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学生面对考研、考公和就业,该怎么选择?

电影解说家

不管是考研还是考公都是为了谋一份职业,通俗点说就是工作。那么我们聊一聊两个之间的区别!

一、考公务员

考公务员是当下最热的考试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考公热呢?不外乎大家知道的,稳定,待遇还不错,社会地位高。那么说到这里其实大家都忘记了职位的匹配度。有的人做公务员做的风生水起,年纪轻轻就升官了,可是有的人一辈子都只是普普通通的科员而已。那么公务员也分很多类,不同的岗位的工作性质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然后看一下往年的公务员的职位表,选择出适合自己报考的岗位,这些岗位都有具体的名称,那么找找相关的人了解一个这个工作的主要内容,看自己是否适合。

如果你想稳定,那么公务员无意是最好的选择。

二、考研

现在考研的竞争也相当的大,2018年考研人数达到238万,这么庞大的群体,能说明这个社会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大家对学历的认可也越来越高的,大家普遍的认识到考研是提高自己平台,学历的唯一的途径。那么作为大三的你,如果喜欢你的专业,那么可以考本专业的研究生,如果还是有喜欢的其他专业,那么跨考也是可以的。


那么到底该怎么选择呢,我这边的建议你先考研究生,因为考研究生需要备考一整年的时间,你能考上全日制的研究生,毕业之后的含金量是很高的,你研究生毕业之后仍然是可以选择考公务员的。但是如果你考上公务员之后,在选择考研,那么你就只能靠非全日制的了。再说工作之后,自己再用来学习的时间就少了,在自己还有时间有能力提高自己的时候,就先提高自己,等你意识到自己学历不够用的时候,在想办法提高的时候,机会就偷偷的溜走了。


更多考研问题请关注陕西中公考研!


陕西中公考研

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出路无外乎这几种:求职、创业、考公、考研、留学,但归类一下,也就是两个大去向,一个是直接工作,一个是继续求学。因为求职、创业和考公务员本质都一样,求职是给别人打工、考公是给国家打工、创业是给自己打工,都是参加工作,只是工作的性质不一样。考研和留学也都属于继续深造,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无非就是你在国内还是国外继续深造和学习的问题,你想去美国就参加美国的考试,你想去德国就参加德国的考试,你想待在中国就参加中国的考试。

这几个出路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只有差劲的选择,没有差劲的出路,回答这样开放性的问题,其实是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最好的选择,只有适合不适合的问题。

适合两字说得简单做到难,关键是你要有找到方法,方法其实就是四个字:知己知彼。孙子兵法这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名言我们早已烂熟于心,当然这句万能理论用在自己职业发展上也是最恰当不过。知己就是对自己要有足够的认识,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但这个认识包括但不局限自己,还要对自己整个家庭资源的认知,这才是最关键的一点,很多时候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家庭有什么样的人脉资源背景,特别是在中国。知彼就是对当下社会大环境有个清晰认知判断,学会审时度势的分析社会的发展大趋势,再结合

自己本身的优势利用已有的家庭资源,就可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知己知彼,这两部分的交集,其实就是你的未来,这背后体现的是你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最合理的使用,也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资源就是捷径,对于没资源的人来说,人生不走弯路,已是最大的万幸。

这里给各位看个网上的段子,虽说是个段子,却也折射了现实社会的残酷:

富二代学经济,直接总经理;

穷二代学经济,敲门卖安利;

富二代学土木,开盘把钱数;

穷二代学土木,工地扛大木;

富二代程序员,除非是脑残;

穷二代程序员,死时趴键盘;

富二代学会计,操纵GDP;

穷二代学会计,按烂计算器。

突然悲伤划过天空,满地伤感。

本来一个知识类问答,快被我写的有点厚黑学,拉回正题,从新来审视一下题目,题主问考研、考公和就业,该怎样选择?直接给你个建议吧,选择考研,努力往最牛逼的大学考,能考到最牛逼的大学,你就可以开始攒你自己的人脉资源了。因为本科扩招的当下教育体制,本科学历已经很普遍了,考研人会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名牌的大学生,本科扩招带来的一个负面结果就是本科贬值,那本科贬值最受影响就是那些名牌的大学生,就像经济学里通货膨胀一样的道理,越通货膨胀,受损失最严重的越是那些最有钱的人。所以说本科学历就业已经没有学历上的优势了,很多大企业只招研究生了,就算招本科,也是名牌毕业的大学生,而且人数也很少。再说考公务员,现在有很多岗位对学历要求已经是研究生了。如果题主想有个高起点的职业发展,考研是个不错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