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時說不好話?是因為想得太多

有時教授學生時,我會開玩笑地問,“你今天開始走路的時候想過先邁哪條腿了嗎?”大家往往會啞然一笑作為回答。確實,每天走幾千步甚至現在都講健身要走上萬步的路,如果抬腿時還要想先邁哪條腿,以什麼樣的姿勢來走路,豈不是太荒唐了麼?

其實說話也和走路一樣,是我們從嬰兒時期就最早開始學習的、並且一直伴隨人的一生都在使用的兩項基本技能。一般說來,一個人學會走路的同時大體也就學會了說話,正常情況下,每天走的步數和說話的句數總要在幾千次左右,如此大頻次的使用,顯然這兩項技能基本都是在我們無意識下進行的本能活動。

然而很多情況下,說話又和走路的本能感不太一樣。走路時我們很少會去想以什麼樣的姿勢來邁步,但是說話的時候,因為涉及到要和另一個個體的交流,尤其是遇到如前所說的一些較為重要的場合時,說話就不僅僅是一項全交給本能的下意識行為了,一般來說,都需要想一想該怎麼來開口說話。

而往往在斟酌和掂量如何更好地說話時,一些所謂的“標準”說話腔調就會浮現在你的腦海裡,開始影響到你的說話語態,以至於本來應該是屬於下意識的說話行為,卻總是不自覺地向某種“標準”靠近,就像走路時在想怎麼走成所謂的“正步”一樣,而落得個邯鄲學步的無所適從,結果也許反而不會說話了。

為什麼有時說不好話?是因為想得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