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的作品好在哪里?

邕人字匠


若论清代的行草大家,何绍基绝对可以排名三甲。但他的书法确实难以看懂,要了解其妙处,大家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独特的“回腕法”执笔方法,造就了其独特的字形

启功先生曾戏称何绍基的执笔方法是“猪蹄法”,这种“虎口圆平,五指并列”,勾着手腕写字的方法,严重违背人的生理习性。

这种特殊的写字方法,让其整体略右倾,造型独特,特征鲜明,辩识度较高。

2、以颜真卿篆籀笔法为主,是典型的“屋漏痕”

颜真卿书风与二王书风,是两类风格完全不同行书,颜书更注意裹锋绞转、中锋运笔,而何绍基正是秉承了颜书这一特性。

他以篆籀笔法为主,严格的中锋与颤笔交替运行,使线条有一种外柔内刚的韧劲,恰似墙上的“屋漏痕”。

3、笔画末端纤细的线条,暗合王羲之行书的流美

独特的“回腕法”,使得其笔画末端不可避免地出现尖露和纤细的线条。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线条并非某些人所说的“鼠尾”病笔。“鼠尾”是手指挑拔笔锋弹出的偏锋,而何绍基的“尾巴”无论多细,一定都是中锋。

而这一纤细的“尾巴”,正好与二王行书的秀雅俊美吻合。虽说是无心为之,但能同时积颜真卿特点与王羲之特点于一身,千百年来,也仅何绍基一人而已。

4、北碑笔意的融入,让他的书法更显沉着雄强

何绍基在《张玄墓志》上下过较大工夫,他借鉴碑学特征,线条浑劲而有力,体势开张而雄奇,而大量斜正、疏密、开合及碑帖笔法的交替使用,使得作品格外生动、活泼而又富于变化。

总之,何绍基的“烧鸡体”,风格独特而饶有趣味,给予后世的碑帖融合以较多启示。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何绍基是晚清书法家、诗人、画家。字子贞,号东州,湖南道州人。他的书法初学颜体,欧阳通。又能融"行、草、隶、篆″于一体,他临的汉碑都有一百多种,形成独特风格。

(何绍基临争座位帖)

《清稗类钞》称其悬腕作藏锋书,曰课五百字,大如腕。

(何绍基临争座位帖)

在跋《张黑女墓志》时自云:第一临写,必回腕高悬,通身力到,方能成字,约不及半,汗浃衣襦也。说明他临碑帖很刻苦。

(何绍基临争座位帖)

何绍基书法笔意求拙,求重,求大。点画圆厚,转折分明。反对妍媚、机巧、精致。质朴率真。

(何绍基临争座位帖)

《何绍基临争座位帖》,行草书,采用的意临创作法。此帖字的上下连绵牵丝少。几乎字字独立,但章法上字形散而神不散,将篆籀入行。笔画朴拙厚重,入笔变化多,从不同的角度,善用方笔和圆笔藏锋起笔,老辣生涩。使篆籀气更浓。

(笔者临此帖习作)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神韵轩书法


您好,我是格物书画,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题主所问何绍基书法好在哪,对于很多未曾接触过书法的朋友来说,何绍基的字确实看不懂,不知如何欣赏。那么我今天就根据题主的问题谈谈书法的审美标准。

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里,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一般地说,“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

一、书法的点画线条

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这样,对书法的点画线条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

1、力量感

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欣赏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轻薄。

2、节奏感

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

3、立体感

立体感是中锋用笔的结果。中锋写出的笔画,“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这样,点画线条才能饱满圆实,浑厚圆润。因而,中锋用笔历来很受重视。但是,我们不能发现,在书法创作中侧锋用笔也随处可见。除小篆以外,其他书体都离不开侧锋。尤其是在行草书中,侧锋作为中锋的补充和陪衬,更是随处可见。

二、书法的空间结构

书法的点画线条在遵循汉字的形体和笔顺原则的前提下交叉组合,分割空间,形成书法的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包括单字的结体、整行的行气和整体的布局三部分。

1、单字的结体

单字的结体要求整齐平正,长短合度,疏密均衡。这样,才能在乎正的基础上注意正欹朽生,错综变化,形象自然,于平正中见险绝,险绝中求趣味。

2、整行的行气

书法作品中字与字上下(或前后)相连,形成“连缀”,要求上下承接,呼应连贯。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虽然字字独立,但笔断而意连。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可字字连贯,游丝牵引。此外,整行的行气还应注意大小变化、欹正呼应、虚实对比,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节奏感。这样,才能使行气自然连贯,血脉畅通。

3、整体的布局

书法作品中集点成字、连字成行、集行成章,构成了点画线条对空间的切割,并由此构咸了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要求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宜,计白当黑;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参差错落,变化多姿。其中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以平正均衡为主;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变化错综,起伏跌宕。

三、书法的神采意味

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采。书法中的神采是指点画线条及其结构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调、气质、情趣和意味的统称。“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说明神采高于“形质”(点画线条及其结构布局的形态和外观),形质是神采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书法艺术神采的实质是点画线条及其空间组合的总体和谐。追求神采,抒写性灵始终是书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书法中神采的获得,一方面依赖于创作技巧的精熟,这是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只有创作心态恬淡自如,创作中心手双畅,物我两忘,才能写出真情至性,融进自己的知识修养和审美趣味。

书法欣赏,首先要提高审美,以上为一家之言,经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