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进场恐怖吗?每天都在做噩梦走进高考考场?

博弈高三


相当多的考生在高考复习进入后期时,常出现一段时间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有时头脑昏沉,心情烦躁,感觉学习无法向前推进的现象。其实,这是高考复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这种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进步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 事实上,心理专家通过反复模拟实验发现,人们在技能练习中,成绩并不是直线上升的。“高原现象”也是高三复习中的规律性现象。出现高原现象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同学经过近一年的紧张复习学习动机弱化、兴趣降低、情绪厌烦、身体疲劳;其次是各门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知识结构、学习方法,自己一时很难找到突破口。 其实,随着高考复习的全面展开和深入进行,“高原现象”的出现和存在具有比较普遍的意义。只是各个考生经历“高原反应”的时间长短不一,轻重程度不同。但高原现象一般都会给考生带来心理上的紧张情绪,感到莫名的烦躁恐惧,郁郁寡欢。这些痛苦的心理感受让不少同学感到失望、忧伤,甚至是绝望。而且,在“渴望自我实现”与“现实学业成绩的不理想”这二者之间严重失衡时,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上产生认知困难、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维不敏捷、丢三落四等现象。很多同学对此是苦不堪言。“高原现象”容易影响人的情绪,降低自信心,使人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产生急躁、焦虑心理。克服“高原现象”是高三中的一道难关,但这并不意味着“高原现象”无法逾越。只要我们及时分析“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就能消除其负面影响,从而使高三复习更上一层楼。 每个人都知道备战高考是个艰苦的历程,那么一定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决心战胜“高原现象”这只“拦路虎”。其实,这种现象不是缺乏学习的氧气,而是缺少克服和摆脱的勇气与方法。我们一旦了解了“高原现象”的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了。当然,每个考生由于各自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与复习心态的不同,进而产生的原因也有所不同。 首先,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往往是导致“高原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某些同学在复习过程中,信心百倍而且求胜心切,如果觉得自己付出的努力在短时间没有奏效或感觉不到明显的效果,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闯过“高考”的独木桥。 毋庸置疑,高三的学习任务繁重,社会、学校和家庭给予的期望值又普遍较高。因此,学生的思想负担重,心理压力大。有心理压力、心理困惑是很正常的,但关键是:如何把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适度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感对高考复习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潜能的发挥。在复习中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节奏是顺利迎考的重要保障。一旦发现自己的心理困惑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就要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或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要为自己不断创造乐观、愉快的情绪体验,使自己的每一天都有收获感和成就感。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高原现象”在不知不觉间已经离你远去了。 再次,有些同学的“高原现象”是由于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造成。高三的学习是相当紧张的,不少同学日以继夜,采取一成不变的“题海战术”。单调的刺激,简单的重复,枯燥的“应试”,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容易让人感到很疲劳,“高原现象”也就乘虚而入了。 再加上这几年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以能力立意,强调能力与知识相结合,力求把能力落到实处。所以对知识的考查服务于能力的考查,能力的考查来源于知识的考查。而知识又是通过技能、技巧转化为能力的,“高原现象”的出现也可能意味着所学的知识有些还没有真正转化为能力。 还有,部分同学没有根据复习的内容和进度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这样也会造成“高原现象”。在高三不同的复习阶段,复习内容不一样,学习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有些同学用高一或高二的学习方法来进行高三的学习与复习,用过去习惯性的思维去对待现阶段的复习内容,往往会产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与学习内容的不适应。这就需要考生自己及时掌握自身情况,积极调节心态和复习模式。 高原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走出高原期后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是还会提高的,因此,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限。其实大家不必过于担心,只要加以适当的处理和调节,高原期是很容易过去的。以下策略大家可以借鉴。 1、给自己加加油 高原现象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如同运动员在长跑中会出现极点一样,这时只要再坚持一下,激励自己,增强信心,这种感觉就会消失。 2、学习生活规划好 要合理安排好时间,特别是早晨、中午、下午放学以后与晚上这四段时间,具体是早晨可用于早读,中午休息,下午整理消化当天复习内容,晚上系统复习为好。当然在晚上复习时也可有两三门学科交叉进行。上课要集中精力,专心听讲,眼耳手脑并用,积极思维。在听懂的基础上适当做些笔记,不懂的在课后向师生请教,及时补上。 尽快把头脑中较为混乱的知识排序重新组合,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手段,使自己已有的知识系统化,这样就可以优化知识结构,避免在知识调用时出现混乱,人为造成“高原现象”。养成勤于思考、总结的复习习惯。复习时要善于用脑,积极思考更适合自己的套路,同时,把经验总结下来,以便掌握和把知识归纳。 3、有谋有略来复习 在基本已达到复习目的的基础上,适当重复、强化,以增加二分之一的量为佳。无节制的重复、强化也会造成枯燥无味,影响学习兴趣。如复习内容短,内容孤立,可一鼓作气,从头到尾采用“整体学习法”。如复习内容长,内在规律较明显,可逐步复习,各个击破,采用“部分学习法”。同时,进行“选择性遗忘”,即记重点遗忘枝节,记概念淡化典型,促使心境愉快,遗忘消极情绪。 4、考生也休闲 适当地放松自己。如参加体育活动、听音乐、看电影、上网等,但以不影响学习为前提。 总之,不管“高原现象”给你带来的烦恼有多少,它都不是学习的极限。只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应对,树立正确的归因理念,适当地对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进行调整,就一定能走出“高原现象”的复习阴影,以灿烂的笑容迎接每天的收获。





社会交谈


高考是否恐怖关键看你的心态了。你如果心里没底,患得患失,高考对你来说可能就是恐怖片;你如果坚定信心,正确看待高考,做好各种打算,高考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针对你的情况,我建议如下:

一、弄明白人的一些心理活动规律

人的恐惧往往是在事情发生前。当你不知道事情的结果而这件事必将发生时,是人最担心的时候;而结果到来时则未必那么可怕。

举一个例子。有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把一个犯人绑到床上说给他抽血,然后把有关抽血的器具摆弄好,让他亲眼看着自己的血一滴一滴的流出来(实际上并没有抽他的血,是放的已经抽好的血)。犯人看着血越滴越多,想到了自己一定会死,就越来越恐惧。果不其然,没过多久,这个犯人就吓死了。

还有一个例子,我们小时候都因犯错被父母教训过吧,当父母要打我们并追赶我们时,那个时候是最令人恐惧的。一旦巴掌落到我们身上时,却并不感到是多么恐惧的事。

这些都说明,许多事情原本造成的伤害并不是我们所惧怕的那么强烈,只不过我们对未知的结果感到恐惧而已。

二、预想好最差的可能

就你目前的成绩,给自己一个分数定位。发挥正常甚至超常当然好,发挥不好怎么办?无非是上一个差点的学校,或者再补习一年。当然,上了差点的学校也未必是坏事,因为你可能是里面比较强的人,只不过你没有发挥好。由此,你将来稍加努力就可能是同学中的佼佼者,考研、拿奖学金就是简单的事了。即使考不上大学而复读,有可能是好事,你可以变得更强,来年也许会考上更好的大学。年轻就是资本,多耽误一年也没有什么,反而可能更有利于你的发展。

因此,想清楚这些你就会明白,高考怎么样其实决定不了人的一生,关键是自己奋斗的决心不能丢。

三、好好准备复习,不要想三想四

做到前两步,相信你就会释然了。接下来的时间就不要再想那么多了,把心思用到学习上,能多学一点是一点,多争取一分是一分。说不定高考你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适度的紧张是好事

心理研究指出,人在从事一项重要事情时,如果适度紧张,会促进思维的集中指向,提高专注力,反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如果心情过度放松,则会容易造成精力分散,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你没有必要担心自己无法应对高考,即使有些紧张也是好事。

总之,只要你心态淡然,最好各种打算,高考就是一件有些稍许紧张但很有意义的事情。

★作者:@董伯育心,分享科学教子方法,解决家庭教育困惑。欢迎关注,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少儿心理课堂


我以一个过来者来谈谈这个问题,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高中三年,高考是自己学习的一次检阅

我们回想一下,这三年是怎么过来的?我们的青春在教室里,我们的青春在操场上,我们的青春在奋斗中,只要读上高中,就注定要参加高考的!高考是你三年乃至12年读书生涯的检阅,是一种仪式感。能参加高考,多光荣啊!!就像战场上的战士,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高考的考场虽严肃,但没有什么在强迫着你

你不要有强迫症,不要以为高考的考场很恐怖,不也是同学,不也是老师,不也是教室、黑板,都是熟悉的人。也不要给自己压力,不要以为监考老师要为难你,不要以为其他考生都在和你竞争着。放宽心,监考老师不会为难人的,更多是我们考试的协助者(当然不是协助你作弊啦);同考场的考生也不大会是你的竞争者,人各有志,报考的学校、专业多着呢!不要担心。

考前调整好心态

临近考试,不要在熬夜了,好好调整心态和睡眠以及饮食。还有2个多月,我们把自己的薄弱环节再巩固下,不要想太多,不要想什么落榜了怎么办?不要想考不入理想的高校怎么办?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很烦人的,尽量不要去想。

我们可以适当运动,不要一吃饱就到教室,运动能增加大脑的氧气量,会让人清醒的。


最后,祝你高考顺利!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