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从宋仁宗和刘太后看皇权与后权的博弈

近日随着电视剧《清平乐》的热播,宋朝的仁宗皇帝一时成了人们饭后茶余的网红。宋仁宗的时代是北宋较为和平稳定、文化高度繁荣昌盛的时代,同时也是北宋各种弊端日益显露的时代。由于宋仁宗即位时年龄比较小,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北宋的朝政由其养母刘太后把持…


《清平乐》剧照

宋仁宗——真宗的唯一继承人

宋仁宗是北宋的第4位皇帝,宋太宗的孙子,真宗的儿子。宋真宗先后有6位儿子,除了后来的宋仁宗,其他五个儿子都早夭,没有活过十岁的。这种情况下,宋仁宗成了大宋最高权力的唯一继承人。而宋仁宗从一出生起就被刘娥抚养,刘娥视宋仁宗为己出,母以子贵,刘娥也凭借于此位份不断得以晋升,在宋仁宗出生仅仅两年后,便被册封为皇后。宋仁宗幼时对这位母亲也是百般依赖。刘娥对我们的小仁宗皇帝也是百般的呵护。在生活中既是一位慈母,也是一位严师。

刘娥——有人说她是武则天第二

刘娥是益州人,也就是今天的四川成都人。“襁褓而孤,鞠于外氏”,史料中短短8个字描述了刘娥童年的艰辛生活,后来刘娥嫁给了蜀地的银匠龚美。不久,龚美举家迁徙到开封发展,开始了“北漂”生活。当时还是襄王的宋真宗曾说:

“蜀妇人多材慧,吾欲求之”。

意思就是宋真宗认为四川女子身材苗条很贤惠,他想要一个四川的女子做老婆。于是送宋真宗王府的下人就偷偷给他张罗,把已为人妇刘娥介绍给宋真宗,刘娥很快讨得宋真宗的欢心,被接到王府居住。但是这事儿很快被父亲宋太宗知道,宋真宗遭到父亲严厉的训斥,宋真宗在王府外又购了一处宅院供刘娥居住,自此开始了两人的地下恋情。直到宋真宗即位,刘娥才被接近宫里,短短8年时间完成了美人、修仪、德妃、皇后的地位转变。公元1022年宋真宗驾崩,留下遗诏,尊皇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皆由皇太后处分。此后11年间刘太后垂帘听政,

“太后称制,政出宫闱,号令严明,恩威天下”。

甚至宰相的任免也都出于刘太后,直到刘娥去世,她一直牢牢掌握着北宋王朝的最高权力。

也难怪有人认为刘太后是武则天第二。


《清平乐》剧照

皇权与后权的相互依赖和对立

母以子贵充分的展现了封建社会中男子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这一现象在皇家生活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母以子贵也从一定方面展现了后权对皇权的一种依赖。宋仁宗继位以后,刘太后便根据遗诏,开始垂帘听政。她十分明白自己与皇帝的关系,虽然他并不是宋仁宗的亲生母亲,但在名义上她是宋仁宗的合法的母亲。所以,她极力的拉拢和照料年幼的宋仁宗。以致于仁宗在大婚前一直生活在刘娥的寝宫里,《长编》记载了司马光的一些言论:

“自继位以来,未纳皇后以前,仁宗居处不离章献卧内。所以圣体充实,在位最为长久。”

其中章献(太后)就是指仁宗的母亲刘太后。刘太后不仅关注仁宗的起居,对他的饮食也十分的在意。史料表明,仁宗和刘太后常常在一起吃饭,而且刘太后禁止仁宗食用虾蟹等食物。这为仁宗的身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司马光认为仁宗身体素质好,能够成为北宋在位时间较长的皇帝之一与刘太后的悉心照料是有着紧密的关系的。同其他兄弟相比,仁宗有这样一位慈爱的母亲,是幸运的。因为刘太后明白,一旦宋仁宗幼年早夭,自己的地位也将不保。

皇帝一旦长大成人,皇权与后权的矛盾也将日益凸显出来,矛盾斗争日趋激烈,必将随着一方的谢幕而作罢。东汉王朝的中后期,皇帝往往是幼年即位,太后依靠着家族的势力执掌朝政,一旦皇帝稍稍长大成人,皇帝便依靠宦官开展与(后权)外戚的争权。所以东汉中后期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历史现象: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


随着仁宗皇帝年龄的增长,士大夫阶层要求皇帝亲政的呼声越来越高。刘随和范仲淹等人就曾上书刘太后,要求还政于皇帝,他们二人的建议很可能得到了仁宗的暗中支持。此举遭到了刘太后的拒绝,范仲淹等人也遭到贬谪。刘太后以皇帝仍然年幼,不熟悉政务为由拒绝了还政于皇帝,给了乳臭未干的仁宗当头一棒。

不过,有些时候皇权对后权也产生某种依赖,因为历史上出现了太多太后废掉皇帝的例子:比如西汉时期一位太后联合大臣废掉了刘贺。身为太后的武则天也曾废掉多位皇帝,并最终登上皇位。后来明朝的万历皇帝因为醉酒调戏宫女也险些被母亲李太后废掉。另一方面,太后也可以依靠手中的权威打压那些对皇位有觊觎之心的权臣。比如北魏冯太后就曾诛杀过权臣来保护皇帝的地位。

但皇权与后权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一旦太后去世,皇帝势必要开展一轮权力洗牌。仁宗也不例外,公元1033年,刘太后崩,仁宗亲政。吕夷简、夏竦、晏殊等一大批刘太后时期受到重用的官员被贬;紧接着内宫的官员也遭到清洗:杨安节、张怀德被发配广南,张永信遭到杖刑后被贬……刘太后亲族的待遇被取消或降低,范仲淹等当初提出要求还政于皇帝而被贬的官员又重新获得重用。

与后来的万历皇帝抄家张居正不同,宋仁宗通过这种不流血的方式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树立了自己的威信,打击了刘太后的残余势力。这政治博弈的背后也体现了他与刘太后的母子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