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中國很少看到有人用北斗導航?

中聯網訊

北斗系統還未大規模民用,其原因既包括技術問題,也包括商業化問題。北斗系統在衛星覆蓋、原子鐘及定位精度、定位方式與資源消耗上與GPS系統還有一定差異。



首先,在衛星覆蓋方面,GPS系統由於建立時間早,已經形成了規模優勢,GPS在全球覆蓋率高達98%,涵蓋軍民兩用市場,因此已經成為大多數設備的通用導航方式。而北斗系統當前只覆蓋了我國及周邊地區,且北斗一代只是驗證技術是否可行,並沒有商業化的考慮,而到了第二代才開始考慮民用市場,目前仍處於佈局和發展階段。



其次,在原子鐘及定位精度上,北斗系統與GPS曾經有較大差距,原子鐘是衛星定位準確與否的核心,對精度要求極高,只要偏差超過1納秒,地面距離的測定就會偏移0.3米,在精度控制上,北斗一代由於無法達到GPS的精度級別,不得不額外增加算法來提高準確性,不過,這一問題在北斗二代已經有了大幅改善,北斗二代的定位精度與GPS差距已縮小到10米以內。



第三,北斗系統採用的定位方式與GPS不同,GPS採用的是無源定位,而北斗一代採用的是有源定位,兩者差別是無源定位把信息處理留給了用戶,以此保證自己的系統流暢;而有源定位是把信息同時交給用戶和自己進行處理,因此只能間歇性使用(如北斗一代手持機只能每60秒定位一次),否則會引發系統信息過載。當然,這一困境只出現在北斗一代中,當前的北斗二代已經採用和GPS一致的無源定位。

北斗系統的民用化趨勢是必然會到來的,以手機芯片為例,當前已經有華為、小米、一加等手機廠商支持使用北斗定位,而北斗通過三步走戰略,也將從當前的覆蓋我國和周邊地區,發展到覆蓋一帶一路地區,最終在2020年左右實現全球覆蓋。北斗系統對商業領域的大規模應用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藤壺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繼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之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



該系統已成功應用於測繪、電信、水利、漁業、交通運輸、森林防火、減災救災和公共安全等諸多領域,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特別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汶川抗震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了更好地服務於國家建設與發展,滿足全球應用需求,我國啟動實施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



正因為北斗導航系統比GPS導航系統發展成熟更後,個人使用導航主要在汽車和手機應用上,人們有一種使用習慣,況且現在還有好些果粉一直使用蘋果手機。

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技術越來越精密,手機佔據世界市場的份額越來越高,北斗導航運用的空間一定會越來越大,使用北斗導航的人也會越來越多,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南山小猩




娛樂的煩惱


West--Moon

歸根結底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尚未正式啟用。BDS全球項目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到2014年我國勉強實現亞太全覆蓋,官方預計到2020年將實現全球覆蓋。

在這個過程中主要遇到的難題有這麼幾個:

一、信號質量問題。

武漢大學測繪中心曾在2011年左右前往南極科考過程中使用數據模擬和相關分析研究了自北緯三十度左右開始以南地區中北斗衛星信號的頻率和強度,最後發現在某些緯度區域內BDS系統相對於傳統美國GPS來說勉強打個平手。

二、精度問題。

在這裡咱們就不討論軍用頻段的問題了,畢竟咱們也不知道。在商業活動中,定位精度:水平精度100米(1σ),設立標校站之後為20米(類似差分狀態)。工作頻率:2491.75MHz。說句實話和美國GPS系統相比還是略遜一籌。

三、配套硬件問題。

因為美國GPS系統已經運行多年,所以目前市面上問世的手機及其他智能移動終端都採用支持GPS的內置芯片,相信在BDS正式商用之前,如何大批量高效率的解決硬件配套、系統維護、系統安全的問題是所有科研人員的必經之路。


丁海娃

好多時候,我們自己都在用,支持北斗!只不過自己不知道,大部分手機已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