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机动车磨合后期必须让发动机高速运转,机动车高速行驶”这句话,是真的吗?

一袋甜椒64272981


以目前的汽车加工工艺来看,完全没有必要在磨合后期进行“拉高速”,补充一句“拉高速”指的的是拉“发动机转速”而非“车速”。

曾经有个说法是,一辆新车到了磨合后期,拉不拉高速会对这辆车的极限产生影响,这是一种绝对错误的说法,但是这种说法却被“以讹传讹”让很多不明所以的朋友所认可。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拉高速”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清积碳”。


咱们国家汽车工业起步晚,汽车真正走进百姓家庭也就是近十年的事,很多朋友对汽车的认知还停留在7、80年代,就比如说几个被传来传去的说法“新车要开蜡、必须长时间热车、磨合后期拉高速等等,这些说法难道都是伪科学么?其实不然,只不过是早期汽车的处置方式而已。

1.新车要开蜡:7、80年代,国内的轿车绝大部分为进口,加之那个年代的海运也不是很稳妥,车企为了不让车子的车企被盐所“腐蚀”,就在车漆表面涂了厚厚的一层蜡,车到手后需要开蜡,车漆才会亮。而现在就不需要了。

2.启车时要长时间热车:这个说法是源于“化油器”时代,那个时候没有“电喷、真喷、混合喷”,所以热车好几分中是必须的,尤其是冬天要更久,要不然油气混合不到位,将产生大量积碳,而如今就完全没必要热那么久了,几十秒即可。


最后要说的就是这个“拉高速”了,这个磨合后期“拉高速”的说法究竟是怎么来的呢?一开始我也没研究明白,后来请教了一位80年代从事修车工作的老师傅,才搞清楚。原来,7、80年代的汽车,无论是在“加工工艺、装配工艺、材质”都与现在相差甚远,发动机机体内部各个部件的精度较差(与现在比),所以新车“磨合”对于那个年代的车子来讲“重中之重”,绝对会影响到使用寿命。车企深知这一点,但车企该如何确保每一辆车的车主都乖乖听话的去“磨合”呢?就想到这么一个招,通过减少新车的进气量,来限制车子的转速(实际上油门控制的就是进气量),过去的磨合期大都4、5千公里,您想啊长时间的进气被限制,还是“化油器”的,本身油气混合都容易出问题,再被限制进气,那经过5千公里积碳得产生多少?那个年代没有如今的各种清理积碳的方法,也没有燃油宝,道边也没这么多汽修厂,在那个年代处理积碳就是拉高速。所以拉高速就是这么产生的,目的只是“清积碳”。
而如今则没必要拉高速了,加工、装配、材质突飞猛进,元件精度极高,适当磨合磨合即可,厂家也不会因为强制磨合而限制“进气量”,所以您每天正常驾驶,磨合期后也不会产生多少积碳的,毕竟是新车哪来的那么多积碳?既然没那么多积碳,自然而然也就没必要去“拉高速”清理了,换句话说现在清理积碳的手段层出不穷,也没必要拉高速去清,有空上高速正常跑个几百公里就可以了。所以是否拉高速,您自己拿主意,拉不拉都行,对车子没什么影响。


非专业车评

个人觉得完全没有必要!现代的发动机制造和加工工艺已经很优良了,发动机在制造时已经经过短期磨合,日常用车时只需正常使用,按时按要求保养更换机油机滤即可,没有必要让发动机高速运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