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会让孩子感到自卑吗?

x819969731

民间有个流传了很久的说法是“穷养儿,富养女”,原因就是,给女儿最好的物质教育,她才不会轻易被物质所诱惑。


实际上,从心理学方面来讲,不管男女,都应该在可以达到的条件下,尽可能给孩子最好的,再加以精神上的富养,就算家庭条件较差,也能培养出自信健全的人格。

自卑不是单一因素构成的,家境贫穷只是诱发原因之一。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 人天生有争强好胜、追求优势地位的本能冲动的力量, 因为人一出生起就处于弱小、卑微、和无助的境地, 都体验着自卑, 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

因此,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心理现实。当孩子因为家境贫穷,受到周围人们的轻视和嘲笑,甚至侮辱时, 这种自卑心理就会大大加强,由此上升为自卑情结。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排解,这种由贫穷引起的自卑感,还会以畸形的形式如嫉妒、暴怒等方式表现出来,比如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

不过这只是极少数,大多数青少年都会在成长过程中进行自我调节,再加上家长加以正确引导,就能克服这种消极的情绪。

自卑既能摧毁人, 也能塑造人。 自卑是每个人追求自我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心理反应。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它刺激人的行动力,去改变现状,背负起整个家庭的兴衰。个人处境的改善会让贫穷引发的自卑感的减弱,而优越感即是自卑感的补偿。

阿德勒称这种机制为心理补偿,自卑感越重, 越敏感, 寻求补偿也越迫切, 因此“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寒门易出贵子,那些家境贫寒的孩子,在这种自卑感的驱使下,会比常人更加奋进和努力。

贫穷一定程度上会引发孩子的自卑,但只要家长合理引导和教育,自卑也可以化为向上的动力。


高太爷

小时候,我上有姐姐下有弟弟,家里只有爸爸一个人有工资,才29块,所以我理所当然的穿姐姐剩下的衣服鞋子从我记事起,到上高中,几乎都是穿姐姐的衣服,印象很深刻,从小到大,我妈给我买过两次衣服,一次是同村的我同学和我妈去市场,人家买了两件,结果回来她姑娘只要红色的不要绿色的!我妈就给我买了,还有一次是一个套装的运动衣,那是过年的时候,村里的阿姨一起去买,买三套能便宜,我妈给我买了一套,呵呵!我从来没有怪过我妈,我知道家里条件不好,父亲跟别人父亲不一样,父亲工伤一个胳膊截肢了!我很心疼他!!从小就知道对于我父亲要比别的孩子对他父亲要更感恩,但是要求要最少!我奶奶带大我的,她非常善良,经常给我宽心爸妈的艰难!虽然是这样,可是我骨子里深深地自卑,总是记得小学时候老师找我谈话,全班同学都买校服,我没有!人家大合唱表演节目我就在教室里看着!我穿的棉鞋是我妈妈的皮鞋还有一点点跟,因为下雪不会湿,所以我必须穿!我哭了好多次,有一次让我同学看见了,笑话我了好多天!书包也是5爷爷用补鞋的皮子钉在一起的!同学把我书包翻出来扔在地上!!现在长大了,这些事情都不重要了,不过我觉得我还是不喜欢跟别人接触,特别是有钱的人!😊😊😊也不喜欢人多的地方,觉得很不自在!!现在过得还好,不过有些东西已经在骨子里了!!!


褚雪兰1

曾经遇见一件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一次和朋友去吃火锅,邻座的好像是一大家子,几个大人带着几个孩子,吃着吃着其中一个爸爸开始吼自己的儿子,

"吃火锅这么热,快点脱外套!"

"你不热吗?别人都把外套脱了,你一直穿着干什么!还不赶紧脱了! "

"我说你几遍了,不听是不是,你不脱我帮你脱!

座位上的小男孩涨红了脸,眼圈也红了一大片,好像快哭了一样,在半推半就之下被爸爸公然脱了外套,里面是一件很可爱印着梅花鹿花纹的粉红色毛衣,这时同桌的小女孩冲着妈妈喊:"妈妈,妈妈,弟弟穿的不是我的毛衣吗? "

此时男孩的爸爸一脸无谓的大笑 "一直让他脱衣服他偏不脱,原来里面穿了他姐的毛衣啊,这小子觉得丢人了,不好意思啦,没出息的玩意儿,见不得人!"

桌子上的亲戚也在随声附和着,"不就穿了你姐的毛衣了吗?有什么啊,你从小到大,哪件衣服不是接你姐穿剩下的,这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么虚荣啊 "

"好了好了,别说了,孩子还小,赶紧吃饭吧,菜都凉了。"

没一会,大家好像忘了这事似的,依旧有说有笑吃着火锅, 再看眼那桌家庭,从着装到饭桌上的交谈,男孩一家经济条件明显不如其他几个亲戚,吃完饭,打包后的食物也是都给了男孩一家。

再看一眼那男孩,俨然不再像刚才那副跟爸爸奋争的模样,耷拉着脑袋,一言不发帮妈妈打包着食物。

大人似乎忘记了刚才的小插曲,可我能够想象到孩子的心里已经受到了巨大伤害,那份脆弱的自尊心被父亲践踏的支离破碎 。

作为一个旁观者都能感受到孩子对待贫穷的那份自卑感,平时父亲在家对孩子贫富方面的教育可想而知,孩子就是意识到了自己家庭和别人家庭产生物质上的差距,所以才会自卑,那么孩子怎么意识到了? 答案在你身上。

孩子很小的时候是否有问过你

" 为什么咱家房子比别人家小啊?"

" 为什么其他小朋友放学都有车来接,我们家为什么没有车啊?"

"为什么我要玩哥哥姐姐玩过的玩具,穿剩下的衣服啊?"

妈妈我想买这个,为什么不给我买啊?"

你是否都是这样回答的,

"太贵了,咱家条件不好,买不起。"

或者有意无意的在孩子面前哭穷,

"要什么玩具,你知道爸妈赚钱多不容易吗?"

"省吃俭用给你报兴趣班,你还不好好学!"

"家里没钱,以后就靠你了!"

父母也许认为让孩子知道家庭经济情况,可以理解家长赚钱不易,体会父母辛苦,养成勤俭节约好习惯,以后培养个有出息的孩子。

但殊不知这种思想教育,从小就在孩子心里埋下了自卑的种子,让他觉得因为物质上的匮乏低人一等。

我们作为家长,无论生活上有多艰辛,这一切并非孩子造成的,孩子不该背负这个包袱。

前面那个火锅男孩如果父亲平时多加引导,告诉孩子, 我们家的条件虽然跟姐姐家有差距,但是爸爸妈妈对你的爱一点都不会少,姐姐长大了衣服穿不下了扔掉很浪费资源,我们可以继续再利用, 而不是一味的告诉孩子,因为家里穷,你只能接受这些。

要知道父母的爱和回应才是给予孩子自信心的源泉。

我非常喜欢《当幸福来敲门》里的黑人老爸克里斯,

他在自己事业不顺,穷困潦倒之际, 没跟儿子说过一个苦字,而是教育儿子: 不要灰心,要捍卫梦想。

没地方住带儿子在地铁公厕过夜时,告诉儿子这是为了躲避恐龙进了山洞-----



有时候善意的谎言,待孩子真正明白的那刻起,也是他成长的瞬间。


爆炸实验室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首先关心的是,你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

是担心自己能够为孩子提供的资源有限?是孩子一些不自信的表现令你觉得和贫穷的生活环境有关?还是有什么别的原因?

其次,“贫穷”又该如何界定呢?家庭年收入达到多少是富裕,低于多少是贫穷?能为孩子提供怎样的成长环境是富裕,提供不了什么东西是贫穷?

之所以这样问,是想要告诉你,对我们造成影响的,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贫穷”,而是我们对“贫穷”的主观理解和感受。

现在,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问题的第二个关键词上,也就是“自卑”。自卑的产生,是在和别人比较的时候,由于低估自己而产生的情绪体验。那么,为什么会低估自己呢?这就要谈谈孩子成长过程中要发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了,也就是“自我认知”,它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包括外貌、性格、能力、心理以及喜好。

如果一个孩子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特征和能力,对自己有比较准确的判断,TA就更容易在环境中进行有效的选择,而不会被外界的评价击垮。相反,如果TA并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样的、擅长什么,则会过度依赖于外部的评价来评价自己,一旦接收到负面评价,就很有可能低估自己,从而产生自卑。

因此,当孩子有自卑的表现时,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去关注孩子的自我认知——TA是否清晰地知道自己的能力擅长,能不能对自己做准确的判断?

身为父母,也可以在家庭生活中为孩子创造更多进行自我评价的机会,且保证目标的多元化,避免以单一的目标要求孩子,比如学习成绩好就是优秀,成绩不好就是差劲,实际上,孩子主动做家务、爱好广泛、擅于交朋友、对陌生事物充满好奇心等等,也都是TA的闪光点呢。

换个角度来说,因为对比而产生的暂时性的自卑感受,未必全是坏的。正如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说,自卑感是隐藏在所有个人成就后面的主要动力,一个人由于感到自卑,才推动他去完成某些事业。

最后,我想说的是,身为父母,在与其他父母相比较时,或许的确没有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但我相信,你已经尽你所能,做到了最好。物质条件可以衡量,但我们对孩子的成长给予的内心充盈与富足则更加宝贵。


兰海

所谓自卑,是因为觉得自己样样不如人家,父母没别人父母挣得多,父母工作没别人父母工作体面,当同学每天有一百块零花钱的时候,你每天只有十块钱,而这十块钱,已经是你父母能承受的最大极限了。因为这种不对等,觉得自己是被这个世界遗弃的孩子,为什么要投胎在这样贫穷的家庭?为什么他们家里都比我家有钱?当一个孩子往这方面想的时候,自卑的心理就会出现了。

我的家庭条件一般,在我下时候母亲种地,父亲拉的驴车到处拉活,后来去上海打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稳定的薪水,保证一家人的生计,包括我的学业。我从没为学费发愁过,每天有零花钱,父母很节俭,我知道父母的节俭是为了让我可以在学校里稍微体面一点,至少别的孩子能买零食时,我也有能力支付。我不乱花钱,明白这些钱都是父母的血汗钱,从小母亲教育我不用羡慕别人的生活,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不偷不抢,靠自己辛苦劳动所得,哪怕穷,也不会被人说三道四。

所以那时候,我并不因为家里不富裕而自卑,我为父母而自豪,他们竭尽自己所能为这个家付出所有,我有什么资格嫌弃父母挣得不够多?因贫穷而自卑,不就是变相嫌弃父母挣得不多?

但是,人在贫穷时,容易迷失了自我,特别是当自己有了攀比心理,有了虚荣心,会憎恨父母没同学父母有钱,憎恨父母骑自行车来接他放学,而有的同学父母却是开车汽车过来接孩子。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巨大差异的背后,通常有两种人,一种人穷志不穷,将此变身为动力,激励自己努力上进创造美好未来,有一种人人穷志短,整天自卑、怨天尤人,不求上进,最后越来越堕落,陷入迷途,想尽各种不正当的方法获得不该属于自己的财富。

不要害怕贫穷,不要因为父母贫穷而去憎恨父母,不要因为贫穷而自卑,而抬不起头,钱不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一个人首先要有自信,要有高尚的品德、过人的学识、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用微笑面对这个不公平的世界,用双手和智慧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


又见叶飘零的飘零驿站

会。

当我们想做某件事或达成某个愿望,可总是力不从心的时候,我们就容易沮丧,长此以往,就产生自我怀疑和否定,以及,自卑。

活在社会和群体中,人是没办法避免比较和对比的。

从小到大,其实我们都在比较中生活与度过。

  • 小时候,这家孩子有玩具,那家孩子只能玩泥巴;这家孩子有漂亮的新衣服,那家孩子只能淘皱巴巴的旧衣服穿在身上,甚至尺寸大小都不合身;

  • 长大些,这家孩子学习成绩很好,父母老师都夸赞,眼看着是冲重点大学的料,那家孩子学习成绩很差,父母老师都叹息,眼瞅着大学是没指望了;

  • 再到后来,那个同学一个月三五万,那个同学工作多年还是五六七八千。

这些都是没办法完全回避的,你见与不见,它就在那里,无声也无息。

现在的小孩子尤其敏感,社会总体风气又比较浮躁,很小就开始攀比了。

在一个群体当中,小朋友们肯定会经常性地交流与讨论,即便不一定是正式的。

在交流和讨论之中,差距就逐渐得以显现,比较自然就会衍生。

还记得前段时间媒体报道的:“我太优秀了,我爸妈根本配不上自己”吗?

现在的孩子大多很好强,凡事喜欢争个高低胜负,你说孩子心理难道会一点情绪都没有。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我们对孩子要求这要求那,要人家考年级前多少名,那孩子不也可以要求你年薪多少十万百万,或者开个奥迪奔驰之类的。

所以,我觉得,家庭条件固然是一个方面,父母对子女无条件的爱和温情是重要的一个方面。

贫困固然可怕,缺爱尤为恐怖。

很多研究都表面,真正可怕的不是贫困,而是贫困却又没有温情的家庭,这种环境对小孩的影响才是非常恐怖。


冯起升

让孩子自卑的从来不是物质上的贫穷,而是父母思想上的贫瘠。

这是一个19岁女孩的自述:

初三毕业聚会,我妈不让我去,理由是不值得去,这是给老师凑钱。

高三毕业聚会,我妈不让我去,理由是不值得去,五十块钱也吃不到什么。

大一时,有高中同学聚会,我妈说你总是去,多浪费钱,可事实是我没去过一次,她只会记得我去年肯定去了。

大二时,有高中同学聚会,我妈说你们同学乱来,才毕业多久又聚。我只能和我初中高中一直同班的好朋友说,你知道的,我不喜欢那么多人在一起,都不知道说什么,多尴尬……

有同学回来和我说,英语老师问起你,说你怎么不来。我笑笑,已经说不了话了,我想开口了也只能证明我没钱。

有次,邻居家同龄男生找我,他一身整洁美好,我却穿着我爸的拖鞋,自卑的我慌慌张张地进了门。可他一走,我妈就问我为什么紧忙进门,不多说一会,你这样怎么和人家交往?我说该说的都说了。

她不依不饶……

我说我害羞行了吧?

她说,我又不是让你和他谈恋爱,你干嘛那么紧张?

这句话真的激怒我了,我就狠狠地说我的事不用你管,你懂什么!你什么都想管!

后来我爸就开始骂我,你读了几个字你了不起啊!让你读那么多书干嘛……

至于吗?我想哭都哭不出来。

后来,贫穷一直困扰着这个女孩,但是,真正给女孩刻下伤痕的,是父母的批评和不理解,对孩子自尊造成的打压,这在孩子心里远远比贫穷更可怕。

贫穷是弱者的心头刺,是强者的磨刀石。

不要惧怕贫穷,它能让你的孩子更有朝气,更懂奋斗,关键,就在于你如何智慧的引导,同孩子一起解决他的难题,让孩子看见你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样子,面对生活积极乐观的心态,而非斤斤计较省钱的样子。

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被贫穷困住的那颗心。

无论富裕还是贫穷,我们要给孩子一颗豁达开朗的心,这才是我们可以给孩子的最大的财富。


甜甜圈伐木累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老师让交两块钱,忘了是什么费用。回家要钱的时候我爹躺在炕上用脚推了推我妈,让我妈出去借。那个时候我就知道,全世界只有自己能靠的住,爹妈都靠不住】


这是我从知乎上看到的,分享给大家,想说的是,正如大家所看到的,物质的匮乏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的精神世界。因为没钱,上学交点费用自己就会犯愁,因为没钱,所以,觉得“爹妈都靠不住”

不知道这位题主现在如何,只想说,在当时,应该感受不到家庭的爱和温暖,因为没有钱,思想走向偏激。相比日后也会有一定影响。

比如郭敬明,一辈子追求成功与金钱,疯狂的买奢侈品,说他虚荣,不如说小时候太穷,所以,即使成功也会有一定的展现。​


田鼠叨叨叨

被金钱和压弯了腰的人好多,我从小家庭条件就差,三个妹妹一个弟弟,而且家里出过一场噩梦,散尽家财,但从来没有自卑过,从来没有,当别人穿着名牌,吃着好吃的,去ktv,聚会,尽管我什么都没有也没自卑过,反而我很骄傲,从小比同龄的孩子懂事省心,亲戚都会夸我,让同龄的表姨哥跟我学学,成绩永远名列前茅,我永远记得同宿舍一女生说的一句话,她说为什么我看你上课都在玩睡觉成绩还那么好,这就是我骄傲的资本,即便是穷也会出人头地也会光芒四射,穷才会严格要求自己,我一直在要求自己优秀,不管哪方面,不管是上学还是现在身边追求者无数,我变得优秀我身边的人也就优秀了,别人有钱,我有了很多你用钱换不来的东西,为什么要自卑呢,我只看到很多人羡慕我




1314zs小陈

小学三年级抄写作业的时候,同桌小胖子说我抄错了,我一看的确是呀,抄错太多了,橡皮擦掉太费时间了,就整页撕掉了。

同桌说,你们有钱人家就是好哪,撕掉可以重新再买,我只能擦掉重新写。

这是我第一次被人说是有钱人,我没有反驳,也不去想同桌是发自内心这么认为还是反义词。但我当时的心理状态很微妙,竟有点虚荣,有点害怕被揭穿,同时窃喜自己看起来不像穷人孩子。

有很多亲戚在城市生活,他们的女儿年纪都大我一两岁,每年亲戚回来,就会把女儿的旧衣服带给我们家。虽然说是旧衣服,但都很新,款式也很漂亮,所以我一点都不介意是二手衣服,我家压根买不起这样的衣服。每次穿到学校,都会引起周遭女生的羡慕。

冬天上体育课,我外面穿了一件粉色兔毛马甲,毛摸起来超级顺滑舒服,比我家那只蠢猫还好撸,款式也很时髦。于是很自然地就被围观了,好几个女同学摸着兔毛赞叹真好看,请求我脱下来给她们试穿,她们说,你家肯定很有钱。

当地的亲戚也很有钱,只要跟同学说,XX店是我姑妈开的。他们必定会赞叹一片,不过也经常被问买东西是不是不要钱....他们说你亲戚这么有钱,那你家肯定也不差,都是亲戚一定会照顾的。

在小学六年级之前,我是没有什么朋友的。并不是没人愿意跟我交我朋友,相反我成绩不错,长得乖巧,在班级里跟每个人都处得很好。是我不愿意,我不愿意跟同学太过亲密来往。都说小孩子天真善良,不,小孩子才是最势利的,谁给糖就跟谁好。一旦发现你的家庭条件不如他,好一点的是给予同情关爱,坏一点的就是没完没了的欺凌。

我见过两个由收垃圾的奶奶抚养长大的女同学,课间休息,被当着全班的面掐胳膊,吐口水,推搡倒地,除了我站起来阻止,没有一个人帮她们,大家都视若无睹地在遭受欺凌的她们面前走来走去,该干嘛干嘛,仿佛她们两个人是不存在的。

我虚荣的面具是什么时候被揭穿的呢?

是在小学四年级一次作业没交被罚站上,站在讲台上,当着全班同学,被班主任揭穿的。

作业没交的不止我一个,7.8个人吧,每个人上讲台接受班主任的体罚——扇巴掌。体罚完后罚站,班主任痛训我们,让其他同学以此为戒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她话锋一转,把话题引到了我身上。她说:XXX家我认识,生活很困难,2毛钱一本的作业也买不起,有机会上学却还不努力,你要对得起你父母啊!同时希望班里同学们要多多帮助她。”

班主任认识我家人,自然对我家庭情况很清楚,我理解她说这句话是想让我懂得感恩珍惜读书机会。但在当时年幼的我看来,这句话的威力不亚于核武器,如果说在此之前我的自卑是躲在阴影里的,那在此之后,我的自卑是被拉出来放在太阳底下无处可逃。就算我努力放平心态,别人也不一定能接受我。我的泪水很快就溢出眼眶,大家以为我是被班主任感动的,不,我在心里骂娘了。

很搞笑的是,以前夸我穿衣服好看的同学,后面说我人和衣服不搭了。我说想要学画画,长大要报考美术学院,他们说得了吧,你家连吃饱饭都困难了,还想着学啥画画。甚至在我去别人家做客,人家让我多吃饭的理由竟是你家哪里吃得上这么些菜。

贫穷本身不会让孩子自卑,我那时候对贫穷的概念不深,只是觉得家里情况没有其他人那么好。导致自卑的,是周遭人的看法。即别人怎么看我,我就怎么看自己。不管是同情关爱也好,还是欺凌看不起,都传达了你家不如我家的信息。一旦意识到贫穷是什么,贫穷会带来什么,自卑就在孩子心里扎根萌芽。

我深知在贫穷中保持乐观是极其艰难的事,自卑这种东西,不是我乐观就能没有的。但尽量让自己做个有温度的人,尽量让自卑的影响小一点。人生苦短,我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