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克服当众演讲的恐惧心理?

虎妮小盆友


人在刚开始面对公众演出或者陌生环境时都会紧张胆怯,没有人可以例外,这是人的本能,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

你需要做的就是接受这种紧张的情绪,不要试图的去刻意改变它,但是在这同时尽自己所能去好好的进行演讲,哪怕紧张情绪仍在也要坚持,随着演讲的继续你的注意力就会自然的转换,紧张的情绪也会随之慢慢消退,胆怯也会慢慢的消失!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给自己多些时间,给自己多些耐心,不要逃避,这样坚持下去,慢慢的紧张胆怯的心理就会有所好转的,恐惧心理也就自然会消失的!



雷小阿伦


看问题抓核心,做事情抓根本——我是“夫复何言”。让我们一起看透表面和假相,活得明白不迷茫。

分“为什么”和“如何做”两个“维度”来讲。前者为找到根本症结,后者为实用操作方法。

第一个维度:恐惧心理产生之因。

分三个层次做分析。

从表相看,源于心不专注

演讲时感受到恐惧,说明此时你的注意力没有在所讲内容上,专注程度不够。

方法是练习专注力。让自己形成做事情全心投入、心无旁骛的习惯(也即人们常说的“活在当下”)。

进一步看,不能专注,源于杂念的干扰

心为何不能专注于当下、专注于演讲本身?因为杂念的生起与干扰。

——此时的内心或大脑中正在不断翻涌着“我讲不好”、“我会忘词儿”、“别人会怎么看我”、“讲不好多难堪”……等等念头。

这些杂念的出现,愈发干扰了、转移了你对所讲内容的注意。从而使恐惧更加强化。

这些杂念的产生,是功利心“作祟”的结果——我要讲好,我要讲精彩,我不能失败……

再深入,杂念起于“自我评判”

何为“自我评判”(或叫自我评价)?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能力和特点,以及自己所处的地位、与他人及社会关系的认识和评价。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会作出恰当的自我评价,他们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优缺点能客观评价;同时,能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骄傲也不自卑。心理不健康的人常缺乏自知之明,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正确的评价,自高自大,自我欣赏,还有的是自暴自弃。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绝大部分人都“游走”在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自大”和“自卑”交织出现。这是正常现象。

你演讲感觉“恐惧”时,正是自卑心理占上峰时的表现(而另一些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挥洒自如的演讲者,演讲时的心理恰恰处在“自我欣赏”状态,陶醉其中,比如那个教英语的李扬……)。

当“自我评判”一旦启动,有趣的一幕就出现了:你会感觉到同时存在着两个“我”——正在演讲的“我”,和审视、评判“我”的“我”……这其实只是意识的一种本来功能而已,但它对你演讲的破坏作用却是毁灭性的,当那个“我”忙于自我审视、自我评判的时候,便无暇再管演讲了……

(最后,如果还想一探“自我评判”背后的真相,那就涉及人类“自我认知”、“我是谁”这一根本问题。其实,无论是不能专注于当下、生起杂乱妄念还是自我妄加评判,本质上都源于我们内心深处认为有一个“我”的存在。只要有“我”存在,问题与麻烦便会如影随形、生生不息。但若想看清“我”的真相,并能安住于实相之中,则属于另一个范畴。在此不多说)

第二个维度:具体做法

说了半天如果没点“干货”,您肯定说我“净整那些没用的”……特别是现在的社会氛围下,能有几个人有心思静下心来研究某件事呢?“你就直接告诉我怎么做吧”才是更多人的真实想法。

其实前述在分析原因时已有与之相应的解决方法。那些方法虽然根本,但需要功夫。在这儿说点便于上手的小技巧——

一,自我放松法。

先把紧张气氛和紧张情绪缓解下来,不要上来就讲严肃正式的内容,而换做用一个小故事,或几句幽默、自嘲的话来开场。即放松了自己,又缓和的气氛,化解了你与听众的对立,同时还展现出幽默、从容的气质。从而为后面的正式演讲创造出自如轻松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恐惧心理会被亲切自然的状态所取代。

二,“破釜沉舟”法。

彻底抛开讲稿,脱稿来讲,逼迫自己不得不全心投入到演讲内容中去,无暇他顾。但用这个方法时需要注意,不要让自己掉到简单背诵的泥潭里,只是逐句背诵,更易因紧张而忘词儿,恐惧更甚。解决的方法是化繁为简——把整篇讲稿条块化,再把每个条块符号化。一共分几部分内容,每个部分讲几点,每部分的主题词是什么?做到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由繁入简,便于记忆、检索。

三、“死地后生”法。

此种方法适合于极度不自信的朋友,干脆从内心放弃一切“求生欲”,不对自己的演讲效果报任何期望,“我就是所有演讲者当中最差劲的那一个,你能把我怎么着?!”当你的思想彻底放下了包袱,不再给自己设限,放手一搏的时候,恐惧何来呢?这也算得上是某种程度的“放下--解脱”吧。

好了,如果觉得我说的有用,关注“夫复何言”吧,一个善良的、试图透彻生活的人……


夫复何言


对于当众演讲的恐惧,我自己深有体会,我记得第一次当众演讲时,头都不敢抬起来,手也在发抖,全身直冒冷汗,整个过程都恍恍惚惚的。

下面我们先简单的了解一下什么是演讲。

一、什么是演讲?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演讲主要有四种形式:照读式演讲、背诵式演讲、提纲式演讲,即兴式演讲。

照读式演讲。就是演讲者拿着写好的稿子上台,对着稿子照读,就像我们读书的时候朗诵课文一样,对着稿子一字不差地念出来。

背诵式演讲。演讲者提前写好稿子,演讲前先背熟稿子,在确保能完整流利地背诵稿子后,再上台演讲。

提纲式演讲。演讲者把要演讲的内容,用列提纲的方式,把重点写出来,在演讲的时候,围绕提纲进行,所有的内容以提纲为中心思想。

即兴式演讲。演讲者在演讲前,不过多地做准备,上台之后,根据现场情况临时发挥,靠自己的灵活反应造成演讲。

当众演讲好像有很神奇的魔力,强悍的女汉子也难逃恐惧心理。

我有个同事,因为搞定了一个难搞的客户,老板让她对着我们整个部门的三十几号人传授经验,这个同事平时就是女汉子般的存在,说话做事分分钟让男同事甘拜下风。

可她在演讲的时候,像变了一个人,轻声细语,温柔到让人起鸡皮疙瘩,如果不是她那被汗湿的头发,根本不会知道,女汉子也恐惧演讲。

为什么当众演讲时会产生恐惧心理呢?

二、当众演讲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

当众演讲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有两个:焦点效应和对未知感到恐惧。

1.焦点效应

焦点效应spotlight effect ,也叫做社会焦点效应,是人们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关注度的一种表现。

焦点效应是人类的普遍心理,即把自己当作是一切的中心,且高估了外界对自己的关注,这是心理学中所公认的一个事实——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焦点效应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常见的,比如我们跟朋友们一起吃饭时,夹菜时,菜不小心掉到了桌子上,我们会觉得尴尬,不好意思,觉得别人在看你笑话,之后的每一个动作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再出丑。

其实,同桌的朋友们可能根本就没发现,或者发现了也没当回事,是自己过分在意了。

当众演讲时,在焦点效应的作用下,自我的感觉就像是所有人都身在黑暗里,自己身上却被现场唯一的一束光笼罩着,吸引了全场的关注,现场所有的眼睛都在盯着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这种像是受到“监控”的感觉,让自己产生恐惧心理。

2.对未知感到恐惧

恐惧是人的一种本能情绪,恐惧有外界因素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来自主观的感受。

人们会对未知感到恐惧,对于不能了解也无法把握的东西,感觉自己处在失控当中时,很容易出现恐惧心理。

有心理学家对此做过一项实验:

心理学家把学生带到一间漆黑的屋子,他引导学生们穿过屋子,走到对面的房间后,他打开房间里一盏较暗的灯。

同学们发现,他们刚才经过的狭窄的小桥架在深坑上面,坑里面有吐着红信子的毒蛇正在翘首以望,万一谁不小心踩歪就会成为毒蛇的美餐,想到这个,同学们都倒吸一口冷气。

而心理学家在这时却问同学们谁愿意从桥上走过去,考虑了好几分钟,有一个同学表示愿意尝试。

但是他走到桥上,不断地往下看,越看越胆战心惊,为了避免掉下去,他不得不趴下身体从桥上爬过。

等这个学生爬过去后,心理学家打开了房间里的另外好几个灯,这时,同学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坑上有一层玻璃把毒蛇隔开。

但是大部分同学依然担心玻璃不够结实,不敢过桥。

其实,那玻璃是钢化玻璃,从桥上通过根本不会有任何危险。

同学们感到恐惧是因为不确定桥是否安全,是对这种不能把握,不能控制的未知感到恐惧。

同样的道理,在当众演讲的时候,不知道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完美表现,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控制全场,各种的不确定状态让自己感到恐惧。

三、克服当众演讲的恐惧心理

根据墨菲定律,越是不想发生的事,越会发生,你越是恐惧当众演讲,越会把演讲搞砸。

想要在演讲时表现的更好,就要克服恐惧心理。

对如何克服当众演讲的恐惧心理,我提出以下三点小建议:

1.把注意力放在做好事情的本身

网上有句话说的很好“我能控制的只有做好事情的本身,至于别人会不会喜欢,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不是我能够控制的。”

对于当众演讲,能够控制的只有自己是否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现场的听众会有什么反应,会不会对自己的演讲满意,这些不是自己能够左右的。

抛开那些自己不能控制的事,专注于自己演讲的本身,把自己的演讲生动地表达给听众。

尽力做好事情的本身,不去考虑外界的纷扰,把结果交给“上天安排”。

2.建立自信心

恐惧也是一种缺乏自信的表现,因为不相信自己能够做到,所以心里没有底气,没有那种我一定可以的霸气。

缺乏自信在演讲时,会畏手畏脚,不敢放手一搏,不敢表现自己,恨不得把自己缩起来。

会把本来不确定的一切,想象成确定的事,想象着自己的演讲可能会失败,结果往往真如他所想,失败了。

所以,当众演讲要有自信,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要有那种破釜沉舟的气概,勇敢地向前,不退缩。

3.既来之,则安之

一切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人和事,都是合理的,我们理应坦然接受。

所谓“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当众演讲是自己要面对的事,不管结果好与不好,都坦然地接受。

我们恐惧当众演讲,更深层次的心理是渴望别人的肯定,我们希望表现的完美,得到所有听众的肯定。

但不可能所有事情都可以如自己所愿,不可能把演讲做到完美,也不可能让每个听众都喜欢。

所以不要过分追求好的结果,不管面对的是什么,得到的是什么,都坦然接受。

结语:当众演讲其实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我们恐惧的不是演讲的本身,而是恐惧心里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