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對洋垃圾再出重拳

“我宣佈,‘藍天2018’集中打擊‘洋垃圾’走私行動正式開始。”5月22日晨6時,隨著海關總署署長倪嶽峰在海關總署緝私指揮中心的一聲令下,打擊“洋垃圾”走私“藍天2018”專項第三輪集中行動正式開始。

在海關總署統一指揮下,廣東分署,天津、大連、瀋陽、哈爾濱、上海、南京、寧波、福州、南昌、長沙、廣州、深圳、拱北、汕頭、黃埔、昆明、烏魯木齊等25個直屬海關,出動警力1291人,分成212個行動小組,在北京等17個省(區、市)同步開展收網行動,一舉打掉涉嫌走私“洋垃圾”犯罪團伙39個。

這是近年來海關總署開展的最大規模打擊“洋垃圾”走私集中行動,主要聚焦走私廢礦渣和利用他人許可證走私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廢塑料、廢五金案件,77%的案件都是針對此類犯罪。當日6時至9時,共查獲廢礦渣、廢五金等各類走私廢物13.7萬噸,查證走私廢塑料、廢礦渣、廢五金共60.65萬噸,抓獲犯罪嫌疑人137名,獲取了大批走私證據,查扣、凍結了大量非法資金。

優化融合 把關更有力

隨著出入境檢驗檢疫管理職責和隊伍劃入海關,海關的職責更寬廣,執行更有力。

機構改革後,海關總署進一步優化業務流程,通過建立信息集聚、優化高效、協調統一的風險防控體系,推行全鏈條式管理,強化智能監管、精準監管,實現了監管前移,把住境外源頭關,堅決將“洋垃圾”堵在國門之外。

今年1-4月,全國海關查驗固體廢物集裝箱共計20餘萬箱,口岸現場移送與固體廢物有關的案件244次、8.8萬噸、可統計案值3.4億元。責令企業退運固體廢物521票、4.9萬噸、可統計案值1.7億元。檢驗進口廢物原料4.47萬批、577.27萬噸、55.62億美元,其中檢出環保項目不合格105批、2.15萬噸、1206.85萬美元,不合格主要原因為夾雜物超標、放射性超標、檢出禁止物等。在監管過程中,14家固體廢物屬性鑑別實驗室開展鑑定934批次,最終鑑定確認固體廢物368批次,有效防止不法企業將固體廢物以普通商品的名義偽報、瞞報、夾帶入境。

此外,海關強化對國內廢物加工利用企業的監管,嚴格供貨商和收貨人註冊登記及後續監管。今年前4個月依法註銷供貨商41家、收貨人85家,對收貨人實施監督管理及跟蹤驗證共計267家,依法撤銷91家。

目前,海關總署正在制定並將於近期發佈《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裝運前檢驗機構監督管理實施細則》,對裝運前檢驗機構實施備案管理,建立優勝劣汰退出機制。同時,嚴把單證審核關,嚴格執行“三個100%”查驗制度,開展固體廢物進口的口岸必須配備大型集裝箱/車輛檢查設備(H986設備)。對集裝箱裝載自重點國家和地區的固體廢物,一律按照“三個100%”查驗要求實施查驗。

重拳出擊 打擊更精準

發揮監管、緝私、稽查等職能優勢,全國海關針對重點貨物、重點地域、重點走私方式,綜合運用刑事、行政兩種執法手段,開展“破大案、打團夥、摧網絡”行動。不斷加強對走私手法變化的研究和形勢研判,及時調整查緝策略。通過案件會商、線索串並分析、跨關區協查等形式,集中力量開展重點打擊。依託大數據應用等手段,對涉案量大、危害性強、社會影響力大的案件,開展深度經營,重點查處和深挖擴線,拓展執法廣度和深度。

此次集中行動的範圍、出動的警力,以及查證的“洋垃圾”走私數量,都是全國海關近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全國海關使用緝私、稽查、檢驗檢疫等多種手段聯合開展工作,綜合運用刑事、行政兩種執法手段開展打擊,保持全國打私節奏一致、尺度統一,防止出現木桶效應。

集中收網聲勢浩大、規模空前,充分發揮了海關緝私專業化、職業化的“戰區”優勢,運用了“智慧緝私”建設的最新成果,針對性更強、打擊縱深更大、整治範圍更廣。在打擊的同時,全國海關還將聯合相關主管部門開展深層次整治工作。

2018年以來,全國海關已針對“洋垃圾”走私開展了3輪高密度、集群式、全鏈條的集中打擊,全力封堵攔截“洋垃圾”走私入境,共刑事立案256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49人,打掉走私犯罪團伙81個,查獲廢礦渣、廢五金等各類走私廢物21.7萬噸,查證走私廢塑料、廢礦渣、廢五金共93.31萬噸。

風險管控 稽查全覆蓋

自去年3月起,海關總署組織全國海關稽查等部門聯合開展嚴禁“洋垃圾”進境專項行動,深入開展風險分析,強化固體廢物准入管控,嚴密對“洋垃圾”的正面堵截。

拓展收集裝運前檢驗、供貨商、收貨人、場站、運輸工具、航線等國內外數據信息,進一步完善部門間信息數據共享機制。突出風險管控重點,集中力量分析廢五金“以稅換證”偽報進口問題,加強對再生塑料、廢礦渣、棉短絨等重點商品的布控。重點圍繞發貨人、敏感地區、口岸及走私集散地、加工地等開展風險分析,鎖定風險重點,提升布控指令精準性和有效性。截至今年4月底,共布控查發各類“洋垃圾”違法違規情事1465起,涉及貨物約12萬噸、涉及問題企業480家。

通過堅持信用管理導向,海關總署大力推進固體廢物失信企業聯合懲戒,按照失信懲戒合作備忘錄的相關規定實施聯合懲戒,20家企業因違法進口固體廢物被下調企業信用等級。專項行動期間,除口岸布控外,全國海關後續共計核查企業1606家,查發問題企業286家,涉及貨物33.79萬噸、貨值17.09億元。

同時,與環保部門加強協同配合,在開展“三廢”行業專項行動基礎上,進一步組織對從事廢船、廢不鏽鋼、氧化皮等其他固廢進口的全部36家企業開展專項行動,實現對固體廢物行業的稽查全覆蓋。自5月起,每月向生態環境部通報因違法進口固體廢物而降為失信的企業名單。

此外,海關總署進一步加強國際執法合作,深化“洋垃圾”走私源頭治理。世界海關組織所在地布魯塞爾時間5月21日,北京時間5月22日凌晨,由中國海關倡議發起的世界海關組織打擊固體廢物走私的“大地女神Ⅳ”國際聯合行動正式啟動。聯合行動得到來自世界海關組織、聯合國環境署、國際刑警組織、巴塞爾公約秘書處等多個國際組織及諸多國家海關的積極響應。目前,共有53個國家和地區,7個國際組織報名參加大地女神行動。參與各方承諾,行動期間將進一步深化合作、強化監管,加強情報交換,著眼案件偵破,嚴厲打擊廢物非法跨境轉移犯罪;進一步探索建立全球打擊固廢走私合作長效機制,共同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維護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國門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