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山枯竹海的故事

文|汤建林

安山街让我梦里魂牵,不仅仅是我的家乡的缘故!她的美,长篇累牍于各种媒体,倒叫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安山人,成了一个外乡人。尤其是摄影名家的作品,把个安山街的枯竹海,描绘成了一个仙境,更令人神往!

安山枯竹海的故事

枯竹海,这个名称本身就寓含了很深远的故事。很多欣赏安山湿地的人早有介绍。而在我的印象中,是那围湖造田的往事。

安山枯竹海的故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们剧团到安山人民公社组织的枯竹海围湖造田的工地慰问演出,我父亲作为社直企业的人,也来到了工地。那时出工差,吃住都在工地的周边,据说是为了方便经常挑灯夜战。

十里长堤,要一锹一锄的挖,一担一担的挑。记得当时是需要烤火的季节,当我找到父亲的住处,天已经一团漆黑,他们刚刚从工地上下来,一边烤火,一边等饭吃。因为安排了晚上看戏,所以收工早了,伙房还在按部就班,就只得赶快做了。倒让工地上的人多了一点休息的时间。因此,我的记忆很深。

那是个农业学大寨,苦干实干,愚公移山,山河重安排的时代,围湖造田很普遍,筑起一道长堤,就将斧头湖切下一个湖汊来,成了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良田。据说,那些年公社完成粮食上缴任务,有这里的一大贡献!只是和天斗,和地斗,是要付出代价的,好些年,只要雨水多一点,枯竹海防汛就牵动无数人,尤其是在外安山人的心,防汛抢险的新闻不断,那些年,枯竹海在我们的心中有多重,安山人最知道。

后来,退田还湖的要求下,枯竹海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不再有那么多防汛抢险的揪心事了!

安山枯竹海的故事

有人说,你最好的著作就是你的生活。只要认真,就有收获。虽然没有到核心区去欣赏美景,在等待的人群中,有熟悉的就介绍起来,让我们获得知其所以然的满足和乐趣。

枯竹海是斧头湖与上涉湖的连接通道。因此,她有两道长堤,既防斧头湖,又防上涉湖,这又恰好成就了她的美丽,具备了成为国家级湿地的地理条件。而这却又带来一个疑问。

枯竹海的名称,又是怎样的一个文化谜底呢?

安山枯竹海的故事

枯竹海的芦苇很特别,形似枯竹,是此处独有的一个物侯特征,以此为名,这是当然。而又为什么以“海”冠之呢?既是两湖通道,其气势就必然少了海的开阔与浩瀚。俗话说:江无底,海无边。湖哪有海的波澜壮阔呢!两边是湖,而他们的通道,却是一个海。我们站在合心村这边,不用登高,就能望见“海”对面的村舍围林,仓绿一线。

安山枯竹海的故事

安山枯竹海的故事

而我们的枯竹海,如今是国家级的,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了,哪一天,人们在景色的迷恋中回过神来,想问一下,如何作答?更何况,枯竹海是如此的独特,名字里恰恰又蕴含着我们的先民对这个地域的认知与希望。弄清楚,那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美,如果人文的美与景色的美天衣无缝,相得益彰,那不是更加引人入胜,更叫人流连忘返?

枯竹海应当与豹澥同。也许是由于近代交通发展,社会变迁,这里逐渐远离了公路、铁路,1934年,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修了金水闸后,由涉湖通斧头湖连接金水河入长江的水运线不重要了,枯竹海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没有文字记载下来。

在古汉语里,“澥”与“海”是通假字。如果明了,那另当别论,只是从今往后,人们的生活节奏会更快,也许无暇他顾,随便叫便是了。像“渤海”,现在还有人追究它曾经叫“渤澥”吗?纠结的是,豹澥和枯竹海。

豹澥没有“海”了,可是,渤海和枯竹海依然是波光旖旎。只是枯竹海是两湖之间的“海”,何以“海”之?

枯竹海与渤海、豹澥有一个共同点,恰恰是枯竹海把这个共同点保持了下来:那就是“港汊”!渤海是靠陆地的海湾,是大海的一个港汊,故古名叫“渤澥”。豹澥是梁子湖系的一个港汊,水位高的时候,帆船可直接到达镇子边的桥头。现在,完全是陆地了,“澥”也好,“海”也罢,物像无法清晰了。

枯竹海是斧头湖与涉湖的通道,两湖之间互为港汊。现在虽不通了,其形尚在。离枯竹海岸边不远的坡地上,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湖泗古瓷窑群中的一处古窑址,可见,当年的枯竹海,不仅仅是一个景色迷人之处。

安山枯竹海的故事

枯竹海,还有多少谜!当我浅尝辄止,就陷入如此迷恋,你的美,到底有多深邃!

摄影:王永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