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階運:我的家鄉——大荊

王階運:我的家鄉——大荊

我的家鄉—大荊

大荊鎮,位於商州北部,距州城38公里。大荊再往北,與藍田、洛南二縣相接,故有商州“北大門”之稱。

大荊,歷史悠久。說起這個地名,還有兩個古老的傳說:一是傳說漢代此鎮地勢低凹,遍地叢生水草和荊樹,人們便稱“大荊”;二是傳說明朝年間,山西移民大(代)、冀(荊)二姓人家在此落戶經商,故大荊又有“代冀”之稱,如今農村七八十歲以上的老年人還這樣叫著呢。

據《續修商志》記載,清朝雍正十三年(1667年)大荊設集市,民國十六年(1927年)設立大荊區公所,管轄範圍包括今板橋、腰市、大荊三地,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設立大荊鎮,轄10個大保。1949年解放後,成立大荊區公所,1951年6月更名大荊鄉;1956年4月,更名為大荊區塬底鄉;1958年9月,合併鄉,建立英雄人民公社塬底管理區,實行政社合一,駐地大荊;1961年9月設立大荊人民公社;1984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大荊鎮人民政府,1997年撤區並鄉建鎮,撤銷大荊區公所,將原硯川、大荊、東峪兩鄉一鎮合併,成立大荊鎮;2001年因撤市設區更名為商州區大荊鎮人民政府。2015年2月,經省政府批准,西荊鎮併入大荊鎮,大荊的版圖更大了。目前全鎮總人口28321人,面積1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0183畝,堪稱“八山一水一分田”。

大荊的“母親河”——大荊河貫穿全境,洛洪公路從中部橫穿而過,西南鐵路縱貫東南,大板路和荊灞路貫通全鎮南北,西商高速穿境而過,硯川有火車站,可通西安、蘭州等地,交通十分便利。

大荊人傑地靈,尚文重禮。這裡中小學齊備,特別是市級標準化學校大荊中學聞名遐邇。大荊中學建校歷史悠久,是繼商州中學之後的第二所完全中學,舊時人稱二中。該校基礎設施齊備,教育質量拔高,被譽為“農村教育的一面旗幟”。

近年來,大荊鎮實施小城鎮建設,改造了路網,修通了上下水管道,供銷商貿小區、財政商貿小區、移民新街等一系列商住區建成營業,城鎮功能進一步完善,城鎮化水平逐步提高,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大荊成為名副其實的商北政治、經濟、文化、衛生中心、經濟強鎮、文化名鎮,也是商州區有名的的蛋、禽基地之一。

說到大荊,不能不說清明山。清明山,又名玄武山,位於大荊街道北邊,海拔1200米,系東秦嶺支脈西峪山的末端峰巒,山勢巍峨,風光秀麗,為道教聖地,自古香火鼎盛,文革中遭受破壞,1999年起獲得新生,現有玄武大帝無量祖師殿、觀音殿、黑虎靈官殿、藥王殿、土地神廟,還有玄武洞、白龍洞、天井等奇觀。其中一副當地人保留下的黑漆金字楹聯,格外令人矚目:“公心似水,靈昭萬古千秋;聖德如天,福廕八方四海。”

每年清明節,清明山過會三天,有秦腔、漢劇助興,方圓數百里的人們前來趕會,從街道南到清明山2華里的公路上,車流如織,人流如潮。當地人扭著秧歌、敲著鑼鼓、舞著獅子、走著高蹺,好不熱鬧。會間,地方風味小吃應有盡有。清明會這一傳統節日,帶動了物資交流,促進了地方經濟發展,其規模之大、人員之多、熱鬧的程度,遠非其他廟會可比。

本文刊於2017年3月20日《商洛日報》

王階運:我的家鄉——大荊

王階運:我的家鄉——大荊

王階運,筆名橄欖枝, 供職於商洛市公安局商州分局。酷愛文學,有散文、隨感、新聞報道散見於報刊及網絡媒體。願用文字記錄生活,傳遞善念,共度無悔年華。

力薦編審: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