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米成为摇钱树,一亩收益3500元!

山西省河津市有个远近闻名的槐米种植土专家——柴家乡下牛村村民杜国良。这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潜心研究槐米三十余年,访专家、引品种、搞试验,培育出一种耐干旱、产量高、质量好的新品种“耿宝”槐米,并通过省林业厅优良品种评审委员会核审,确立“耿宝”槐米为优良品种,真正把槐蜜种出了名堂,种出了财富。

槐米成为摇钱树,一亩收益3500元!

槐树在晋南随处可见,槐树籽(槐米)也家喻户晓,作为一种中药材,槐米性微寒、味苦,具有润肠通便、止血凉血的功效。但因其颗粒小、产量低、不易采摘,往往被人们忽视。

然而,就是这不被人重视的槐树,却成了河津市柴家乡下牛村2000余人的 “摇钱树”。

提起槐米,不得不提杜国良,一个河津农民,地地道道的“槐米”土专家。潜心研究槐米三十余年,杜国良访专家、引品种、搞试验,培育出一种耐干旱、产量高、质量好的新品种“耿宝”槐米,并通过省林业厅优良品种评审委员会核审,确立“耿宝”槐米为优良品种。

槐米小介绍

槐米广义是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蕾及花。槐米主产于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河北、江苏、贵州等地,近年来宁夏、甘肃等地也已有规模,越南也有大面积的栽种。夏季花未开放时采收其花蕾,称为"槐米";花开放时采收,称为"槐花"。采收后除去花序的枝、梗及杂质,及时干燥,生用、炒用或炒炭用。

“耿宝”槐米诞生记

河津下牛村与稷山县、万荣县交界,地理位置偏僻,无工矿资源,没有集体经济,人均耕地只有八分,又加上土地全部为荒沟荒坡,水利设施薄弱,成为制约该村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极大影响村民的收入。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下牛村1600多亩土地多为荒沟荒坡,沟沟岔岔生长着许多老槐树。种地不长庄稼,沟壑荒沟里的老槐树成了下牛村村民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采摘槐米是下牛村村民的老传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因为采摘槐米比打工、种地收入高,村民就成群结队在山沟里采摘槐米,近处采完,就到远处采摘,早出晚归,有村民一天就能收入50元钱。

杜国良就是“采摘大军”里的一员,爱琢磨的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大伙儿每天带着干粮早出晚归跑那么远采槐米,如果槐树像种苹果树那样种在地里,村民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再加上精心管理会不会收入更高些?

槐米成为摇钱树,一亩收益3500元!

1988年,杜国良做出了惊人举动——在自家地里种上了村里随处可见的槐树,像呵护孩子一样精心照顾着小槐树苗,浇水、施肥、修建、嫁接,一天天看着槐树长大。怀着急切心情等待收获的杜国良,最终却发现槐树光开花不结籽。精心培育了五年的槐树,以失败收场。别人种果树他种槐树,别人收获他自哀。杜国良成了全村人茶余饭后的笑谈。

忍受着众人的非议,杜国良没有放弃。他从苹果树嫁技术上接得到启发,便和支持他搞技术改良的四位村民先后到湖北、运城、稷山等地取经,把买回树苗进行嫁接、对比。功夫不废有心人,在试验过100余个槐树品种,经过上万次的实验后,杜国良终于成功了。2014年,杜国良终于在上百种品种中筛选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颗粒饱满的 “耿宝”槐米。2014年11月,他向省林业厅提出申请,省林业厅就“耿宝”槐米新品种专门召开了认定会,确认“耿宝”槐米为林木良种树种。

“耿宝”成为“摇钱树”

一项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致富了一方百姓。杜国良等“土”专家研究选育出的早、中、晚熟系列品种,具有单季产量高、品质优的特点,经检测,芦丁含量超过30%。

得到消息的村民们奔走相告,村民们开始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开始在地里种植上槐树苗。村民杜万管就是第一批种植槐树受益者之一。

槐米成为摇钱树,一亩收益3500元!

“今年我一亩地收获了3500元,林下还种植了豆类作物,也能收入百数元钱。”杜万管高兴地说,“种槐树比种玉米强多了,槐米树管理简单,也不务打工。”

在杜春明、杜万管等人的带领下,村民们也纷纷在自家地里种槐树。下牛村村民自发种植槐树,但是没有统一的管理,市场定价混乱,为了将槐树变为村民的致富产业,村官王甜甜和村干部集中总结了几十年来村民栽植各种经济林木的效益。他们了解到槐树栽植地势要求不高,种植技术简单,成本低,且目前国内中药材市场年需求量较大,中国又是槐米主产区,但年生产量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下牛村拥有种植改良优质槐米技术基础,就锁定了“槐米”为该村的产业发展项目。

为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效应,该村采取大户带动、基地示范、连片经营、统一技术、完善配套的办法,集中流转土地连片种植,建设优质槐米种植示范基地,走上了规模化、可持续发展道路。

米槐种植土专家 杜国良 :“槐米要想好,首先要提高品质。我从广西带回来了新品种,去年嫁接上,现在已经嫁接成功了。今年,我将对新品种再次试验。如果这个品种可以继续保持高品质、高产量,我准备进一步在村里推广。”

致富总结

做农业不容易,但成长为一名土专家却并没有大家想想的那么难!只要您静下心来好好专研,技术跟上了,产量和质量也就随之而来了!

土专家杜国良,不仅技术过硬,而且还把外面的品种,进行了本土化的驯养,让当地品种更丰富。

希望老杜的新品种能够为当地人脱贫致富带来更大的推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