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小人物因为勇敢而名垂史册?

漠苦祥


一般名垂青史的都是大人物,但小人物因为

勇敢名垂青史的例子也不少见,我来说一个。北宋一个小巡检打败了辽国第一名将耶律休哥。

背景:宋太宗两次北伐

北宋太宗朝,太宗为收复燕云十六州进行了两次北伐,结果都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北伐宋太宗先是率领大军灭了北汉,接着不顾群臣反对,带着疲兵北上伐辽,一直打到辽国幽州城下,在久攻不下之后,辽军主帅是名将耶律休哥率援兵赶到,与宋军在高梁河一带展开生死鏖战。宋军这时已经是强弩之末,在三面受敌的情况下,最终全线溃退,死者万余人,宋太宗身中两箭,乘驴车败走。辽军追至涿州(河北涿县)乃止。第一次北伐失败。

这场大战结束了宋朝初期军队百战百胜的步伐,也是辽国与北宋第一次在战场上的正式对决。此战,宋军犯了兵家大忌,师老兵疲,轻敌冒进,企图以势压人拿下幽州。在辽军援军进入战场前,战略目标不够清晰,最终被辽军所败。

第二次北伐在北宋太宗雍熙三年(986) ,由于辽景宗去世,幼主辽圣宗继位。宋太宗因国内政治、经济逐渐稳定后,准备再次用武力来洗刷昔日高梁河战役那两箭的耻辱,下诏派出三路大军北伐契丹。但辽国主帅耶律休哥再次体现出强大的军事才能,他在岐沟关(今河北涿州市西南)断了宋军的粮道,大败曹彬和米信带领的东路军,宋军断粮撤兵,辽军大举追击,宋军气势低落,损兵折将,第二次北伐再次失败。

辽国战神耶律休哥

北伐失败后,宋太宗从现实中冷静下来,看清了形式并改变了对辽战略,从战略进攻转向了战略防御,另一方面也积极主动去谋求两国和平环境。但辽军不愿意和平,每次南下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每次抢掠的牲畜、人口、财物都远远超过了战争的损失。以战养战来掠夺宋人的财富,是这个时期辽国的主要战略目标。

雍熙三年(986)辽军引兵南下,于君子馆(今河北河间西北)与宋军对峙。宋军在天冻无法使用弓箭的情况下被辽军击败,宋将刘廷让的部队全军皆没,战死数万人,宋军河北防线遭到重创。辽军虽然也损失惨重,但任然扩大战果,在河北如入无人之境,大肆劫掠后引兵还。

辽军主帅耶律休哥在对宋战争中大放异彩,对宋作战少有败绩。在辽国被誉为战神。

北宋巡检尹继伦

宋太宗端拱二年(988年),辽军战神耶律休哥获悉李继隆率大军护送粮车数千辆至威虏军(位于河北徐水)补给,便企图对宋军粮车予以截,让宋军断粮,不战自败。

耶律休哥率精骑数万疾速奔袭南进。大军过处,宋军都只敢龟缩在深沟高垒、铁壁坚城之中。耶律休哥如入无人之境。但他只求快速寻找李继隆的运粮部队,给予围歼,沿路遇到城池、宋军、百姓一律不管不顾。

耶律休哥行军路上遇到一队宋军,带兵的是缘边都巡检使尹继伦,缘边都巡检使是从七品武将,麾下仅仅率步骑千余人巡护交通,遭遇到数万辽军尹继伦大惊失色,跑是来不及了,只能仓促做好迎战准备。但出乎意料的是,战神耶律休哥带领的是数万辽兵,他的目标是宋将主帅李继隆,根本就没有把这千余人的宋军巡逻队放在眼里,就如他们不存在一般,呼啸而过。

尹继伦官虽不大,但心高气傲,敌军可以打败他,但连理都不理他,对他来说是极大的侮辱。他咽不下这口气,偷偷得尾随着这支辽军,辽军根本没把这支军队放在心上,连个斥候都没留下来监视他们。

不久,契丹军寻到了李继隆主力,准备伏击。不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尹继伦出其不意辍了上来。拂晓时分,契丹军正吃早饭,尹继伦带着千余名宋军从侧后方对辽营突然袭击,辽军准备不足,惊慌中乱作一团。

尹继伦兵少,不能久战,好在他早就认准主帅中军帐位置,直接杀入耶律休哥的中军营帐,准备与敌人玉石俱焚,耶律休哥正在用膳,毫无防备,仓促之间拿着切肉餐刀迎战,慌乱中被宋军砍断了手臂,身受重创。

宋军主帅李继隆也发现辽军营地大乱。立刻引兵来战,这样两支宋军前后夹击。辽军大败,被斩首五千,耶律休哥重伤之下被属下救走,但断臂之后再也没法领军侵宋,从此耶律休哥被拉下神坛,后郁郁而终。

结语

小人物恰逢重大历史时期,勇于作为,也能做出名垂青史的大事。所以有的时候,历史的发展常常有一定的偶然性。这就是小人物创造了大历史。


两宋春秋


一位19岁的少年,明知此举必死,但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和心中的信仰却毅然而举。

这位勇敢的少年就是董存瑞,一位为了新中国勇敢的献出自己年轻生命的人民英雄。

16岁刚出父母怀抱,人生正如湛蓝天空一样绚丽,正是青春年少求学时。但16岁的董存瑞为了自己能活下去,为了结束这战火纷飞的时代,拿起了枪,走向战场。

18岁我们正是朝气蓬勃时,梦的翅膀刚刚展开,告别了青涩的少年时代,准备翱翔在无垠的星空。但18岁的董存瑞,已经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

1948年5月,19岁的董存瑞跟随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打隆化县。隆化县城是热河省会承德的拱卫,对方部队事先在这里修筑了大量碉堡,有些特殊构筑的暗堡被称为“模范工事”。

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身为爆破组组长的董存瑞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顺利完成了规定任务。

但在连队发起冲锋时,突然遭到敌人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的火力封锁,部队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这时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药包,前进中左腿负伤,但他坚持冲至桥下。但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紧急时刻,董存瑞用自己的身体充当支架,左手举起炸药包,右手拉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舍身炸碉堡。牺牲时,未满19岁。

董存瑞的勇敢来自心中的信仰,新中国是他梦中的天空。不为自己,而是为了天下人,董存瑞此举真勇敢,真丈夫。

我们今天和平富裕的生活,正是无数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先辈,勇敢的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当铭记这些英烈,学习他们的这种勇敢。


一章刻古今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王二小,是个放牛郎,有一首歌,名叫《歌唱二小放牛郎》,我想大家不少人都会唱,这是对革命烈士王二小的纪念!还有刘胡兰,牺牲时还不满十五岁,伟大领袖毛主席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