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以构建并控制自己的梦境吗?

血魔-Ticks

白昼的清醒生活与夜晚的奇异梦境之间有一个中间地带,我们每天都会经过这片潜意识的世界,然而很少在此停留,惊叹它的光怪陆离。但如果探究一番,就会发现它充满既美妙又可怕的幻象,是现实和幻觉相糅合的精神产物。

通常我们在短短几分钟内就会从这种半清醒的状态进入到深度睡眠。在过渡期间,我们可能会经历几个微梦境,但这些微梦境的内容似乎是随机的,我们醒来后常常忘得一干二净。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亚当·霍洛维茨(Adam Horowitz)领导的一支研究团队希望改变这一点。

霍洛维茨和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同事开发了一种相对简易的设备,名为Dormio,目的是与睡眠的这个独特阶段互动。他们提出的假说认为,清醒和睡眠之间的这个潜意识阶段是创意源泉,但这些创意常常消失在睡眠的海洋中。他们认为,如果你能进入睡眠的那个阶段,然后恢复意识,而不是进入深度睡眠,那么你将受益于强大的联想式思维。深度睡眠过渡期出现的奇幻微梦境就是以联想式思维为特征。

到目前为止,霍洛维茨已经在15名受试者身上实验了该设备,发现它能有效地最大限度延长用户在清醒和睡眠之间的停留时间,并塑造他们经历的微梦境内容。换句话说,这些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允许用户与梦境互动的低成本设备。

人什么时候真正睡着?

清醒和睡眠之间的短暂意识在科学上被称为“睡前幻觉”(Hypnagogia),这种现象令神经科学家感到不解,因为在人什么时候真正睡着的问题上,科学家仍然存在争议。这有点像试图确定人什么时候“真正”死亡:是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候,还是失去意识的时候,抑或是细胞最终停止复制的时候?

但可以肯定的是,睡前幻觉是一种自然现象,几乎所有人每晚都会遇到。

“睡前的意象或者幻觉是在清醒过渡到睡眠期间一个正常的意识状态,”没有参与Dormio项目的剑桥大学心理学家弗拉达斯·诺瑞卡(Vladas Noreika)说。不同于其他的睡眠意识状态,比如快速眼动睡眠期的清醒梦境,睡前幻觉不需要特殊的训练,就可以诱发其效果。它是一个普遍现象,是昼夜节律的一个自然组成部分。

“重要的问题在于,我们在这种意识状态中是否变得更有创造力,睡前幻觉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丰富的梦境,而在其他情况下会导致无梦的睡眠,”诺瑞卡说。

Dormio手套的早期原型


很难定义临睡幻觉,因为人在这种状态下会表现出兼具睡眠和清醒特征的行为,从他们自己和外人的角度来看皆是如此。严格来说,临睡幻觉发生在睡眠的第一阶段,即使在这期间醒来的人有时报告称,他们根本没有睡着,或者能在别人对他们说话时做出反应。另外,从临睡幻觉中醒来的人常常报告称,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视听幻觉或者微梦境,但就像睡眠本身一样,神经科学家在什么是“梦”的问题上存在争议。

那些奇异体验解释了历史上一些最杰出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为什么对睡前意识“梦寐以求”。托马斯·爱迪生,爱伦·坡,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玛丽·雪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萨尔瓦多·达利,奥古斯特·科库尔,理查德·瓦格纳,他们全都表达了对睡前幻觉的迷恋,声称他们在这种精神朦胧的状态下突然爆发了创意或理清了思绪。20世纪90年代,诺贝尔得主、生物物理学家埃里克·坎德尔(Eric Kandel)也以更科学严谨的方式表达了“有意识地获取潜在的无意识力量”是创造力的根源这一观点。

难怪这些善于思考的人想出各种方法,故意诱发睡前幻觉,以获得由此产生的创造力。

故意诱发睡前幻觉的最著名例子可能是托马斯·爱迪生的钢球技巧。据说,爱迪生能有效地诱发睡前幻觉,其方法是睡觉时一只手握着钢球。当他睡得迷迷糊糊之际,手上的肌肉会放松,钢球必然脱手,砸在地上的声音会使他惊醒。在这些“微打盹”期间,爱迪生从来不会完全睡着,但他会产生睡前幻觉所特有的奇怪幻象和想法。

“所有这些善于思考的人都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这种精神状态。世界仿佛开始消融,但你仍然知道自己陷入了与幻觉混合的潜意识和记忆,”霍洛维茨说,“睡前幻觉棒极了,但前人用来诱发睡前幻觉的最好方法却是让钢球落地。”

Dormio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睡眠互动项目的一部分,实质上就是爱迪生那个技巧在21世纪的重现。

梦境机器

Dormio经历了两次迭代,霍洛维茨说,他和同事正在开发第三代。第一代Dormio包括手套上的一个Arduino微控制器和掌心处的一个小型压力传感器,由霍洛维茨与同事伊桑·格罗弗(Ishaan Grover)、索菲亚·杨(Sophia Yang)和佩德罗·库勒拉(Pedro Reynolds Cuéllar)共同设计。

受试者在睡觉前戴上手套,手握成拳,对传感器施加压力。同时,脑电图仪(EEG)传感器监测大脑的电波活动。如果手和头部传感器发现受试者进入睡眠状态,肌肉开始放松,脑电波开始改变,附近的一个Jibo机器人就会说一句预先设定好的话。这句话旨在让受试者的大脑做好准备,根据Jibo机器人所说的话改变梦境的内容。

但是,Dormio存在不少问题。首先,EEG设备很贵,信号理解起来相当复杂。此外,掌心传感器只有两种状态(开和关),而睡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为了弥补这些缺点,霍洛维茨和同事设计了Dormio的一个新版本,把掌心传感器换成屈曲传感器,后者能以更高的粒度水平衡量肌张力。这意味着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监测肌肉的松弛程度,看着受试者逐渐入睡。他们还把脑电波信号换成更简单的生物信号,比如心率,把Jibo机器人换成手机APP。

霍洛维茨说,第三代Dormio只需要监测受试者在睡眠时的眼睑运动。目标是使Dormio尽可能佩戴舒适、价格便宜、不具侵入性,让用户在使用时更容易入睡。

一名受试者使用第一代Dormio


霍洛维茨在六名志愿者身上测试了第一代Dormio。受试者在傍晚抵达实验室,躺在沙发上睡觉。当他们入睡时,Jibo机器人会说“试想一只兔子”或者“试想一把叉子”。Dormio系统探测到受试者睡着时,机器人会喊他们的名字,并说“你睡着了”。

这相当于爱迪生的钢球落地,但Dormio的目标不是完全叫醒受试者,而是防止受试者进入深度睡眠,有效地延长睡前幻觉的状态。一旦志愿者处于睡前幻觉的状态,Jibo机器人会问他们在想什么,并把他们的回答记录下来。

测试结果显示,虽然并非所有的受试者都记得他们对机器人说了什么,但他们都“记得并报告称,他们在睡梦状态期间看见了提示语,成功地启动并记得对上述睡梦状态的刺激”。

“这意味着我们有了一种控制梦境的可行系统。”霍洛维茨说。

但Dormio不只是关于操纵梦境。霍洛维茨想要看看,有意识地诱发微梦境是否会导致爱迪生等人梦寐以求的创造力“爆发”。

受试者用Dormio完成三轮测试后,他们被要求进行一项“替代用途任务”,霍洛维茨称之为“经典的创造力测试”。顾名思义,这种测试要求受试者想象提示语(兔子或叉子)的替代用途。志愿者还被要求根据提示语撰写一个创意故事。

一名受试者使用Dormio


虽然创造力很难用客观的方法进行衡量,但控制组和Dormio实验组测试的结果显示,霍洛维茨的志愿者出现了创造力爆发的迹象。经历了睡前幻觉之后,他们撰写创意故事的时间平均延长158秒。与控制组测试相比,六名志愿者中的五人使用Dormio后,在替代用途任务中获得了更高的分数。四名志愿者在自我报告中表示,他们觉得睡前幻觉期间产生的想法很有创意。

“想法不是来自于我,它们只是经过我的大脑,”一名受试者报告称,“我觉得自己在一个虚无缥缈的地方,所有那些想法都存在于这个虚无缥缈的地方,一切似乎合情合理。”

“处理信息的方式之所以不同,是因为睡觉时大脑的状况不同,”霍洛维茨说,“你在睡觉的时候,大脑失去了很多额叶功能,这意味着你超会联想,你失去了自我感、时间感、空间感,更容易进行发散式思维。这种思维与新奇和古怪的想法密切相关,而你在完全清醒的时候会忽略这些想法。”

Dormio的未来

与我们的梦境互动,自然地提高我们的创造力,这个主意非常诱人,但目前还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需要进行更多的测试。霍洛维茨已经在九名受试者身上测试了第二代Dormio,但他说,要真正弄清楚Dormio如何影响睡前幻觉,仅仅15名受试者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获取更多的人类数据以外,他和同事还在研发侵入性更小的Dormio版本,只通过监测眼睑运动来探测睡前幻觉的开始。

同时,诺瑞卡等其他研究人员致力于揭秘睡前幻觉的神经机制。这种现象很难把握,因为其效果变化多端,既有生动的幻象和梦境,也有与睡前念头几乎无关的外界心理暗示。

“虽然睡前幻觉的神经机制尚未得到充分研究,但大脑额叶对感官信息的严格管控似乎因为睡意而松懈,从而产生了不可预料的感官体验,”诺瑞卡说。

尽管如此,睡前幻觉似乎确实跟人的生活经历有关。这意味着,某些人更可能在梦中看到文字,而不是产生幻象或者听到声音。2015年,诺瑞卡领导了一项案例研究。有一位退休的语言学教授来到他的实验室,接受10轮测试。在此期间,这位教授会入睡,然后报告他迷迷糊糊睡着时的梦境内容。在测试期间,这位教授报告称,其睡前幻觉的特征是“强烈的语言入侵,包括由外语构成的文字”。诺瑞卡指出:“语言知识不丰富的人可能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霍洛维茨说,在他的测试中,受试者佩戴Dormio时的睡前幻觉体验与受试者清醒时的生活之间有着类似关联。例如,一名受试者被提示“叉子”这个词语的时候,他会咕哝着说:“叉子是殖民主义。”

“他醒来后,我向他问起了这件事。”霍洛维茨说,“他告诉我,‘在家里,我用手抓饭吃,而在这里,我把一个尖锐、冰冷的金属器具插入食物,然后塞进嘴里。我想,这具有殖民色彩。’他说,他一直都是那样看待叉子的,但从未意识到他是那样想的。利用这项技术获得认知,让你看清自己,想想就让我兴奋不已。”


翻译:于波

校对:其奇

造就:剧院式的线下演讲平台,发现最有创造力的思想


造就

谢谢诚邀回答!

古有云: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有可能可以自己构建的。按照科学的解释,梦的产生,是大脑的脑细胞在夜间活动,它们并没有休息。把我们日常见到场景结合一起。以前我看记录频道的解释。



梦是是一种奇异的现象,从古到今,对梦的也是个迷。没有一个人解释清楚。不单单人会做梦,科学家做个一个实验证明,动物也会做梦(不信可以观察下你家的狗狗),动物睡眠的时候,眼球也会快速跳动。

相信大家都有过“鬼压床”的经历,不少起来后,惊慌不余,后面想想都有点害怕。或者一些没见过的场合,和梦中的情况属实。我想大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鬼压床”,科学的解释是:你的肌肉神经醒没醒,而控制你的大脑神经没醒,还在梦境中。很多都会经历过,我明明醒,我想动,却动不了。其实这是你的很多神经还没有醒。

一些在梦中出现过,过了一段很久的时间。仿佛这一幕似曾相识的感觉,总觉得自己哪里见过,但我还是第一次来。很多读者都会经历过。科学的角度来说:这是量子信息的传递,在另一个平行宇宙中,也有跟你一样人,在经历着同样的事情!!

心理学的解释是,梦是睡眠期中,某一阶段的意识状态产生的一种自发性的心理活动。在此心理活动中个体心身变化的过程,称为梦。


遇见你是我一直的风景

可以的,只不过需要训练,而且还需要有充足的闲暇时间。

以前有一段时间没有上学 没有工作,整天无所事事 无聊的很,那时自己就尝试着控梦,开始是睡觉前躺在床上 放松身体 放松心情 然后集中精力 想着你想要梦到的事情,一定要集中精力去想,而且要尝试好多天才能一点点的成功,慢慢的你控制的梦境由开始的模模糊糊 若即若离 变得清晰 真实 起来,开始当你在梦里 知道你是在做梦的时候,一定要放松精神,不要激动,否则一旦心情激动 心跳加快 你就会从梦境里醒了过来。

当这些都练习好了以后,你就可以享受自己制作的这个梦境了,在这个梦境里面你自己就是上帝,你想以什么场景 见到什么人 都可以,可以控制任何人 和事,可以飞天,入地,上山,入海,而且身体会有各种感觉的,还可以继续往下练习 接梦,就是第一天做的梦到第二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可以衔接上接着梦。

不过控梦也是有副作用的,由于睡觉前要集中精力的去想,再加上在控梦的时候大脑不能得到完全的放松,所以会导致第二天醒来后感觉像没睡觉似的,大脑昏昏沉沉的很累。而且还是天天晚上练习控梦,所以白天都是很困,所以还要增加睡眠时间来缓解。

我练习了一段时间后 达到衔接两晚上的梦境后就不玩了,也不知道接着练习后又会达到什么境界。如果有想体验控梦,想在梦里面 为所欲为 的朋友们 可以按照我的控梦经验 试着去练习。


千经万典皆修心

可以。只要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梦,完全控制后了可以了。

顺便说说梦中飞行与自己的修行,仅代表个人观点而已: 1借助手臂飞行的通常是刚刚开始修行的。 2不借手臂飞行的通常是修行有些时间的。 3盘腿飞行的通常是修行十年以上的。 4趴着飞行的通常是有鬼魂共修的。 飞行高度与修行高低通常有以下六个层次: ①离地飞行,跳跃飞行,仅能离地高度飞行; ②离地一米(半人)高度飞行; ③二米(一人)高度飞行; ④三――五米(一房)高度飞行; ⑤五――十米(一树)高度飞行; ⑥十米以上高度飞行。 修行的人常常把梦当成现实(通过梦境体现修行),也常常把现实当成梦境!希望大家好好理解这句话!梦人人都可以做,但是不是梦里什么都能做,知道自己在做梦的能有多少人;能控制自己梦又有多少人;能完全控制自己梦 又有多少人(科学认为梦是一种主体经验,睡眠时身体内外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景象活动:梦不能被自己清醒的觉察,也不能被自己控制。梦是一种不自觉的虚拟意识。是人在睡眠时产生想象的影像、声音、思考或感觉,通常是非自愿的。也有人认为梦属于灵魂医学范畴,是由内外感受的剌激,引起大脑的一小部分神经细胞活动,表现为高层次灵魂的最低水平的意识状态。 梦产生的原因:物理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即睡眠时身体,精神的感受用梦体现。预测梦是个特例)?


修行之源

可以的,有种技能叫清明梦,通过练习人是可以并控制梦境的!梦中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练习到一定程度可以达到现实的五感,在梦中想象力足够的话可以使用各种神通,飞行是最简单的,其它的要自己探索了!


圈圈圆圆88899238

如果是构建的话,我觉得得有很强大的意志力,精神力吧,最近几次我都在…嗯…梦中吧,看不见任何东西,那算是没有放松入睡的吧,一片漆黑,无奈,只好什么也不想,就睡了,醒来时倒是有点画面,懒得去,就直接醒了!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在梦里飞天是很爽的,但是有些时候飞太高了,会怕!就算知道是在做梦,还是怕!下意识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