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氣死,皇帝被挾持,卻因一次借糧事件,使得東晉免於滅國

太后氣死,皇帝被挾持,卻因一次借糧事件,使得東晉免於滅國

(圖)東晉(317年-420年)

西晉滅亡後,東晉偏安一隅,所轄面積仍佔全國半數,朝廷仍被奉為華夏正統,沒想到短短十幾年,被亂臣王敦、蘇峻拳打腳踢,都城被佔,太后氣死,皇帝被挾持,靠一次借糧事件才翻盤,坐穩了江山。

溫嶠很不靠譜

東晉人都知道溫嶠大人很不正經,年輕時在漁船賭博,輸了被扣住,向岸上哀嚎:“庾亮快來贖我”。庾亮是後來首席輔政大臣。上班時間和下屬喝酒,而且一喝一整天,啥都不幹。紀委不會查他,他就是司隸校尉屬官,專門考核百官的。荊州刺史陶侃非常憤怒,氣的哆嗦。元帝去世,這樣的人,都混上了顧命大臣。不就是靠著庾亮的關係嗎!自己卻被排除在中樞外,如果他知道下面的事就要吐血了。

蘇峻叛亂

東晉朝廷被王敦叛亂打怕了,瞅著每個兵強馬壯的刺史, 都覺得人家要造反。首席輔政大臣庾亮最提防的就是陶侃和歷陽太守蘇峻。派死黨溫嶠到江州,扼建康上游,西防陶侃強徵蘇峻回京削其兵權。這下全東晉都知道朝廷要對付這倆倒黴蛋了。陶侃尚且按捺得住。蘇峻直接就反了。以雷霆之勢,攻陷了都城建康。氣死了太后,俘虜了成帝,建康城裡哀嚎一片。

請求陶侃救援

陶侃接到了一封十萬火急的求援信。溫嶠信上說,自己只有七千兵馬,希望能合力救援建康。陶侃回信"我只是個邊將,哪有資格摻和你們領導的事,“比起報仇,老頭子更記仇,顧命大臣那事還沒過去呢。”

太后氣死,皇帝被挾持,卻因一次借糧事件,使得東晉免於滅國

溫嶠看信後,擼袖子要找陶侃幹架,被下屬拖住了。只有推陶侃為義軍盟主, 老爺子這才不情願的開往前線。

形勢惡劣,家國命懸一線

兩軍在建康城外的石頭城僵持,義軍敗多勝少,軍糧用盡,沒等打到建康,要做鳥獸散了。周遭胡人像餓狼一樣覬覦著富庶的江南,可憐百姓,剛過上像樣的日子,又要顛沛流離。

家國存亡,重任在肩,溫嶠心裡不好受呀。

溫嶠親自借糧

他來到陶營, 低聲下氣借糧。陶侃劈頭就罵:“你不是吹噓有精兵良將,我才答應當這個盟主,現在屢戰屢敗, 我這就退兵回荊州,明年春天再來參戰吧”。

溫嶠忍了又忍,沒忍住,怕什麼呢,賭一把吧,去他孃的。賭徒的心態瞬間爆發了。“你見過老虎背上的人有下來的嗎?下來就是個死,想退出,做夢吧”。

溫嶠面色發紅,嘴噴蒸汽。“蘇峻挾天子令諸侯,兇殘暴虐,荊州馬上成為下一個建康,我都替你害怕”。陶侃征戰沙場三十年,還怕他嚇唬。

溫嶠放大招,“您是盟軍統領,受世人仰望,一旦退出,滅國的罪名將指向誰?”這個指控非常嚴重,一旦成立,盟軍討伐的旗號將對準陶侃,對準荊州。到時不被蘇峻殺死,也會被天下人罵死。陶侃被說服了,他不服不行。失去人心,在東晉大地將寸步難行。

太后氣死,皇帝被挾持,卻因一次借糧事件,使得東晉免於滅國

陶侃開始重新認識溫嶠,這其實是個行為放蕩,心有柱石的人。他用勇氣和謀略,為家國命運做了最後一搏。陶侃此刻充滿了對強者的敬意。

傾力合作,共赴國難

5萬石糧草陸續運到,緩解了燃眉之急,幸運的是,蘇峻給叛軍的一萬石軍糧,也被截獲,義軍開始佔領主動。義軍對建康成合圍之勢。6萬大軍殺向建康,軍旗招展700裡,錚鼓聲震天,斬殺蘇峻於白木陂,平定了叛逆餘黨。

溫嶠死去後,陶侃評價他“忠誠於聖世,勳義感於人神”這是肺腑之言,也是對溫嶠的認可。溫嶠和陶侃能放棄成見,精誠團結,共赴國難,延續了東晉30年的國祚,帶來了江南六州百姓的短暫安穩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