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的大学生为什么选择读研,直接工作为什么不受追捧?

脆皮susu


读研意味着在你学完大学基础课程之后可以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了,所以,这是人生的一次蜕变。当然,并不是说读完研究生一定能成为一个学术研究者,所以有些大学生考研是另有原因的。从我所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大学生考研大体上有四种情况:一是有志向的大学生,考研确实是为了自己将来做科学家等什么专家的远大理想。二是部分家长要求孩子考研,将来更有出息,这一部分大学生读研基本上是混日子。第三是有些大学生当年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好工作,想通过读研开改变自己的现状,所以,这部分大学生大多选择的是二年制的专研。第四,有些大学生工作一年或几年后觉得自己的知识和知识运用能力不够,想通过考研来增加知识或研究能力而读研。所以,现在的大学生读研心态不一。但反过来说,这也正是社会的进步,也就是说现在读研可以满足更多人的选择,更多人的要求,更多人的希望。因此,我认为国家招研究生还应该有更多的专业满足大学生的需要。


意象斋


首先要澄清一个事实,每年能够录取为研究生的人数,在当年的应届毕业生中只占很少部分,比例不会超过10%,2019年硕士生录取人数是80万左右。但80万已经不是小数目,所以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多了。再就是,问题所说的直接工作不受追捧也不准确,好的工作还是受追捧的,比如公务员,银行等等。那为什么每年的考研人数屡创新高呢?首先,中国整个社会对于学历的要求都在提高,比如一般的公办高校,没有博士学位几乎不可能;像华为阿里这样的公司,对学历的要求也是很严苛的。其次,人都是有追求的,毕业生中那些成绩比较好的同学,肯定会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先不说读研能有多大用,你只要能考上,就足以在你的同学面前证明你的能力,当然,硕士毕业以后,相对本科生来说,其就业可供选择的范围肯定是要大很多的。上述各种原因,导致了今天持续的考研热。


万物皆有源


除了部分真心热爱读书的人选择读研究生,大多数选择读研的人都是为生活所迫,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国家这几年每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都在上涨,但是有没有这么多相对应的工作岗位在等着他们呢?事实是没有。

很多大学毕业生只是将读研当作推迟三年做出职业选择的一个无奈的避风港罢了。

毕业即失业,在当今这个社会不算是什么神话了。

现在是社会剧烈变动的时代,一些老的职业正在消逝或即将消逝,新的职业层出不穷地冒出来,但是很多大学生在大学的几年没有珍惜时间,没有积极地投入到社会中去进行实践,也没有勇于试错的精神。

再加上一些老观念的影响,很多人希望一步到位就找到合心意的工作,而事实上这是相当困难的。

大概率的情况是,随着考研的人越来越多,三年后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甚至还可能由于你的层次高了,薪水要求也相应变高,导致用工单位成本增加,或许你的求职之路会变得更窄,所以考研的同学请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