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虛:從前車馬都很慢,一輩子只夠寫一首詩

647年,張若虛生於大唐帝國的揚州境內。

這時候的揚州,正是“江左名都、竹西佳處”,生在這樣一個好時代,又在這麼一個山青水秀的好地方,不用想也知道,張若虛的少年時代是很幸福的。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聲。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張若虛:從前車馬都很慢,一輩子只夠寫一首詩

春江花月夜

2年後,被後世無數豪傑崇拜的唐太宗李世民去世。中原的漢人們淚流滿面,家家縞素;而那些異族的臣民,則用他們的方式為“天可汗”送行。割發、劃面,從萬里草原而來的突厥人用這種方式,表達著他們的哀痛。

這個時候,有一個叫阿史那社爾的突厥王子不僅毀容自殘,還懇求新皇帝李治,允許他自殺殉葬、為先帝守陵。但是李世民早有遺詔,不允許大臣殉葬。這位仁慈的帝王,希望他們好好的活下去。

沒有種族區別、沒有地域之分,他們只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唐人。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這就是盛唐氣象,它等待著一個人,將它講述給後人聽。

張若虛:從前車馬都很慢,一輩子只夠寫一首詩

秦王出征

國家一天天的強盛,張若虛一天天的長大。他憑藉著過人的才華,贏得了人們的尊重,也交到了一批朋友。賀知章、張旭、包融都和他關係不錯,他們寫詩、作文,郊遊、踏青。有一天,他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是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張若虛打起揹包就出發了。在大唐的治下,不用擔心土匪、盜賊。

“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他從揚州出發,往西走。第三天的晚上,他到了長江邊上。清風做伴、明月下酒,他搭了個帳篷,就在這裡休息了。走了三天的路,確實疲乏了,張若虛很快就進入了深度睡眠。在夢裡,他彷彿聽到魚兒在跳躍、江水在潺潺作響,一輪明月當空,在這黑夜裡為遊子照亮前路。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張若虛:從前車馬都很慢,一輩子只夠寫一首詩

明月照大江

在李治和武則天的治理下,國家安定、人民富足,長安也開始了社會基礎建設。他們夫妻倆為了改善居住環境,興建了大明宮、重新整修了長安城。張若虛來到重整一新的長安城西北門,抬頭看了一眼:開遠門。

城門旁邊還有一座碑,碑文是這樣的:從這裡去大唐的最西邊,有九千九百里路,絕對沒有一萬里。

恩,雖然沒有一萬里,也不錯了。

張若虛信步走去,來到一百多米寬的朱雀大街。抬頭看,龍首原上坐落著巍峨的含元殿,皇帝和皇后在那裡處理朝政、接見外賓。聽說,裴行儉將軍得勝還朝了。他護送波斯王子泥涅師回國,不僅平息了叛亂還在碎葉城刻石記功,壯哉。

國威軍功,足以和漢朝時比肩了。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張若虛:從前車馬都很慢,一輩子只夠寫一首詩

盛唐氣象

張若虛一番遊歷,欣賞了天下的美景,踏上了返回家鄉的歸途。

又是長江邊,還是那一輪明月。他到底照亮過多少人?四百年前,曹操在赤壁橫槊賦詩,它在這裡;三百年前,王謝豪貴、天下為尊,它也在這裡;如今,大唐盛世、萬國來朝,它還在這裡。它到底要存在多久?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世間所有的人,不過都是過客,我輩如螻蟻,匆匆而過。唯有山河不移、明月永存、文章不朽。只有把我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留給後人看,才不辜負這個時代。

張若虛:從前車馬都很慢,一輩子只夠寫一首詩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