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究竟什么来历?其实贾府的人很清楚,却只能假装不知道

妙玉,一个比秦可卿还要神秘的女子。

金陵十二钗中,秦可卿和妙玉,虽然出场次数极其有限,但一点不妨碍读者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意思的是,围绕在这两人身上的谜团也最多,尤其是在出身上。

编辑

秦可卿的出身,文中是明确点过的,但架不住其他信息干扰太多,很多人纷纷对作者的介绍产生了怀疑,只觉得秦可卿别有身份。

如果是秦可卿的身世谜团是因为太多其他信息干扰导致,那么,妙玉的身世谜团,则是因为极度缺乏信息造成的。

关于妙玉的身世,文中仅通过一个下人婆子道出几句:

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

苏州人,读书仕宦之家小姐,这是最直接的信息。乍一看,就是林黛玉的翻版嘛,然而,在后来“品茶栊翠庵”一节,妙玉的表现,实在让人无法相信,这仅是一位读书仕宦家的小姐而已。

贾母携刘姥姥逛大观园,吃酒啖肉完后,走到栊翠庵吃茶。妙玉迎出,先用雕漆盘子为贾母捧上一碗茶,后拉着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衣角,示意两人跟自己进屋。

妙玉为何单独邀黛玉和宝钗吃梯己茶?无非是早已知晓此俩人与贾宝玉关系非常,只要这两人进屋,宝玉没有不跟进来的道理,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罢了。果然,贾宝玉也跟着进来,妙玉为了掩饰用心,后来还假撇清道:“你这茶是托她两个的福,独你来我是不给你吃的”,分明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而在几人品茶中,妙玉将一只写有“晋王恺珍玩”字样的“颁瓟斝”斟茶端与宝钗,又用一只“点犀乔”端茶与林黛玉,至于贾宝玉,文中则称“仍将前番自己常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一个“仍”字,点出贾宝玉没少偷偷跑来与妙玉品茶。

贾宝玉见就开玩笑,说怎么他俩的茶器就是奇珍古玩,我的只能是件俗器了?谁知妙玉听后就冷笑:

“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

多大的口气!妙玉的对话者是谁?荣国府的活凤凰贾宝玉,荣国府是谁?开国功臣八公之一,在京城煊赫了近百年,是名门望族,是钟鼎之家,是皇亲国戚。可是妙玉却认为,你贾府未必能找出我这样的奇珍异宝来。为什么呢?无非是妙玉家的根基,就在荣国府之上。

在看到妙玉这一句“狂话”后,我们再回过头细细品品她的经历,就觉得这位女子,绝对大有来头。

首先是妙玉的替身



妙玉为何出家?因为自幼体弱多病。旧时有一种说法,凡体弱多病者,久治不愈者,是被不干净的东西惦记,只要找个人作了替身,那些不干净的东西会自己消失,人也就好起来了。但是这样的替身需要的费用极高,比不得买一个奴才。荣国府的贾代善,就曾有一个替身,那就是清虚观里的张道士,所以,一般家庭的人,是买不起替身的,除非大富大贵之家。

可是,妙玉家为了她,却买过许多替身,这派头比荣国府还大啊。只可惜,命中注定妙玉要遁入空门,因为用再多的替身,也不中用。

其次,贾府的拜帖,妙玉敢接

在进入贾府之前,妙玉已经随师父上京一年多,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其师父死前嘱咐她不可回乡,所以就留了下来。

因为元春省亲,需要买入戏班子、小僧尼等撑场面,在林之孝家的谈到妙玉这么个人时,王夫人只听一半便问“既然这么样,我们为何不把她接了来?”,林之孝家的就说了,这姑娘说过,侯门公府都爱以势压人,再不想去的。王夫人听后竟然没有任何不快,反而很痛快的让林之孝家的给她下个帖子,恭恭敬敬请过来。

果然,妙玉就进来了!



可是,贾府是怎样的人家?这等高门大户,竟然需要给一个年轻的女尼下帖子,有意思的是,这女尼还心安理得接了。要知道在第十回,贾珍为秦可卿求太医张友士,命小厮拿张帖子找张太医,那张太医见后诚惶诚恐的,只说明日就来,“大人的帖子实不敢当”。一个名医都不敢接贾府的帖子,妙玉却接得毫无压力。

种种行举,透露出个什么问题?妙玉的出身,绝对在贾府之上。

那么妙玉究竟是谁家的姑娘?

关于妙玉的父母亲,文中只称“俱已亡故”,言不多及。可是这么位女孩,原本在蟠香寺待了近十年,怎么就跑来了京城?第六十三回中邢岫烟就和贾宝玉说了,是因为妙玉“不合时宜,权势不容”,就这样,一个弱质女流只能跟着师父上京,师父死的时候还嘱咐她千万别回乡。

可是,一个只会吃斋念佛的年轻女尼,怎么就得罪了那些权势,非得让她背井离乡不可呢?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妙玉的真实身份暴露了,而这身份足以令她性命不保,其师父为了保住她,只能逃离苏州,躲进京城。


妙玉究竟什么身份?无非是戴罪之家的女儿罢了,而从其父母俱亡,也不见其他亲人来看,妙玉家早已家散人亡,这种情况只能是“坏了事”的人才会出现。

那么,纵观全文,有谁是身份高贵却“坏了事”的呢?义忠亲王!

秦可卿死后,贾珍为她寻遍了棺板皆不中意。正巧薛蟠得知,便称当年父亲带来一副好板子,本来给“义忠亲王老千岁”要的,但是后来这家伙“坏了事”,就只能放在店里,到现在都没人敢买。

由此可知,义忠亲王和四大家族是关系匪浅的,所以连棺板这种后身大事都能委托薛家去做,可见足够信赖。

而薛蟠的父亲,已经去世了近十年,按时间来说,这义忠亲王就是十年前“坏了事”的,所以我们大概可以推测,妙玉就是义忠亲王老千岁孙女,当年“坏了事”后,妙玉被侠义之士带往苏州蟠香寺隐居,连同一大批珍玩名器,这个侠义之士就是妙玉的师父。


后来,妙玉遇到了麻烦,师父带她逃往京城目的是找一个隐身之地,以义忠亲王和四大家族的关系,贾府必然知道这件事,所以在林之孝家的和王夫人谈起这位骄傲的女尼时,王夫人未听完就说将其请来,甚至不惜下帖子。

更有意思的是,妙玉藏身之处名唤“蟠香寺”,而义忠亲王的棺木则放在薛蟠的店里,两个“蟠”字,遥遥相对,不正暗示义忠亲王和妙玉的关系吗?

所以,妙玉什么来历,贾府上面的人门儿清,只是这种事大忌讳,没人敢挑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