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跑到农村稻田随意用电打黄鳝,影响水稻生长,咋办啊?

忽而今秋


我是乡里人刚子。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也是农村的,所以之前也经常见到过这种事。我就个人观点,讲述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农村电鱼这个之前很常见,因为农村地广人稀,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对电鱼所带来的危害和后期的影响还不是很深刻。农村水源丰富,鱼虾蟹黄鳝等水产也多。所以捕捉它们的人也应运而生,方法也层出不穷。

黄鳝,在众多水产中也算出类拔萃,不但美味而且营养价值也高。所以很多人以此为业,专门的捕捉它们进行买卖。黄鳝习性喜水,昼伏夜出,因此捕捉难度较大。但有些人为了更大利益化,不惜挺而走险,用电捕捞,这对黄鳝和水中生物影响极大。

用电捕黄鳝为何要在农村稻田,原因很简单。其一黄鳝喜欢浅水区,而且稻田泥土松软,水中浮游生会更多,这样更适合它们生活和繁殖。其二,用电捕捞有很大的危险性,深水中情况复杂而且黄鳝数量也没有稻田多,所以大多数人会选择在稻田捕捉。

稻田里的水稻成活后,如果受到电击,会直接影响稻谷的生长,严重的还会使稻谷短时间内死亡。因此,农民是禁止有人在稻田里进行用电捕捞的。

所以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可对当事人进行劝返和解说用电捕的危害。如若他们执意不听或偷偷捕捉,我们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坚持阻止这种不良行为的发生,给农民一个合理的说法还稻田该有的生长环境!


乡里人刚子


黄鳝是一种非常神奇的动物,居然雌雄同体,而每年的春天,天气回暖正是黄鳝冬眠过后,快进行繁殖的季节。由于黄鳝要为繁殖作准备,所以对食物需求比较大,大多数都会离开洞穴出来捕食。于是正好给农村电鱼人提供了电黄鳝的机会,因为冬天黄鳝躲在洞中,电鱼人是拿它没有办法的。 虽然说黄鳝、小龙虾打洞对种庄稼有一定的影响,但用电打黄鳝简直是杀鸡取卵。电鱼对水里的生物危害性是相当大的,电所过之处生物基本死光,比如泥鳅、黄鳝、小鱼儿、青蛙等等。

记得童年时,每到初夏,春耕开始,农田翻开放水犁田,晚上黄鳝、泥鳅、塘角鱼会出来觅食。每到晚上几个小同伴打着手电筒一起穿过乡间小路,穿过菜地来到小溪边、田边用缝衣针做的鱼铩插黄鳝、泥鳅、塘角鱼,一般我们都是抓大放小。每晚的收获都在半斤以上,拿回家给大人做成美味佳肴,那味道是无法用普通话来形容的。晚上抓黄鳝是儿时记忆最深的,也是最喜欢做的事。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电池电鱼的大量使用,现田里已经很难看到黄鳝、溪石斑、泥鳅、塘角鱼了。电鱼造成大量的小鱼儿死绝,所以现在的野生黄鳝少之又少。野生黄鳝是很美味营养的可食用动物,如果按照现在人们用电打和下药的速度,几十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在农田里可能真的很难再见到野生黄鳝了。

电鱼造成水中生物死亡,破坏水中生态,大家相互监督,从自身做起,不电鱼,不破坏生态。


农村憨妹儿


问:插秧后,到处都有人到稻田里电打黄鳝,你怎么看啊?

跑得脱,马脑壳!电打黄鳝是一种竭泽而渔式的捕捞方法,不可取、不提倡,该禁止。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更多农村趣闻趣事。

黄鳝是稻田最常见的水生动物,每年犁田都能犁出不少,平时又常有人去捕捉了,因此稻田里都是几两重的小黄鳝而很少有一斤以上的大黄鳝。

对种田的农民来说,一方面黄鳝与螃蟹一样都算是害虫,因为黄鳝爱在田坎上打洞,稻田在白天还是满满的水,很可能一晚上就漏光了;而另一方面,黄鳝味美价高,可增加家庭收入,深受人们喜爱。当然,都希望能随便别家稻田捉黄鳝而不希望自家稻田有黄鳝。为了捉黄鳝,人们用尽了各种方法,有直接抠的,有钓的,也有晚上用夹子夹的,但这些都比不上用电的。电瓶一到,别说黄鳝,就是小鱼小虾一个都跑不脱,用刺楸这里的话来说就是「跑得脱,马脑壳!」



电打黄鳝提高了效率,但并不可取,古人捕鸟也会网开一面,采取网开一面的做法是让部分幸运者逃出生天而继续繁衍,以便持续为人类提供资源。生物在其生活中占有一定生态位,消失会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黄鳝虽破坏稻田蓄水,但其在稻田里的活动能够为水稻疏松根系,帮助底泥完成气体交换,促进水稻生长。

电打黄鳝者主要是为了捕捉黄鳝卖钱,所以会到其他农民的稻田到处活动,引起农民反感,为了避免引起不快,电打黄鳝者会选择夜间活动,极易造成危险。刺楸村里多年前就有人背着电瓶外出电黄鳝,在几天后被发现倒在了稻田里,自己把自己给电了。为避免有电打黄鳝,农民可在稻田中间立鱼标,表明稻田里有鱼,知趣之人自然不会来电打黄鳝,若发现有无视鱼标而电打黄鳝的,可向上面反映。

以上就是刺楸对有人到农村电打黄鳝的看法,如果觉得回答的挺好的就点个赞,并顺便关注一下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