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與油潑扯麵

《白鹿原》的故事發生在陝西,準確地說是關中,因為陝北和陝南與關中在語言、風俗習慣上不大一樣。其中最惹人注意的是麵食:油潑扯麵,實際叫dún面,大概是“扽”字吧,粵語和客家話也有,也就是扯的意思。這面很長,也很寬,和麵時加鹽,下鍋前需要扯開在案板上摔打以求更加勁道。我有一個朋友,國企大老闆,特別想吃麵,原來是看了《白鹿原》啊,哈哈。

要說這油潑扯麵有多好吃,也談不上,但它確實有特殊的味道。其實陝西菜還有很多,那才叫個好,只不過今日之陝西人妄自菲薄,自己的菜反而幾乎已經見不到了,見到也不是原來的味了。

由此想到其他一些場景。比如說過去的村鎮都有城牆,白鹿原裡沒有完整的,有個門樓。多數民居都是土坯,這恐怕不符合史實,村民普遍衣衫襤褸,也肯定不對。把父親叫dá,姑且寫做達吧。但也只有把父親叫達,其他比父親小的長輩叫叔大的叫伯。其中族長絕不會有那麼大權力,動輒召集開會。過去中國的縣一級以下基本是自治,其實這也是世界普遍的現象,只有毛主席時代是深入的影響到了最基層——不論好壞。今天也可以說是自治,或者是叫原始無組織——宗法制沒了,新的組織形式還沒建立起來,估計傳統意義上的鄉村將永遠消失。

還有秦腔,其實倒和此劇很合拍,有一種悲壯的味道,但戲裡比較少。也許是照顧到全國觀眾吧。另外,半陝西半普通的語言語音也不錯,因為純粹陝西話,那外省人肯定聽不懂,沒觀眾了投資方也不幹;完全用普通話,那將會非常假。

72集,福賢伯還假裝昏倒,這傢伙,哈哈。這部劇,值得重溫第二遍。贊一個。

《白鹿原》與油潑扯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