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的绝招"小勾手"在男篮中锋内为何会失传?

KIRS985篮球先锋播报


毫无疑问,姚明作为有史以来国内最出色的篮球运动员,其技术包括整合身体条件方面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小勾手”作为姚明常用的进攻手段,看似简单实用,实则不然,这样一个技术对运动员的各方面要求其实是极高的,而至于这项技术之所以在国内呈现出失传这样一个状态,大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可以找到原因。

看似容易 实则要求不低

作为内线尤其是中锋,“小勾手”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技术手段,无论是NBA赛场还是国际赛场上,使用这一技术的球员都不少,但是真正称得上把这项技术应用到炉火纯青的话,还得说是“天勾”贾巴尔和大姚。

我们以大姚为例,大姚的“小勾手”之所以能做到游刃有余予取予求,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首先,大姚拥有2米26的身高外加141公斤的体重,这一独天得到的优势,让他在内线做任何动作都不吃亏,其次大姚在下肢对抗上也属于当时内线中的翘楚,值得一提的是下肢力量身体对抗与身高吨位有一定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后天努力,就像当年的“大本钟”华莱士和如今的德拉蒙德·格林,他们的身高并不算出众,但防对手的“5号位”并不吃亏,这就是下肢力量的体现。第三点,姚明除了“小勾手”外,“梦幻舞步”也是他的常用手段,这体现了他出众的脚步技术,这一点对于高大威猛内线球员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姚明拥有着极其柔和的手感,他的攻击距离甚至可以延伸到三分线往里两步这样一个范围。正是上述诸多条件糅合在一起,才使得姚明的“小勾手”威力无比。



放眼姚明征战NBA时期,联盟内线巨星并不少,但是能拿得出“小勾手”这一绝活的却是屈指可数,以当时我们熟知两位内线巨星为例,“大鲨鱼”奥尼尔和霍华德为例,他们吨位足够,对抗力也属上层,巅峰鲨鱼和魔兽在线也相当灵活,但是由于糟糕的手感,上述两位始终没能展现出稳定的勾手实力,这是内线“力量派”球员的通病,长期对抗抢篮板使得他们的手感变硬,根本无法完成这么细腻的动作,而有的手感不错的球员比如加索尔,则是在某些时候由于下肢对抗不足,也没能达到登峰造极的勾手技术。所以说,这样一个看似野球场上都能做出来的“小勾手”要想在职业球场上展现出来,必须拥有足够的下肢力量配备灵活的脚下技术在加上柔和的手感才能做出来,这是对球员多方面基本功的高层次要求,所以说想要做出这个动作,一个字—难!

实力有限 基本功整体下降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前十年,中国男篮打出了一个比较辉煌的时期,之所以能有那样的成就这与当时内线球员的实力是分不开的,姚明,王治郅,巴特尔包括后期的易建联他们都有NBA履历,而整个国家队呈现的是基本功过硬,稳扎稳打,敢打敢拼的这样一个状态。尤其是基本功这一方面,当时我们的内线球员与欧美球员对抗时并不吃亏甚至有时还要占到上峰,而全队的罚球水平也极其稳定,诸如我们印象深刻的04年雅典奥运决胜塞黑时,姚明和杜峰关键时刻的罚球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国男篮的抗压能力和扎实的基础。



放到现在,男篮极很可能二十余年来首度无缘奥运会,当下的这支国家队给我们的整体感觉就是球风偏软,抗压能力差,基本功相对薄弱,这一点我们以去年的世界杯为例,球队整体的罚球命中率十分惨淡,而与波兰队的交锋中,将球队抗压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展现的淋漓尽致。总体目前的现状就是,整个篮球界并非只有“小勾手”失传,其实球员在很多其他方面也已经与前辈有了一定的差距。

我们具体到现有内线配置来看,首先说周琦,他有着2米16的身高,移动速度快,覆盖面大,具备了一定的投射水准,但是周琦的真实属性其实是一名防守型中锋,他的对抗能力有限,所以不具备“小勾手”的条件。另一位就是王哲林,大王其实有着不错的低位技术,手感也还算尚可,他也确实有“小勾手”的能力,也因此获得了CBA联赛的MVP,但是洲际赛场层面,大王的对抗能力也是人们一直诟病的话题,所以,王哲林的“小勾手”也并非什么时候都能显灵。所以说,之于现在的人才储备来看,球员们的基本功以及技术都还稍有欠缺,所以说几乎没人能把“小勾手”添加到自己的常备“武器库”中。

大势所趋 “小勾手”不复当年

上个世纪以来,国际篮球界统一肯定的是“得内线者得天下”这一理论,那时,内线作为整个球队的战术中心,对内线球员尤其是中锋有着极高的要求,某种程度上说,一个球队的上限是由内线核心的实力决定的,所以说那个时候内线球员大都需要有一定的低位技术,背身能力,所以“小勾手”应运而生。这其中贾巴尔和奥拉朱旺等球星更是将这一技术带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然而,随着乔丹的出现,篮球的发展轨迹渐渐离开了三秒区,而近些年,科尔的把“魔球”理论推到了一个新的高潮,他着手打造的勇士王朝,让库里和克雷·汤普森把篮球的重心彻底转移到了三分线外,联盟各队纷纷效仿,一时间,三分投射成为主流,内线球员在球队的战术地位进一步弱化,他们基本不再需要承担攻坚任务,只要做好护框和篮下“吃饼”就可以视为一名好的球员。技术手段层面,“勾手”已不再成为主流,此消彼长的结果是,现在衡量一名好的中锋甚至要考虑到他是否有一定的三分投射能力,而联盟也做出了相应的举措,全明星投票时不再设有中锋而是直接单纯的划分为前场后场,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不可否认的是,NBA作为国际篮球的风向标,未来的国际赛场上,各国球队的攻击目标终点都会向远离三秒区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勾手”这一绝学将不再是一名中锋的必备手段,而内线球员在训练的过程中,他们也会更加趋向于投射这一方面的加强,而低位背身技术已然不再那么重要了。随着中锋整体地位的改变,“前辈”小勾手的绝活恐怕后来人很难赶超了。

写在最后

就职业体育而言,任何一项运动,他的每一个技术动作的成熟,都是一些自身条件和刻苦训练后扎实的基础所支撑的,非他人能轻易掌握。还有一点,竞技体育的发展和其他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是一样的,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特有的烙印,也许在将来的某一个时段,如今的三分也会像之前的“小勾手”那样,尘封到篮球的历史中,这也是姚式“小勾手”真正失传的直接原因。


7号射手


姚明,中国男篮最好的球员,没有之一。有着绝对的身高优势,姚明还拥有细腻的技术,背后运球暴扣,梦幻脚步篮下强吃,特别是姚明的绝招“小勾手”让大姚在国际赛场和NBA是无往不利。SO,问题也来了,如此使用的技术,为何在男篮中锋中失传了呢?那啥,还请诸君听我往下细细道来。

姚明的“小勾手”为何失传了?

某种意义上,姚明的小勾手不是如今的中锋不想学,也是没有那个实力学。为啥这样说呢?小勾手最重要的基础是什么?是对抗力,就是你能够靠住对方,保持重心不乱,才能有较高的投篮效率,可你看如今周琦看到对抗恨不得骑着摩托车跑开,他那里敢主动和对手寻求对抗。周琦的情况也是如今大多数国内中锋的问题,对抗力不够,还畏惧对抗,更喜欢用中远投解决问题。

其次是手感的问题。国产中锋也不缺乏有吨位对抗的人,比如说苏伟、万圣伟啥的,可是这一类中锋虽然对抗不成问题,可是手感就要差上很多。别说非常考验手感的勾手了,这些中锋有时候在篮下喂到嘴边的饼都未必能够吃下去,所以勾手太具备技术含量的技能对于他们来说太难了。

最后是攻防节奏的问题。如今的CBA也是小球成风,除了如福建王哲林、广东的易建联等少数几支球队,没有绝对统治力的中锋,让这些球队都加快了进攻节奏,减少了阵地战,这也让中锋在体系中的地位再一次下降不少。

东球弟侃球:

事实上,姚明的“小勾手”并没有消失,比如说辽宁男篮的韩德君,大韩无论在吨位和手感上以及身高上都没有问题,在比赛中,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大韩的勾手投篮。不过,虽然还有大韩,但是这个技巧快消失的说法是没有错,就目前,国内中锋发展风格跑偏、偏软,小勾手这样的内线技能消失只是早晚的事情。


东球弟


姚明作为中国男篮历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他的技术和身体天赋相对来说是结合最棒的,其中在NBA练出的小勾手绝招更是成为了他驰骋国际赛场的杀手锏。

那么为什么在姚明之后的男篮中锋里,小勾手会失传呢?个人认为这和年轻一辈的球员不重视基本功训练以及时代的技术趋势所致,和当年姚明的成长过程形成了明显的反差。

男篮中锋的基本功训练不足

小勾手虽然看似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动作,但是这个动作需要综合球员各种的基本功,比如背身单打运球,试探防守球员位置的感觉,加上最后出手时手腕的柔和型,姚明是典型的技术型中锋,他投篮手感十分柔和,前期和尤因以及奥拉朱旺都学习过内线单打的技巧,利用良好的投篮能力才发展出了多种多样的终结方式,十年如一日的枯燥训练是基础。

而现在的男篮球员失去了队基本功的重视,从易建联开始,他们的身体素质原本就是国内球员顶尖的,这让他们十分享受利用身体和投篮就能统治CBA的感觉,现在的周琦也是主要倚靠面框技术和投篮来解决问题,背身单打几乎没有,也就谈不上小勾手的运用了。

时代的发展令小勾手失传

随着三分球的兴起,篮球主流已经变成了小球,相比枯燥的训练加上辛辛苦苦在内线肉搏才拿到两分,很多大个子中锋更喜欢练习投射三分球,这样的进攻手段不仅简单而且还有几率拿到更多的分数,周琦的投篮水平相比以往的中锋确实出色了不少,但是这种进攻方式的稳定性很差,在投篮并非是顶尖的前提下,像周琦王哲林这些人明显遇上防守强度后投篮就会十分低迷。

其实不仅仅是国内,NBA中能运用小勾手得分的中锋也是凤毛麟角了,这样古老的得分手段一方面不被球队体系接受,另一方面则是拖慢了整体的进攻节奏,和时代的需求脱轨。

总的来说,姚明是经历了在NBA一路成长的过程才练就了一身的技术,而易建联周琦都放弃了在NBA打拼回到过国内,想要继续学习先进的内线技术几乎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