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鹅》诗是一年级课本的古诗,孩子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吗?

知之行之


我知道孩子现在只知道熟记,但是真正意义真的不知道,认知能力还有待加强,所以有机会还是要带孩子去看看大自然中的鹅是什么样子的



小真真妈


题主好,这是一个小学生如何学习诗歌的问题。

诗歌学习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诵读记背是一个最为基本的过程,小孩子不一定要对诗歌作过多的理解,背过就行,当然,孩子们自然会感受到诗歌的一些节奏,会对一些具体的画面有一点直观的感受,他们是讲不出来什么东西,但他们会产生一定的美的感受。

同一首诗,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小孩子学习诗歌,先记下来,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将来在一生中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所学的知识去不断的理解诗歌,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次次的感知认识中会不断提升自己。

小学生学习的诗歌尽可能简单明朗一点,但诗歌是文学的最高样式,不可能像儿歌一样具体,它必然有着丰富深刻的东西蕴含其中。《咏鹅》一诗也很有大唐昂扬向上的气概,曲项而歌的鹅,不小心奏响了大唐的盛世强音,这背后的东西小学生是不会理解的,但小孩子对白毛、绿水、红掌、清波会真切地感受到,即使他们生活中没有见过真正的鹅,从电影电视图册上,他们也会有间接的认识。

小孩子学习古典诗词,重在培养一点兴趣,培养学习的习惯,训练记忆力,培养一点对节奏对画面的感知能力,不可以作理解方面的过高要求。

《咏鹅》一诗我写过一篇鉴赏文章,在“悟空问答”里面,就是高中学生也未必能很好的理解这篇文章,所以对小学生不要过多强调理解,多读多背,自然会产生比较好的感受能力。


野狐习禅


《咏鹅》这首古诗,据说是唐代诗人骆宾王7岁时写的。笔者教学时,学生理解得非常快。古诗的道理,小学生理解没有障碍。

笔者是乡村教师,乡村的孩子对家禽鸡鸭鹅非常熟悉。鹅的叫声,鹅的样子,鹅的神态,认知程度高。

联系生活实际学古诗。

上课时,笔者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见过“鹅”吗?“见过”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谁能说说鹅的样子?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羽毛白白的,脖子特别长,两只脚掌是“蹼”红色的……然后我说:小朋友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古诗《咏鹅》。这首诗是唐朝著名的诗人骆宾王写的。他写这首诗的时候和你们一样大,你们想知道在古时候小朋友眼里“鹅”是什么样的吗?“想”小学生的兴趣很高。

接下来,笔者告诉学生“咏”就是歌颂赞美的意思。学生很自然就说出“咏鹅”的意思。“鹅,鹅,鹅”,孩子们模拟出鹅的叫声。“曲项向天歌”哪个词的意思你不明白?学生回答后,笔者告诉学生:曲是弯曲,项是脖子。“曲项”是什么意思?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学生理解没有障碍。

创设情景,模拟诗的意境体会古诗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学生边看图边做动作。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小学生仿佛在做游戏一样,在活动中把这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古诗理解得非常好。

等下课时,《咏鹅》诗学生会读会背,诗意理解通透,还沉浸在古诗优美的意境中,意犹未尽。

笔者觉得教学古诗,把学生带到“诗”的意境中理解效果特别好。你们有什么好方法,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