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緒如洶湧洪水,宜疏不宜堵!

在任何事上都想辦法理解孩子,不和孩子鬥狠比倔,孩子就學會了理解他人,學會了溫和地化解矛盾。

——尹建莉

孩子的情緒如洶湧洪水,宜疏不宜堵!

昨晚一進家門,小女兒就吵著問;“媽媽有沒有給我帶禮物,有沒有給我買不辣的雞爪?”因為前天買的雞爪有點麻辣,答應下次買不辣的。我回答什麼禮物也沒帶,只帶了媽媽回來,她很失望,開始有情緒,哼唧著要禮物。

我說:“媽媽陪你玩‘字寶寶’遊戲吧?”她勉強地跟我到了臥室,可是小嘴還是撅著,一邊認著字寶寶,一邊嘟囔著說:“再不和小雨(化名)玩了,誰叫她抓我!”我一看,小手背被指甲抓了一道口子,然後說:“疼嗎?媽媽吹吹。你好朋友抓的?你哭了嗎?”然後把她抱起來,她終於開閘了,哇哇大哭。

小女兒是很有個性的孩子,嗓門也大,哭起來總是那麼大聲。我問她:“小雨為什麼抓你?”她一邊哭,一邊說:“我要媽媽,我要媽媽抱抱。”她什麼也不想說,她只想在媽媽懷抱裡得到溫暖和安慰,

我知道這是她在和好朋友發生衝突,被抓時的感受,我眼前浮現著她當時那種想哭又強忍著的小可憐樣。因為在幼兒園哭沒有人給抱抱給安慰,也不敢告訴老師。

這時我突然明白她今晚上為什麼一見到媽媽就有情緒了,

原來重要的不是有沒有禮物,而是想從媽媽這裡得到點什麼,得到媽媽的愛和溫暖。媽媽在她心裡是最安全的人,她現在終於可以把心裡的委屈倒出來了。

孩子的情緒如洶湧洪水,宜疏不宜堵!

等她哭了一會兒,情緒好了,也可以和媽媽開心地玩遊戲時爸爸回來了,爸爸聽說了這事情後問她:“好朋友抓你,你怎麼辦?”她回答說:“我不打架,我是好孩子,我不跟她玩,也不跟她分享糖了,跟其他小朋友做朋友。”所以你看一個明理,又心理正常的孩子,從來不偏激。情緒發洩出來了,心情好多了,又和爸爸媽媽一起敲鼓,玩找朋友的遊戲了,很開心。

感恩女兒,把我當做最信任的人,感恩女兒讓我從她的情緒中看到她真實的需求,讓我增強愛的能力。孩子其實很真實,很簡單,當她有情緒時,一定是最需要理解和愛的時候。

不要習慣性地著急消除孩子的負面情緒,負面情緒沒什麼不好,它可以讓孩子把體內的負能量疏導出來,不至於留在體內導致身體不舒服,也正是我們做父母的讀懂孩子的最好機會。

孩子的情緒如洶湧洪水,宜疏不宜堵!

機緣巧合,昨晚上兩位朋友找我談天,都是因為孩子的問題,一個朋友說她兒子現在動不動就急躁;一個朋友說她因為兒子而生氣流淚。其實這兩位朋友代表了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情緒時的兩種不當做法。

第一種,當孩子有情緒時,家長的潛意識裡認為情緒是不好的東西,不應該有,所以會著急控制孩子的情緒或打壓回去。尤其是孩子在哭鬧時,“別哭,再哭……”這是家長最愛說的話,他們認為哭是不好的,或者說他們很害怕孩子哭,為什麼?

一方面,他們的情緒可能在他們小時候也沒有被正確對待過。

另一方面,他們在面對孩子的情緒時很無奈,無計可施。所以他們只有用“哄”或“嚇唬”甚至鎮壓的方式把孩子的負面情緒打壓下去,雖然這種方法能很快地見到效果,孩子由於害怕而暫時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但他內心的需求根本沒有被滿足,下次遇到問題,他的情緒可能更加強烈,久而久之,孩子的脾氣會越來越大,就像我提到的第一位朋友,孩子會越來越急躁。

第二種,當孩子有情緒時,家長很容易被孩子的情緒帶到情緒之中,自己也跟著有情緒,結果情緒對情緒,陷入“情緒對抗大戰”。

就像第二位朋友,本來是孩子有情緒不願意寫作業,或磨蹭,而媽媽卻氣得流淚。這時很容易傷害親子關係,媽媽認為孩子不懂她的辛苦,孩子認為媽媽不理解他。

或是媽媽開始苦口婆心地講道理,覺得自己很不容易,都是為了孩子好,讓孩子有一種負罪感,覺得是因為自己,媽媽才會很辛苦。時間長了,孩子一方面承載了媽媽太多的不容易,想報答媽媽,一方面又想做自己,極其矛盾,到了青春期,要麼暴發,進入叛逆期;要麼壓抑自己。兩者其實都不是我們所期望的。

人有七情六慾,孩子有情緒很正常,哭和笑是一樣的情緒,都在表達著當事人當下的感受,只不過是我們內心的認知不同,所以接受到的信息不同而已。

孩子的情緒如洶湧洪水,宜疏不宜堵!

首先,讓我們有一顆平常心,認為情緒是正常的,接納它。只有接納了孩子的情緒,我們才會以平和的心態去看待孩子。

其次,我們最好和孩子一起停留在這個情緒裡,看看這個情緒背後,孩子的真實需求是什麼,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我們又是怎樣的人?

比如,時間已經很晚了,孩子還在磨蹭,還沒有寫完作業,媽媽在一旁又急又氣。這時怎麼辦?想一想這時你的感受是什麼?著急,生氣,無奈。為什麼你會有這樣的感受?因為你想讓孩子快點寫完作業,早點休息,明天不要耽誤上學時間。

你覺得孩子就是不聽你的指揮,就是不快點寫完作業,所以你會生氣,而你又無計可施,因為畢竟你不是孩子,你無法讓他按照你的吩咐乖乖拿起筆快速寫完。你其實是高要求孩子了,作業本是孩子的事情,為什麼你要比他著急?他不完成作業跟你有什麼關係?是會讓老師批評,你的臉上沒光。是你擔心他不好好寫作業,就不會學習好,將來就不會有出息。這只是你的擔心,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你這樣要求孩子達到你想要的效果了嗎?

孩子的情緒如洶湧洪水,宜疏不宜堵!

不是孩子故意不聽你話,是你沒有說到孩子心裡去。孩子什麼感受?委屈,覺得媽媽不愛他。孩子會覺得媽媽愛作業勝過愛他,所以他在牴觸,不願意寫。事實上,沒有孩子不想好,只是他們需要被看見,需要被理解,得到愛的孩子都會是積極向上的。

孩子鬧情緒看似很平常的事情,卻也是難以處理的事情,不接納情緒,或陷入情緒中,我們都無法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遇見情緒,不急於解決情緒,接納它,並停留在那種感受裡,你就能看到情緒背後的真相,也只有看到真相,你才會想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成為更智慧的媽媽。

孩子的情緒如洶湧洪水,宜疏不宜堵!

做父母需要學習,養育好孩子需要方法。

尹建莉父母學堂舉辦的“28天戒吼活動”是一個教家長們做智慧父母的活動,教家長們不吼不叫也能養育孩子的活動。一年來已經有

三萬名家長參加了此活動,活動調查顯示有效率達到96%。

2018,做不吼不叫的好父母。

戒吼活動報名

點擊並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報名流程。

特別提醒

活動報名時間為2018年4月9日早7點-4月17日晚12點,不要錯過呦。名額有限,額滿將提前截止報名。

活動時間:2018年4月18日-2018年5月16日

簽到時間:2018年4月19日-2018年5月16日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參加有效率高達96%以上的活動,相信您一定可以遇見更好的自己!

如掃碼有誤請聯繫客服:18513172509

趙愛平,尹建莉父母學堂高級輔導員,十七年的一線教師,國家心理諮詢師,兩個可愛女孩的媽媽,立志做一個真正幫助孩子優秀,家庭幸福的教育工匠!

孩子的情緒如洶湧洪水,宜疏不宜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