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草子》是一本怎样的书?

是湜不是是

枕草子,最初看这个书,是因为腾讯文化里,介绍了一位散文女作家,林文月。

林文月,她的名字,一个是文字,一个是月亮。在我看来,文字和月亮都是自古以来比较注重的两件实物,自古文美月圆都是文人墨客的追求。因此我开始去找与她有关的文字或者文章。

她写给清少纳言(枕草子的作者)的信,使我感觉到那种对才女的惺惺相惜,于是乎,我去寻找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发现平实的语言里,简练而有趣。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和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写于同一个时期,但是这两个作者的身份却是相反的,紫式部本身是皇后身边的一个女官,可以说一生都享尽荣华富贵,不曾落魄,而清少纳言也是皇后的老师,但自从她跟的皇后去世以后,日子过得很不好,最后落魄地出家了。源氏物语,能让人感受到里面深深的伤感,也是影响日本文坛悲观情绪的始祖,而枕草子则是一部清新又有理有据,平实而有趣的文章,也是一种爱慕里的想要去读的书,我起初以为是枯燥无味的,但仅仅看过1-2篇,心里就感受到文字的唯美生动,那样清纯的,简练的,许多个人感情的,甚至对于一件小事,描绘的情感与画面就好像发生在眼前一样,都使人特别感动。有时很难用语言去描述那种心情,建议喜欢的可以去看看,确实很美好,而且目前为止,还没有遇到这种文风的作品。



那时我看枕草子,整夜的靠在窗前,去想当时的她活得怎么样,她和皇后的那种相识相怜,我实在羡慕,至今为止,我孤独地活着,还没有遇到那样一样,爱我怜我的人,亦或者与我相知的人。

枕草子,算是一部散文集,每一篇都是一个简短的故事,里面主要介绍清纳少言在宫内外遇到的事情,包含许多小知识,人情事故的感悟。不卑不亢,却十分有道理。


行走在小城

近年来,随着人们文化追求的领域不断扩展,译介内容的不断丰富,许多日本的古典文学作品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本《枕草子》便是其中之一。

(清少纳言所作和歌)


《枕草子》大致成书于11世纪初,作者为清少纳言。清少纳言是日本平安时代的宫廷女官,这已为大多数人所知。但关于清少纳言其人的生平事迹、家庭背景,却没有多少记载。根据学者考证,基本可以明确以下情况:


清少纳言的父亲是清原元辅,曾担任肥后国(大致为今天的熊本县)守之职。肥后国守可以理解为今天的熊本县知事,但由于日本令制国很多,这个今天看来的地方大员在当时的官位并不高。尽管地位一般,但清少纳言的父亲颇有文采,其和歌作品收入《后撰和歌集》,而他个人也曾经担任《万叶集》的编篡工作。他的这种文质,也或多或少的熏染了清少纳言。


(17世纪晚期书画中的清少纳言)


那么,《枕草子》究竟是一本怎能样的书呢?


《枕草子》是一部散文集。清少纳言把她在侍奉一条天皇皇后定子时,在宫内的所见所闻以随笔形式记录下来。随笔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有关于四季天象、山川自然、花鸟草木、身边琐事,以及男女之情、赏心悦目之事、个人喜怒哀乐、宫中节会对话等,形式多样缀连而出。随笔篇幅长短各异,大约有三百篇。


《枕草子》行文的以“〇〇以〇〇为最佳妙”居多,而这也是其最主要的特点。作者时而罗列自己所喜爱的自然景物,时而评判引起自己好恶的身边人事,都不乏用这一句式进行的表达。我们不妨来看几则:


“牛,以额小而泛白,腹下亦白,足之下方及尾之末端有白色者为佳。”(三三,牛)

“冬天,以特寒为佳。”(一二一,冬)

“夏天,以无与类比热者为佳。”(一二二,夏)

“游戏之中,虽然模样儿不好看,但以蹴鞠为妙。射小弓。猜韵游戏。祺。至于妇女的游戏,则以猜字的偏旁最为有趣。”(一九九,游戏)


在上述的几则比较短小的随笔中,作者无不描述了生活中的点滴观察,并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这些事物的好恶。在文字间,不难发现作者对生活中景物人事毫不掩饰的欣赏和心直口快的表达。在日语中,这些表达的特质被研究者以“をかし”总结。按照日语词典《大言海》,“をかし”的本意是“可笑的”或“可爱的”,而在清少纳言的章句间,这三个字有时表达了“有趣的”、“可赏玩的”、“令人赏心悦目的”,有时则表达了“滑稽可笑的”、“奇妙透顶的”。同一语词所表达出的丰富内涵恰恰反映了《枕草子》这本书的特点:这是一本情绪明快、态度鲜明的,描绘生活的书。

(描绘日本平安时代的画作)


金子元臣在《枕草子评译》中指出:“所谓‘をかし’的根本性质,不是外在的,而是在于人心内里。其内涵不是固定的,而是流动的。”正如与《枕草子》同一时代的另一部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中,通篇表现出的“物之哀”(もののあはれ)一样,《枕草子》中的”をかし”也喻指着表达者所处的美感兴奋状态。与《源氏物语》的”哀感“不同,《枕草子》传达出的是一种轻快的”乐感“。但不论哀乐,其文章所描绘的物象变迁背后所表达出的共通的审美趣味和精神体验,却从字里行间溢出,传达给千余年来的每一位读者。


参考文献

[日] 清少纳言著,林文月译,《枕草子》,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年


历史研习社

“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渐渐发白的山顶,有点亮了起来,紫色的云彩微细地飘横在那里,这是很有意思的。

夏天是夜里最好。有月亮的时候,不必说了,就是在暗夜里,许多萤火虫到处飞着,或只有一两个发出微光点点,也是很有 趣味的。飞着流萤的夜晚连下雨也有意思。

秋天是傍晚最好。……”

简淡温雅的语言细细描写了四季中最美好的情致,这就是《枕草子》的开头,万物以四时起头,慢慢展开生活的画卷。





《枕草子》与同时代的《源氏物语》,被喻为日本平安时代文学的双壁 。也是一位女性作者,清少纳言,“清”取自她的父亲歌人清原元辅,“少纳言”则疑似取自她父兄的官名,她的名字无可考,生卒年月也无准确记载。她大概诞生于村上天皇的康保二年(965)或三年,也就是宋太祖的乾德三四年间。  

书写于她在宫中侍奉一条帝的皇后定子期间。用日记的形式描写了宫中见闻。既有通过亲身体验描述了出一个清新明亮的世界,还富含教诲意义。现择其中两则片段故事说给大家。

其一。说是有一次大雪过后,定子皇后问身边的侍从,“香炉峰的雪,如何了?”众人还在不解其意时,清少纳言已经将帘子高高卷起,作势要请定子凭栏远眺。原来这是取意于白居易诗《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之三》中“遗爱寺钟倚枕听,香炉峰雪拨帘看”的诗句。

清少纳言正是以自己的博学敏睿领会了定子的意思。



其二,御猫与狗的故事。说了清凉殿里饲养的御猫也分级别,有一只非常可爱,很受天皇宠爱。一天,猫出来廊下蹲着,仆妇看了请它回屋。但是猫并不听她的话,还是待在外面晒太阳。仆妇就吓唬说:“翁丸在那里呢,来咬它吧!”翁丸是狗的名字,那狗听了就当真去咬御猫。猫受惊跑回屋里,结果被天皇看到了。天皇很生气就叫人把狗打了一顿,赶出宫去。大家都觉得狗很可怜,因为刚才还风光地走来走去。过了几天,清凉殿的宫人突然听到有狗叫,出来一看,两个仆人在打一只狗。她认出是翁丸,就让人去阻止。阻止的人回来说,已经打死抛弃在宫门外面了。

大家都很唏嘘,结果到了晚上,就见一只遍身红肿、非常难看的一只狗,哆哆嗦嗦在院子里走。宫女们有的说是翁丸,有的说不是。定子皇后就叫人把狗带给她看。身边人的说,有点像翁丸,但是这只也太难看了,而且平常叫它翁丸,它高兴就跑过来,这回叫了也不走近前来,应该是别的狗。而且据说翁丸已经被打死,抛弃掉了,怎么还能活着呢。定子皇后听了觉得有道理,让人给它东西也不吃,也断定不是翁丸,就把事情放下了。

到了第二天早晨,皇后正梳洗,作者看到狗在柱子底下趴着,就感叹说翁丸真可怜。结果狗听了浑身颤抖,眼泪也滚滚往下流,原来真得是翁丸。作者就叫它的名字,狗大叫。皇后和宫女们都笑了。天皇知道了专门来看,说原来狗也有畏罪心理,也知道惭愧啊。大家都觉得狗会感动地流泪,很神奇,就流传开了。原文写得很细腻幽默,非常生活化。 

《枕草子》的中文译本以周作人的译本流传最广、评价最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