里充分体现。于此可一瞻北魏、唐、宋各时期的造像风采。可谓“由万千彩塑与壁画构成一座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石窟艺术博物馆”。原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等领导人先后来此参观。

千佛崖

在兴国禅寺院内南侧,是济南市较早的造像群,对研究我国隋代佛教,颇有价值。

崖上,有隋开皇七年(587年)至开皇十五年(595年)所镌刻的佛像,共9窟,计130多尊。极乐洞是造像群中的主窟,中间阿弥陀佛盘膝禅坐, 高3米,身后饰佛光。右侧大势至菩萨 ,左侧观世音菩萨侍立,高近3米,开皇十一年(591年)凿成。其他各窟皆散落在洞外石壁上。

千佛山摩崖造像及碑刻群位于千佛山风景名胜区内,包括千佛山千佛崖造像、开元寺摩崖造像、大佛头摩崖造像、黄石崖摩崖造像四个景点。

千佛崖

由黄石崖摩崖造像、千佛山兴国禅寺摩崖造像、千佛山开元寺摩崖造像、大佛头摩崖造像、清乾隆“千佛山极目有作”碑刻及清“禁于千佛山凿山伐树特示”碑刻、清乾隆历山铭碑刻、清光绪丁宝桢十二屏风碑刻等组成,时代分别为北魏、隋唐、宋、清。

据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申报省级文物的四处景点,此前都是市级文物,2015年经市文物局推荐,申报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最终,千佛山摩崖造像及碑刻群因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状况较好,而获得批准。 “最开始,是作为四处景观各自单独申报的,省文物局最终的批复是作为一个打包景点批准的。”

千佛山摩崖造像及碑刻群位于千佛山和佛慧山,很多造像位于海拔350米的山巅。近几年,市园林部门对文物周边环境进行了美化提升。像黄石崖造像下方就修建了观赏栈道,既方便游客观赏,又避免人为触摸等行为对造像造成破坏。[1]

观音园

观音园园内,池岸峭石矗立,矶石卧波,秀石点饰。四围垂荫,时鸟欢歌。池内水清见底,荷花艳开,金鲤戏游。内设喷泉,溅珠泄玉,彩虹映日,蔚为大观。矗立在荷花池中的是"白衣观音"高达13米,为观音园中最大者。池周还有各种各样的变相观音,造型端庄,惟妙惟肖。

共2张

观音园

黔娄洞

在极乐洞东。深数米,三折之后呈长方形,为人工开凿,类似房间,面积20平方米,高两米,正中原有坐像。

洞中上端,有石刻一方,大字是"黔娄洞"。小字记载黔娄子的身世,其意思是:黔娄子,周代齐国人,修身清节,不事王侯,隐居在这里,凿一石洞,终 身不下山,曾著书4篇,名《黔娄子》,皆言道家的事情,鲁共公听说他有才能,就派使节聘请他做宰相,被他拒绝。齐威王每遇兵败,就来请教,黔娄子授给他秘 语,遂转败为胜[4]。

洞内迎门石壁上,也嵌一碑,记载着黔娄子的故事:"黔当先生卒,覆以布被。覆头则足见,覆足则头见。有人(曾皙)日:'斜其被则殓也。黔娄妻日: '斜之有余,不若正之不足。先生生而不斜,死而斜之,非先生之意也'"。此语至今传为佳话。

兴国禅寺

在千佛山山腰,占地3000平方米,是山东著名香火胜地。据明成化七年(1471年)石志记载,该寺曾,遭兵火破坏,成化四年(1468 年)8月3日,德王府内官苏贤游览千佛山,看到当时情景,不胜慨叹,于是捐资建佛殿、僧房、厨房、粮仓等。殿内塑释迦牟尼、大悲观音、地藏王菩萨、十八罗 汉、四大天王。寺门朝西,上额刻有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赵朴初题写:"兴国禅寺"四字。楹联石刻:"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 人",为济南清未秀才杨兆庆书写。门内两侧,有钟鼓二楼。进寺门南侧,千佛崖石壁上镌刻佛像多尊。山崖由西向东依次有龙泉洞、极乐洞、洞天福地石坊、对华 亭。

兴国禅寺

院内有弥勒殿、观音殿、达摩殿、玉佛殿及禅堂。东侧大雄宝殿供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和多尊罗汉。

公园景观

1996年,千佛山增添十八罗汉和卧佛一尊,分置于盘路两侧和广场中。

共20张

千佛山古建筑及植物

罗汉,是佛主释迦牟尼的弟子,受佛的嘱咐,不灭度,常住人间受人供养,为佛护法,赕众生造福田。他们本领很大,有的降龙,有的伏虎,有的缚狮,有 的捉妖,深受人们敬仰。五代时,对罗汉尊崇之风就很盛行。

罗汉是梵语"阿罗汉"的略称,梵音译(Arhat),其形象,从唐代玄奘译《法注记》始,历代艺术家,根据佛教经典即进行着艺术的创造,不足尺度,任意写出作。相貌或老 或少,或善或恶,或美或丑,想象甚是丰富,给人一种艺术的享受。

这些罗汉依次为:(1)宾度罗跋罗阇(2)迦诺迦伐跟蹉、(3)迦诺跋厘堕阇、(4)苏频陀、(5)诺矩罗、(6)跋陀罗、(7)迦哩迦、(8) 伐诺罗弗多罗、(9)戌博迦、(10)半托迦、(11)罗怙罗、(12)那伽犀那、(13)因揭陀、(14)伐那婆斯、(15)阿氏多、(16)注荼半托 迦、(17)嘎沙鸦巴、(18)纳答密答喇。

卧佛,1996年12月落户千佛山,位于主上盘山路和去万佛洞路的交界处。这尊卧佛,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侧身卧像,花岗岩质,长10米,重50吨, 东西横卧,头朝东,面向北,右手托于头下,身穿通户大衣,面颊丰满,两户宽阔,头上有肉髻螺发,双耳垂户,眉目修长,双眼微睁,胸饰寓意祥瑞的"卐"(音 万)字,给人以慈祥的感觉。

龙泉洞

位于兴国禅寺西门内南侧高耸的石壁下。山风吹来,呼啸作响,如龙吼,故名。清朝诗人刘大绅曾作《咏龙泉洞》诗说:"千尺高岩万树林,时时洞口老龙吟。不知几夜清秋雨,并作寒泉一水深"。

洞口上方篆书石刻"龙泉洞",是济南当代书法家任晓麓先生题写,洞内东侧与极乐洞相通。南侧石壁镌有佛像,合掌瞑目,结跏趺坐。下边有一小门,门 内有一垂直深潭,深及2米,水清见底,四季不涸。昔日僧人,汲此水烹茶,以飨游客。

弥勒胜苑

园内的东西两侧属于对称的仿清式建筑,高低错落,虚实结合,和谐统一,为弥勒胜苑增添了悠悠古韵,弥勒胜苑的环境绿化,做到了以形定景,因地制宜,强 调轴线,烘托主景,配植樱花、梧桐、五角枫、白皮松等树种,使整个园区绿荫垂地,芳草青青,松柏储润,从而营造出一个古朴、典雅、宽阔的景区,令游人流连 忘返。

弥勒佛身后的浮雕依附于环形山崖上,长36米,高35米,面积126平方米。它从弥勒佛的传说、生平业绩考虑,以印度佛教与中国佛教艺术相结合,正统佛传故事与中国民间传说结合而设计画面。

弥勒胜苑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幅在佛教寺院弥勒殿堂门前经常见到的对联,可谓妇孺皆知,脍炙人口。它既是对弥勒佛宽宏大 量、乐观豁达形象的一种描述,也表达了中国人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真诚地希望,您在弥勒胜苑里,仰望大佛,除了一份虔诚的祈祷,更能寻求到一种快乐,一种 洒脱,一种释然,弥勒胜苑会给您留下最美好、最难忘的回忆。

"弥勒胜苑,位于风景秀丽的千佛山东麓,1999年6月开工,2000年9月竣工。占地面积三万平方米,由雕塑"欢喜弥勒佛"、"樱花园"和附属建筑物等组成,它融汇了中国和日本园林建筑的精华。

弥勒胜苑正门的牌坊为四柱三门冲天式,高9.9米,宽12.5米,整体造型庄重博大,气势不凡。主体造像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肚弥勒佛,佛像 通体高20米,采用3mm铜板焊接而成,花岗石质的莲花宝座高约9米,直径30米,号称"江北第一大佛",佛像周围辅以白色大理石栏杆,后边则是记载弥勒 佛传说、生平业绩的浮雕。

坐鳌巨佛

2010年5月27日《济南时报》头条、A10整版、5月28日A10版及2011年4月14日济南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今晚不关机》栏目对李兆海发现济南千佛山“坐鳌巨佛”景观一事做了详尽报道。居住于济南的李兆海经过多年研究发现,通过GPS卫星地图显示,济南千佛山的环山公路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坐佛形象,而千佛山南部的山体天然形成了一只巨大的鳌龟形象,清晰的展现出一幅“坐鳌巨佛”景观。

共4张

发现千佛山“坐鳌巨佛”景观

千佛山巨型佛像的耳、下颌、颈部由千佛山公园西北门(迎宾门)至千佛山公园北门牌坊之间的山体组成,耳部位于千佛山公园西北门入口处之绿岛,耳部轮廓明显。该巨佛佛像面部及头顶部分应处于经十一路至经十路之间部分,已建成多处楼房。颈部往南的身体部分呈坐姿,而千佛山山脊形成的右臂自然下垂,置于右腿之上。顺山势再往南,巨佛左腿半立,右腿横卧,双腿呈左舒坐状。巨佛右脚东侧为千佛山公园南门(佛慧门),左腿膝盖处为公园东门(永贤门),脚踝处为辛亥革命烈士陵园,左脚底部位于鱼翅皇宫大酒店门前路北,尤其明显的是巨佛左脚跟部、脚弓、脚趾各部位明显,比例协调,甚为传神。

千佛山南面的金鸡岭、佛慧山、平顶山以及东侧的燕子山天然形成了一只巨大的鳌。此处山体形成的鳌果真是形似龙头龟身麒麟尾,头朝东(位于燕山立交桥西侧),尾冲西(西邻山东财政学院),背部连千佛山,鳌足位于佛慧山南麓,鳌冠(燕子山)冲天,鳌口(平顶山)大张,似要向东方腾空而起。  济南千佛山“坐鳌巨佛”景观发现权利人李兆海表示,该发现中千佛山巨佛占地110公顷,整体奇观占地超过500公顷,是一尊名副其实的巨幅景观,全世界范围内目前尚未发现有同类大型景观可媲美。千佛山“坐鳌巨佛”景观其大、其精、其美、其绝堪称世间仅有,很可能是世界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人工修建佛像景观。[5]

特色活动

千佛山相亲会分别在每年三月三和七夕举行,是由生活日报联合济南相亲网、济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共青团济南市委、济南市妇联等单位主办,千佛山景区承办的大型公益活动。自2005年至今(2016年)已举办九届。

济南的单身人士可提前一个月到千佛山、百花公园等全部七处线下报名点报名,也可通过登录济南相亲网在线报名。

在接受济南单身人士个人报名的同时,也欢迎并鼓励单位为职工集体报名,超过20人便可享受集体报名的优惠政策,例如报名费享受八折,同样可获赠三张相亲会结束前使用的千佛山门票。不论单位报名或个人报名,在相亲会上如果不能结缘,也可以在生活日报平面相亲栏目和济南相亲网免费刊登一次相亲信息,以增加结缘机会。报名需携带个人身份证明、学历证明、户口本及60元报名费。

千佛山山会一般在二月二、三月三、九月九举行,每次7-15天不等,期间有相声、锣鼓和戏剧表演以及各种小吃、实用物品展销,是休闲娱乐佳处。

实用信息

门票

千佛山门票30元,8~18岁学生凭学生证半票15元。万佛洞门票15元,观音园门票5元。凭济南市游园年票可免费进入。当地市民早上6:30前凭身份证进入院内晨练不收费。


尚二四

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脉,又名历山,它的名字确实是有由来的。上古时期的舜帝为民时,曾在山下开荒种田,该山又被叫做舜山、舜耕山,传说中的“舜耕历山”。

而千佛二字的来由,普遍认为有两种。

一说,东晋时,佛教流传到济南,历山成为人们祭祀舜帝的地方,每年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迁祓”仪式,以消灾除恶,祈福迎祥,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迁祓”转音为“千佛”了。

另一说,隋开国皇帝杨坚之父杨忠,祖居陕西华阳,年轻时客居岱宗,娶济南黎民之女吕苦桃为妻,后生子名“坚”,寄居在陕西大荔县一寺院中,僧侣尼姑抚养之。公元581年,杨坚继其父爵隋国公,建立隋朝,就在全国大兴佛事,为纪念其母吕苦桃,于是就在历山依山就势雕刻了很多佛像,兴建了“千佛寺”

,自此,历山就有了“千佛山”的称谓。

千佛山上的石佛雕刻集中在兴国寺后的千佛崖上。兴国寺又名千佛山寺,始建于唐代,后经历代增建,规模渐大。寺门外西南上方的山崖上刻有"第一弥化"四个篆体字,每字约有4米见方。千佛崖上有隋代石佛60余尊,年代悠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千佛山之东,佛慧山上也有雕刻石佛。其中主峰山麓有一佛龛,内有一尊头部佛像,高7米,宽4米多,俗称"大佛头"。

济南人叫“佛慧山”就叫大佛头,整座山是免费、有趣而香火很盛的好去处。


济南时报

千佛山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海拔285米,面积151.8公顷。周朝以前称历山,相传虞舜曾于山下开荒种田,故又称舜耕山。隋开皇年间,依山势镌佛像多尊,并建“千佛寺”,始称千佛山。唐代将“千佛寺”改名“兴国禅寺”,自元代始,“三月三”、“九月九重阳节”均举办庙会,明代寺院扩建,遂成佛教胜地。

千佛山1959年辟建公园,1995年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5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1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千佛山,东西嶂列如屏,风景秀丽、名胜众多。兴国禅寺是全国142所汉传佛教重点寺院之一,现存隋开皇年间佛像130余尊。历山院,曾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院落,现内有舜祠、三圣殿、《舜典》石刻等,为弘扬大舜文化的主要场所。集中国四大石窟于一体的万佛洞,内塑大小佛像两万余尊,游人在此可一瞻北魏、唐、宋造像之风彩。弥勒胜苑,主像高30米,通体贴金,其体积之大、气势之伟,号称“江北第一大佛”。

辛亥革命烈士陵园在千佛山东麓,安葬着辛亥革命中牺牲的23位烈士,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散落着因秦琼拴马而闻名的唐槐亭、“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的“齐烟九点”古坊、“峰回路转时、曲径通幽处”的“云径禅关”古坊、可俯瞰泉城丰姿、“一览众山小”的一览亭,以及乾隆御碑、第一弥化石刻等名胜古迹。

近年来,先后增添了游览索道、瀛芳园、舜能滑道、十八罗汉、卧佛、大舜石图园、梨园、南大门等景点及设施。2011年,市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对千佛山进行环境改造提升,加强生态绿化景观效果,突出佛、舜两条文化主线,全面提升了千佛山风景区的整体景观和文化品位。2013年,在山南麓兴建了集山东碑刻文化之大成、济南市首家碑刻文化主题公园齐鲁碑刻文化苑。至此,千佛山成为一处融历史、文化、风景、宗教于一体,服务功能齐全、规模宏大的旅游胜地。


泉城好玩

千佛原名为迁祓的谐音。

千佛山的名字确实是有由来的。上古时期的舜帝为民时,曾在山下开荒种田,该山又被叫做舜山、舜耕山,传说中的“舜耕历山”。

一说,东晋时,佛教流传到济南,历山成为人们祭祀舜帝的地方,每年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的“迁祓”仪式,以消灾除恶,祈福迎祥,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迁祓”转音为“千佛”了。
另一说,隋开国皇帝杨坚之父杨忠,祖居陕西华阳,年轻时客居岱宗,娶济南黎民之女吕苦桃为妻,后生子名“坚”,寄居在陕西大荔县一寺院中,僧侣尼姑抚养之。公元581年,杨坚继其父爵隋国公,建立隋朝,就在全国大兴佛事,为纪念其母吕苦桃,于是就在历山依山就势雕刻了很多佛像,兴建了“千佛寺”,自此,历山乃有“千佛山”之称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