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所有人都认为袁崇焕是汉奸?

历史从未正经


明朝著名将臣袁崇焕,千古以来,功罪难定。即使是清朝乾隆皇帝已经下令将袁崇焕的冤屈洗净,却仍然无法消除人们心中的疑惑以及偏执。

袁崇焕不论是军事才能还是政治素养,都算是很好的。在袁崇焕刚刚进入官场时,为官清廉,为百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且也得到了皇帝以及很多的朝廷重臣的重视,官阶不断的上升。在这些外力的帮助之下,袁崇焕的官场之路也是顺风顺水。在崇祯皇帝上位之前,就已经由一个七品官员成为了正二品的兵部右侍郎,最终更是成为了兵部尚书。

崇祯皇帝上位之后,十分赏识袁崇焕的军事以及政治才能,令袁崇焕担任督师一职,负责管理宁远边境以及收复被清军占领的辽境。袁崇焕为了感激崇祯皇帝的赏识,也许下了承诺,要五年之内收复辽境。

这一个承诺在努尔哈赤在位的时候是很有可能实现的,因为袁崇焕充分了解了努尔哈赤带兵打仗的方法,克敌制胜,取得了很多场胜利。

但是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上位,

最终使用反间计调拨了崇祯皇帝与袁崇焕之间的关系,还给袁崇焕扣上了一个叛国的罪名,使得崇祯皇帝十分的愤怒,明朝百姓也相信袁崇焕叛国,对袁崇焕恨之入骨。在袁崇焕下令处死袁崇焕时,明朝百姓为了泄愤,皆分食袁崇焕的肉,悲惨之至。

为什么说他是汉奸呢?

毛文龙在皮岛,日夜袭击满清后方,对满族聚居区实施焦土政策,为满人最为痛恨之人,却被袁崇焕杀死。

满桂将军是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北京保卫战的真正指挥者,却被袁崇焕射死在北京城下。蒙古、朝鲜原是中国的盟友,袁崇焕先后坐致其被满清打败,不发一兵而救。

皇太极国中大饥,几乎亡国,又是袁崇焕偷偷运送粮食给他们,对满清有存亡继绝的大功。而袁崇焕最大的一次卖国行为,则是崇祯二年引黄太极直捣北京,并妄图赚开北京城门,帮助满清攻占北京

虽然袁崇焕最后功败垂成,但这毕竟是八旗铁骑第一次踏上中原,对满清政权的发展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阿u闲谈历史


袁崇焕,最硬的战绩是守住宁远城,但是呢,他是宁前道,这官负责的可不止是宁远,比方被屠杀抢劫一空的觉华岛,也归他背锅,所以这一战的意义是必须捧出个大败中的英雄,以显得自己还可以挽救。换李成梁时代,袁崇焕这一战打得,怕是要被杀头。



当时大明对后金防御方略,有弃辽守辽两派,弃辽派觉得干脆把山海关外都放弃,后金大老远从荒地来打山海关,都未必凑得齐路上吃的粮食。但袁崇焕他们守辽派觉得可以守住,花了大量钱粮修筑几十个堡寨,堆满物资,要跟后金干,结果是全被人三光了,就剩宁远这么一个遮羞布,后金撤兵时富裕到烧了几万石没人手拉回去的粮草,你说宁远一座孤城,是他们非要啃下来的吗?!



袁崇焕杀毛文龙,很多人不知道里面的利害关系,觉得说毛文龙东江镇对后金牵制没说的那么夸张,杀了就杀了吧。好吧,东江皮岛留着是没用,但跑了的后果我告诉你们,毛文龙死后,东江镇就没闹歇过,一直到后来登州之乱,最后三顺王都投了后金,之前的后金野战厉害,但也一直怕明军火器,基本没有攻坚能力,后金还根本没有水军,三顺王一过去,全都有了,特别是孔有德带过去的炮兵,代表战争之王从大明跑到后金去了,大明再也没有后金轰不开的城门了!



李三万的三万里


主流派认为:袁崇焕坚持抗击后金,是功绩卓著的爱国将领,他的遇害是一大历史遗憾。迄今为止,各类近现代专业史家和明末史学著作,皆持此论;50年代修建北京城时,毛主席也曾特别回复信函,批示要保护明末爱国将领袁崇焕的祠庙。以毛主席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和对历史的谙熟,他认为袁崇焕是爱国将领,自然是对袁崇焕一生的肯定,当然对袁崇焕所做的有争议的事,如“市粮资敌”,“杀毛文龙"等有其独到的见解。

事实上认为袁崇焕为汉奸的人都是从普通民众的视角去分析和看待袁崇焕的所作所为的,他们并没从当时的敌我态势,双方优劣,战场环境及袁崇焕任蓟辽督师的重大职责去考虑问题,因此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假如袁崇焕是汉奸,皇太极就不会冒着极大风险绕道蒙古偷袭北京,因为那样劳军千里导致人困马乏,后方也冒着被偷袭的风险,而是由袁崇焕分批次派出关宁军到野外由皇太极消灭,然后直接从山海关入关,一劳永逸的解决关宁军及其防线。或者在己巳事变时袁崇焕不用率军星夜驰援京城,在广渠门列陈对敌.血染征袍,他只需在山海关按兵不动即可。

崇桢杀了袁崇焕,同时将关宁军一分为三,一部分归祖大寿指挥,一部分归吴三桂指挥,还有一部分被调进关内,镇压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不久,祖大寿率领的一部分关宁军在松锦之战全军覆没,另外一部关宁军在与李自成的作战中全军覆灭,只剩下吴三桂所部硕果仅存投降清朝后成为攻打明朝的急先锋。毋庸置疑袁崇焕是英雄而非汉奸,他的冤死导致关宁军分化,失去了唯一能抵抗清军的关宁军失去了战斗力,最终敲响明王朝的丧钟。因此,袁崇焕的死是大明王朝的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