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人民币的出现,将来纸币会慢慢被淘汰吗?

一叶知秋匡昆明


数字人民币的出现会淘汰纸币吗?会的,但要有一个过程,好让人们慢慢的适应习惯。为什么会有这个结论?

首先要考虑数字货币出现的背景和动机。随着手机支付的以及刷脸支付等现代支付手段的普及,人们逐步认识到了这种支付形式的方便与快捷。在生活中也得到了比较普遍的应用,这为数字货币的诞生打下了基础,使数字货币的落地成为了可能。其次数字货币的推出从本质上是为了替代比特币。众所周知比特币的出现对旧的金融货币体系带来了威胁。因为比特币从根本上消灭了货币发行权带来的垄断和高度中心化的问题。所以比特币这种数字加密货币对传统的金融体系具有颠覆的作用,而且这种数字加密货币已经和全球经济结合到了一起,所以不太可能被消灭,既然不能消灭,那就只能代替了。另外数字货币的发行的结果,是财富的虚拟化,日后还会有愈来愈多的东西虚拟化,最终我们会迎来一个更现代的数字虚拟化的世界和现实社会相结合的结构。任何不认可这个虚拟化趋势的人都会被抛弃,因为我们生活所用的货币已经虚拟化了,放弃数字货币意味着要过着退隐的生活,所以买个农场做准备吧,这个就是666


悄然而至


理论上,纸币是会消失的,通过一种更科学的交换手段来替换。过去10多年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让货币通过互联网实现流通。未来随着互联网发展逐步实现人与人互联,将实现线下与线上货币流通,到时就没有纸币存在的必要了。

回到现实情况,纸币不会消失,起码是广义的纸币不会消失。材质肯定会换(比如一些国家开始研究塑料材质的纸币)。纸币不仅仅指“纸做的货币”,它的本名应该是信用货币。

而无论是电子数字货币还是金融衍生工具、票据、比特币,都是依赖于信用而产生的,都是在金融机构中产生的,没有信用一文不值。所以,电子数字货币之类的概念还是逃不出广义纸币的范畴。

电子数字货币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如果货币完全虚拟化,那么恐怖分子只要研究出一种足够强大的病毒软件就可以毁掉全世界的经济。各国领导人没那么傻。。实体货币永不消逝!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看法,喜欢的话点个赞,谢谢🙏



股先锋冲浪


在回复此问题之前,先引用一下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最近在《经济观察报》谈央行数字货币的二点精华内容、和著名经济学家向松祚最近谈数字货币的关键要点:

1、作为货币存在和发展的只能是央行数字货币

王永利称,尽管出现多种“数字货币”的概念,但从严格意义上看,真正能作为“货币”存在和发展的,只能是“央行数字货币”。可以肯定:在国家主权依然存在,世界尚未实现一体化治理的情况下,要打造和运行超主权世界货币是不大可能的。其一,比特币等网络内生“数字币”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流通货币;其二,与单一法定货币等值挂钩的“稳定币”只能是代币;其三,与一揽子货币结构性挂钩的“超主权货币”设想很难成功。而且,央行数字货币只能是法定货币的数字化,不可能是法定货币之外另一种新的货币;

2、央行数字货币的落地运行将产生一系列派生影响

王永利称,央行数字货币的落地运行,还将产生一系列派生影响:必然要求货币载体的改造与广泛的系统连接,要有《结算管理办法》并需广泛培训,由此可能带来相关领域新的投资机会。央行数字货币的高效运行,势必对现金的印制和流通相关产业,以及传统的银行卡业务、网络内生数字币以及与单一货币等值挂钩的稳定币等产生排挤作用,有可能使其失去生存空间。各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推出和运行机制变化,势必对现有包括SWIFT在内的国际收付清算体系产生很大冲击,需要相应变革,打造出适应数字货币运行的区域化、全球化收付清算新体系新机制。

3、数字货币的发行不会带来革命性变化

最近,著名经济学家向松祚说,数字货币取代现有钞票的发行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当然发行数字货币的节奏取决于中国人民银行。正如纸币取代金属货币一样,未来数字货币也会取代今天的纸币。但是,数字货币的发行不会影响到整体的货币金融的格局,只是货币发行的方式发生变化。

对于数字货币,存在很多误解。有人认为发行数字货币就可以“弯道超车、异军突起”,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我想这是很大的误解。发行数字货币时间早并不意味着接受度高,对于数字货币的信任仍然来自于主权国家的信用,投资者是否相信主权国家的信用取决于国家法治的健全、政治经济的稳定、科学的创新、金融市场的广度深度、金融市场的监管水平等。这些都是必要的条件,并不是发行了数字货币,就能够实现国际化。

关于数字货币另一个误解是以后是不是人人都能发行货币?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从理论和实践上都站不住脚。我们要有一个很理性的、客观的、冷静的看法,数字货币不会造成革命性的变化。当然,数字货币在全球支付方面会带来一些很重要的变化,未来各国也会展开这方面的竞争,但这种竞争也会基于现有的技术格局和支付体系。

所以,发行数字货币并不意味着全球的货币金融体系就会出现天翻地覆的、革命性的变化。全球数字货币的发行,终究还是要以主权国家的信任为基础,终究还是由各国的央行主导。

回到问题本身,正好读到《金融时报》上《纸币在疫情危机中展现韧性》一文,里面提到,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期间,美国佛罗里达州那不勒斯的Sunshine Ace商店竖起了鼓励非接触式支付的标牌。这家连锁五金店的员工不停地擦拭借记卡读卡器的触控板,而且店里在每个收银台都安装了有机玻璃隔板。当Sunshine的第三代所有者迈克尔•韦恩(Michael Wynn)查看6月份的账目时,他发现自疫情爆发以来现金(纸币)支付略有下降。这似乎是现金逐渐消亡的又一个迹象。

但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纸币的韧性在大流行期间再次得到展现,它意味着这家连锁五金店——以及其他许多像它这样的零售商——无法计划彻底摆脱纸币和硬币。在位于佛罗里达州西南部较贫穷地区的Ace门店,顾客仍然喜欢用现金购买油漆和锤子。在Ace的夏洛特港(Port Charlotte)分店,6月销售额中现金占比19.3%,高于13.3%的所有门店平均占比。佛罗里达州部分地区已再度封锁(7月14日该州报告133人死于新冠病毒,这是该州的单日死亡最高纪录),但Sunshine Ace在继续营业。

总之,仅从新冠疫情期间来看,百姓持有的现金(纸币)增加了,这一现象对世界各地其他央行构成了挑战。也就是说,将来纸币是否会慢慢被淘汰,还很难说……点到为止吧。

最后,顺便打个小广告,《看懂货币的第一本书》新鲜出炉,其中对此问题有详谈。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