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法榨油不只是《舌尖上的中国》里有,太行山上古村里一样有

前一阵子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中,有土法榨油的情景展示。

其实,我国的榨油历史很悠久。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方法榨油,而且所榨油料也不同。

过去南方常见的土法榨油主要是菜籽油、茶树籽油等,而在北方的太行山腹地平顺县,却是以榨花椒籽油为主。

胡哥访古村时,就在几个古村中见到了几近失传的土法榨油工具。

2017年秋季,胡哥一行走访了平顺县石城镇黄花村。

土法榨油不只是《舌尖上的中国》里有,太行山上古村里一样有

美丽的黄花村。摄于长治市平顺县石城镇。

这是一个藏在大山里的小山村,名气就具有春天的气息。

看到这样的美好名字,是不是会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乡村生活——“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而这正是黄花村里的寻常场景。

黄花村是一个明代形成的山村,藏在浊漳河北岸的高山峻岭之间,依山傍水,顺山坡错落而建,房屋古朴宁静,街巷曲折纵横。

村子四周山峰环绕,奇峰竞秀,风水、风光绝佳,这里保存了成片的古建筑群、延续至今的农耕生活场景、鲜活的民风民俗。

而土法榨油的器具,就保存在山神庙附近。

土法榨油不只是《舌尖上的中国》里有,太行山上古村里一样有

保存下来土法榨油设备。

胡哥一行顺着小巷绕到了北山坡上的山神庙。在东边看到了一个原始的榨油坊,一根横杆一头插入崖壁,一头套入一根粗竖杆。

竖杆立插在方石基上,杆身上开了好多圆孔,旁边还有一盘石磨。这种杠杆式榨油设备是用于压榨花椒油的。

土法榨油不只是《舌尖上的中国》里有,太行山上古村里一样有

深入到石壁上的一头。

当地盛产花椒,花椒可以卖钱,剥出的花椒籽是榨油的好原料。据陪我们走访的村干部讲述,过去村里人吃的食用油全是花椒油,全靠手工榨出来的油,味道非常香,而且存放几年都不坏。

这种榨油设备,1949年以后还在使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土法榨油不只是《舌尖上的中国》里有,太行山上古村里一样有

村干部在描述榨油的程序。

花椒籽榨油是一项繁重的体力劳动,需要先将花椒籽洗净晒干,炒制、晾晒,再碾碎、装包,放入榨槽,利用重力挤压出油。

杠杆式榨油法北方过去常见,而南方地区则常见卧式楔子榨油法(《天工开物》上有详细介绍)。

现在这种土法传统榨油设备,已非常罕见了。在同是石城镇辖村的蟒岩村,同样也有类似的榨油设备。

土法榨油不只是《舌尖上的中国》里有,太行山上古村里一样有

同样风景秀丽的石城镇蟒岩村。

作为难得的农耕社会生产实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若能将之复原如初,不失为一个很好的乡村体验参观项目,可以让现代人们了解古代人们榨油的方法、感受艰辛的榨油场面、追溯古老的榨油历史、嗅到传统工艺特有的芳香。

土法榨油不只是《舌尖上的中国》里有,太行山上古村里一样有

蟒岩村已废弃不用的土法榨油设备。

也许随着道路的拓宽,交通越来越发达,类似传统手工油坊这类的农耕生活场景会越来越淡出人们的视野,就如眼前这油坊一样,几乎被荒草埋没。

时代在向前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解放,如何保护这些饱含着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农耕文明实物,是乡村治理与发展中的一道考题,我们期望能得到最佳的答案。


喜欢胡哥文章的请加关注,看更多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