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上海上大学是什么样的体验?

黄泰然

北京和上海的大学都很多,但还真的没有缪老师没去过的。我来说说在北京上海上大学,你能得到什么吧。为什么每年有那么多的考生宁愿放弃大学的层次也要跑到京沪去上学。

整篇文章的关键词:资源、平台、视野、选择。

(上图由缪老师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帝都,政治中心也是文化中心,更是创业中心。远的看故宫、长城、颐和园、圆明园、近的看鸟巢、水立方、国图和各种艺术馆。你想要的资源,就在你的身边,当然,抓不抓得住却不是你我能够确定的。

上海,魔都,经济金融中心,小资浪漫情怀的实现地。你想要的繁华、你想要的辉煌、你想要的浪漫、你想要的舒适,在这里统统可以享受到。城隍庙、黄埔江、东方明珠、上海中心,国际化大都市该有的样子,不外乎如是。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华东政法大学)

物质资源说完,再来说说人脉资源。在北京上海上大学,你可能会发现身边的同学很大概率有共同的精神特质,那就是:不服。通俗来说,不安分,要挑战。若安分,怎会孤身来到大城市?若安分,怎会放弃二线城市更高层次的大学?也许你会问,本地的孩子也很多啊,他们可没背井离乡呢。

对,你说的对,当你在进校时,看着他们比你低上一截分数的时候,可能心里还在暗暗嘲笑,但当你在大学里呆了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他们的沟通能力、关联能力、发散能力、甚至英语口语能力,丝毫不弱于自己。那就是大城市给他们的赋能。如果你想留在大城市工作,那些不安分的同学,和这些本地的同学,都会是你可贵的资源。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资源很重要,平台和视野同样重要。如果在体制内打拼,大城市有着最高级别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北京打拼,5年换来的正处手中掌握的资源,能不能秒杀一市之长?国企总部的行政小妹打电话给分公司老总,说不定老总也得毕恭毕敬。别说不公平,这就是现实,接受与否,不影响他的客观存在。

如果在企业工作,大城市有着最多的总部,世界500强的中国总部,没几家开在北京和上海之外,就连杭州的阿里、深圳的腾讯,也不会放弃在京沪的办公楼。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北京和上海,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广阔的市场,所以在营销圈儿有句话,做好北上广深,可以放弃全国。北京和上海,有着最多的大型活动和高规格会议,身边的人都会带给你向上的能量。

北京有着全国最多的大学,良乡、昌平、大兴、沙河、学院路都有大学集中区域,上海的大学也不少,这里的五角场、闵行、奉贤、临港、松江也同样如此。当你考进一所大学的时候,你学校周边的学习资源就都是你的,只要你肯把握,有的是机会等着你。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北京外国语大学)

站在大学的角度,吸引好的师资和人才靠什么?上海交大为什么能弯道超车西安交大?北交、北邮、贸大、央财,分数为什么秒杀一众985大学?好的人才和资金是关键。这两地对于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言而喻,这个基础上,再辅以强大的财政支撑和优惠政策,好的教授会不来吗?聚集了这么多的好师资,办学质量能上不来吗?

上大学,上的是什么?对外,开拓眼界,织就格局;对内,探索自我,累积知识。

一座三线城市能带给你的,可能是稳守家业、供职体制内、结婚生子、周而复始、安度晚年、了此残生;上海和北京带给你的可能是挑战自我、奋发图强、勇于创新、成就辉煌。当然,这也要看你自己的性格,强扭的瓜不甜的,如果你特别喜欢前面一种生活,那么北上广深未必适合你。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上海外国语大学)

在北京和上海上学,进可攻、退可守。这两地的大学,在全国认可度还都算高,即使不留在北京工作,回到家乡,乡亲们也会高看一眼。深造的时候更是有大量的院校可以选择。而在家乡上学,若孤身一人毕业后闯荡京沪,一无人脉二无关系,想立足肯定比不得上过几年学,有若干好朋友的孩子啦。

如果你是一个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梦想着实现自己抱负的年轻人,北京和上海是你的上佳之选。如果你喜欢稳如泰山、平平安安的生活,不喜欢竞争也不希望生活中出现波折,那么就不要挤到京沪去了。

你可以不关注我,但你要关注孩子或者自己的高考!


缪老师妙笔生花

怒答。

在上海上大学,最关键的是可以感受到一线城市的都市生活气息。

然后就是,上海的高校有丰厚的奖学金,对于学霸来说非常有诱惑力,有时候厉害点的靠奖学金交学费也不是问题。

另外就是,插班生制度。我的朋友就有通过插班生制度,改变了高考失利的情况,去了更好的学府深造。而且还有第二专业,相当于在校读书也可以修其他学校的专业,两手抓。

上海的高校与境外许多学校有合作,所以跨校交流机会非常多。很长见识。

而且学校会和一些大企业乃至政府机关合作,也是增长视野并且可以丰富履历。

第三,上海高校不管是一本二本,出国跨校交流的机会都是非常多的!非常多!每年都有兄弟学校的合作交流方式,包括台湾、西欧、美国,绝对是长见识的好机会!

在上海读大学,实习和打工的机会是绝对不缺的,学校也会和很多大企业合作提供实习机会,还有一些只和学校进行联系的国企,是非常好见世面的机会。

还有,非常公平的在校机会。上海高校这类比较猫腻的事件比较少,大家都是凭实力公开公正透明地争取机会。

很多学校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都有一个很好的指导规划,提前会教导学生如何选择自己心仪的职业。

而且上海本身是个经济中心,绝对有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发展潜力。在上海读大学已经比其他地方读大学的学生再来上海发展,起跑线超了不少啦。

上海本身经济中心的地位,也造就了许多就业机会。

而且上海是一个讲究实力的城市,有猫腻的事情比较少。学生会之类的也没有那么多负面的情况,所以我觉得是很适合年轻人成长打拼的。

你以母校作为起点走向社会,应该来说会比从外地过来打拼的学生要有优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