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云一时的南斯拉夫,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云石君

这个问题好!石头君又可以给大家讲一个精彩的历史故事了。历史上南斯拉夫这个国家曾经在欧洲留下了很深的印记,建立在一战火药桶的废墟之上,却在二战中越打越强,在冷战中左右逢源,最后又在冷战后迅速崩溃,成为整个欧洲最后的血腥战场,那么南斯拉夫究竟是个怎样的国家呢?

南斯拉夫人的起源

南斯拉夫,顾名思义就是南方的斯拉夫人。斯拉夫和日耳曼以及拉丁并列为欧洲三大族系,也是欧洲历史的塑造者之一。但在斯拉夫民族内部,则又可以概略地分成三个族系,即以俄白乌为代表的东斯拉夫人,以波捷斯为代表的西斯拉夫人,以及由巴尔干各斯拉夫民族所构成的南斯拉夫人。

历史上的南斯拉夫人分布区域(绿色),图中灰色区域为其它斯拉夫民族分布区

南斯拉夫人早期也生活在斯拉夫民族的发源地南俄草原。在公元六世纪,原来生活在中国北方的柔然人在北魏和突厥的两面夹击下,国家灭亡。柔然人中的一部西迁欧洲,被称为阿瓦尔人。而在西迁过程中,他们在南俄草原将一部分斯拉夫人作为奴隶带到了巴尔干半岛地区。再后来这些斯拉夫人联合东罗马帝国推翻了阿瓦尔人的统治,自己成为了巴尔干地区的主人,他们最终发展成了南斯拉夫诸民族

各民族的形成

赶走阿瓦尔人之后,在巴尔干的南斯拉夫各部落有的曾短暂建立自己的王国,有的和从中亚迁居至此的保加尔人结盟,成为保加利亚第一帝国的一部分。后来又先后分别曾被匈牙利、奥地利和奥斯曼统治,最终因为各自不同的历史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在此期间,各个南斯拉夫民族虽然都先后接受了基督教,

但因为地理位置的区别,他们所接受的基督教教派却各不相同:曾被匈牙利和奥地利所统治的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接受的是天主教,而曾被保加利亚和奥斯曼所统治的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则接受了东正教。

17世纪的欧洲,当时的巴尔干地区分属奥地利和奥斯曼,这也促成了不同南斯拉夫民族的形成

南斯拉夫国家的建立与灭亡

公元1878年,原本处于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的塞尔维亚人在沙俄的帮助下获得独立。而在二战之后,原来占据了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奥匈帝国战败崩溃,克斯两族也获得独立。1918年,这三个民族和之前较早就获得了独立地位但却比较小的黑山,以及其它原来被奥匈帝国占领的南斯拉夫民族一起,组成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王国更名为南斯拉夫王国。1941年,纳粹入侵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王国灭亡。后来克罗地亚人铁托领导南斯拉夫共产党在南斯拉夫各地开展反德游击战,最终在1945年迫使德国撤出,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建立。1963年,南斯拉夫国名又改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在冷战期间,南斯拉夫虽然身为社会主义国家,但因为并非借助苏联的力量建立,所以政治上没有受到苏联控制,而是始终保持了自主,而且还成为世界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在整个冷战期间,南斯拉夫和西方的关系要明显好于苏东集团,西方的文学电影都可自由进入南斯拉夫,每年还有超过600万西方人去南斯拉夫度假。

可以说南斯拉夫是唯一一个经济上始终依赖于西方阵营,政治上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西方所接纳了的社会主义国家。1984年,南斯拉夫萨拉热窝还举办了冬季奥运会,成为第一个举行冬奥会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且没有受到西方的抵制。

1991年分裂之前的南斯拉夫

但20世纪80年代初,铁托去世之后,南斯拉夫国内因为不同历史导致的民族分歧浮上水面,民族矛盾逐渐加深。苏东剧变之后,南斯拉夫民族矛盾公开化。1991年,斯洛文尼亚率先宣布独立,克罗地亚、马其顿和波黑随后跟进,南斯拉夫内战爆发。在此期间,没有宣布独立的塞尔维亚和黑山在1992年将南斯拉夫国名更改为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而在各个战场,南斯拉夫内战断断续续持续了四年,其中在后期的波黑战争伤亡最为惨重,共有接近30万人死亡。而发生在这期间的萨拉热窝围困事件据估计共造成1万余名萨拉热窝市民死亡,震动欧洲。在欧盟和北约的干涉下,

最终南斯拉夫被迫同意斯克马波四国独立。

南斯拉夫分裂过程

后来1999年,北约又借口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受到种族清洗,对南斯拉夫发动军事打击,最终迫使南斯拉夫给予科索沃自治。2003年,南斯拉夫议会通过决议,将国名改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存在了85年的南斯拉夫不复存在。

2006年,黑山独立,南斯拉夫的最后遗产消亡。


桃花石杂谈

在历史长河中,曾有一些国家如同繁星,在某段时间格外璀璨,不过,最终却走向了陨落的深渊。南斯拉夫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从其前身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的建立,到南联盟最后只剩塞尔维亚和黑山,其历史加起来还不到一百年。对于中国人来说,印象最深非在科索沃战争中,中国驻南大使馆被美国轰炸最让人熟悉不过。

有着“欧洲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长期都是欧洲、俄罗斯、伊斯兰三方势力争夺的地方,是各大势力的逐鹿场,一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便是发生在这里。而在三大势力并没有哪一方有绝对压倒其它两方势力时,巴尔干半岛的命运便会是长期处于动荡中。再加上,这里是三方势力的边缘地带,受到这三方文明的辐射力度很悠闲。

从巴尔干半岛的内部地缘结构上来看,全境多山,地缘实力不佳,再加上这里支离破碎的地缘结构,很难形成强势的地缘核心区,最终致使内部分裂,多民族,多文化,及复杂的人文结构。

正常来讲,在外部有多方夹击包围,内部又是四分五裂的格局下,巴尔干半岛很难形成强势的本土势力。可是,南斯拉夫却打破了这种惯性,在一段时间里成为了巴尔干半岛上的区域性大国。

那么,为什么南斯拉夫能冲出重围,实现崛起呢?云石君将从以下几方面就行分析。

19世纪,巴尔干半岛受奥斯曼帝国控制。当时, 威震近东的奥斯曼帝国,被欧洲基督教势力赶超,已走向衰落,除了伊斯坦布尔一隅外,无力继续维持巴尔干半岛其他部分的统治。

在这样有利的大环境下,在巴尔干半岛中部占相对优势的塞尔维亚民族趁势而起,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在贝尔格莱德一带,建立了塞尔维亚国。

这里就有个问题,惦记巴尔干半岛的又不是只有奥斯曼帝国一家,还有西方势力和俄罗斯,他们就会眼睁睁的看着塞尔维亚国独立?

这个阶段的的奥匈帝国,内部有尖锐的民族矛盾,外部有崛起的普鲁士的虎视眈眈,内外交困之下,对巴尔干半岛的干涉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而俄罗斯受自身地缘环境的限制,早已赶不上在工业革命及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取得飞跃发展的西方势力。1853年,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严重阻碍了其在欧洲扩张的进程。

这三大地缘势力,是有能力直接统驭巴尔干,而他们都身陷危机,为塞尔维亚发展壮大提供了良机。

而英法两国,为了维持近东的均势制衡,同时遏制奥匈、奥斯曼、俄罗斯三大帝国而且,选择了支持塞尔维亚,有意维持巴尔干半岛的政治独立性。

那么,英法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虽然,巴尔干半岛与英法同属于欧洲,但,英法在地缘关系上,远没有其他三大帝国的优势,使得他们不能直接占领巴尔干半岛。虽不能直接占领,但英法完全可以凭借全球最强的实力,通过地中海战略通道,来施加对巴尔干半岛的影响力。

在英法的强力支持下,塞尔维亚国家独立得到有利支撑,而且还有余力对付奥斯曼帝国相对弱小的区域。

一战中,塞尔维亚加入协约国作战,一战后,塞尔维亚从战争中获得巨大红利,决定了国家的历史性发展。

一战后,奥匈帝国四分五裂,奥斯曼帝国也失去了所有边缘板块,沦为二流国家,对巴尔干半岛基本构不成强烈威胁。而协约国成员俄罗斯,内部矛盾突出,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俄,一方面还未从战争中恢复元气,另一方面,因意识形态的关系,遭到了西方列强的一致围堵,也无力干涉班尔干半岛。

在这样有利的局势下,充分保障了塞尔维亚的国家主权,还将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以及其他几个地区,原属于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领土收入囊中。一夜间,塞尔维亚像泡了水之后的胖大海,不再干瘪,在这样的利好之下,南斯拉夫王国,初具区域性大国的样子。

虽然新成立的南斯拉夫王国看似强大了,不过,却存在了许多危机。

巴尔干半岛地缘结构四分五裂,地缘实力也不足,同时受到伊斯兰、东正教、天主教三大主流文明的影响,最终导致了巴尔干半岛错综复杂的人文结构。

南斯拉夫王国由塞尔维亚、黑山、波黑、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马其顿等不同的次级地缘板块,每个板块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主体民族,又有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诺文尼亚语、黑山语三种语言,还有天主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的深度影响。最糟糕的是,无论是地缘板块、民族还是宗教,这些不同的政治和人文组织,没有一个拥有足以压制其他势力的绝对优势。整合后的南斯拉夫王国无异于是个大杂烩,一个乱字了得。这样高度撕裂的国家地缘和人文结构,决定了南斯拉夫潜在的深度的分裂风险。

那么,怎样才能将一盘散沙装的南斯拉夫聚合到一起呢?

上策是用主体民族的政治和文明体系优势,来融合、同化边缘民族。

但所谓的南斯拉夫的主体族群——东正教系的塞尔维亚,无论是文明规模,还是发展水平的优势非常有限,在四分五裂的地缘格局之下,塞尔维亚根本没有融合、同化其他民族的能力。而巴尔干半岛地处三大文明交汇的特质也决定了,每一个族群,都能从地缘、宗教等层面,寻求到强势的外部支撑。如果强行搞族群同化,内乱也会一触即发,国家也将马上面临崩溃和解体,甚至被打回到成为其他势力逐鹿场的原状。

于是,只能大力鼓吹“南斯拉夫”族系认同。

虽然,巴尔干半岛上的族群关系错综复杂,但是他们的族群起源都可以追溯到南部斯拉夫人族系上,通过此来打造出一条获得普遍认同的纽带。再大肆宣传此纽带,来拉拢国民对斯拉夫人的认同之情,突破民族、宗教、语言、地缘的限制,最终将人心凝聚,达到增强国家认同感的目的 。

这才有一战后,领土扩张后的塞尔维亚王国,迅速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

不过,南斯拉夫族系并没能成为一条成功的纽带。虽然,设想很美,但是,现实毕竟是残缺的。在经历长达几千年的历史后,南斯拉夫族系认同,实在是件易碎品。在现实的民族、宗教、语言、地缘隔阂面前,南斯拉夫族系认同如同浮云。

也就是说,南斯拉夫严重的分裂隐患依旧。

二战爆发后,南斯拉夫在内忧外患之下,于1941年被德国纳粹拆解,匈牙利与保加利亚占领部分边陲地区,克罗地亚独立国成立,而米兰·内迪奇将军成立了“救国政府”,统治塞尔维亚余下的领土,并承认彼得二世为国王。抵抗组织在南斯拉夫共产党及其领袖铁托的领导下,利用巴尔干半岛多山的地貌,跟德军及伪政府大打游击战,并在此过程中发展壮大。

二战末,随着纳粹德国的土崩瓦解,南斯拉夫王国得以重建。没多久,被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南共武装改为“南斯拉夫民主联邦”,即后来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新的南斯拉夫联邦,与之前的南斯拉夫王国版图相同,也面临着内部地缘四分五裂、人文结构十分复杂的困境。

而当时的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以前的欧洲列强内战,转变为美苏两强对立,进入了冷战模式。

这种格局对南斯拉夫形成了巨大威胁。一战后,随着巴尔干半岛周边三大地缘势力的衰落,使得南斯拉夫拥有了相对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二战后,随着大美苏的崛起,巴尔干半岛又再次陷入到二霸争夺的焦点区。

内忧外患之下,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要如何应对才能摆脱困境?南斯拉夫如何才能再度崛起?


云石君

《南斯拉夫序曲,荣耀之国》

游击队的战歌,还在巴尔干半岛回荡。

进行曲的鼓点,还在贝尔格莱德上空环绕。

雄浑的声音响起,起来我的人们,南斯拉夫需要你们所有人。


于是伟大的国家建立啦,南斯拉夫独立。在一个国家里面,他们在一起。

这里有一个领导引领一个祖国

这里有二种文字记录一段历史

这里有三种语言述说现在和过往。

这里有四种宗教融合信仰。

这里有五个民族团结一心。

这里有六个共和国参与其中。

这里有七个邻国环绕左右。

独立的它,敢于对世界说不。

苏联说你要听我的,南斯拉夫说,我们要自由。

美国说你要听我的,南斯拉夫说,我们要自由。

印度说,要不我们一起吧,于是南斯拉夫成啦运动的领袖。

苏联冷眼旁观

东欧一众华小弟将其视作另类

美国冷眼旁观

西欧一众北小弟也将其视作另类。

铁托说,谁也不能决定我们的方向。

于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为主流,南斯拉夫引领一股清风。

在北华夹缝中,繁衍,生存,发展,壮大。

当我们说居者有其屋时,铁托说,我们已经做到啦。

当我们说老有所养时,铁托说,我们已经做到啦。

当我们说每家都有车时,铁托说,我们已经做到啦。

这股清流引流一个时代,它如旋风般环绕整个世界。

所有人都知道,在美丽的巴尔干

有一个男人和他的国家,如寒梅傲雪,挺立如松。

轰隆隆,时间来到80年代,美丽的国家依然美丽,依然富足

赋予他生命的人却在老去,当他最后一次看到自己创立的国家后。

慢慢哀伤的闭上双眼。

一个时代结束啦,亦或是新的时代开启啦

当时的人们谁也不知道,如山的背影离开

留下一个如铁板一块,却暗藏隐患的国家。

有一天,隔壁传来声响,当年的老大哥,突然说。

对不起哥们,对不起全世界,我要和你们说再见啦。

长久压力下,美丽的国家突然松啦一口气

可惜他们不会明白,这口气不是提气,而是泄气。

魔咒开始到来,思维开始传播,民众心中泛起段段波纹!

曾经当有人问,你是那人时,所有的回答都是,我是南斯拉夫人。

现在,当波纹产生后,你在问!

他们会说,我是塞尔维亚人,我是马其顿人,我是克罗地亚人。

这是什么,永别了,曾经的南斯拉夫

鸡汤的关怀从里到外,人性的光辉从明到暗。

当一个团队说,我比你优秀,你不如我,就是团队解散的时刻。

我们因为一个人而成为一家人

又因为一个人而成为一个强大国家。

可是那个人已经不在啦。

鸡汤开始在所有人心中发芽。

隔阂的产生,往往意味着悲剧的序曲

回荡在巴尔干半岛上空的战歌,挽救不了伟大的国家

环绕在贝尔格莱德上空的鼓点挽救不了,伟大的国家。

战火,斗争,一切的一切如约而至,一个又一个协议被签订,一个又一个国家出现。

别拉,我的国,你曾在我心中!

南斯拉夫,一个美丽的国家,一个另类的国家,一个铁托的国家,一个被肢解的国家,最重要的是他如果还在。中国男足世界排名可以提前六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