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南市”曾是天津第二个商业中心?

今晚报

  如果有人跟你打听南市,你第一个想到的是不是南市食品街?其实,历史上的南市是近代天津重要的商业中心。就像这个问题问的一样,我也是充满疑问,真的吗?为此,我特意去翻阅了今晚报的资料,可以说“南市”真的曾是天津第二个商业中心,只不过很短暂,就像它不单单包括南市食品街那么简单一样,当然,慢慢随着和平路商业区的崛起,其商业地位随之衰落。下面我们一起跟着资料文献为您还原历史上“南市”的这些被忽视的重要时刻。

1934年《天津概要》卷九第三章“商业”第一节“述略”侯家后地区的繁华旧影
1917年京津两市图中的店铺名称南市的平安大街
东兴大街的登瀛楼饭庄南市大舞台,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拆除
玉清池是旧时天津最有名的澡堂之一 1939年广和楼被大水浸泡


  1934年《天津概要》卷九第三章“商业”第一节“述略”中(上图),开篇的几句话就道出了南市的商业地位。“天津市面之繁荣,最初为侯家后,渐延至估衣街、大胡同。民国十一年(1922年)后,渐移至南市一带。民国十七年(1928年)后南市渐形衰落,而法租界梨栈日见蓬勃,今且由梨栈推至天增里、绿牌电车道、马家口、海大道矣。”这说明天津陆续有三个商业中心,分别是北大关、南市、现在的和平路。

  那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南市代替北大关成为商业中心呢?

  在1900年以前,天津卫的繁华地区在北大关一带,清代诗人就写有“繁华要数估衣街,宫南宫北市亦佳”的佳句。其中侯家后一带的茶楼、戏院、酒馆、饭庄、澡堂等密集,是当时天津的商业娱乐中心,被称为“销金锅子”。1900年,八国联军与义和团作战,宫南宫北大街、估衣街、锅店街、竹竿巷、针市街一带成了一片焦土,店铺里的货物荡然无存,有钱人全都跑了。从此,北大关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这时人们将目光投向了南市。

  民国《天津县新志》“坊巷”一章中写道,“南门外一望荒凉,向多积水。自庚子(1900年)后,外人租界地逼至东南城角及海河东岸,歌楼酒肆,丛错其间。有工心计者,在日本租界毗连地辟三街,曰南市大街,曰广益大街,曰荣业大街。自东南城角至南门外直街,繁华美饰与租界地不相上下。”

  这说明南市开始兴起了。

  从1917年的《京津两市图》看,南市地区已经有了大舞台、升平茶园、华宾茶园、广和楼、丹桂茶园、平安电影、华楼等标志性建筑。当时流传着一句话:“没钱到南市挣,有钱到南市花。”

  二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是南市的商业最辉煌时期。南市各类商店之多,令人咂舌。布铺、绸缎店、百货店、化妆品店、土产店、鞋帽店、干鲜果品店、糕点店、副食店、菜店、酱菜园、肉铺、中西药店、成衣店、照相馆,各种类型的专业小型修理店铺等。

  著名老字号:

  月中桂、戴春林、同升号、老美华、天成荣、益竹、协隆、老生记、祥泰和、吉泰成、天昌号。

  代表性饭庄:

  聚庆成、聚和成。

  南市十大庄:

  同福楼、登瀛楼等。

  清真九大楼:鸿宾楼、燕春楼等。

  南市的书馆茶楼每天上演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相声、各种大鼓、快板、单弦、河南坠子等节目。南市的娱乐业极其丰富,很多艺术家在这里学习、出道、走向全国,闻名世界。

  南市澡堂子也很多,小澡堂子每个街区都有,比较出名的大浴池有十几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号称华北第一池、天津规模最大的玉清池。

  再说报馆,知名的就有20家之多,比如《益世报》《泰晤士报》《午报》《中南报》《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国强报》《天津白话晨报》《白话晚报》《新民意报》等报馆。

  为什么这些报馆齐聚南市呢?因为南市里新闻多,那又为什么南市里新闻多呢?原因很简单,南市是华界最繁华之地。

  提起手工业,南市有3000多家,仅华安大街1号至288号就有电机、橡胶、油漆、五金甚至是拍卖行等店铺。

  再举一例,南市里的人力车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拉胶皮的”,就有66家之多。


  就这样,原本就处于“三不管”状态的南市区域就成为一个自由、开放且鱼龙混杂的另类地区。可这里却很少有洋人的买卖,也很少有人做洋人的买卖,做生意或者消费的几乎全部是中国人,洋人的势力在这里根本就无从站脚落足。

南市作为天津的商业中心是短暂的,但我们也不能就此忘记它这段辉煌的历史,欢迎大家留言说说自己有哪些和南市的故事,是否了解一些南市的辉煌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