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究竟有没有哲学?

圆明抱拙

题主,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你提供的三个术语若没错的话,那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个民哲,大水比是也。


中国有没有哲学?

其实,在冯友兰这批早期的学者之后,中国就有了哲学这个说法,本来问题的争端已经不大,偏偏国内学界推崇的德里达来中国溜达一圈,回去的时候来了句“中国没有哲学”,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么,中国有没有哲学,在本世纪初就成了国内学界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结论是“中国有哲学”。

哲学的三大追问

这个大概很多人都听过: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这本来是三个价值与科学混在一起的问题,但自从近代自然科学崛起,这些追问就纯粹成为了价值的追问,因为哲学已经不再承担寻求真理的责任。

而这三个关怀,也即古希腊哲学被基督教批判性的继承后,就成为了哲学和神学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所以,在当代的神学家和哲学家那里,普遍认同中国文化具备和西方哲学、神学同等的终极关怀。这种关怀既可以是宗教的,也可以是哲学的,既可以是入世的,也可以是出世的,彼此没有高下之分。

为何人们习惯于说中国没有哲学?

这个原因,跟人们进行通约(也就是比较)的对象有关。

我们需要知道,亚里士多德对自己的哲学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他甚至宣称在他以前的思想家们没有一个人发现形而上学。所有的人都在关注属性,却无人看到实体。这个实体,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按照这个标准来看,我们中国人的思想似乎也只是处于“属性”而非“实体”的层面。因此,一些人就说,中国没有哲学,因为哲学是亚里士多德开创的,并且真正影响西方人的是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这个说法遭到了现代不少西方哲学史家的严厉批评,为什么亚里士多德以前的思想家们就不是哲学家呢?亚里士多德说他们没有实体学说,就一定要以亚里士多德的话为基准吗?答案是否定的。现在已经没有人会相信亚里士多德的说辞了,怀特海甚至说西方两千年的哲学不过是柏拉图哲学的注脚。在逻辑学方面,一些学者也认为亚里士多德只是因袭前人——这些观点虽然有些道理,但实在太过,没有亚里士多德,西方逻辑学的雏形就不会出现。

正是过去人们以亚里士多德哲学为基准,有些外行的迷糊蛋甚至把近代科学混淆为古希腊哲学——这样的比较当然不准确。

中国只有伦理学吗?

人们联想到中国的诸子百家,似乎总要联系到政治和伦理上面,这话实际上不准确。

首先,伦理学和物理学、形而上学是亚里士多德的三大支柱哲学,伦理学本身在古代就是哲学的重要环节。我们看柏拉图,他把物理学和数学这些理念全部安排在善这个理念之下,就能发现形而上学本身就不排斥伦理学。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著作中提到的最高之善和幸福,显然也可以看作是形而上学的代名词。

其次,我们中国的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词义是有不小差别的。当时儒家说的伦,这个概念其实是早于孔子的,它有我们所说的逻辑上划分出来的类、种的意思。我们不能把古代汉语的伦完全当作我们现代汉语的伦理,也不能误以为是网络用语的“伦家”。包括德这个概念,它虽然也有我们现在所说的德性的含义,但秦朝以前它的用法跟字差不多,有事物的本质的意思,所以我们看明清时期的学者们提到德字的时候仍旧用作过“本质”、“本性”的意思。而且,德概念才是早期的主流概念,道是后来才慢慢取代了德的地位。

中国有逻辑思维吗?

在我看来是有的,逻辑思想,如果我们以概念的单义性,不矛盾律和排中律以及同一律的运用来看,中国是有逻辑思想的,因为逻辑概念同日常语言(哲学是日常语言的升华,但也属日常语言)最大的区别就是需要定义,并且词义不能是多义的。在《论语》和《孟子》、《庄子》、《公孙龙子》、《墨经》、《荀子》中,都能看到这样的例子,更不用说后世了,一直到宋明理学中对分析和综合的运用,可说达到了巅峰,这就是逻辑思想。

我们中国真正缺乏的,其实是逻辑学科,我们一直没有产生这门学科,现代有些观点认为这是语言学问题,即我们汉语中关于系词“是”的运用太贫乏,并且没有通过系词“是”来达成一系列的命题推演,才导致了汉语无法产生逻辑学科。有些人则反对这个看法,并且给出了不少反证,现在我们先不要管这个问题,如果有兴趣,可以找一下两方的资料文献看看。

逻辑学中,真正影响到自然科学的是归纳法,这在传统逻辑里面本不受待见。至于演绎法,大家现在在逻辑学里是不学传统逻辑的,因为很落后。

世界哲学大会2018年在中国北京召开

哲学大会能在中国召开,说明中国哲学氛围现在在国际上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否则根本轮不到中国。在开幕式环节,可以看出来,国外的学者是承认大陆有哲学的。

但有个问题,就是一些学者报怨中哲的人外语好的少,并且不怎么和外国哲学家交流。现在北京一些高校的外教也有这样的看法(哲学专业)。

那么我再来说个问题:过去我是不怎么喜欢谈论个人道德的,但就所见所闻,现行制度之下,你不谈师德,那绝对会培养一批有才无德的禽兽。虽然坏人各行各业里都有,坏到极点的学者所占比例也不高,但教师队伍里出一两个败类那也会引起很大震荡。

中哲的一些老师,还有一些艺术系的老师(其他院系的老师也有),总喜欢强迫自己的学生喝酒,要我说,喝死你们这群煞笔都行,为啥要祸害自己学生呢?以身作则都做不到,整天讲老庄,却欲望比谁都大,这实在是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


肥嘟嘟的小不理

从根本上看,哲学是「人的心智系统」对世界以及自己的认知。

要真正认识「什么是哲学?」,就必须从根本上去认识。我们需要对几个基础概念有个基本了解。

第一、世界是什么样的?

第二、在这个世界中,人,又是什么样的?

第三、人的心智系统是如何构成的?

第一、世界是什么样的?

直接用哲学的方式,很难真正认识清楚「世界是什么样的」。

但是,人类文明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特别是从自然哲学中发展出来的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能够帮助我们回答这个问题。再借助,中华源头文化中的甲骨文、儒、释、道、医、武的印证,我们现在大致可以描绘出「完整世界」的结构性轮廓。

2015年,澳大利亚的科学家通过实验,验证了像玄学一样的《量子论》。同年,神秘的「量子纠缠」也得到了实验验证。

我们先简单说一下《量子论》与「量子纠缠」。

在量子级别状态下,物质并不是客观存在,而是经由观察者的观察才出现。而且,观察者的观察方式决定了物质出现的形式。

「量子纠缠」现象是,两个量子一旦进入「纠缠」状态,不管这两个量子之间隔着多远的距离,哪怕一个在宇宙边缘的这边,另一个在宇宙边缘的那边,也能实现同步。

《量子论》与「量子纠缠」得到了实验的验证,这对人类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在《量子论》出现之前,人类所认识的世界,是由牛顿经典力学所描绘的「单一结构世界」

《量子论》的出现,让人类开始有了「多世界」的概念。理论物理学家提出了「平行宇宙」的概念。也就是说,在我们这个可感世界的宇宙时空之外,还「平行」存在着很多,与我们这个世界一模一样的宇宙时空。

而《量子论》与「量子纠缠」现象,对人类文明真正的意义在于,TA们为人类揭示了一个哲学千古之谜:完整的世界,并不是一种「单一宇宙时空结构」的世界,而是一种「重叠宇宙时空结构」的世界。

让我们用的「重叠宇宙时空结构」的模型,来看《量子论》。

「量子级别的物质」存在于我们这个能感觉到的宇宙时空中,而我们也在这个宇宙时空中进行观察。

而控制「量子级别的物质」发生变化的「能力」,并不存在于我们这个能感觉到的宇宙时空中,而是存在于,另外一个「我们感觉不到」的宇宙时空中。

这两个不同性质的宇宙时空是一种「重叠」的关系。存在于另外那个宇宙时空中的「能力」,可以控制我们这个宇宙时空中的物质。

所以,「量子级别的物质」本身在观察者进行观察之前,是不存在的。存在于另外那个宇宙时空中的「能力」,一旦发现有观察者进行观察的时候,就根据观察者的观察方式,决定出现的形式。

观察者用「观察波的方法」进行观察,TA就出现「波」的形式,观察者用「观察粒子的方法」进行观察,TA就出现「粒子」的形式。

同样道理,处在「量子纠缠」中的量子,也不是两个量子之间相互沟通的结果,两个量子本身并不知道自己与谁同步,也是受到了另外那个宇宙时空中「能力」的控制,而发生了同步现象。

这种「能力」能感知到「量子纠缠」制造者的行为,一旦制造者制造了量子纠缠状态,这种「能力」就能控制两个本身并不知情的量子发生「量子纠缠」现象。

现代科学可能还需要走很长的路,才能创造出一种工具,去直接观察「另外那个与我们这个世界重叠存在的」宇宙时空。

但是,我们可以不必等待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用另外的途径来印证「重叠结构世界」的存在。

当我们用「重叠结构世界」的原理去看,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甲骨文、儒、释、道、中医、内家拳,以及古希腊哲学中的形而上学的时候,

这些原本非常烧脑、难以理解的玄学,一下子变得非常的通俗易懂了,因为这些在历史上被后世称为玄学的古代文化,都建立在「重叠结构世界」的背景下。

上图,是甲骨文「天」字,这个「天」字就是「重叠结构世界」的象形。

「天」字下半部是个「大」字,是一个人体四肢向四周伸开的象形。我们如果把这个人体的四肢以及头,想象成,以人为中心向四周无限延伸的五根射线,这不就是在表示我们这个无边无际的宇宙时空吗?

「天」字上半部的方框,是另外那个宇宙时空的象形。

甲骨文造字中的「上、下」结构,表示一种「上主下从」的关系,也就是说,另外那个宇宙时空决定着我们这个宇宙时空。

甲骨文中还有很多字,是根据「重叠结构世界」原理来造字的,由于篇幅关系,我们不在这里赘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我之前的文章。

佛经《楞严经》、《楞伽经》,庄子的《齐物论》是非常深奥的,基本上属于每个字、每句话都认识,就是不知道讲的是什么内容。

这是因为我们都是在用「单一结构世界」的认知经验去看这些经典,而这些经典本身都是在「重叠结构世界」背景下的论述。用「单一结构世界」去理解「重叠结构世界」,看不懂是正常的。

我们用「重叠结构世界」模型再去看这些经典,简直就是通俗得不能再通俗的通俗读物。

《楞严经》开头部分,释迦牟尼对阿难的「七问」,就是在耐心引导阿难体验「重叠结构世界」的感受:心不在外、也不在内。大家有兴趣可以用「重叠结构世界」的模型再去读读这些经典,你一定会有全新的收获。

中华传统中医以及内家拳,更是「重叠结构世界」原理最好的应用体验。

内家拳练的「劲」,也不是肉体肌肉的力量,而是另外那个世界中身体上的能量,这种能量就是「劲」。所以,所有内家拳在练习的时候,都不要求肌肉用力,反而要彻底的放松,肌肉不用力,慢慢的,内在身体的「劲」就会出现。

古希腊哲学中的「形而上学」,用「重叠结构世界」的模型去看,「形而上学」是一种更高级的物理学,TA所研究的,也是一种存在,而不是虚无。

所以,我们站在人类整个文明的大格局去看,我们不必等待科学家们最终通过直观的方式认识「重叠结构世界」。我们已经可以清晰地认识「重叠结构世界」的轮廓了。

更为有趣的是,现在已经商用化的虚拟现实(VR)技术,完全可以帮助我们感受身处「重叠结构世界」的体验:我们肉体在现实世界中,而肉体上的感觉却来自于虚拟现实的人物与环境。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虚拟技术足够先进,我们肉体上所有的感觉都被来自虚拟现实的感觉所覆盖,我们完全可以迷失在虚拟现实的环境中,把虚拟现实的环境以为是真实的世界,把虚拟现实环境中的“自己”,当作是真实的自己。

第二、在这个世界中,人,又是什么样的?

这个世界是「重叠结构」的,身处其中的人,自然也是「重叠结构」的。

下面,我们根据古汉字、道家学说、佛家学说,以及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说,描绘出一个在「重叠结构世界」中,「完整的人」的结构,请看下图:

上图左边是甲骨文「人」字,这个字表示我们在这个世界中的「肉体」。

上图中间是甲骨文「身」字,这个字表示我们在另外那个世界中的「体」,我们就称之为「身体」。

这里跑一下题,因为这个「身」字设计得实在太妙!

为了表示这个「身」是在另外一个世界中,就用了左边那个「人」字的反向结构。但是,觉得这样还不够,还特意在这个反向「人」字的里面,加了一个「点」,后世学者认为这是表示怀孕,这是误解。

这是个神秘的「点」,甲骨文中所有表示「重叠结构世界」的字中,都有这个「点」,所以,这个「点」是为了强调表示——这个「身体」存在于另外的世界中。

而表示怀孕的那个「身」字,是「女」字的肚子部位加了一个点,而这个点,有的甲骨文直接就画了一个小孩。

言归正传。

但是,这个「身体」只是「真正我们」的载体,并不是「真正我们」。

「真正我们」真的是“我们”。因为「真正我们」不是单个意识生命,而是一个意识生命团队。这个意识生命团队,就是上图右边的古汉字「思」字。

「思」字上半部的「囟」字,是「真正的我」的象形,是这个意识生命团队的首领。「思」字下半部的「心」字,是无意识的象形,包括了前意识、潜意识。TA们是这个意识生命团队的成员。

我们可以把这个意识生命团队,也看成是一个「体」。这样,「完整的人」就有三层「体」。

这三层「体」的关系,我们可以借助虚拟现实(VR)游戏的结构来认识。

「肉体」=虚拟现实(VR)游戏中,游戏玩家操控的游戏人物。

「身体」=游戏玩家用来操控这个游戏人物的操控设备。

生命意识团队=钻进「身体」这个操控设备,控制游戏人物的操控团队。这个虚拟现实游戏太复杂,不是单个生命意识就能操控的,而是需要一个团队来完成。

那么,我们的生命意识团队是如何操控这个游戏人物的呢?这就牵出了第三个概念:心智系统

第三、人的心智系统是如何构成的?

我们的生命意识团队是如何操控这个游戏人物的呢?让我们还是回到前图:

「真正的我」与无意识中不同的意识(前意识、潜意识)相结合,就组成了两套不同的心智系统。

第一套心智系统=「真正的我」+前意识

第二套心智系统=「真正的我」+潜意识

但是,问题不是这么简单的,人类这种虚拟现实人物设计得实在太复杂、太高级。我们这里需要引入人工智能(AI)技术来理解。

「肉体」并不是一大块人形的肉,TA自身带有一种非常先进的“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用来帮助「意识生命团队」操控游戏人物。

不但,「肉体」上带有一个“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存在于另外世界中的「身体」上,也带有一个“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

也就是说,我们有三层「体」,还有三层「意识」!

我们的意识在一动意念的时候,有三层意念都在发挥作用。按照弗洛伊德心理学的说法,这三层意识为:本我意识、自我意识、超我意识。按照道家的说法,这三层意识为:欲神意识、识神意识、元神意识。按照佛经的说法,这三层意识为:遍计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

为了便于后文的叙述,我们统一采用道家的说法:欲神意识、识神意识、元神意识。

第一套心智系统,由元神意识+前意识组成。但是,元神意识在第一套心智系统中,基本上全部依赖属于“人工智能”性质的欲神意识与识神意识,元神意识就像个极其懒惰的「昏君」,欲神意识、识神意识要干什么TA都准奏,统统同意。

所以,佛教说常人是迷失的,就是这个道理。

而在第二套心智系统中,元神意识重新开始做主,潜意识也开始发挥主导作用,欲神意识、识神意识、前意识不再发挥主导作用,而是完全听命于元神意识与潜意识。

人在这两套不同的心智系统中,呈现出来的生命状态、认知模式是截然不同的。那么,这两套心智系统有什么不同呢?我们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两套心智系统是怎么运行的,详细的内容,大家可以翻看我的文章。

第一套心智系统的运行,主要是依靠从现实世界中学习来的经验、知识、观念,在情绪的作用下进行运行。

第二套心智系统的运行,主要是感应另外一个世界中,控制现实世界的某种「能力」,感应这种「能力」的节奏运行。这种很难讲清楚的「能力」的节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之为「道」。

把上面三个基本概念理清了以后,我们先来看一下,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之后,再看「什么是哲学?」。

儒、释、道,肯定不是哲学

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了用西方文明的框架来看中华传统文明的儒、释、道。把儒、释、道统统归于哲学的范畴。但是,儒、释、道在本质上都不是哲学。

那么,儒、释、道究竟是什么学问呢?

虽然,儒、释、道的起源并不在同一个地域,儒、道诞生在中华,释诞生于印度。

但是,TA们产生的「物理性」、「生理性」、「心理性」的背景是完全一样的。都建立在「重叠结构世界」、完整的人拥有三层「体」以及两套心智系统的基础上。

从本质上去看,儒、释、道都在教人如何转换心智系统。《心经》的「五蕴皆空」,老庄的「无为、吾丧我」,《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是心智系统的转换方式。

有所不同的是,佛家与道家,在教人如何转换心智系统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更为博大。

按照佛经的概念,现代的科学属于「实相科学」,而释迦牟尼所讲述的是「空相科学」。「空相」并不是没有相,而是存在于另外一个世界中的「具象」,释迦牟尼讲的都是与人有关的「空相科学」。

《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言,但涉及的面则更为广泛,不仅有「空相科学」中人的部分,还包括了「道」的部分,更涉及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但是,不管老子涉及的人类社会有多么广泛,他都是在「重叠结构世界」的基础上进行的论述。

而相对于释、道的博大,孔子的儒学就显得非常的精深。

孔子的儒学核心就是教人如何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转换心智系统。《大学》是心智系统转换的原理、方法、过程,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大学》结构图看出,《大学》内在结构的完整、严谨……

《中庸》是在训练心智系统转换过程中,孔子针对具体问题的深入讲解。而《论语》则是孔子与弟子在训练心智系统转换过程中的一些点评、心得。

所以,儒、释、道在TA们的源头那里,都不是哲学,与哲学一点关系都没有。如果一定要按照现代学科给TA们进行归类的话,TA们的核心部分都属于类似现代心理学中的「心理应用科学」。从原理、方法、过程到最终的结果,每个环节都清清楚楚,这,怎么可能属于哲学的范畴呢?

但是,在孔子、释迦牟尼、老庄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儒、释、道反倒被发展成了东方哲学。

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在古代,对「重叠结构世界」的感悟,需要人有非同一般的感知能力,具有这样感知能力的人,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也都微乎其微,没出现过几个人,而且,即使出现了一个,也会受到当时文化背景的干扰。

绝大多数人的感知能力,都局限在现实世界中,所以,后世儒、释、道的学习者们,都把儒、释、道的原典当做「单一结构世界」的理论在认识。这样,必定造成儒、释、道的哲学化:从已有的概念、逻辑去认识。

这就是现在我们经常听到的「以某解某」。

哲学化的儒、释、道,从本质上来说,已经不是儒、释、道的本来面目了。

究竟什么是哲学?

哲学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还是从心智系统的结构来看:

哲学,是人类第一套心智系统的产物,更具体的讲,是「识神意识与前意识」发挥主导作用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元神意识与潜意识」也会发生一点点作用,没有「元神意识与潜意识」的作用,人类的文明就不可能进步。「元神意识与潜意识」是以天赋的「超强感知能力的形式」在发挥着作用。

发挥作用以后,后续的工作就又全部交给了「识神意识与前意识」。

正因为是一种不可控的天赋,所以,TA的感知范围也是有限定的,而且,这种感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衰退。

所以,我们看西方的大哲学家,甚至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TA们最具创造力的年龄,往往都在很年轻的时候,年纪越大创造力越弱。这是因为越往后,「元神意识与潜意识」都不起作用了,都由「识神意识与前意识」起作用。

把整个哲学史看成是一个「人」,在哲学开端的时候,像毕达哥拉斯这样的大哲学家,主要依靠的是天赋的超强感知能力,去认识这个世界以及自己。毕达哥拉斯留下的非哲学的断言以及发现,远超他留下的哲学推论。

包括形而上学的产生,也是源于当时哲学家们超强的感知能力。

之后,「识神意识与前意识」在哲学的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强,等到亚里士多德建立了逻辑学以后,「识神意识与前意识」就在哲学中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哲学基本上失去了「爱智慧」的自由,完全变成了依赖语言、定义、逻辑的概念分析。

我们与前面儒、释、道的分析进行对比,就能发现,运用「元神意识与潜意识」心智系统,属于儒、释、道的范畴。运用「识神意识与前意识」+天赋感知能力的,就属于哲学范畴。

换言之,在第二套心智系统中,不可能存在哲学,因为在第二套心智系统中,「不惑」属于这套心智系统的入门状态。孔子说的,四十不惑,就是在描述这种状态。

哲学对人类文明的意义是什么?

用一种大白话来看哲学,我们更容易理解什么是哲学。

但凡,人整不明白还一直在整的,就是哲学。在整的过程中,有整明白的,就成为了科学。

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最早都是源于哲学,在哲学中整明白了,就独立出来成为了某一门科学。

哲学看着是不是很像一只不停下蛋的老母鸡?

那么,这只老母鸡在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站在人类整体的发展进程来说,东、西文明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承担着各自不同的使命。

这个共同目标就是,让现代人类能够重新认识自己的源头文化。

东方文明的历史使命就是保存源头文化,虽然,我们今天认识的儒、释、道与TA们的本来面目,基本上已经面目全非了,但是,这不要紧,因为东方文明的历史使命是要保存下来,这个使命已经很圆满的完成了。

儒家、道家的文本基本上都保留了下来,佛教也在中国实现了汇合,而且,甲骨文也重见了天日。

而西方文明的历史使命是,要为人类发展出一整套能够共同认识、体验源头文化的知识背景与技术手段,这个使命,西方文明也已经非常完美的达成了。

从西方哲学中脱胎出来的现代科学,发展出了《量子论》,让人类开始能够认识到「重叠结构」的世界,并且创造出了虚拟现实(VR)技术,让感官正常的人都能直观地感受到「重叠结构世界」的体验。

也就是说,当人类文明真正步入「重叠结构世界」的时候,哲学已经完成了TA的历史使命。

人类将在「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以及虚拟现实(VR)技术、人工智能(AI)技术的帮助下,还原儒、释、道的本来面目,真正认识自己的源头文化!

人类将整体学会转换心智系统(《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用真正的自己:元神意识,去面对这个世界。

告别哲学,人类将开启全新的文明!

心智玩家:还原人类源头文化、揭秘重叠结构世界、体验心智系统转换


心智玩家

中国当然有哲学,而且就算是拿西方哲学的样式来看待中国哲学,依然可以说中国有哲学,并不是上面有人说的中国没有类似于西方的“哲学”。只不过,中国哲学在西方哲学不可知的地方,认为是可知的,而在西方哲学看重的、主研的地方变成了弱项。按照牟宗三的看法,中国哲学只要能借鉴到西方哲学的工具和方法,也可以发展出自己的中西结合的哲学样式出来。

中国哲学缺什么呢?中国哲学是一种超越哲学、生命哲学、实践哲学。儒家认为人可以在实践中把握道德、伦理;道家认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认为人学到的具体知识越多,对于“道”的直观把握也就越困难;佛教则认为人在各种感性认知(比如眼耳口鼻身体产生的感觉)和意识(知性)之外,还可以产生“般若智”,可以成佛,是具有超越性的。

这些东西,如果和康德对比起来,会发现,康德其实也说过类似的话。比如,在康德看来,人认识的一般路径,是用先天形式(时间和空间)来把握现象,在主客观的“交互”之中,再升级认知,从感性到知性,逻辑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最后形成人所能做到的,最深入的对事物的认识。

但是,除开人以外,还有一种对事物本质、物自体的认知,是超越于人的感性、理性的,只有“上帝”才能理解。(这里的“上帝”并非纯粹是宗教神,而是一种超越性的符号)而且,这种理解跟人的伦理、道德也很有关系。

我们把这两种说法对比起来,你会发现,康德这里说的“上帝”才能理解的这种认识,就是儒家所谓的实践理性、道家对“道”的认识、佛教的“般若智”。

所以,中国是有哲学的,和西哲对比起来,只是在某些方面有所缺失。


二进制赫克斯

中国有没有哲学?

这个问题和“中国有没有科学?”是同一个认知层面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在给大众带来困惑的同时,极大的动摇了大众对母文化的自信。

这两个问题,其实是没有价值的自扰!

其实质类似于下面的问题:

1、鸭子,你为什么不下鸡蛋?

2、桃树,你为什么不结苹果?

3、某某,你为什么不是马云?

这么问问题既没有价值,也没有意义,只有庸人自扰。

对于此类反思性极强的问题,真正有价值的问法应该是这样:

1、鸭子,你为什么不下更大的鸭蛋?

2、桃树,为什么桃子不如苹果受消费者欢迎?

3、某某,你为什么不去抢了马云的饭碗?

对于中国究竟有没有哲学?究竟有没有科学?这些追问都是有潜台词的。潜台词就是中国为什么没有演生出和西方一样的哲学,为什么没有演生出和西方一样的科学。这些追问实际上都是带有立场的,立场就是,西方哲学才是真哲学,西方科学才是真科学。

毫无疑问,站在西方视角,用西方标准作为唯一标准或者最高标准,中国确实没有哲学!中国确实没有科学!

这下完了,很多人心里绝对悲哀了。恰好不是这样,悲哀的应该是持有这种认识的人,而不是中国的哲学或者中国的科学。

单一视角,绝不是视角。

单一方法,绝不是有效方法。

独断理论,绝不是最好的理论。

反者,道之动。

反过来,再问一下这个问题。这次站在中国的视角问西方。

1、西方,你为什么没有发展出中国哲学?

2、西方,你为什么没有发展出中国文化?

3、西方,你为什么还傻傻地相信有上帝?

反过来这么问,有意义吗?有价值吗?

一样!毫无价值,毫无意义!

为了得到更多的共识,可以不在非此即彼谁优谁劣这个层面上讨论这个问题,直接在概念层面讨论。

如此,首先面临的就是一个谁都回避不了的基本问题——什么是哲学?或者哲学是什么?

日本明治维新,中日甲午海战之后,中国大批学生不再首选欧美而是直接选择去日本,开始狼狈、仓惶、快速吸收经过日本嚼过的西方文化,这其中的一批人直接推动了缺乏深刻性充斥急功近利的早产儿运动——“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最大的坏处就是用实证方法和外来理念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成功深刻地动摇了中国知识分子对母文化的信念,其流毒至今存在。

今天,问“中国有没有哲学”这个问题的人,潜意识里显然是中了“新文化”运动的流毒。

因此,立足于“哲学”这个概念本身,“中国有没有哲学”这个问题在根本上也是存在极大分歧的。

抛开日本翻译,回到原初。哲学在西方被定义为“爱智慧”,在中国有对应的词汇或者认识吗?

没有!今天,“在学术界对于哲学一词并无普遍接受的定义,也预见不到有达成一致定义的可能”。

中国文化中国人哪个傻到会说,我要爱智慧,我们要爱智慧。中国人从来都不会这么说,只会“用智慧”。

为什么?

因为中国文化就是智慧文化,每一个中国人一出生就长在用智慧的环境里,长在重斗智不重斗力的土壤里,你还要去爱智慧吗?根本就不是爱,而是扎根、呼吸、饮用、食用智慧。

就像在西方,绝不会说我要信上帝我们要信上帝一样。西方人一生下来,甚至在娘肚子这个土壤里就已经开始信仰上帝,他出生根本还不明事理就接受了洗礼,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西方人,还会像某些中国信徒那样不时告诫自己要信要信绝不可以怀疑吗?

因为,中国文化是智慧文化。所以,中国人绝对不会说出爱智慧这样的无用话。

因为,西方文化是宗教文化。所以,西方人绝对不会说出我要相信上帝我们要相信上帝这样的妄语。

这就是西方人为什么要把哲学定义为“爱智慧”的原因。因为,有无所不能的上帝横亘在西方人面前,因为有无所不能的上帝在西方人思想顶端。在西方人骨子里,自己一切的认知都不可能超越上帝。

在万能大能全能的上帝面前,西方每一个个体的人都是自觉渺小微不足道的。个体自身无比渺小,但上帝又不可能给西方人指出干好每一件具体事情的办法。

怎么办?

西方人只有爱智慧了。

爱智慧的族群和用智慧的族群是有本质差异的,在这个层面西方爱智慧的哲学是无法和中国用智慧的哲学对等的,天然要差一大截。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确实是没有西方哲学的。

有人还会执着纠缠于“智慧”的定义,会坚持西方爱的“智慧”和中国“智慧”不一样不是一回事。甚至认为西方爱的“智慧”比中国人用的那个“智慧”要高明。

持有这种认识的人就叫“中毒”。无论西方智慧还是中国智慧,都有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不是认识世界,而是解决这个世界的实际问题。仅仅是认识世界得来的智慧那不是智慧,是思考。只有能够摆平现实问题的思考才有资格被叫做智慧。

请问,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庄公以“掘地见母”的形式解决母子矛盾和古希腊神话里的俄瑞斯忒斯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和她的情人为父报仇,哪个更有智慧?

陆游的那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际上就点了这个题应了这个景戳中了这个点。

因为,上帝占据西方人认知和信仰的最高端。所以,他们的哲学才是“爱智慧”。

因为,中国人不信宗教。所以,中国哲学没有“爱智慧”,只有“用智慧”。

那么,为什么西方哲学在追求一元性的路上追出了二元对立呢?

还是因为宗教始终在潜意识中占据西方认知的统治地位,才演生出了西方哲学的二元对立。

西方人认识的二元对立完全出自其对上帝一元性唯一性独断性的坚定不移与矢志不渝追求。直到今天,西方人的认知与探索始终都没有摆脱一元性魅影。

西方哲学有两个传统,一是古希腊哲学传统,一是宗教传统。

古希腊哲学在史前只是昙花一现,甚至很可能只是传说,是后来西方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意志的反宗教哲人为了撼动宗教的统治地位有意假托存在古希腊哲学而为。

宗教传统这一流,最开始的一元就是上帝,这个东西在所有西方人心中,数千年已经形成固定的认知DNA,这种烙印不自觉的直接反应到西方人对现实世界的一切认知上。直到今天,上帝在西方大众心中都具有普遍确定性。对上帝的一元性,潜意识促使他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也在追求一元性。在对上帝之外的现实世界,西方人追求的一元性主要体现为对本原或者本质的追求上。这一点,直到今天都没有被西方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并加以深刻反思。事实上,缘起于西方的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源都在于此。在上帝一元性面前,由于宗教的强力约束没有人可以怀疑,即便有也会被处死或者终身监禁,这种强力加暴力的超常约束力,导致西方人摆脱宗教控制的过程长达数千年,今天都没能解脱。

但是,现实世界的一元性就不是这样了。由于没有类似于宗教的那种世俗约束禁锢,西方哲学在追求一元性不变的前提下,对一元性却保持了多种定义和多重解读——逻各斯、本质、本原、物自体、绝对精神、存在,这些西方哲学的主流核心概念实际都是在追求一元性。

那为什么西方哲学在追求一元性的路上追出了二元分裂呢?

主要是因为他们在用他们创造的这些个概念解释现实世界的时候,发现现实与这些概念之间存在不可解释的矛盾,他们没有理论,也没有方法打通或者逾越这中间的矛盾。这一点在康德哲学里体现得最完整,康德说有一个东西叫物自体,但跟我们之间存在一个鸿沟。黑格尔看起来打通了中间环节,他说到达绝对精神那里的通道是逻辑,推进逻辑的动力是矛盾,结果维特根斯坦自己把逻辑否定了之后也不自觉地彻底否定了黑格尔。

后来实验科学这个怪物在西方出现了,西方哲学直接分为经验论和怀疑论两大主流山头,这仍然是二元分裂和二元对立。

西方科学发达之后,对于一元性根深蒂固的追求更甚了。在西方原有一元性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又出现了类位于上帝的“公理”、“定理”,等同于本原本质的“规律”。

很多人认为,科学的出现否定了上帝及其构建的一切。从目前来看,科学确实在一块一块挖掉上帝的根基。但是,恰好相反,西方科学在否定上帝的过程中强化了西方人追求的“一元性”。

我们知道,任何科学规律都是一元性的独断性的。理论的一元性,并不意味着实践的一元性。科学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时候,科学的二元对立就凸显出来了——科学是一把双刃剑。

同样,对于科技产品,西方人也是用具有强一元性的“标准”来规范。现代科技产品标准的背后毫无疑问是一元,更甚的是它更进一步加上了“垄断”与“独断”。

西方认识,尤其是科学理论总是在不断否定从前。一元性独断的科学,在遭遇同样是科学的量子力学之后,规律的一元性独断性彻底瓦解了。

面对量子力学,西方哲学和科学都失去了方向。然而,理论一元性的破产,并不意味着实践的破产或实践必须因此停止。

反而是不再执着理论一元性的造物界,发展出了量子通讯、量子卫星、量子计算机。这绝对是令西方人无比困惑的事,理论出问题了,造物界却精彩纷呈。

这是西方哲学的宿命,没办法,它自己解决不了。

这恰好是中国文化的耀眼闪光处!

西方哲学想破头都想不通的这个问题,在中国文化了就不存在。中国文化从来不追求理论或者内心的一元性,而是追求“用”上的变通性。因为,中国文化数千年前就解决了天、地、人三者的关系,不认为在人头顶或者心中有一个上帝。所以,从哲学史上看,从纯粹西方哲学立场看,中国确实没有哲学,只有关于“用”的各种创造。

这一点,正如楼宇烈先生举的那个例子——克劳塞维茨军事思想与孙武军事思想的迥异。克劳塞维茨因为内心深处存在西方人无法抹掉的一元性,其军事思想追求的是绝对彻底消灭。孙子兵法追求的是“用”,只要能打败你,我最好的办法是不动兵不出战。

今天,西方人处理外关系的思维仍然是二元对立思维——非此即彼,非敌即友,非友即敌。所有地球人都知道,美国对外关系有两手——胡萝卜+大棒。听话就给胡萝卜,不听话大棒就打来了。

中国和中国人处理对外关系绝对不是这样,中国人因为是用智慧超越了爱智慧这个层次,所以在对外关系上是非敌非友,亦敌亦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最为典型的就是中国的太极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再比如,对于当今世界盛行的各行各业的各种标准,这是西方一元化哲学思维的产物,中国人从来都不这样。同一件工具,中国人在“用”上追求,只要能用(只要有效解决问题)就能够被接受,从来不要求统一标准。这样的结果就是多元化和多样性的存在,而不是单一性和单调性存在。这一点,在当今商业与商品世界尤为突出,各种标准泛滥,各种标准又不停随之修改。

······

西方文化,是一个还在成长的不成熟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一个很早就成熟了的文化。

两者之间互补性很强,可比性不多,相互借鉴学习的地方不少。

对待东西方文化,用西方人处理关系的视角要出问题,用中国人处理关系的视角才不会有问题。


李永乐2

邓晓芒先生这样回答:

你如果把哲学按照西方的标准philosophia来规定的话,那是没有的,因为西方philosophia是爱智慧,我们中国人有智慧,但是没有爱智慧,中国爱的是别的东西,爱权利或者爱家人,但是没有爱智慧的,对智慧本身的爱。中国有很多智慧,但是都是用来达到别的目的的,用来治国平天下、齐家、修身,这方面有很多智慧。但是你如果说把哲学定义为智慧之学,那中国有,中国从来都有,中国有智慧之学,但没有爱智慧之学,区别在这里。

个人的感受:

中国人当中最有智慧的一批人都是“不可知论者”,他们不认为人类有智慧去发现并描述这个世界的终极真理,所以,他们不再关心这个问题,从来不为了追求智慧而研究智慧,只管如何活得更好。

我们非要论证我们有哲学,并没有特别的意义。哲学这个词是从西方文化当中翻译过来的,在其本义上去讲,我们没有不是正常的吗?为什么我们要恐惧要声嘶力竭地辩驳说,中国,有,中国有哲学,有哲学!?

我们即便有哲学,也不是西方人的那种哲学,我们争的是一口气。好像是说,中国人还是比你们牛。然而,我们其实没必要去证明这一点,我们大可以等外国人承认,跑过来跪舔我们,仰慕地说:还是华夏文化牛啊!怎样做到这一点呢?学到西方文化的精髓并超越他们,同时也提炼出本民族的文化精髓,从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让他们拜服。

有没有可能?有。西方哲学已经有走火入魔的趋势,所有后现代主义都可以看做粗糙的东方主义。人终究还是要以活着为第一生存要义的,追求终极真理毕竟是少数贵族的事业,当人类数量激增之后,西方已经没办法面对他们的社会问题了,他们的哲学也逐渐失去了光芒。可惜的是,我们很多人竟然把西方从东方文化抄袭过去并且抄坏的东西又拿了回来,还如获至宝,好像证明我们就是比西方牛,真让人觉得欲哭无泪。


知我君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是自吹自擂,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现今只有中华文明仅存,已说明了问题。说到哲学,中国只早不晚。有些人认为中国没有自己独立的哲学体系,包括一些外国学者在研究中国哲学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那是因为他们不懂中国哲学,可能很多中国人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的哲学体系。



这是中国文化独有的特色,中国的哲学、科学、文化、信仰等等都是融合在一起的,都在古诗文里,因此,中国的诗词歌赋搞不清楚,研究中国的哲学可以说门都找不到。




中国哲学,也可以说东方哲学,讲究得是天人合一,直观领悟,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西方哲学也是超越性思维,形式逻辑分析,强调征服自然。说起来,东方哲学更像是一种艺术,西方哲学更像是一门科学。



另外,中国的哲学有一点非常了不起,那就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这种精神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


大千极微

中国究竟有没有哲学?那要看你如何去定义哲学这个概念了。

如果从哲学学科来说,中国从五四运动之后才从西方引进大学课堂,如果从哲学的定义本身来说,哲学是“爱智慧”,是“思想思想的思想”,你们说中国有没有呢?

哲学,最基本的素养是需要思辨能力,爱思考、勤思考、辨证地思考。且思考的成果能自成体系,对于人类涉及的终极问题都能有自洽理论,那就是哲学。

无论是西方哲学,还是中国的思想,探索和观察的世界是客观统一的。差别无非就在于切入点角度、思辨方法、语言体系上。

题目描述中说哲学有三个特征:追究终极,逻辑反思,科学前瞻。

那是建立在西方哲学思维特点上,你会发现思维方向只有前后(逻辑推理只能线性地向前推进或向后反推)。优势是严谨,缺点是不全面。

那么中国的哲学思想具有什么特征呢:

追究终极,但不会有明确答案(不是故弄玄虚,而是非常清晰地意识到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可知部分太多。)

建立在西方哲学基础上的世界观是渐进式的,而建立在中国思想基础上的世界观是循环式的,在循环中的“环”上螺旋渐进式。

“物极必反”高度凝聚了中国哲学思想的精髓。包括万物的运行规律,亦包括了人的逻辑特性。

中国思想的逻辑方向是“圆形”的,因此你常常会看到“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真作假时假亦真”,“真空不空”,“非有非无”等看似废话的偈语。

圆形逻辑的优势是不会出现极端,思考对象时常常取全局范围而不是仅仅只是对象本身,更接近于事物的本质,包含着任何事物的两面性,任何对立都能统一、融合成整体。

因此中国思想是对立统一论。

缺点就是对人的悟性要求更高,不适宜做普及教育。在应用到具体事物上缺乏精确的指导性。

科学理论与哲学思想有相当部分的重合度,哲学应用更应偏全局把控,给予科学发展方向作出指导,而不是为科学细化而服务。在线形思维上,前瞻性是向前无限发展,在圆形思维上,前瞻性只是又一个循环。

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心,从正确认识哲学意义开始。不要纠结于中国到底有没有哲学,要看中国有没有保留自己的思想特色。世界平衡需要异化制约,而不是大同统一化。


姝子

我不否认中国有哲学,西方哲学的“哲学”一词原本是爱智慧的意思,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中国有哲学,因为你不能说我们中国哲学与智慧无关,更何况自佛教进入中国,我们中国人又知道了比世俗“智慧”更厉害的“般若”(实相般若,一种终极智慧。《法华经·方便品》:“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

不过,中国的哲学与西方的哲学确实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人所说的爱智慧,是一种什么智慧呢?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就是无用的学问。一些有闲阶级吃饱了没事做,思考人类话语自身的内部结构与运动,因此,西方的语法学、语言学和逻辑学都非常发达。西方哲学的本体论是探讨Being(是或者存在)的。我们中国也有本体论,但中国的本体论与Being哲学并不是一回事。在中国,“是”与“存在”没有Being在西方那么高的地位。

有人说中国哲学是超越哲学。这个说法是值得商榷的。可能的情形恰恰是,中国哲学不是超越的,超越性极其有限。新儒家牟宗三、唐君毅、余英时等人觉得我们中国哲学比西方哲学优越,认为西方哲学不过是外在的超越,而我们中国哲学则是内在的超越。这种认识是似是而非的,经不起严密论证。原本新儒家提出“内在超越”是为了应对基督教和西方哲学的挑战,然而其学理进路是成问题的,因为西方宗教以及哲学是神-人二分和主客观二分的,超越也好,超验也好,这些都是典型的西方思维,而中国的思维并非如此。中国的“上帝”“天”“天道”“天理”等并无超越意义,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没有在超越的意义上使用过,由于我们在“外在超越”上缺乏与西方宗教和哲学的对等范畴,于是牟宗三等便极力向儒家心学探掘,提出了“亦超越亦内在”或“既超越而又内在”等说法,后来又进一步明确提出“内在超越”,并以之与西方的“外在超越”相抗衡。

中国哲学严格地讲的确是一种道德哲学,或者是修身哲学,因为几乎所有的概念与范畴始终离不开人伦日用。“道在人伦日用间”这是儒家与道家都不否认的。《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者也,可离非道也。”“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这里的“道”仅是人的德性之道。完全可以说,儒家也好,道家也好,他们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着力点永远是当下的、现世的、直接的、内在的,他们并不以寻求哲学的或宗教的“超越”目标为旨归。《大学》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逐级而上,追求的是“内圣外王”的境界,即个人的德性修养与外部社会治理的统一。其中,格物致知并非有些人理解的物理学意义的对外在世界的探究,其实仍然没有离开个人的修身养性。

儒家思想认为,只有个人的德性修养与外部社会治理的高度统一才能称得上儒家的自洽圆融,亦即“内圣外王”的境界。可惜,除了王阳明等少数几个人可以称得上是“内圣外王”,即便是孔子、孟子穷其一生也未能臻于此境。现代大儒如熊十力、牟宗三等人虽然著作等身,然而终究不过是书斋哲学家,坐而论道尚可,至于“外王”只好留待他人了。大陆新儒家蒋庆自春秋公羊学切入,(他认为,中国儒学自孟子以降到宋明理学基本走的是心学一路,内圣有余而外王不足),提出政治儒学和儒教宪政的构想,可以说,正是要弥补上一代新儒家的缺憾与不足,然而拥趸者寥寥无几。他本人也被学界视为思想“狂人”。在威权主义再次盛行的时代,怎么可以提出“虚君共和制”呢?有人说他太狂妄,也有人说他虽然学贯中西,却幼稚天真得像幼儿园玩耍的三岁孩童。不过还好,从事中国哲学研究的人遇到了一个好的新时代,今后不必再像牟宗三那个时代的人为中国哲学的特殊性和独特禀赋感到焦虑和不安。


中文吴老师

中国不仅有哲学,而且是全人类唯一拥有哲学本体论智慧的哲学。哲学产生于对宇宙和生命终极问题的探寻,宇宙现象千变万化、错综复杂,但其发展变化规律却是亘古长存、永不改变的,这个规律就是在宇宙原点确立的,对宇宙本原的探寻就是哲学本体论的研究范畴。“宇宙是什么”可以揭示宇宙万物的本质;“宇宙从哪来”可以厘清物质与精神的逻辑关系;“宇宙到哪去”可以作为人类的精神家园。

人文始祖伏羲在7000年前一画开天、以一拟太极,创立先天八卦,开启了华夏族群的原生文明,那个时候中国就有哲学了!太极图和先天八卦就是中国哲学的图示;老子的“道生一”、“有物混成”和庄子的“通天下一气耳!”就是哲学本体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最高思想成就,就在哲学本体论。

西方哲学重思辨,道超越于物,道物相对,形上与形下分离,本体论与认识论分离;中国哲学重开悟,道物不二,道器不离,形上与形下合一,本体论与认识论合一。


文喜有话说

这个问题本身就把中国的文化看低了,应该问哲学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比还差什么?哲学是西方文化的产物,这个词本身就是西方文化,哲学是西方人探求真理的学问,是用头脑思索出来的的产物。中国文化里不用这个哲学,用道,仁,用易经,用如来这些词来表示真理,是通过心灵直接感悟到的真理,西方的那个人的哲学能够超过道的描述范围?西方人哲学的最高高度也就是那个辩证法,来表述世间万事万物的运动规律,看看中国的易经中的物极必反的规律是不是辩证法?有那个西方的哲学家能够像易经中的64卦把现象的运动规律表述得那么清楚的?对于出世间法,也就是佛家的智慧,有那个西方哲学能够知道人死之后那一半的情况,所以大家不要再以为西方的哲学比中国的传统文化高,那主要是因为你没完全读懂中国文化,懂了就不会这么比较了,当然西方哲学有它的优点,但是和中国深厚的文化比起来,所蕴含的智慧还是差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