撵走金钏,王夫人勃然大怒的背后,实际最恨的是谁?

红楼梦第30回,王夫人撵走金钏,是全书中王夫人第一次动雷霆之怒,以前王夫人在书中的印象是沉默,慈善,木头一样的人,虽然掌握贾府的实权,但基本不管事,对人对事都异常宽容,长袖善舞且雷厉风行的只是王熙凤。

所以,在王夫人突然发威的时候,在场所有人,包括读者,都惊讶万分。王夫人一巴掌下去,宝玉慌得一溜烟跑了,金钏半边脸火热,一声不敢吭,随后进来的人,也是手足失措,哀哀哭求,其恐惧震惊,岂一个“怕”了得。

王夫人动完怒,处理手段也异常坚决,一定要撵走金钏,一分钟也不能等 了。无论金钏和家人如何苦求,王夫人是铁了心要撵,这是真生气了。

这次动怒的结果很惨,贾府出了一条人命,连贾政听说后也表示诧异不满,“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执事者操克夺之权,生出这暴殄轻生的祸患”,这事再经过贾环的嘴,被说成是“宝玉要奸淫母婢,致使金钏赌气自杀”,又给宝玉遭来鞭挞之罪。总之一句话,王夫人之怒,引来阖府上下,全员震惊。

好好的金钏姑娘突然投井死了,好好的王夫人突然反常怒了。这不是很令人蹊跷吗?

难道还真是因为宝玉和金钏的调笑使王夫人失了态?什么“

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什么“你往东小院子里拿环哥儿同彩云去”。就是这些轻浮,挑唆的东西给金钏带来杀身之祸?

我翻来复去看原文那段调笑的内容,原先都还觉得王夫人怒得在理。后来就琢磨出问题了。

撵走金钏,王夫人勃然大怒的背后,实际最恨的是谁?

宝玉和丫头调笑,不管谁主动被动,这样的事王夫人还有什么不知道?这些对宝玉来说都是家常便饭!几年前林黛玉来贾府,王夫人就和林黛玉提起过: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帷厮混,无人敢管。

这就是说,王夫人最了解自己的儿子,宝玉自小就喜欢与丫头们(也包括小姐)腻在一起,王夫人早就见惯不怪了。

金钏与宝玉间的调笑,那更是经常性的事儿了。宝玉去王夫人那儿,会经常与金钏有接触,都是熟惯了的,彼此玩笑应该是常事。第23回,贾政叫宝玉过去,在王夫人房间外边,金钏一把拉住宝玉,问他:我这嘴上是才擦的香津胭脂,你这回子可吃不吃了。当着那么多人,里间就是王夫人,宝玉走的时候还不忘记和金钏做鬼脸,这一系列的举动,难道和之后的王夫人打金钏这一回有什么区别?

还有彩云,和公子贾环实实在在是相好,这在王夫人眼里应该算是大事了吧?但从后文看,彩云照样呆在王夫人身边,还成了王夫人的贴身大丫头,而且还是照样与贾环要好,与赵姨娘要好,甚至还能偷出许多东西送予贾环。王夫人别说撵了,甚至连个口头警告都没有。

这说明什么?说明在王夫人眼里,能搞出事情的都是主子阶层也就是和宝玉同等地位的世家小姐们,在王夫人这个遵守传统礼仪的人看来,只有公子和小姐之间,才真正要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宝玉和丫头怎么都行,但是如果和小姐之间出现了私情和不轨的行为,那才是像王夫人捡到春宫绣囊时说的那样:“然有那小丫头们拣着,出去说是园内拣着的,外人知道,这性命脸面要也不要?”

所以,一个金钏丫头,不过是“猫狗一样“的人物,口头上的说笑根本不可能让主子的名誉有什么影响,就是真正有了行动,比如宝玉和袭人,王夫人也根本不拿着当事,(当然袭人是全心全意为宝玉着想,只是说出去不大好听)因为丫头的影响是无法和小姐主子相提并论的,撼动不了宝玉的根本。

所以,王夫人对金钏之事的大怒,失态,以致震动贾府,表面上看,似乎也合常理。实际不符合王夫人的逻辑和行为习惯,

因为奴才的事可大可小,全凭主子一句话,主子宽松,奴才就可以放纵,主子严苛,奴才自然就会收敛。王夫人对一个丫头动了雷霆之怒,准确地说,这是借题发挥。

撵走金钏,王夫人勃然大怒的背后,实际最恨的是谁?

什么意思呢?

我们回到第30回撵金钏之前的具体情境,那个时候,宝玉黛玉刚经历了从清虚观回来的吵架风波,风波刚刚平息。这一次吵架闹得厉害,宝黛二人的感情,不仅相当于在贾府公开,而且趋向明朗化。

王夫人什么心情呢?当然是很不爽。

她不喜欢黛玉的敏感和多疑,而最要命的是,宝玉很迷恋她,为了黛玉,差点把自己的命根子砸碎。王夫人欣赏的是宝钗,宝钗的沉稳贤淑,才最符合王夫人的选媳要求。元春在端午节给宝玉和姊妹赏赐东西,相当于一道赞同宝玉和宝钗联姻的圣旨。结果,王夫人和薛姨妈还没来得及高兴,贾母一句话”宝玉命里不该早娶“,就把一切都否决了。王夫人内心受了重创,但是再不满也不敢有什么反应,因为贾母一手遮天,把持着宝玉的成长和婚姻。

所以王夫人就有了双重郁闷。

对黛玉,这个勾走了宝玉心的狐媚子,眼看着她和自己宝贝儿子明明白白地展开了恋情,而且愈演愈烈,而这种私情是自己绝不允许的。黛玉还不劝宝玉走正道,留心经济学问,反而鼓励宝玉解放天性,一味吟诗作对,吟风弄月。这样的价值观和王夫人根本就是背道而驰。

对贾母,从小就把持着宝玉的教育权,王夫人一开始还能接受,加上宝玉年龄小,“只要不违反社会规则,你开心就好”。后来宝玉大了,尤其是黛玉来了以后,两人之间暗生情愫,王夫人开始警觉,但是贾母一直支持,王夫人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撵走金钏,王夫人勃然大怒的背后,实际最恨的是谁?

不能表示出来就只能闷在心里,自然就倍感压抑,但她能找谁发泄倾诉呢?找罪魁祸首黛玉?她不能动黛玉一根毫毛,更别说贾母了。王夫人只能独自默默地把愤怒和哀怨咽进心里,然后找由头在无辜的下人身上出气罢了。

所以说,以前,宝玉和丫头如何调笑 ,她都可以置若罔闻,但是在当前这种心情下,听着就是另一番滋味。区别就在,王夫人心境不一样了。

你听听她骂的话,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说是骂金钏,可若是说是骂黛玉,不也没有什么违和之处吗?往深了再想,说是骂贾母似乎也有点沾边的意思。

曹公还怕我们不明白,下边还有解释,金钏行此无耻这事,是平生最恨者,恨什么,恨迷惑宝玉,挑唆宝玉不学好,不上进的人,这不也正是黛玉的作为吗?宝玉的安危与前途可是王夫人安身立命最要紧的事情,如今被黛玉毁坏,她能不恨吗?

所有的火都发到了金钏身上,金钏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成了一个牺牲品、替代品。在以后抄检大观园的章节中,王夫人又故伎重演,一个诗书礼仪家庭出身的主母,极力打压的却是和宝玉接触的“狐狸精”们,这狐狸精是谁呢,就是胆敢以下勾上的丫头。只要看看金钏、晴雯以及怡红院其他被撵的丫头,都是比较有个性精神的角色,而只要和黛玉类似,特别是宝玉屋里的,王夫人一定要一网打尽。

面对日渐成长的宝玉,自己偏偏又被剥夺了控制权,王夫人本来具备的冷静和同理心就都消失了,此时的王夫人,是一个因为紧张和焦虑而冲动的母亲,她忍无可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