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北上广深普通员工工资那么高?

喜欢夏天9

我在上海,毕业三年面试了有六七十家了吧。来说说普通人的工资。我的学校是普通二本,外贸专业。所以刚开始都找的是外贸,我英语还可以,沟通表达能力还不错,外贸公司基本都是民营小公司,所以面试都好进,如果不包住的,底薪大概4000,提成1个点左右。包住的,大概3000。那时候半年内跳了五六家,没一家超过三个月,所以没一家买社保(小公司说转正三个月买,我也不太care)。实在受不了小公司作风。于是下定决心去外企,抱着一定要进外企的心,不管什么职位都接受,去了再说。还记得,面试过的有家乐福的merchandising,3800,13薪,联合利华第三方合同貌似三千多,苹果第三方合同的订单管理专员6000到7500,固安捷4000,13薪,还有一些日企大概也是四五千吧。其他记不清了,大概都四五千的样子。

后来我去了一家国际大型美资公司,就是我现在的公司,做了两年多,公司非常正规,制度完善,福利很好,企业文化好,就像个大学,海归很多。工资比较符合市场行情,刚进来5000,十三薪,加一点绩效,加六百多饭补,500购物卡,5000健康基金,教育基金6000看领导批不批。然后我每年加百分之十几的薪资。总之平均下来税前现在每个月相当于九千多吧。其他部门的,我当时签合同的时候偷看到另一个日本刚回来的基本工资是9000。(我的leader已经有十来年工作经验了,以前是做传统还行业marketing的,她在我们公司工资不到20W一点,跳出去在一家合资公司做她的marketing manager二十几万,最近说一家之前面试过的也是500强的美国公司又找她了,可以满足30W加的薪资要求,做digital marketing的,她在考虑中。)

不过工作实在太无聊了,只需要打几个电话,朝九晚六,从来不用加班,吃了饭还可以散个步,睡个午觉,一到下班,leader也说:“下班了,赶紧回去。”年假什么的也多。十分轻松,适合养老。实践太少了,感觉就是公司养了好多闲人。有点斗志的陆陆续续走了。部门从四十个人左右减到现在十来个,leader也走了(不过,我很感谢这个公司,因为平台比较好,吸引了很多优秀的同事,年轻人多,leader也很好,所以至少让我开拓了眼界)。

现在已经辞职,下周last day。奔着自己喜欢的行业~乙方公关。找工作至今快两个月了,深受打击,基本没有一家好一点公司的面试。那么民营的也去看看吧,至今面试了二十来家公司了,失望透顶,一看环境就很磕碜,工资很随意的,但基本都是6000左右,而且还没有福利,还很挑剔,很多都没拿到offer。也有开5000的。最高的开了税后8000,(其实也不正规,三个月才交社保,社保不按照工资交,也不是我想发展的方向。)我也是高估了上海的市场行情。我差点坚持不下去就要回老家了,只不过现在搬去跟以前的同事合租,房租省了很多,那再搏一搏吧。

那么再看看其他人的工资,我现在的室友,也是普通本科。以前做销售,中间也跳了几次,现在做了HR,最近去的那家是7000,加2000绩效,不一定拿的到,天天加班到深夜,这个周末都在加班,压力比销售还大。另外一个房间的小男生,毕业两年,做游戏方面市场运营,工资八千多,也经常加班。

一个部门跳槽出去的,都毕业两三年的,基本年薪在十一二万。当然都不会轻松。

租房子的时候也会问中介,有做的很好的提成当然多,大部分还是不太好,底薪就两千左右。有个朋友在北京做房产中介,最近混不下去回来休息一下。

还有一个以前的同学在深圳,做文案策划,现在大概9000左右吧,民营金融公司,社保按最低买的。她也在跳槽中。去外面面试,看了一些,工资还不如现在的。

当然,一个做HR的朋友说他前同事88年的,后来去了金融公司做销售,年薪百万。(这种羡慕不来)

我室友小姨四十来岁了,以前在上海对外投资还是什么事业单位,十多万工资,现在去了房地产公司做政府公关,年薪百万。不过她不算普通,因为她去法国留过学,会流利的英语和法语,又有政府关系。(知识改变命运)

所以,虽然在一线城市,并不是遍地是黄金,并不是都是高薪,除非是业务能力非常突出,并且选择对了平台混出来了。要么就是名校毕业的高级人才,有技术的,薪资还可以。二八原则吧,百分之八十的人工资并不高,过得并不好。只能说这是一个精英城市,贫富差距很大的城市。

当然,如果方向走对,职业规划好,不断提升自己,积累经验,过几年也还是有可能实现高薪的。所以,现在从头开始,我准备去6000薪资开始,是一家香港公司在上海的分公司,人很少,除了底薪,啥也没有,做一个跳板吧,毕竟赏了一口饭吃,算是我想发展的方向,看能不能一步步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吧。当然我也没有那么多时间耗了,希望能早点学有所成,回老家发展了。

如果可以,我还是会选择外企的,尤其是大型外企,这样能把精力集中在工作上。


一朵小发发

2015年7月毕业,大学四年在学校也兼职了四年,期间最辉煌的时候在大二,跟三个朋友两天赚了21000,从此后觉得自己已经具备了赚钱的能力。那天晚上,一起赚钱的朋友说:“我们现在都这么厉害了,将来出了社会那还了得,几年之内走向人生巅峰应该不是问题。”

校招的时候,别人都拿着简历去排队面试,我却不屑一顾,觉得校招的方式太low了。当数百家企业涌进我们学校招聘的时候,我淡然的每天提着一个水杯到图书馆看书,美其名曰:“赚钱的日子长着,去图书馆的机会却越来越少,一定要抓住青春的尾巴。”

终于在拿到毕业证,离校的一周后,我像是当年读大学一样,告别家里人,唯一不同的是,四年前是北上,四年后南下,去了北上广深最年轻的城市,深圳。

刚到深圳的时候,自己很清楚,我要找的就是一份销售的工作,于是在学长租的房子里疯狂的投简历,一个礼拜竟然收到了5份offer,基本上可以说,我去面试过的工作,全部都通过了。我知道,肯定不是因为我长得帅(因为一米七出头的我体重172斤)。应该是因为我大学时候的销售经历比较丰富,而且我在面试的时候没有一点怯场,好几个给我面试的负责人都跟我说,我看起来不像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小伙子,比较自信,很放得开。

我在几份offer里选了一个做手机连锁的公司,一周后入职,我也在当天请学长大吃一顿,一来为了庆祝自己找到工作,二来为了感谢学长半个月的照顾。所谓的连锁零售做销售,就是在门店里面给客人推销公司的产品,来到门店的第一天,其他同事听说我是本科毕业,都不解的看着我,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份高中生或者初中毕业就能干的工作,难道大学生就业真的难到要和初中生抢饭碗了?

确实有点沮丧,不过也没多想,因为这份工作可以提供住宿,这对于当时只带了2500元来到陌生城市的我,绝对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因素。卖手机工作入门很快,前两个月的进步更是飞快,因为突然接触到很多手机可以很大的满足好奇心;另外,没顾客的时候我就在门店对比和试用各个品牌的手机,虽然不用写测评,但是我心里对手机有了一套自己的测评标准,这套标准随即被我总结成自己的销售话术。第二个月的时候,我已经是门店的销售冠军,第三个月本来还可以蝉联冠军,结果被调到了总部,市场策划部做策划专员。

而这个结果是因为自己在门店的时候喜欢琢磨顾客的习性:什么时间顾客比较多,什么类型的顾客比较容易成交,什么样的时间容易催单,什么样的功能是他们关注的……我把自己的总结写成一份稿子,投给了总部的企业文化部。没想到,当月的企业杂志就刊登了我的这篇文章,而当时的策划总监恰好看到了这篇文章,他们部门刚好缺一位文案策划。策划总监觉得我的写作能力还不错,又在门店待过,学历刚好满足策划部门的要求,在没有面试的情况下,我就调到了公司的策划部。

到深圳三个月,从一线销售调到了幕后策划,基础工资从2030直接变成4500,可以说是翻倍,不过没有了提成。而在我从事了策划这个职业才知道,策划才是真正的营销,不止是卖产品,更是卖品牌,卖思维和理念。第一份工作,往往是最锻炼人的,我开始学习PPT,为了做好一个P,我甚至花了一个小时去调整配图和调色;我从对文案的一无所知,开始去了解用户痛点,去优化表述;开始去接触新媒体平台,从选题到排版,从标题到内容去逐一学习;那段时间,我觉得时间太不够用了,周六周日想着去公司加加班;那段时间我每天下班都感觉比早上出门的时候懂了更多东西,那种感觉给我希望和力量……

本来想做销售的自己,不小心接触到媒介策划,从市场中跳出为市场服务,虽然不是前线销售,但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当年鲁迅弃医从文来解救民众般豁然开朗,2017年3月,公司给我调薪,毕业不到两年的时间,工资涨到7500,或许这在深圳一点都不算高,但是让我看到了一种上升的希望和力量;此时写文章的我,上个月又在朋友的推荐下换到了一家国内比较知名的500强公司,工作很辛苦,但是也算实现了两年前来深圳觉得遥不可及的月薪“万元户”的梦想。

我举自己的例子只是想说明,一线城市对于年轻敢拼的人来说,存在更多的可能性,越努力越幸运在这样的城市也更多能够得到诠释,但是工资水平也没有外面穿的那么高,动不动两三万月收入也不是简单事情。

所以在深圳这个城市,平均工资虽然高,但是也有在底层挣扎的群体,尤其是代表高收入的房产和销售,更多是在收入线一百八十米之下苦苦求生。一个金字塔顶尖的精英,可能会把十几个徘徊在温饱线的员工拉倒富裕是水平,所以“被富裕”也是所有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痛病。

北上广深之所以工资比一般城市高,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些城市的物价水平高。小城市可能50万就能买一套房子,但是在一线城市,50万还不够房子首付。动不动几百万的房价,就算是一个月入3万的员工都望而却步。所以,一线城市员工的收入不是绝对高,只是相对高而已,在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和物价水平都最大化的地方生存,如果工作收入不如其他城市,那么真的活得不如一条狗了。


搞机特工

个人切身体会说说吧,广州某民营企业管理层,底薪15K,绩效10K,扣完五险一金,每月实际到手18-20K左右,房租2.6K,交通0.5K,吃喝2K,个人家庭生活开支5K,房贷3K,每月实际剩不了几个钱。大城市看起来薪资高一些,实际生活质量比普通城市拿4K,5K的好不到那去,每天上下班的苦逼普通城市人很难理解。


秦淮夜59553637

北上广深企业工资待遇普遍比二三线乃至小城镇工资高,原因主要在以下几点:

1、生活成本高,收入要与之匹配才有竞争力:

整体上说来,一线城市里的职场人士会比二三线城市的收入要高一些,但从生活成本上说来,一线城市职场人士需要耗费的交通成本、吃饭成本乃至住房成本亦比二三线城市要高出不少,甚至占据了总体工资收入的1/2乃至2/3。如果企业不提升待遇,就失去了竞争力,无法招聘到满意的人才。

2、加班严重的行业,高待遇是保持人员稳定性的必要条件

生活在二三线城市的职场人士,虽然整体收入不高,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来,无论是工作压力、工作节奏以及能力要求都远远低于一线城市的要求,因此过得很舒心。但在一线城市里,虽然企业选择多,但是职场竞争激烈,加班情况严重,尤其是广告、会展公关、电商等类型企业,晚上八九点下班、周六日加班也是家常便饭。因此,公司亦会付出更高的报酬来保持人员的稳定性,但按实际工作时长来折算,工资也不算太高。

3、职场竞争力决定收入,你是金字塔尖上的人才么

虽然从平均工资上看来,一线城市普遍要高,但城市还是有很多生活在基层的员工,他们每个月的待遇也只有2000多,远远不如在二三线城市某些效益好的企业。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们从事的工作并没有太多的技能要求以及竞争力。只有少数具备较强工作技能、甚至是某些行业稀缺人才的职场人士,才会获得与之匹配的高收入,薪资高达几十甚至上百万的收入,成为金字塔尖上的人才。

因此,无论生活在哪个城市,都会有能高待遇高福利的企业。作为职场人士,我们最重要的还是能清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不断提升个人的工作技能,同时能把握住各种机会与机遇,我们就能获得较高的收入,成为人人羡慕的高收入人士。


无忧精英网

我生活在一个5线城市,我和老公的工资一个月加起来就7000多,有房有车,还有一个小孩,日子过得挺好的,想出去旅游就出去旅游,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每个月只上半个月的班,工作很清闲,每个月自己有门面出租,有固定的额外收入,不觉得北上广好,生活压力大,工作压力大,人一辈子就短短的几十年,不好好享受生活,何必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现在意外很多,享受当下的生活,挺好的,不喜欢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可能你们觉得我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我保留意见,我觉得我快乐就好!


86770211

地方普遍工资高那说明消费水平也高,在上海我是深有体会。

我高中毕业后一个人带了两三千块钱跑到了上海,举目无亲,开始还住了两晚宾馆,感觉太贵不敢住了,之后白天拉着箱子到处找工作,晚上睡网吧,在网上投简历,曾夜晚站在黄浦江畔看着东方明珠暗暗发誓,要在大上海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现在想来真可笑。之后和大部分小白一样,我选择了销售行业,公司是搞股票的,无责底薪3.6k,带薪培训7天,一起面试的有二十多人,通过十多人,然后是一个星期的培训。我在公司不远处找到了80一天的小旅社,是那种要拆迁的老房子,坐床上能摸到门。因为快没钱了,一天吃两顿,顿顿馒头咸菜,白天听课,晚上背话术,上网查资料,做笔记,每天早上对着镜子中的自己说:坚持,你可以的。培训完又有笔试,笔试合格者经理再面试,最后加上我就三个人通过,当天晚上我激动的睡不着,第二天早早起来看看话术,时间差不多了就去上班,并对镜子中的自己说:小伙子可以啊,你成功的踏出了第一步。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公司说好的包住原来是七八个人住三室二厅一卫的房子,每个月还要交五百,天天要挤快一个小时的地铁和步行半个小时,工作就是打电话,电话,话……每天最低标准是二百个电话,遇到有素质的还好,遇到没素质的挨骂了还要说“对不起,打扰了”。因为对股票有点兴趣才选这个公司的,可我入职半个月后公司就规定‘员工之间禁止谈论股票,和顾客交流也尽量避免谈论,主要谈论产品’,然后经理助理就找我和另外几个喜欢股票的员工谈话,月底我们就主动辞职了,现在想来只能说自己是无知者无畏。

所以,大城市发展机会多,但你要有吃苦的准备,虽然工资高,但到月底能拿到手的才是属于你的。

最后说明一下,我是一个很内向的人,为了生活我戴上了面具,变成了曾经自己厌恶的人,就像《盗墓笔记》中吴邪戴三叔面具久了一样,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了。所以,想去大城市发展,你就问一问自己,你做好了改变自己并戴上面具的准备了吗?




看落叶1笑人生

我从上海刚到北京,现住朋友租的一个隔板的次卧,房租900.上个月我我税后收入11万,昨天又到账2.5万,来了两天因为工作需要买了台mac,由于系统用不惯,又买了台联系台式机,住的地方鸟不拉屎,各种不方便,实在苦逼


知行合一165776339

高吗?没觉得,12,13年深圳我待过两年月工资平均3000,上海10年那会我女朋友在哪里上班月工资差不多两千多,我那会在部队,有次偷偷去看他,一个小房子,一张床,煤气灶距离床只有不到50cm,锅里除了馒头就是馒头,14年到现在在北京,还是一个月3000。高吗,


往事150349655

本人没有在北上广深工作与长期生活的经历,不过也可以说说我对这个问题的个人看法。

我17年大学本科毕业,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家里附近就业,试用期三个月后,工资扣除保险到手3700元,本人一个月给家里2000元作为家用,一般周末出去玩,算上乱七八糟的花费,大概1000元,所以一个月下来能省700元左右。

作为对比,我说一下我大学舍友的情况,他毕业后选择到广州闯一闯,过了试用期后,扣除五险一金到手5000左右,房租1000左右,他运气比较好,房子环境不错,离工作地方也不太远,交通花费不大,但是因为是一个人住的,所以很少下厨,一般都是到外面吃,所以吃跟行大概花费2500元,算上乱七八糟的花费,一个月能省下1000左右。

单从工资跟省下来的钱对比一下,在北上广深工作真的比较吸引人。虽然工资高出不少,但是省下来的钱却差不多

但是从比较深层次来看,我的舍友经常抱怨工作压力大,经常需要加班,而我自认为工作较为轻松,不需要经常加班。而且大量的人涌入北上广深,人才竞争大,导致从业人员压力更加大。

所以可以分几点来回来这个问题:

1.生活成本高,导致工资也对应的高,不然人都活不下去了

2.工作压力相对也大,收获要跟付出成对比啊,不然谁还会去


蓝色的篮球

说说本人吧,15年硕士毕业后找了份北京工作,刚开始嘛,工资6100,算是一般。工作内容是搞研发,每天工作八小时,打卡,请假、迟到都扣工资,加班一小时以上才会有加班费,每天在小组长的指导下做实验,基本没有空闲时候,中午吃饭时间都要计算着试验时间。比我进公司早两三年的同事们,工资近万元,公司每年加薪还是挺多的,还有季度奖金,餐补,待遇算是不错,就是工作比较辛苦。小组长是博士毕业,刚刚工作时候工资就是13K,工作两年之后直接到了20k。所以北京是个人才济济的城市,只有自己有一技之长,才会有升职加薪的机会,人才不会被埋没。北上广适合有理想、有才能的人,但是生活压力也比较大,住房等问题也是层出不穷,所以在去北上广工作之前,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