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里的白孝文是個怎樣的人?他的結局想表達了什麼?

前段時間回國的時候看了兩集《白鹿原》覺得很是不錯,於是果斷暫時棄劇先讀原著,讀完再回頭看劇。看書時愛不釋手,劇倒是可以跳著看,可見書比劇好。裡面有幾個感觸頗深的角色,唸叨唸叨。

白孝文在書裡和在劇裡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結局,個人更喜歡書裡的結局。看劇的時候,看到最後他被自己的父親舉報,撕心裂肺地喊著的時候,其實是很心疼的。

白孝文有很多性格甚至品格上的缺陷,但是從頭到尾去看他,他並不是一開始就主動地作惡的。他的缺陷是他的成長環境造成的,這中間當然首當其衝的是他達白嘉軒。可以說,白孝文是白嘉軒失敗教育的犧牲品,他從小受的教育是四書五經,是封建禮儀,但是每當接受的教育與現實生活所遇到的事情產生衝突,無法理解的時候,白嘉軒的指引教育作用是失缺的,白嘉軒對全世界寬容有耐心,唯獨對他自己的兒子只有嫌棄與打罵,最後更是一味嫌棄他丟了他的臉。白孝文一次次面對他所受教育與現實的衝突卻得不到解釋,他內心始終沒有明白過該怎樣去理解這個世界和所有的關係,他是不知所措的。直到最後,只能破罐子破摔,在田小娥的破窯裡醉生夢死,就算是那個時候,他還是不明白他錯在了哪裡。

劇裡有一幕我印象很深刻的,白靈從城裡回來,知道了她哥被她達逐出家門的事情,她跟白嘉軒吵的時候有一句話說:我哥從小到大,你有把他當個人對待麼?我覺得這句她說得很好。

書裡也有一段,田小娥聽到白孝文因為他們倆私通的事情被他達在祠堂當眾重罰的時候,她心裡唸了一句:我這次是真的害了一個好人。這句話也好,這說明其實不管是田小娥還是白孝文,他們都不是真正大惡的人。

白孝文經過九死一生最後走上官場,唯利是圖也好不擇手段也好,縱然不能說他是對的,但是經歷過垂死,乞討,萬人唾罵的人,在面對利害抉擇的時候選擇自保應該並不是什麼難以理解的事情。

我不會說白孝文是多好值得一個好的結局,我始終認為他是一個犧牲品,他的一生無論結果如何已然是不幸的了。與其討論犧牲品應該有怎樣的下場,不如討論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犧牲品?如何避免有更多的犧牲品吧~

再說一下白嘉軒,很多事情上是很佩服他的胸襟的,但是我不會選擇成為他這樣的人。比朱先生的通達不足,比普通人的瑣碎短視有餘,苦了自己也害了白孝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