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可以平凡,但绝不能平庸

我们的生活可以平凡,但绝不能平庸

领读人 | 卡兰诺

我们的生活可以平凡,但绝不能平庸

我们的生活可以平凡,但绝不能平庸

记得初次读路遥创作的《平凡的世界》这部百万字的小说时,便被它深深地吸引了,毫无理由地爱上了它。

这部曾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现实主义小说,全景式地展现了西北农村的变迁过程,同时又通过对年轻人性格、形象、生活的细致刻画,反映了新时代下年轻一代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读来让人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忘怀。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部小说路遥从开始创作到完成,整整用了十年时间,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

我们可以从《早晨从中午开始》这部路遥《平凡的世界》的创作随笔,来了解路遥的整个创作心路历程和其间的曲折困难,体味这部巨著诞生的不易。同时,从中汲取小说创作的基本思路和写作方式。

为了让《平凡的世界》更加真实,路遥花了五年时间到处搜罗资料,光笔记就可以以箱子为单位计量;在翻看资料的过程中,他的手因为翻得过勤过多,连毛细血管都磨得看得见;为了了解矿工的生活,他下到矿山和矿工兄弟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从这些细节里我们不难发现路遥的创作态度。

到了写作阶段,路遥更加艰苦,如同苦行僧:吃,吃最简单的食;住,住特别安静的地。一旦投入写作,就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不舍昼夜,争分夺秒。

《平凡的世界》即将完稿时,路遥的手已经痉挛地像鸡爪子一样伸不开了,他把手放到热水中浸泡了好一阵,手指才慢慢恢复原样,可见当时他累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不为人知的是,路遥当时的身体已经患有重疾,他是在透支生命,和死神赛跑!

为了把作品早日完成,路遥日夜颠倒,不眠不休。1995年11月16日晚,年仅42岁的路遥身患癌症英年早逝,他的去世让世人无不为之扼腕叹息。

我们的生活可以平凡,但绝不能平庸

我们的生活可以平凡,但绝不能平庸

《平凡的世界》是时间从1975年跨越到1985年的农村题材,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展开对年轻人生活的描述,将年轻人新的正向价值观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家族演变的历史记录册。

孙少平,一个生活在偏远小山村的年轻人,他渴望走出去,到外面的世界一看,他的思想是前卫的,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对知识有强烈的欲望,他渴望外面的世界,心中怀揣着远大的抱负。

孙少平的哥哥孙少安性格与孙少平并不一样,他沉稳平静、甘于忍耐、牺牲自己。作为村里生产队队长,他的责任心非常强,积极完成组织交代的生产任务,后来成为了一名农民企业家。

为了分担父亲的重担,供弟弟妹妹上学,他舍下了自己的学业;为了一个并无太多交集的人的未来,他舍下了他深爱的,也深爱着他的润叶。

生活就像一场风雨,他失去了一些事物,却也收获了其他珍贵的东西。

我们的生活可以平凡,但绝不能平庸

我们的生活可以平凡,但绝不能平庸

“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

我喜欢路遥所说的,是啊,我们可以平凡,但绝不可以平庸。“平凡”与“平庸”之间,虽只差了一个字,但意思却相差甚远。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与孙少安两兄弟,他们都是生活在黄土高原上平凡的人,但他们不平庸,不甘愿为生活所击败,努力改变命运,让亲人过上幸福生活,让村里人不为生活所迫。

《平凡的世界》是一本震撼人心的小说,读完这本书,你会获得感悟,你会得到洗礼,你会净化你的心灵,你会重新思考你的人生。有时候,你的感悟和思考会来得那么措手不及,只需一点,就豁然开朗。

我们的生活或许平凡,但绝不能过得平庸。

潘石屹自言至少读过7遍《平凡的世界》:

“小说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苦难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你碰到的困难越大、考验越艰巨,你的进步与成长就会越大。记得小说中,孙少平说过一句‘我迟早要扒火车去外面的世界’,这句话也是我心底的声音,让我深受鼓舞。”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